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教學反思>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24 15:02: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一、 引入

      師: 小猴貝貝帶著小伙伴們來給大家拜年了。

      媒體呈現一幅畫面:一棵桃樹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師: 大家一起來數一數,一共來了多少只小猴子?

      師生一起數,共有13只。

      師:小猴子最頑皮了,你看——

      媒體動畫呈現: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樹,地面上還留下6只猴子。

      師: 咦?樹上到底爬上了幾只猴子?

      有的學生說5只(畫面上可以看見的是5只),有的說7只。

      二、 展開

      1. 引出例題,探究算法。

      師: 樹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共有13只小猴子,現在樹下有6只,13-6=7只。

      教師適時板書13-6=7,并設問:你是怎樣想的?

      生1: 因為10-6=4,4+3=7,所以13-6=7。

      師: 還有不同算法嗎?

      生2: 因為6+7=13,所以13-6=7。

      生3: 因為13-3=10,10-3=7,所以13-6=7。

      教師適時板書學生的算法:

      算法一: 因為10-6=4,4+3=7,所以13-6=7。

      算法二: 因為6+7=13,所以13-6=7。

      算法三: 因為13-3=10,10-3=7,所以13-6=7。

      2. 挖掘材料,組織嘗試。

      師: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樹上真的是7只小猴子(媒體出現樹上的所有猴子),你們算對了!你能根據現在這幅圖再列出一些減法算式嗎?

      生1: 13-7=6。

      師: 你是怎樣想的?

      生1: 一共有13只猴子,樹上有7只,算地面上有幾只就是13-7=6。

      師: 那你是怎樣算出6的呢?

      生1: 因為6+7=13,所以13-7=6。

      師: 還有不同算法嗎?

      指名學生說說不同算法。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 你能列出算式嗎?

      讓學生觀察列出13-5=8和13-8=5后說說想法。

      師: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可以根據顏色不同列出兩道減法算式,真厲害!那就請你選擇一題與同桌同學交流一下算法吧。

      學生同桌交流算法后,教師分別指名回答。

      3. 練習。

      (1) 你能做幾題就做幾題。

      12-7= 12-4= 14-8= 12-3=

      13-6= 18-9= 11-2= 15-8=

      反饋時請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2) 同桌相互出題計算(反饋時,請學生說說同桌是怎樣口算的)。

      (3) 看卡片口算(全班學生參與,用手勢表示結果)。

      14-8= 12-8= 11-8= 10-8=

      17-8= 13-8= 16-8= 15-8=

      計算后,教師把算式及答案隨意呈現在黑板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排排序,并說說有什么發現。

      三、 小結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十幾減幾”的計算,你會做了嗎?你是怎樣算的?

      指名學生說說算法。

      師:猴貝貝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表現得非常出色,他想邀請大家一起去玩,但有一個條件:請你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數(課前教師發給了每位學生一張寫有算式的卡片)。猴貝貝還讓老師幫忙選幾位小朋友當導游,請剛才獎勵到小旗子的小朋友到前面來(在課中,教師已經把旗子作為獎品發給了幾位小朋友),每位小導游的旗子上都有一個數字,如果你算式的得數跟哪一位導游旗上的數字一樣就跟在這位導游的后面。你們準備好了嗎?那就開始吧。

      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做游戲、排隊伍,然后走出教室。

      反思

      一、 對原有教材的分析

      1. 教材主題情景分。

      “十幾減幾”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的一節內容,其原有主題情境是“小貓觀金魚圖”。一只金魚缸里有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5條。教材編寫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兩只小從不同角度觀察,獲得不同的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問(即教材所呈現的“有13條金魚,黑的有5條,花的有?條”和“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條”),然后列出減法算式作為例題。與“人教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還介紹:教學例題時,可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以體現金魚的游動變化,給人以現實感,同時利用多媒體的音響效果,模擬小貓說話,給人親切感和趣味性。

      然而,我們在研究這節內容時,家一致感到教材主題情境雖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度,但從數學問題的呈現和對算法多樣化的關注來看,該主題情境存在兩方面的不足:

      (1) 問題缺乏真實性。我們認為,根據這一主題情境所提出的問題是缺乏現實意義的。因為兩種不同顏色的金魚數量本來就是已知的(通過數數就可以了),何必計算呢?

      (2) 對算法的暗示性過強。學生在口算13-5、13-8時,往往會受到主題情境的暗示,一味地關注“想加算減”的思路,而視了其他的算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學法不夠多樣性,就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2、課堂前5分鐘應該加入口算,讓學生復習口算知識。

      3、100減幾計算不夠準確,強調不夠。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反思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反思二: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反思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圖形的拼組”時,提問:你能用幾個同樣的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嗎?通過讓學生拼一拼、比一比、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圖案的神奇和美麗。

      反思四: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五: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反思六: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反思八: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了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小學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后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么“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開始,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然后請學生擺一擺(提示:可以畫一畫、寫一寫),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著向學生提問: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多,什么形狀的氣球?然后加深難度問: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多,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少?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并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么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緊接著,我讓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這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分完后,就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擺出他們的分類結果,并將他們所擺出的結果進行說明。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馬上對于所擺出的結果進行反饋,誰最多,誰最少?然后讓學生提問。通過這樣的過程,又將用數學納入到了分類與整理中,讓學生學會從分類與整理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提出了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把咱們班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么分?這個問題來源于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開始踴躍發言,紛紛的說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最后用生活中的現成的數學素材為他們留了一個作業“整理自己的小書包、自己的房間……”真正的將數學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去探究生活中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可惜本節課我在講《象形統計圖》的時候,我沒有著重強調它的畫法,導致孩子最后在做《練習七》第2題的時候,有的孩子是從上往下畫的,我應該先引導孩子觀察圖片的信息,找到分類標準,在涂顏色的時候,提醒孩子們從“下”往“上”畫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一、教學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肯定生活體會,于是設計提問你們熟悉人民幣嗎,同學都很驕傲地答復熟悉!,激發了同學的積極性;不過,并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熟悉,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認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熟悉哪些?仍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識別的.使同學在合作溝通中自覺的進一步熟悉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溝通后反應,請同學上來向大家介紹你熟悉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么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同學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幣的方法,到達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說教,當同學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么?同學答復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同學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時馬上予以確定,然后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同學知道1元=10角并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換幣嬉戲這是熟悉了進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環節,也是買東西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

      這是這節課的難點,針對難點,我在同學知道了1元=10角后,創設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錢的不同組成情形的練習;幾張5角就是1元?5張幾角才是1元?通過這個練習,為后面棒棒糖5角錢怎樣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擬購物活動既然熟悉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終的環節我設計明白決實際問題:

      買東西;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反而是學生得心應手的一環節,或許是和實際的生活體會相溝通而使得有了共鳴;如:同學依據提示猜本子的價格,看著物品的價格表,說說1元錢可以買什么?買1樣,什么情形?買2樣,又是怎樣?買3樣,1元錢夠嗎?等通過深化挖掘這類問題,同學解決的很好,只有少數同學〔缺乏買東西體會或是一些后進生〕略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講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樣進行買賣活動后,我便組織同學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買賣嬉戲,最終要求營業員匯報賣掉了哪幾樣物品?算一算應收多少錢?并數一數實際收取的錢,力求練得扎實;當然教學中仍有很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1、同學在熟悉人民幣時對其附加價值缺乏明白,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沒有上升到學問重點的高度;有購物體會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學有較強的觀看愛好,但是觀看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同學開展水平差距較大;

      3、有肯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溝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學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今天我在小組內上了一節課,內容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在上課之前我進行了認真備課,自認為對學生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上完這節課后,卻發現,很多預設到了課堂上并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預設亂了,我的思路也亂了。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實學生在沒上這節課前,已經有很多學生會計算了,而至于到底是怎樣算的,恐怕有些學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也許就已經形成了幾十加幾就等于幾十幾這個印象。而我這節課要做的是要讓學生不但知道結果,還要明白為什么可以這樣做,即算理。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再學習,如何尊重學生的想法又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節課我重點處理的一個問題。

      反思這節課,有很多不足和遺憾。首先,對學生情況分析不夠,課堂上出現意外情況時應變能力差,課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所要講的知識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能很順利的說出來,學生能按照我的預設走,但是課中出現的情況可以說是我始料不及的。本來我以為如果先讓學生說自己是怎么算的時,會說接著數的,或者是相同數位相加等,不大可能想到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而課堂上卻恰恰相反,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小女生就說出了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方法,頓時我的思路亂了。仔細想想這時我完全可以順著這個學生講的把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算理講透,然后再聽聽其他學生是怎么算的,這樣是完全可以的。而我是等把學生的想法都說了,再回頭說這個小女生的想法,是不是就亂了呢?其次是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我認為學生都已經會計算了,而且學生對數的.組成也都很熟悉了,只要我稍微一引導,學生對算理應該神容易就能理解。所以我原先本來設想的用計數器撥一撥,或者用小棒擺一擺也給取消了,我想學生都已經會了,再去用小棒擺,不是多此一舉呢?倒不如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用小棒進行演示,學生自然就理解了。但是學生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雖然學生心里或許明白,但是上升到語言表述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這點我是沒有考慮到的。如果我當時能拿出一個計數器撥一撥,讓學生看著計數器來說,效果或許會好些吧。另外在很多細節方面我處理的也不太恰當,如在設問上,在環節的過度上等。

      上完這節課后,沒有我想象的輕松。反思自己,如果我能全面了解學生,對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做到全面考慮,自己心中有數,也許這節課又是一番效果了。要想上好一節課,只有在基于對學生的真正了解上,基于對教材的全面把握上,基于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尊重上,更基于教師能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上,而這些都是我不斷去學習和最追求的。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在教學本節課時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組織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小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

      算法一: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一個十,20里面有兩個十,加起來一共是三個十,就是30;

      算法三: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算法四:類似豎式的算法。這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理念,使學生既在交流中鍛煉了語言,明白了算理,又開闊思路。

      在鞏固練習階段設計了加減對照練習。如30+40與70-30,為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其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10以內加減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在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回答: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說出算的過程。在計算時也有出現這種情況50+20=52。因為學生兩位數中每個計數單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還不是十分明確,把第二個加數中2個“十”當作2個“一”來加。

      教學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滲透豎式計算時的數位對齊意識。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仍擔任一年級八班的數學課。由于是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個學年的下學期,因此,課堂上除了進行數學知識、方法、技能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有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訓練。通過一個學期的了解,有部分學生由于在幼兒教育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各種學習行為習慣上還有待于更進一步地培養,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一、認真備課、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學。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一年級是小學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掌握得怎么樣,對學生以后學習數學的情況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本學期我注重讓學生掌握好每一個基本概念,且注重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學。如:在學習加法、減法概念之前,我已先讓學生將5以內數的組成、分成記熟,為計算加法減法作準備;在進行加法、減法教學時,課件直觀出示幾位學生將千紙鶴合到一起來或拿走的情形,接著讓學生擺小棒操作“合起來”或“拿走”的過程,再讓學生說“1個和2個合起來是3”,“3個拿走1個,還有2個”,然后再說明加法或減法的含義;當學生理解表示“合起來”用加法,“去掉、拿走”用減法時,其實學生已為解決加法和減法問題打好基礎。

      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對學習的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挖掘教材不夠深,知識的滲透度不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二)、教學中設計的練習題和題的類型太少。

      (三)、對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習慣,要求不夠嚴格。

      (四)、對后進生的個別輔導不夠。

      (五)、對學生每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得不夠及時。

      五、改進措施:

      (一)、在下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將更加充分地進行備課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將知識進行全面性地滲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牢固地掌握。

      (二)、每單元系統知識教學任務完成后,將多設計一些練習題,并不斷地變化題目的類型,增強學生理解題目的靈活性。

      (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書寫規格、整潔度等進行嚴格要求。

      (四)、利用課余時間多對后進生進行及時地、有效地個別輔導,幫助后進生進步。

      (五)、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六)、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題,這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例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余條件,這多余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一個教學難點也是教學重點。

      教學例5時,我按照以往教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什么數學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都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并且能很快匯報出問題答案。可就在這一過程中,好像沒有幾個同學意識到這一題中“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是多余條件,更沒有誰主動提出疑問,出乎了我之前的課堂預設,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導學生對題中三個條件再行分析,讓學生初步學會判斷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無用的。在這樣被動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學理解了,但感覺還有一部分同學似懂非懂。課堂上,鞏固練習還不錯,可課后練習情況就不太樂觀,有很多同學沒有分析題中的有用條件與多余條件,導致運用條件思路不清,解題錯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新課太快,沒有突出本課解決問題的特殊性——含有多余條件,所以學生對多余條件認識不深刻。如果開始能創設一個“選一選”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媽媽為小熊準備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該如何選擇,你能上來幫助它選一選嗎?

      這樣的生活情境學生很熟悉,也一定會愿意積極參與,并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然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不選擇扇子”,孩子們一定能解釋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這時教師再強調“多余”,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為接下去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其次,讓學生討論的時間較少,學生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對這類問題理解不透徹,只能”現學現用”,不能“活學活用”,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好學,才能學得更好。

      再次,學生還沒有掌握取舍條件的方法,為了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打算在引導學生分析條件方面再下功夫,讓找出解題所要的條件,要求學生將題目中的多余條件用虛線框圈起來,加強了孩子對多余條件的判斷能力,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我們要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植樹節”去植樹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并從中滲透環保意識。其次,我根據教材原有的內容,增添了猜一猜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再次,本節課我還充分給學生創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首先一開始在“一班植樹的情境”出示后,我就提出“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一班種的棵數;緊接著,在三個班種的棵數知道之后,我又提出“你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嗎?”讓學生進行討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接下來當我出示第二幅情境圖時,對于圖中的幾個信息,我也不再引領著學生一一閱讀,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積極思考,通過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很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在這節課里,我采用不同的小組討論的形式,剛開始是兩人小組,接下來是三人小組,最后才是六人小組的討論形式。學生從一對一的交流,到小范圍的討論,再到多人參與的形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多次討論交流的機會,而且在每一次的討論過程中,由于人數的增加,對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與人合作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本節課中,我也有許多遺憾的地方。比如,在學生討論之前,我還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和討論,才能更好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當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可以先讓其他學生來說說他的看法,進行學生之間的評價,在學生有了思考的過程之后,我再作為其中的一員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更能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落到實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小兔請客》是一年級數學第二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課,對于加法學習,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我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分別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兩個要研究的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最后通過有趣的游戲進行鞏固練習,練習題目也由淺入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時間過得很快,開學已經兩周了,第三節課是我的公開課,雖然在上課之前細細準備了,可課堂上還是會有突發狀況,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課堂是變化的,申老師對我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課堂每一個環節的過渡語言都很重要能讓課堂內容前后銜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自然,下課后申老師耐心的和我分析這個問題應該怎樣提,這個重點要怎樣才能講透徹,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幾減9》,在主題圖部分從孩子們在公園“賣氣球”“賣風車”“猜字謎”“套圈游戲”引出十幾減9的三個算式,從而引出課題。書中例題介紹了兩種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減法”、二是“破十法”,除了這兩種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孩子們都很聰明,有幾個孩子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可是站在講臺上的我沒有認真的聆聽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表揚鼓勵那些愛思考問題的孩子。就象申老師說的我們可以盡量讓學生多說,不管他的回答正確與否,都說明他在思考了,這節課其實很好拓展,你喜歡哪種方法?還可以怎樣計算?這節課就有孩子想到計算十幾減9可以用連減的方法,在計算12—9時,他首先計算12—2=10,再來計算10—7=3;還有個孩子他想到了這種方法在計算12—9時先計算12—10=2,比9多減去了1所以還要再加上一個1,2+1=3所以12—9=3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訴我們孩子們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而老師在感嘆孩子們聰明的同時更要及時的鼓勵,還可以讓他把這種方法介紹和全班的孩子分享,這樣就很大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這種才能真正把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在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對新知識有話要說時,我們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要追問學生為什么,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卻無法用簡練的語言讓身邊的人明白,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的引導,一步步引導學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鍛煉和老師的鼓勵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會更好。傾聽不是只對學生來說的也是對老師說的,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今天申老師還給我說了一下課堂時間的把握,教室里的廣播壞了,孩子們聽到隔壁班的聲音就以為下課了在那里說“李老師,下課了”,一下讓我慌了神,因為我讓學生做的練習題還沒有講解,所以前面的練習題就講的快些,而后面的練習講的明顯的慢些,感謝學校領導的聽課、評課讓我受益匪淺。

      最后,感謝申老師和戴老師長期以來對我的指導和幫助,對我提出那么多寶貴的建議,我覺得我很幸福,因為我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有這么多幫助我的家人,當我疑惑時是他們幫助我走出疑惑,給我力量,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我會更加努力的。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4

      有趣的圖形拼組這一教學內容,我們主要從認識圖形的特點,從對圖形的鞏固認知到練習,每個環節層層深入,從認知連洗到動手操作練習,每一個環節深深地吸引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也很享受參與活動的樂趣,教學過程中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多媒體課件,讓生加強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讓同學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探索圖形的特征,通過魔術袋讓生通過摸一摸,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充分感知圖形的特點,進一步鞏固了學習內容,通過幾個環節的游戲設計,A生能夠很快的掌握學習內容,對于該組學生的教學目標設計過低,應該在知識內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訓練的強度和難度,B生的目標內容正適合該組同學的認知特點,所以在最后鞏固練習環節,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動手貼一貼的形式,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并鞏固了對圖形的認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圖形帶給同學們的驚喜,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課堂教學效果較為明顯。

      通過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活動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對學生兼顧不過來,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讓A生帶動BC生,這樣A組的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其他孩子的學習也能夠提高,今后應該在課堂中加強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的到不斷的提高。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口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臺,在教學中引入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讓學生理解借位的目的,從而引出退位減法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合理優化

      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36-8的計算方法時,我先讓學生思考36-8的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居然有這么多方法:

      生1: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生2:先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生3:我把36分成30和6,用30-8=22,再用22+6=28。

      生4:我用8減6等于2,30減2等于28。

      生5:我把8分成6和2,6-6=0,30-2=28.

      這幾種方法在備課時都已考慮到,我估計學生會喜歡用第1種和第2種,但很多學生都喜歡用第四和第五種方法,這真出乎我意料。以后真的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用多種方法計算,有時采用他們的思維模式來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會讓一些還不能理解這些算法的孩子們暈了頭,所以在這時,我對這些算法不只是單純羅列,而是引導對比,讓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對比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解釋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讓他們說一說當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來減,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們的解釋后,班上的孩子們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當被減數的個位不夠減時,要向十位上借1來減。班上雖出現多種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同時可以使班上不同層的孩子都能兼顧到。

      總之,在計算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計算的方法和過程。這樣有利于提高計算技能和速度。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22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1-14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1-06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04-16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8-25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1-31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7

    一年級下冊數學月教學反思10-27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97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最新先锋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国日韩久久综合网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先锋资源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