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優選)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后感1
人說,諷刺和冷嘲只隔一張紙,我以為有趣和肉麻也一樣。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本書記錄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它與一般的自傳體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有意義的片段,組成既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
《朝花夕拾》以清新、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朝花夕拾》并沒有高難的字眼,反而有許多文字有趣而溫馨。
在這本散文中,我認為最好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散文記述了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的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注重禮節的性格。
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望已久的《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與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阿長的真誠的懷念。
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情感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他的靈魂!”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先生的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讀過《朝花夕拾》后,我的感觸是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的快樂的壓抑,都在自己心里印下了美好的回憶,那種感覺正如《朝花夕拾》里的文章,猶如一條走不完的回憶長城!
時間是無情的,抱著童年一同遠走高飛,童年的腳印漸漸變淺。又一次拿起《朝花夕拾》感受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和魯迅先生一同成長,一同分享快樂。
朝花夕拾讀后感2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朝花夕拾》這本書,里面描寫的各種人物令我難忘,描寫的各種往事值得我深深回味。
《朝花夕拾》寫的是魯迅的生活回憶,很真實地反應出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后,人民的生活情景。其中,在《貓.狗.鼠》這篇文章中,就表達了魯迅小時侯對隱鼠的喜愛,對貓的厭惡。魯迅在童年時在一間空屋里救下一只被蛇咬傷的隱鼠,隱鼠的.傷好了之后,魯迅與隱鼠的關系漸漸地好了。當他看不到隱鼠時,卻得知它被花貓吃了!雖然后來知道是阿長--家里的女工踩死它的,但魯迅對貓還是很厭惡。在魯迅眼里,貓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
這本書為散文文體,寫的是魯迅記憶中的往事,重寫感觸,敘事描寫才有內涵,有意味。魯迅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事件仿佛依晰在前。又在這篇散文中摻進了很重的雜感因素。文中庸醫騙人錢財,不顧他人性命;某些日本學生的尖酸刻薄;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古板僵化;日本仙臺的遭際反映出中國的貧窮;范愛農不明不白的死說明了辛亥革命后舊勢力依然強大的社會情形…這些事例都反映了當時社會中普羅大眾的生活背景。
《朝花夕拾》反應了魯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感情真摯,寫作方法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我也從中了解了許多當時人民的生活情況。
朝花夕拾讀后感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時光里有歡聲,有笑語,有哭泣,有成長,那些片段都會留在自己的心里,成為最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講述的就是他自己的童年。
《朝花夕拾》這本散文主要講述作者—魯迅先生自己在童年時期和青年時期所經歷的難忘的人和事。它用生動的語言真情地流露,讓我們讀著,能感受到作者在當時場景的記憶猶新和難以忘懷。在他的童年時光里,有些許不愉快,魯迅先生在小的時候就是一個標新立異的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有些苦惱,有些難過,但是魯迅先生并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他將這些波折,反對轉化為動力,朝著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努力前行,這些都寫進了《朝花夕拾》,他要將自己在童年中的無奈所釋放出來。
在這本書里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貓,狗,鼠》這一章節。這一章所吸引我的不光是它的標題,還有精彩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有一回,旁人告訴他,他養的一只隱鼠被貓吃掉了,于是魯迅先生就和這只貓結下了“深仇大恨”,不管走到哪里都會不由自主的'“處處針對”那只仇貓。可后來才知道,原來是那旁人把自己養的隱鼠踩死了,借故推到那只無辜的貓身上了。這個故事說明魯迅先生在童年時期的單純和無知,跟一只貓不停的較勁,搏斗。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段時光,會有笑聲,會有沮喪,會有坎坷,會有收獲,它都會賦予我們成長,也會讓我們回憶時,很難忘,很難忘…
朝花夕拾讀后感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甜,但都在自己內心深處的花田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她童年的回憶。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把自己的童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的方式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他童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里不是很美好。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們的認可,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來了。他則是將長輩們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把童年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一些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對我們。像魯迅先生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印象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片有趣的散文中,并不是題目吸引了我,也不是內容好笑的文字吸引了我,而是魯迅先生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的故事。魯迅先生和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了魯迅先生在童年的無知和單純,也寫出他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從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到他在童年的生活不是很好,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了美好的回憶。
魯迅先生的童年是辛酸的,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也像他一樣,無論過得好壞,它都會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后感5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尖刻而犀利的。《朝花夕拾》或許是他的作品中唯一的溫情吧!這本書大多講述他童年時期的故事,有時也含沙射影地指出那時社會的問題。
魯迅寫文章一般是白描,可在這本書中出現了很多修辭,也許只有修辭可以放大兒童的純真和美好吧!各種修辭不僅令我身臨其境,更讓書中的人物和事件變得更有畫面感了。《二十四孝圖》中中國腐敗的思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家長古板的教育,魯迅都以兒童的眼光去寫、去畫。《朝花夕拾》不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以舊事重提的方法將中國的黑暗反映了出來。
書中的人物有很多,但最使我欽佩的`還是《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了。日本侵華,很多日本人看不起中國,更看不起中國人。藤野先生卻對自己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分國家,在魯迅進步時鼓勵魯迅。他還不像當時大多數日本人那樣支持侵略,而是反對戰爭、呼吁和平。相比之下,一些中國留學生就顯得令人厭惡--竟然在看到日軍侵略、人民受苦時,大聲喝彩!就是因為這些懦夫,舊中國才會淪落到被世界蔑視的狀態,戰爭才會升級。
一杯美酒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淀才會飄香千里,一篇好文章也要經過光陰的洗禮才可以名傳千古。翻開這本書,歷久彌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這種感覺,只有真正的好書才能帶給你。(亞亞)
朝花夕拾讀后感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有苦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講述了魯迅童年的經歷。
《狗“貓”鼠》描述了小時候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起保姆長母親的淳樸善良。《五猖獗的會議》回顧了小時候看廟會的經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店》回味著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店讀書的日子。《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并描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故事……等待一些故事,主人公魯迅也從一個年輕無知的少年逐漸成熟。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店》。文章充分描繪了百草園的荒地,充滿了無限的樂趣。有“綠色的菜園,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色的桑椹;蟬在樹葉里吟唱,肥胖的黃蜂伏在花椰菜上,輕盈的天子(云雀)突然從草地上跳到天空”。這無疑不是一個兒童公園。它們都充滿了憤怒和幸福。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里。但是到了魯迅先生該上學的時候,他不得不和快樂的百草園說再見,去三味書店學習。進入三味書店后,魯迅先生開始了無聊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中午讀書,晚上上課”,這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他的同學經常去房子后面的花園玩,但人們去得更多。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學習,這遠不如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樂。
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店》所寫,我們的童年不僅幸福,而且幸福。但它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留下了很多回憶。
朝花夕拾讀后感7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布滿激情。
我家屬于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往那里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秋日里的習習微風,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全部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伙伴全部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當時魯迅的美好童年。《朝花夕拾》讀后感
朝花夕拾讀后感8
在散發著明媚陽光的冬日午后,委實適合泡上一杯暖暖的香茗,讀上一本好書。
書架上的好書那么多,可不知怎么的,目光不由的被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而引,信手拈來,這個明媚的午后就由它陪我了。
先生是那么的與眾不同,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的可愛的小貓,而先生卻仇貓,當然先生仇貓是有許多理由的。貓的秉性和一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實則暗藏著妖氣;先生還是既不喜歡貓的叫嚷聲的,聽到貓的叫嚷先生總要嫌煩,而這個貓則是更像及了那些與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貓的;還有一條也是先生仇貓的緣故,但凡貓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這卻是和當時一些人的做法無二的,一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會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自己享受著其中的`樂趣。這是何等病態的一種社會形態,笑人無妒人有,那確實是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哀。
或許在我們這個年代,在我這個年紀,還讀不懂其中的真味,但是卻能深切的感受到先生對那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斗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我可親可敬的先生,您看到了嗎,看到如今的國富民強了嗎,現如今的中國絕不再是那個身心皆有疾的民族了,她變得日益強大,而您的精神卻會永世激勵著我們。
朝花夕拾讀后感9
進了初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注釋也總是密密麻麻。
看了朝花夕拾之后,里面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這種人是可恥的,為什么不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呢。看著自己同胞被殺,可恥的國人還在跟日本人相互在一起哈哈大笑,我想問你的良心去哪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去哪了?這種人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還有《二十四孝圖》,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原本是培養孩子孝心,但是當時的封建社會毒害了這些淳樸的孩子,他們還年少無知。
在過往的'日子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梁的我們,怎能不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呢?
魯迅先生,我們青少年正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國家崛起,我們一直在努力,從不放棄!
向魯迅先生致敬!
朝花夕拾讀后感10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店”,享受字里行間透露的純真感情。文章的一般內容是:魯迅的后院有一個叫百草園的`大院子,里面有綠色的菜園、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桑樹。還有很多小昆蟲,比如胖黃蜂、輕云雀、唱蟋蟀?這是他的天堂。還有一個關于美女蛇的傳說。看到這條“美女蛇”,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看看是什么傳說。懷著這種復雜的心情讀完這個傳說,幸好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他寫的風景栩栩如生,讀著讀著,仿佛看到了年輕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和昆蟲在一起,采摘野花野果,和伙伴一起捕鳥,雖然不多;我經常聽保姆講故事,因為我很害怕百草園里的紅蛇。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練習,每次都那么無聊,讀起來很無聊。啊,我真的要多讀一些名字,好好學習作家的寫作風格。最后,魯迅先生被送到“三味書店”讀書,結束了他在百草原上的自由生活,過著無聊的讀書生活。先生對他們很嚴格,有一次魯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結果,先生很不高興地說:“不知道!有時候他們會被罰跪下,跪下后讓他們讀書。讀完后,我意識到原來的私立學校如此嚴格,以至于我們總是受到懲罰,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現在我們的閱讀條件有多好,不僅學校的學習條件很好,而且課后還有活動時間。
朝花夕拾讀后感11
在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九二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結集,原名《舊事重提》。
“朝花”是清晨帶露相繼芬芳的花,喻指魯迅青年的往事。“夕拾”是指中年以后才把回憶的往事寫出來,借以慰藉“夕拾”的心情,我看著陷入了沉思,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想著想著我仿佛回到了那個離我很遠的童年,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這一切構成了我對童年的'整個回憶,讀著書回憶著往事時,我整個人都放松了下來,將現在的一切煩惱拋之腦后,沉浸在魯迅對童年的回想,沉浸在我對童年的回想。
魯迅在這本書里寫了封建孝道的虛偽——郭巨埋兒奉母;寫了在日本吃喝玩樂不思富強的中國人——藤野先生,他將往事與現實結合起來,寫出了這令人叫絕的書。
《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制度和當時社會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內心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魯迅先生,中國崛起了。
朝花夕拾讀后感12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趣味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向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并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了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說此刻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后,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異常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當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趣味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朝花夕拾讀后感13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魯迅先生回憶了許多往事,有快樂的,有難過的,有委屈的……
剛得到那木刻的《山海經》時,是開心的;被父親留在家背書時,是難過的;屢次被那“大”字擠到床腳時,是委屈的……
魯迅先生很善于說反話。“衍太太是一個精通禮節的婦人,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這是魯迅筆下的.衍太太,是小魯迅眼中的衍太太。衍太太表面上對魯迅他們很好,至少小魯迅是這么覺得。但從“慫恿小魯迅和他的朋友吃冰”“教唆小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珠寶”“傳播小魯迅偷家里的東西去變賣的流言”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衍太太在心里是自己打著小算盤的。
第一次讀時,我和小魯迅一樣,覺得衍太太是好的;當我第二次再看時,我開始困惑衍太太是好還是壞,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老師提示“說反話”,我才了解原來衍太太是一個自私自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因此,我很討厭衍太太,反倒喜歡像長媽媽那樣雖然有點迷信,但很樸實的人。
閱讀完《朝花夕拾》,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并學習了魯迅先生的語言藝術——說反話。
魯迅先生的語言樸素,但很容易就把我拉進了他的回憶,使我讀完后感到回味無窮,久久不能忘懷。
朝花夕拾讀后感14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的散文。它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意義的片段,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修辭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述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到“我”不得不道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的反襯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藤野先生,據說穿衣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工作卻極其認真,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魯迅對他的敬仰。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散文里,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中最柔和的一面。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后感15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并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范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范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作文06-04
《朝花夕拾》心得04-15
朝花夕拾的句子02-02
朝花夕拾心得07-17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8-24
朝花夕拾讀后感08-24
朝花夕拾讀后感05-17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3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3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