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
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
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
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的情緒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節所牽引著,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不光讀得好,體會得也很不錯。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其他幾處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也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去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不管學生以后能不能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我想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我覺得足矣。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2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體會雨來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的情感教學重點,教學時把這一問題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他上過夜校,受過愛國主義教育,也明白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那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2、尊重“需要”,注重“了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查閱資料、或播放影片、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我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我找來《小英雄雨來》的影片,當鬼子威逼利誘雨來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憤怒的眼神緊緊地盯著鬼子;當鬼子把明晃晃的鋼刀架在雨來脖子上時,我眼前出現的是孩子們挽起袖子,握緊拳頭,繃緊筋骨,跨步上前的動作。孩子們個個激情滿懷,憤怒不已,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學生體會到雨來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對雨來懷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3
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就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長課文怎樣教?要抓住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上課時,我重在引導學生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趁勢引導孩子用概括每段內容的方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練習加小標題。
2、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于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
3、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抗日小英雄故事,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4、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4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學生學起來興趣十足,課堂反應也比較的積極。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那么整個課堂上就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合作交流為學習的主要方法。在學習中,師生交流互動的比較輕松愉悅。
《小英雄雨來》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處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孩子,他的勇敢、機智、愛國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同時因為雨來的年齡和學生的`年齡相仿,更增加了親切感。課堂上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這篇文章比較的長,生字比較的多,那么在學習上會給學生帶來一些難度,因此先在小組內交流學習,能夠達到正確、流利、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其次,根據課文中的六部分內容,學生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各部分的大致內容,學習用簡短的話來概述各部分大意。再者,小組合作,抓住各部分的重點語句,從句子中體會雨來的性格特點,深深地體會到在那個抗戰年代的孩子們的痛苦,以及面對戰亂的那份勇敢,面對兇狠的敵人,能夠毫無畏懼地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敵人。環境造就人,環境越惡劣,英雄才會輩出。
處于抗戰時期的小雨來是個小英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愛國情懷,那么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用什么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呢?作為一個拓展,在課堂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交流。有的說好好學習,做一個有文化的人;有的說堅持鍛煉,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還有的說要關心身邊的人,做懂事的孩子……
雨來是孩子們心中的英雄,也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更是他們奮斗的目標,相信有了雨來,孩子們會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5
今天,我跟孩子們共同學習了《小英雄雨來》一課,學習效果還不錯。
《小英雄雨來》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抗日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寧死不屈、英勇抗爭的動人故事。
過去,我帶領孩子們學習《小英雄雨來》一課,只是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內容,給文章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最終孩子會復述故事就可以了。今天,學習這篇課文,我在孩子們把握課文內容、給文章每一部分加小標題的基礎上,加強了重點語句的訓練,讀思結合,讀中感悟。比如,課文第三部分寫“雨來掩護李大叔”,最能表現雨來的什么品質?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緊接著我又讓孩子們認真默讀第四部分,找出鬼子抓住雨來之后,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哪些詞句可以體現雨來在鬼子面前表現得堅強不屈?為孩子走進課文,與課文人物心靈對話,感悟小英雄雨來的機智勇敢、舍己救人、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做好了鋪墊。課堂上我又與孩子們共同討論、交流課文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部分與全文的聯系。
隨后我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且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感受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同時我又出示了文中使用反復修辭手法的句子,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并且在交流體會的基礎上說出反復的表達作用,懂得在今后的習作中也要嘗試使用它。
《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孩子們愛讀,所以他們學的用心,學習效果不錯。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6
《小英雄雨來》一課是原五年級上冊選編的課文,新課標試驗教材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二課。我覺得這么長的課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滿大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學的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情節緊湊而又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前面的導讀明確了本課的學習要求。
1、了解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
2、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復述故事
4、給各部分概括小標題。
成功之處:
1、抓重點,第三、四部分重點指導朗讀,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課文內容。
2、在朗讀,快速默讀之后,引導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各部分內容在此基礎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在討論中很熱情、積極發言,言語雖有差別,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講內容。
3、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學生都能抓住重點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雨來的勇敢、愛國、機智、寧死不屈的優秀品格就一一展現眼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人物的個性。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給各部分加小標題,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第一次進行這項練習,又是在理解內容后接著進行的,學生很有興趣,討論、交流。
不足之處:
1、課文較長,給予學生的朗讀,快速默讀的時間顯得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所影響。
2、生字詞、多音字的學習,聯系課文不緊,是在課后進行補充的。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7
《小英雄雨來》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我在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的基礎上,重點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組織學生講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都樂于表達。
2.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這一問題的解決融入到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一環節中,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3.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這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就在學生閱讀每一部分時,教師提出閱讀時間要求,促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對于每部分內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標題的形式予以落實。對加小標題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學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如:
①游泳本領高
②上夜校念書
③掩護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寧死不屈
⑥機智逃生
4.講故事,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本組教學內容的特點,就組織了一次“英雄故事會”,除講述課文中的英雄故事外,還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5.課后安排了“資料袋”,內容為“戰爭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這里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戰爭,特別是為學生閱讀理解后面的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組織學生閱讀、了解。
6.本課多音字較多,要注意讀準字音。如:“還”、“彈”、“扎”、“擰”,在本課分別讀“huán”、“dàn”、“zhā”、“nínɡ”。課文中有些詞語,現在已不常用,如“晉察冀邊區”、“掃蕩”,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準,理解基本意思。還有些鬼子說的話,具有日語特點,如“這個,金的,也給你”,要注意幫助學生正確朗讀和理解。總之,教師應該把握課堂,把握教本,讓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8
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的品質。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于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9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文章,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和反思:
一、把雨來的英雄形象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給學生充分交流的學習機會。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也比較集中,教學思路也比較清晰。
二、抓住文中多處出現的反復的手法
《小英雄雨來》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一個最突出的寫作方法——反復。為了強調某一個意思,突出某種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將某些詞語或句子重復使用,稱為反復,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些地方進行教學。
例1: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槍斃,槍斃!拉出去,拉出去1句子中的詞語反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鬼子軍官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露出的氣急敗壞的情態,表現了敵人窮兇極惡的性格特征。反復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點睛之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2: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這是句子的反復,抒發了大家見到雨來活著之后的萬分欣喜和激動的感情。反復的作用,把人們又驚又喜的情態、又疼又愛的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
例3:“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是雨來的識字課本上的.兩句話,作者精心地選擇它,并安排在師生的誦讀中,它會深深地撥動讀者的心弦。反復地使用,也暗點了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的力量源泉——“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學中,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仍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0
小英雄雨來》這一篇小說內容很長,很多學生看到之后都心生畏懼,但有了前一課《夜鶯的歌聲》的鋪墊,學生無論是在概括文章內容也好,給文章概括小標題也罷,又或者是體會人物的情感,都比之前顯得更為簡單一些。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思考的重點在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讓學生學有所獲。根據本課的問題特點,我在設計整個教學時,從小說的`三要素來設計,即情節、人物和環境。首先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脈絡結構,再此基礎上,給文章的六個部分擬小標題,然后在小標題的基礎上擬定這篇小說的情節曲線,加深孩子對小說情節的理解,抓住課題“小英雄體會雨來”的人物形象。
本節課,為了能更加讓學生自主學習,我設計讓學生根據前一課的學習方法,遷移運用,概括文章內容,歸納小標題,充分讓學生自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與小組交流討論,進而在全班交流匯報,體現了課堂學習的協作性,實際的課堂反饋也是出乎意料得好,我想,這一部分也歸功于學生的認真預習。
遺憾的是,由于自己課堂教學進度掌握得不夠緊湊,導致兩個難點沒有做好:
一是沒有強調自然環境描寫對小說整體的烘托作用;
二是沒有讓學生進行課堂拓展,語言訓練,由于這兩篇課文都是小說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原本可以讓學生模仿著課文的寫法,進行發揮、想象,加深記憶,但這現在只能放在下一堂課中。
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今天的課堂又讓自己成長了不少,也算是自己的“一課一得”吧!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1
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就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
不過,站在學生的角度,望著如此“冗長”的文章,頭還是有些大的。如果只是從講故事的角度,是很容易把握的,可我們的課堂不僅僅只是這點要求,于是,我只能重新坐下來思考,如何實現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這是關鍵。于是,我再次靜下心來默讀全文,覺得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必須完成的一個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的情緒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節所牽引著,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不光讀得好,體會得也很不錯。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其他幾處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也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去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不管學生以后能不能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我想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我覺得足矣。
課文上完了,雖然自我感覺課堂效果還不錯,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如: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長長的文字背后,我背負了一點壓力,生怕學生理解不了,還是扶得比較多,整整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才完成教學任務;其次,由于文章確實很長,有些精彩的地方還未品味得到,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去積淀底蘊,努力去克服。我想盡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2
2出示課題:
(1)理解課題:小──指的是雨來的年齡小,是一個少年。英雄──指的是雨來的特點。雨來──課文中的主人公。課題表現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導到學生質疑: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稱雨來是小英雄?)(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來是一位小英雄?)
預習探究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預習提綱:思考題:
A.文章通過哪件事表現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掩護李大叔、和鬼子斗爭)
B.文章的其它部分與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圍繞各部分重點問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
第一部分:蘆花村的自然環境怎么美?通過一件什么事說明雨來勇敢機智靈活,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從哪看出雨來上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書中用“_______”劃下來。
第五部分:蘆花村的鄉親對雨來不怕犧牲的精神表示怎樣的贊嘆?
第六部分:雨來怎樣機智脫險?
2.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分為若干的學習小組),注意養成邊讀、邊想、邊標畫的方法。
3.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點句子、重點段落、重點詞語、重點人物、重點細節。
合作交流
三、匯報預習,交流解疑
1.詢問學生在預習中的不解之處。
2.匯報預習的情況。
①會讀多音字。本課多音字較多,哪位同學能讀準字音。如:“還”、“彈”、“扎”、“擰”,在本課分別讀“huán”、“dàn”、“zhā”、“nínɡ”。
②理解重點詞。課文中有些詞語,現在已不常用,如“晉察冀邊區”、“掃蕩”,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準,理解基本意思。還有些鬼子說的話,具有日語特點,如“這個,金的,也給你”,要注意幫助學生正確朗讀和理解。
晉察冀邊區:晉,山西省簡稱,察,察哈爾省(1952年撤銷,分別并入河北、山西兩省)簡稱,冀,河北省簡稱。晉察冀邊區是我抗日根據地之一。
門檻:門框下部挨著地面的橫木(也有用石頭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勁推的樣子。
劫難:災難。
趔趄:身體歪斜,腳步不穩要摔倒的樣子。
雞冠花:一種草本植物,開的花形狀像雞冠,通常為紅色。
3、討論課文的表達順序。教師歸納板書:
雨來 游泳本領高
↓
夜校讀書
↓
掩護李大叔勇敢機智
↓
智斗強敵熱愛祖國
↓
村民夸獎
↓
機智脫險
4.分角色朗讀,參與評價。
(1)確定重點段:哪段最能表現小雨來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點段。
(第四段寫的是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決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2)分組討論:作者是根據哪些情節
和詞語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的?把有關的詞語標畫出來。(敵人的手段是哄、騙、恐嚇、毒打,甚至用死來威脅。而雨來始終說:“沒看見”)
(3)試著讀一讀,在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讀或者表演。②大家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書,體會小雨來的品質。
2.體會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系。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回憶舊知
1.指名說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2.說說小英雄雨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指名朗讀課文的第四部分。
品讀體驗
二、回顧全文,深入探究
1.從重點內容入手,理清段間聯系。
(1)鬼子抓住雨來為什么要槍斃他?
(2)雨來在鬼子面前為什么表現得如此堅強?
(3)雨來又是怎樣從鬼子手中逃脫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4)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指導同學討論、理解重點句子。
劃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在課文中的位置。重點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這句話有什么重要的意思?從而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
①課文中第一次出現在第二段中。雨來在夜校學習時,女老師指著黑板上的字念著:“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說明雨來在夜校不僅學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這種愛國主義的思想,在他頭腦里扎下了根,這是雨來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礎。課文中第二次出現在第四段中。敵人的威脅、利誘,軟硬兼施,都不能使雨來屈服。“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鼓舞鞭策著他,使他經受住敵人的毒打。在嚴峻的斗爭面前,雨來重溫這句話,倍感親切。“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
②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直朝后院跑去。
這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因為年齡小,面對雪亮的刺刀,敵人以為雨來害怕,不顧一切朝后院跑去,實際上,雨來是為了把敵人引開,保護交通員。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這是一處細節描寫。鮮血滴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幾行字上,表明了雨來誓死保護交通員,和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與堅強意志;體現了中國人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的`決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卻含蓄深刻。這句話既寫了當時的場景,又將鮮血和愛國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會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和無窮的回味。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氣、志向;年高:年紀大。有志氣不在于年紀大,指人貴在有志,不能憑年齡大小來衡量,只要有志氣,年輕也能做出優異成績。這是人們對雨來的贊揚,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深深感動、激勵著蘆花村的人們。
的主要意思,3.指導歸納各段提煉成為小標題。
(1)歸納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來家鄉的景色優美,他游泳的本領高強。
第二部分:雨來上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第五部分:鄉親們以為雨來犧牲了,都很難過。
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
(2)提問思考:怎樣編寫小標題?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語。可以用書上的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編寫。
(3)提煉課文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望著媽媽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愛自己的祖國(或讀書)
第三部分:掩護李大叔(或掩護)
第四部分:與鬼子斗爭(或斗爭)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槍聲)
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或脫險)
①游泳本領高
②上夜校念書
③掩護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寧死不屈
⑥機智逃生
也可以選用課文中的語句作小標題。引用原句要加引號。如:
①“望著媽媽笑”
②“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沒看見”
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來沒有死”
4.探究段間的聯系。
①課文為什么描寫還鄉河景色美?
描寫還鄉河景色美,點明雨來的家鄉美,并為后來雨來脫險打下伏筆;
②課文為什么描述雨來上夜校讀書?
雨來在夜校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是雨來臨危不懼,英勇斗爭的思想基礎;
③課文描寫鬼子陰險狡詐和眾鄉親對雨來的評價有什么好處?
能反映出雨來堅強不屈;眾鄉親對雨來的評價,點明雨來是一個好孩子;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3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3、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可讀性強。教學時主要結合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能力。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能力。
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需要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教師教學時分別提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快速地讀文"三種要求,讓學生學習并掌握較快地閱讀文章的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時,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難點,抓住“為什稱雨來是小英雄”這一主要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采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3、滲透對話意識,彰顯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學生現在的生活有巨大差異。如何弱化這一差異?這就需要教師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與課文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斷升華,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5
《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可運用語言本身的特點給學生以熏陶和感染。例如,對蘆花村(故事發生的地點)景色描寫段落的品味:“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通過引導學生先讀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進去讀,最后連起來讀,并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蘆花村的景色的優美。
要知道,小小的蘆花村只是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蘆花村同樣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著日寇的蹂躪。教學中,突出蘆花村的的美旨在引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愛和對侵略者的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自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碰撞。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必然會燃燒起來。
在教學中,可用板書突出雨來在夜校里學習的內容:“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再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感情。把雨來對美麗家鄉的愛和對自己祖國的愛直接連起來,為揭示雨來的英雄行為做鋪墊。板書和有感情朗讀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無疑也熏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在重點段(鬼子把雨來捆綁起來,對他哄騙、利誘、威脅、毒打,雨來堅強不屈)可先安排學生默讀,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鬼子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課文中哪些詞語把鬼子的丑態色畫出來了?一邊討論,一邊在黑板上作“鬼子”、“雨來”的對比板書,把敵人丑惡嘴臉和雨來在敵人面前的堅強不屈清晰地提示出來。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式。學生通過課文本身的詞語、句、段看到了敵人的兇殘,領悟到了雨來的機智、勇敢和堅強不屈。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8-18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3-30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4-21
《小英雄雨來》一教學反思02-08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精選24篇)04-09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5篇03-31
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08-07
小英雄雨來*08-15
《小英雄雨來》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