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1
《認識常見巖石》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如何判斷巖石、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巖石、地質學家對巖石的分類、巖石的應用等知識點。下面談一談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一、準備充足,為學生開拓視野提供了準備
課前備課時,教師準備大量巖石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在鼓勵學生對巖石自主分類之前,以2秒鐘每張圖片的速度讓學生快速瀏覽十五張不同巖石圖片,記憶肯定是不可能全記下來的,借此鼓勵學生按不同標準嘗試對巖石分類;第二課時介紹地質學家對巖石的分類時,通過視頻資料,讓學生學會從視頻中總結歸類。
二、按科學探究的思路探究
按照科學的探究思路“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來完成本節課的兩個實驗,因五年級學生對科學方法的學習已經比較熟悉,教師可以在設計和進行實驗環節上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實驗,主要的是實驗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實驗的'注意事項一定要講解到位。特別是用小刀刻劃巖石的時候,既要讓學生大膽去刻劃(不用力刻劃現象不明顯),又要提醒學生保護實驗器材,不要故意損壞或損毀實驗器材。
三、創新教學、拓展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增加了一個書上講到但沒有作為實驗來講的環節,就是介紹沉積巖的形成時,本人制作了一個教具來模擬沉積巖的形成,配合實物投影儀,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缺陷與不足
這節課在實驗上教師應該要放得開、收得回,在學生參與程度上要放,在暫停實驗總結數據的時候要收得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2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感覺》一課,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可參考的資料很少。
因為本課理論性強,光憑空洞的說教,學生肯定會覺得無味,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在網上找了一些圖片并截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圖片,精心制作了上課用的課件。教材中的活動并不多,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實了許多實驗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學生也需要這樣的教學活動。
我始終認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出發點是學生的需要,而落腳點則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一些設計實驗方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驗材料的選擇權下放到學生的手中,而這些做法,就是教師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如在教學觸覺時,我結合“摸獎”活動,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當學生確定蒙著眼睛摸物品時,我又讓學生選擇摸什么物品,最后由學生選擇摸幾種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形成了各有分工、相互補充、彼此評價的合作氛圍。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學習方式在課堂中形成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這節課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設計就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有的時候,教學內容是固定的,那么我們就需要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補充教學內容的不足。本節課中我用課件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用一些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用“看多出的手指”活動來教學錯覺,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強調以科學探究為主來組織教學,通過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科學問題,形成科學觀點的全過程,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并內化。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我做的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更多的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行探究,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3
大腦對學生而言,是非常神秘的。雖然我們都有一個大腦,可我們沒有見過更沒有研究過大腦。因此,教師要引領著學生熱情探究,揭秘大腦,并實現多元化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時,我從學生喜歡的游戲——動腦筋急轉彎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習興趣,營造了探究情境,并直奔學習主題。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把學生帶入了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大腦的形態結構,我在ppt課件圖片的基礎上準備了與大腦某些特征相似的具體實物來讓學生比較認識。比如:腦的重量,我讓同學們用自己最熟悉的課本進行類比,親自體驗;學習腦的大小時,讓學生用拳頭模擬自己的大腦;認識大腦的形狀以及腦的表面結構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核桃仁的樣子;了解大腦的軟硬時,讓學生碰一碰豆腐……這樣學生對大腦的認識就更具體了,化解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然后借助學生對大腦形態結構的了解,講解大腦表面的溝回,并通過人腦與貓腦的`溝回的對比,引出記憶力、創造力與大腦的密切的關系。并及時組織記憶力測試和拼七巧板的活動,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推向了高潮。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使知識鞏固與智力運用有機結合,使科學課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教學中突出一個“趣”,強調了學生的獲得體驗,強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最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開展后續活動。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夠完成的。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廣泛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而不是拘泥于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
這節課美中不足之處,教學設計時有設計到,但在實際講課時,沒有準備豬腦,使學生少了最為直觀的觀察與體驗。對于準備的其他材料有些學生不是很熱情,這樣有些學生對大腦的一些結構及功能認識就不會很到位。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4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堂課讓學生親身感知摩擦力,強化了摩擦力給人留下的印象,使摩擦力在學生的思維中由抽象變為了具體;讓學生親歷親為去進行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優良品質;讓學生動手操作、分析總結、發現新知,能夠使課堂充滿實踐性、概括性和科學性。另外,課堂延伸,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拓展新知,使課堂成為學生課余學習的橋梁,從而真正實現授之以漁。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教學反思
課前,布置學生按書本的要求做了一個“地形”,但沒有按時完成的小組很多,使本堂課的效率不高。實驗中體現出來的問題:一個是土的松緊程度,一定要適中,太松了,“雨水”一沖就垮,太緊了,又半天不見動靜。二是出水口要挖得大一些,防止阻塞,形成“洪水”,不利于侵蝕的觀察;最后,接徑流的容器一定要大一些,否則一接就滿,也會給實驗造成麻煩。這個實驗在操作時也有比較多要注意的細節,比如降水的高度、位置,觀察的項目等,都需要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明確了實驗要求,這個實驗一節課中只能進行一次,不能重新做,實驗前明確實驗的各項要求和重要。在實驗前由于我沒有著重強調,使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又不斷的看書,整個實驗后實驗室也是留下了很多水。真是一次最臟的實驗課了。
石會改變摸樣嗎教學反思
本課時我在課堂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興趣、生活環境,導入時選擇學生熟悉的巖石為素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引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努力激發學生積極調用已有經驗,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科學研究,并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本課教學中,我并沒有生搬硬套的給學生灌輸如“風化”的知識,而利用學生對巖石與生俱來的興趣,通過老師的引領,通過學生的科學探究,利用“冷熱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兩個模擬實驗,使學生經歷探索巖石在“冷熱”與“水”的作用下發生變化的探究過程。在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時,對于“植物根的作用”由于時間的限制,不能在課堂中及時探究驗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來驗證,把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向課外。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了解了大氣對巖石的一些影響。在“假設——驗證”的實驗活動中,體驗大自然的力量,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求證意識。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理論上的知識,在講解過程中不夠詳細,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一些混淆。并且對本地石梁的地形了解欠缺,所以探究在家鄉是什么地形時,學生講到的地名,地形不能夠對上,區分上有點難。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對每個地形配以圖片,并且出示了本地有名景點來講解地形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這是會發現,我們的周圍也有很多的地形。
整節課總體框架不錯,在課堂上的條理清晰,并引導得當,用上課件,圖片文字等更加直觀,加上學生的印象。但有時過分美觀的圖片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轉向其他關注點,故應稍加調整。在講解地形圖環節感覺還好,看著地形圖,讓學生直觀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識,如大河向東流——地勢,西高東低。
測量力的大小教學反思:
前面課上用了重力、彈力和反沖力使小車運動,這節課就要測量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的結構介紹很簡單,學生能一目了然,問到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時,學生就很難回答。我用彈簧拉長的動作引導,但還是沒有學生對我動作有所反應。最后還是只能又回到彈力的知識回顧,才有學生說出了利用彈力的原理。對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問題還是有些人有困惑,他們覺得彈簧式可以無限拉伸的,只有個別學生說出“力很大彈簧就成鐵絲了”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說服力。我們老師也需要從學生的話語中找到學生都能理解的話。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5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分類、收集資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和擬態來保護自己的具體實例,增強對生物適應環境的理解。這一課的重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保護色”和“擬態”概念,基于這一教學重點,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第一,學生自主學習發現法。導入方面,我直接導入,由自然界的動物30多萬種,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中,動物為了生存下來,各自有自己的護身法寶,那自然界中的動物又是如何保護自己、逃避敵害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9奇妙的護身術。我利用捉迷藏游戲的方法給學生展示了5種動物,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們興趣盎然地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期望,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索。說說你找它們的感受,學生說很難找,我問為什么難找?從而引出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再出示兩組圖片,尋找它們的相同點,鞏固學生的認知,再次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概念,在這個環節,我忽略了書本,應該讓學生在對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之后,自學書上的知識,從而能正確的歸納出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我設計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保護色和擬態的概念,也許實際操作時體現的不太明顯。第二,注重培養學生搜集料的能力。在匯報動物防御敵害的方式時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沒想到學生能搜集到那么多的資料,有些動物的名稱我還沒聽過,如:椿象放臭氣保護自己,海參吐出內臟自切保護自己,等等。第三,我注重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記錄在表格中。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由觀察圖到歸納概念,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有待于提高的是,第一,只顧及課件的制作和精美了,學生和課本的交流很少,雖然我把課本上的知識都轉化成了課件,但是學習的過程,缺少了自學文本的過程,課件應該適當的取舍,和文本互相融合。第二,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充足。給學生鞏固知識做練習的時間少,沒能很好的反映出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三,沒很好的利用課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實際教學情況和我的預設存在差異,科學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課上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在結課環節,我說世界上每6小時,就有一種動物滅絕了,聽到這句話,你有什么感想?我的設計意圖是旨在讓學生樹立愛護環境,和動物和睦相處的意識。也許是有的學生沒理解其中的含義,一位愛思考的男生站起來說,“我不同意這種觀點,蒼蠅為什么沒滅絕?”這很出乎我的意料,是他的理解出現的差錯,還是我表達的不夠明確,答非所問,我有一點氣憤更多的是慌亂,怎么處理呢?有點躲避他的話題,如果我這樣說,那是因為有適合蒼蠅生存的環境,蒼蠅才能生存下來,如果我們的生活很干凈,一塵不染,蒼蠅就無處藏身了,例如,恐龍的滅絕就是因為它不適應環境,無法生存下去所以滅絕了,這也是生物學家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然選擇,有些動物是因為它的數量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才被定為國家保護動物,特別加以保護。這樣的回答,既向學生講解了蒼蠅為什么沒滅絕,生物生存的法則,也滲透了愛護動物,保護它們生存的環境的意識,一舉兩得,看來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樣,課堂才會更加高效、充實、精彩!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6
1、培養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科學學習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對科學探究提出了具體的內容標準。教學中,應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大膽進行猜想,鼓勵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選擇有針對性的實驗進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實驗是小學科學課的重要形式,它不僅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而且實驗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習怎樣去設計觀察實驗活動及認識熱的傳導這兩個主要教學任務。我把這節課的設計為導入、基本活動、擴展活動三個部分,也是逐步推進的三個層次。
在我介紹了凡士林,并讓他們觀察了熱在鐵棒中的傳遞后,也就是解決了觀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觀察銅棒的一端被加熱時,銅棒的.其他部分變熱的情況,并作詳細描述。這是一個實際觀察、描述層面的認識。在這一層中,需要他們自己設計出實驗去觀察熱在銅棒中是如何傳遞的。在這里我并沒有直接做演示實驗讓孩子們觀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讓孩子們參與進來,去猜測實驗的結果,讓他們親歷探究過程。
最后孩子們研究了熱在銅棒中傳遞等多個活動的基礎上,找出共同的特點,概括出: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數量的觀察活動基礎上,形成對傳熱——熱的傳導的認識
2、重視學生間的互相評價
在學生匯報和展示實驗方案和發現后,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評價“他們是否做得科學,有哪些不足之處,還可以怎樣進行改進?”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從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本課采用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分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匯報、展示。在這些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分工合作,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善待批評以及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分析、欣賞、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
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于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后再進行,而必須伴隨于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中我會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當學生上臺匯報、展示時,通過其他的同學的評價,同學們更明白對比實驗的要求,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最后讓每個孩子進行自我評價,在學習中獲得自信、滿足、快樂。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06-18
科學教學反思06-21
《科學》教學反思03-28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04-16
《紙》科學教學反思03-08
科學《紙》教學反思03-09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6-25
(精品)科學教學反思09-26
科學教學活動反思08-29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精選28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