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參加數學區域活動觀摩有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加數學區域活動觀摩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月23日是個陰冷異常的日子,我發著,帶著學習的心態來到柴橋幼兒園觀摩數學活動區域化展示。
每次到柴橋幼兒園,總會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今天也不例外,一進入園門,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小而精致”,第二個感覺是“小而溫馨”,第三個感覺是“做足了每一個角落的細節問題”。其實,相比我園,柴幼真的是“空間很小”,但是,柴幼的領導與老師們,利用智慧的頭腦與靈巧的雙手,合理而巧妙地利用了園所的各個角落,給老師與幼兒提供了活動和展示的空間。在他們的環境布置上,我們能感受到的內涵是: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全體教職工無私的愛心與奉獻、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體……
上午,我們觀摩了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區域活動展示,接著,柴幼、區幼、新蕾向大家介紹了數學活動區域化的一些經驗,讓我受益頗多,感觸很深。
首先,給人的感覺:數學區活動材料非常豐富,有的材料的創設真的只能用一個“巧”字來形容。從材料的提供與環境的創設可以看出柴幼平時真得十分注重積累,還可以看到他們平時扎實而又有效的教研活動,或許正是他們一次次認真投入地研討、一次次研討后的反思與實踐,才造就了今天的活動區之豐富。在小班數學區,我看到了一個用泡沫紙與撳扣做成的菠蘿,很形象、漂亮,也很實用,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精細動作發展,并培養孩子堅持的品質。一個小女孩在操作時,把撳扣一個個全部取下,然后再一個個重新匹配,對起來使勁扣上,操作時那么認真,態度是那樣的嚴謹。相信這個“菠蘿”就是老師們平時思維碰撞的產物!
接下來是幾位老師的經驗介紹。柴幼把吳文艷老師發在博客上的數學活動各年齡段目標,加以學習,分析,按月份層層分解,步步深入、環環遞進,可操作性更強,一看,就知道是老師們內化過了的產物。同樣的看到了吳老師提供的目標,在同樣的教研要求的驅使下,在柴幼,一學期探索、實踐下來,碩果累累。而我們呢?只是對目標學習了一遍,讓老師們對各年齡段目標有一個比較細致地了解,卻沒有將目標很好地分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差距所在!下學期要學習柴橋幼兒園踏實的教研作風,把教研工作細化,加強對數學區的研究與思考。
其次,注重區域游戲的生活內涵。
能從幼兒的需求、經驗與教育主題出發,創設相關的游戲內容,游戲情境,注重游戲的生活化。在柴幼整個區域環境和游戲內容的觀察中,使我們感覺到他們的老師不僅在思考,更是將與生活結合貫徹到孩子們區域游戲中來。如中班的動手角,孩子們在用老師提供的錘子、砧板等工具在敲小核桃,而且邊敲邊吃,那份愜意與滿足溢于言表。
我們還發現了,在他們的園所,廢舊材料的運用是比較多的,“泡沫板”“廢舊紙盒”“貝殼”“瓜子殼”……把我們平時不起眼的東西變成了孩子們心愛的玩具,增進了孩子們游戲的情節性。我們也收集廢舊材料,也制作玩教具,但是我們更多地注重了物品制作的美觀性而忽視了實踐操作性,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惡性循環,玩—壞—心疼—不準玩—冷落—不愛玩。
在整個參觀、學習的過程中,該園教師清晰的教育理念,明確的教育方向都是值得我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應該不斷學習的。
【參加數學區域活動觀摩有感】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區域活動教案12-22
幼兒園區域觀摩心得體會10-01
參加“戲曲進校園觀摩課活動”心得體會02-10
數學觀摩心得精選15篇01-16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心得02-10
觀摩活動心得02-20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10-21
半日觀摩活動心得09-04
參加活動的作文01-10
大班數學觀摩課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