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1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后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著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2
一、變化
與20xx版課標相比,20xx版課標圍繞“核心素養”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建議等方面做了調整。
1.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內涵的些微變化
20xx版課標明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概況為三方面(“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并將學生核心素養的表現由20xx版課標中的十個關鍵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發展為20xx版的十一個方面: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這一改變能更強烈的感覺到小學階段核心素養更偏具體,更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和意識的培養。
2.課程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還是由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組成。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以數學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為主線循序漸進進行,每個學段的主題有所不同。綜合與實踐強調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主題式和項目式學習方式,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
(1)數與代數
數與代數里面,把負數、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見的量的學習移動到了綜合與實踐領域。把百分數相關知識移動到了統計與概率領域。
內容的調整,勢必會引起教學重點的變化。調整后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領域就徹底被劃分成了“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兩個主題。
(2)圖形與幾何
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變化不大,但是側重點有所調整。20xx版課標中更強調幾何直觀,增加了尺規作圖相關內容,加強了動手操作。
(3)統計與概率
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把百分數放到了統計與概率里,放到該領域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百分數的統計意義。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可以更好地表達和理解百分數,體會百分數中部分和整體的關系。
(4)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領域改動較大,地位有了很大提升,這也是為了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把原來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以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的形式在綜合與實踐中進行呈現。強調跨學科融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3.教學建議
為了促成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領域的達成,在實施教學時,更要把握關鍵內容,講究策略和方法。在教學建議方面,20xx版課標也做了調整和側重。
(1)更重視教學內容的“整體性”
為實現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20xx版新課標改變過去過于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這里的“整體性”在數與代數領域體現的最為直接。對于小學階段的“數與運算”主題,尤其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這種整體性和一致性體主要現在:計數單位的統一。
在20xx版課標中,多次提到“一致性”。下面做一下簡單列舉:
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系,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18頁)
數與運算的教學。在認識整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和分數。通過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有機結合,感悟計數單位的意義,了解運算的一致性。(22頁)
在進行除法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在這樣的過程中,感悟如何將未知轉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識。通過小數加減運算、同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與整數運算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運算的一致性,培養運算能力。(23頁)通過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進一步感悟計數單位在運算中的作用,感悟運算的一致性。(25頁)
數的運算教學應注重對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統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運算的一致性。例如,在分數加減運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目的是得到同樣計數單位,進一步理解計數單位對分數表達的重要性,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的加減運算都要在相同計數單位下進行,感悟加減運算的一致性。(26頁)
對小學階段“數與運算”主題,在理解整數、小數、分數意義的同時,理解整數、小數、分數基于計數單位表達的一致性。(85頁)
關于運算的整體性和一致性,需要明確下面三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算減法想加法)、乘法是加法的簡便計算(橫式比豎式重要,橫式是算理,豎式是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算除法想乘法)。
(2)教學目標的制定應指向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的達成。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體現在教學要求中。核心素養對“四基”“四能”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服務。
二、關鍵點整理
1.在乘法中,橫式比豎式重要
在提到運算的整體性時,教授強調橫式比豎式要重要。橫式是算理,豎式是算法。在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時,其實就是用到的乘法分配律。
小例子:25×12=25×(2+10)=25×2+25×10。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培養運算能力。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后,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等多位數的乘法,在探索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感悟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
2.關于數的認識
在講到數的認識時,特別強調了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抽象的過程。數的認識是在形式上去掉數量的名詞,用符號表示數;在實質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數具有了一般性。數是一種符號的表達,是對數量的抽象。
小例子:兩匹馬、兩粒米→□□→2這一簡單的小例子體現的就是數是一種符號的表達,是對數量的抽象。這里面包含的素養目標是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兩匹馬、兩粒米→□□這個過程是從感性具體→感性一般的簡約階段;□□→2是從感性一般到理性具體的符號階段。
3.除法是教學難點,表現在分數和小數
現在我們講分數和小數除法時,很多時候都與整數除法無關。忽略了除法的兩個要點,都與整數除法有關(本質上還是整數除法)。
整數除以整數=分數
整數除以整數=小數
小例子:再講分數除法之前,進一步理解整數的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數形式。
4÷3=4×=4/3
4÷3=a←→4=3×a(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4×=3×a×(等式的基本性質)
←→4×=a
4÷3=a=4×(等量的等量相等)
解決了分數除法的問題:除以一個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4.小學階段不講方程的目的
不講方程的目的,一方面因為沒有讓學生感悟學習方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字母表示,得到代數式,引導學生學會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達實際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性質和規律。加強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習,其實是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字母是數的更高層次的抽象,從理性具體上升到理性一般(普適階段),能夠理解字母可以像數一樣進行運算。
5.小學數學中遵循的幾個基本事實
小學數學內容的學習,其實都是在一些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展開的。20xx版課標明確提到的基本事實有兩個:等量的等量相等(23頁);兩點之間線段最短(35頁)除了這兩個明確提到的以外,小學階段的基本事實還包括:傳遞性:a=b,b=c,則a=c;等式的性質:a=b則a+c=b+c。
6.關于尺規作圖
在圖形與幾何部分,增加了動手操作環節,通過尺規作圖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要求一: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直尺和圓規作給定線段的等長線段。
給定一條線段,作等邊三角形,感悟兩條直線交于一個點;
給定兩條線段,作等腰三角形,感悟三邊關系;
給定三條線段,作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要求二:把三角形的三條邊依次落在一條直線上,感悟周長。借助直尺和圓規作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長,感知線段長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長。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3
聆聽了xx教授對于新課標的解讀,對于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獲: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于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標對各個內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最大的變化在于增加了“代數推理”,增強了“幾何直觀”。如何基于兩個代數基本事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代數推理?如何設計“尺規作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于圖形的直覺?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及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11-21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03-24
學習《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6-16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27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13
課程標準的解讀心得體會01-03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