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好的自然和生態環境是母親得以生存的關鍵,如果自然遭到系統性破壞,就會使我們的地球母親生病,并且是一種不治之癥,只會越來越虛弱,最后直至死亡。如果地球母親沒有了,人類將不復存在。保護地球母親,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歷史地看,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例不計其數,二氧化硫的排放導致大氣污染問題嚴重,塑料包裝物和農膜污染導致的白色污染蔓延全國各地,土地荒漠化問題每年增加,曾使得我國每年遭受的沙塵暴天氣由20世紀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上千萬畝,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很多野生動物成了世界瀕危物種。
現實地看,因為保護自然和生態而受益的地方創造了無數價值。中國的旅游勝地桂林山水、黃山、九寨溝、三亞、云南麗江、杭州西湖……哪一個不是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哪一個不是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些地方不僅讓本地居民舒適安逸,還能創造無數的旅游收入,同時也為后人創造無數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經濟開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生態環境保護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更加突出的挑戰。十九大提出,到20xx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根本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是美麗中國根本建成的前提與重要特征。
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永遠在路上,讓我們地球上的每個人攜起手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開展的支撐。
“和諧社會〞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社會。在遠久的古代,先哲們就提出“和為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萬事興〞等教育子孫要有和諧的心態,和諧的生活方式,以創造出和諧的社會。
但是怎樣才能社會變得和諧呢?需要有“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以及“安定有序〞。但是有了這些還不夠,更需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了這些條件,創造和諧社會就不難了。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創造和諧社會最重要的一點。歌德曾經說過:“萬物相形以生,眾生互惠而成。〞只有我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保持她那樸實真摯的美。
魂歸可可西里?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索南達杰為保護大自然的事業榮耀犧牲。我之所以非常佩服他,是因為他身為青海治多縣委副書記,絲毫沒有架子,帶頭保護可可西里,創立了我國第一支武裝反偷獵隊伍——西部工委,并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次地與亡命之徒搏斗。正是他的犧牲喚起了更多的人對藏羚羊的關注。在我們平常人看來,這種事非常危險,還不如在家里吃喝玩樂。但是他放棄了享受,為保護大自然的事業奔波,是何等的偉大!這讓我想起了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犯罪團伙走私國家保護動物獵隼。他們先把獵隼的眼睛用線縫起來,再放進窄小的木箱里,將獵隼運到國外。當警察救出獵隼時,發現一些獵隼的雙眼因為縫上線已經紅腫、發炎、潰爛,還有些獵隼翅骨骨折無法飛行,健康的不到十只,照片上的獵隼更是慘不忍睹。我的心里對那些慘無人道的罪犯懷恨入骨。如果有更多地像索南達杰一樣熱衷于保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人該有多好啊!這樣就不會有這么多的獵隼無辜地受到傷害了。
我們雖然不能像索南達杰那樣為保護大自然的事業犧牲,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保護大自然。節約用水,少用塑料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為都是不錯的選擇。只要人人都堅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與自然和諧共處,社會將變成和諧的社會!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為都是不錯的選擇。只要人人都堅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與自然和諧共處,社會將變成和諧的社會!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人類現在的科技在不斷進步,不斷開展,但人卻忘記了,人與生態文明相互共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
雖然以前大家還不是很注重生態環境,但那個時候還沒有那么多的化工廠,商業房。隨著時代的改變,很多工廠肆無忌憚地亂排放有毒氣體,污水。很多開發者亂開發綠色土地、亂砍樹木,大量的建造房子。以至于現在環境受到了很大污染。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買得起汽車了。很多上班的人都開汽車,家離上班的地方近的,不愿意跑,要開汽車。離得遠的不愿坐公車嫌太擠,更不愿騎車,太累也都要開汽車。大家可知道汽車一天要排放多少尾氣啊。
雖然說時代開展、科技進步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傷害,但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就對生態環境做出傷害。
在我父母小時候,我爸爸經常去河里挑水喝,現在都不敢喝了,水被污染了。就拿在我家附近的池塘來說,剛開始時水是很清澈的,但沒過多久水就開始變渾濁,因為所有住在附近的人都會把垃圾倒在河岸邊,垃圾就會掉進河里。但很多人不以為然,都覺的這么點垃圾無所謂。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做的話,世界都變成垃圾場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如老年人注重保護環境。有一次我出去,看見有一位老奶奶,她頭發花白,臉上都是皺紋,老奶奶彎著腰拉著垃圾車,時不時還要停下撿垃圾。過路的人都會捂住鼻子躲開,有人買了東西,包裝袋隨手亂扔。有的準備把垃圾進垃圾桶,但看都不看一下,垃圾沒有扔進去就不管了。老奶奶拉著車子到中間去撿垃圾,這時剛好從岔路口有一輛汽車開過來一個急剎車,差點撞到老奶奶。司機不說對不起就算了還破口大罵:“你是怎么走路的?眼睛瞎了嗎?〞隨手把香煙頭和一些垃圾從車子里扔出來,就開走了。社會是大家的,環境也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來保護,光靠一個人是不夠的。只有一個人撿垃圾,其他人都在制造垃圾,這樣也是一團糟。
我們的母親地球,曾經有多少前輩為為他裝飾,而我們卻在折磨著她,讓她逐漸衰老!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讓身邊的每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都化為烏有!近年來,我國對于生態與環境的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十九大報告中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開展的千年大計〞,這足以說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從中國禁止進口24種“洋垃圾〞這條新聞就可以看出我國將更加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生態文明。之前由于人們不加節制的破壞大自然,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如果再這樣下去,資源就會漸漸變少,小動物們也會失去他們的家園,所以我們要共同保護大自然。
以我自身的所見所聞來說說近幾年生態環境的變化。我家門前的一條河的河水原本是清澈的,河中有很多魚和蝦,但后來因為不加節制的污染,河水漸漸變得渾濁,河中幾乎一條魚都沒有。一年前,管理人員加強管制,不允許再往河道里扔垃圾,并且用機器清理河道,小河才又變得干凈了起來,河里又有了暢游的魚蝦。
環境的污染大多是人為因素,對于環境的保護,一些人仍然認為這件事跟自己沒關系,還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是一個隨處可見的現象。類似亂扔垃圾、破壞植物等現象并不少見。也許你也能經?匆娪腥穗S地吐痰,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無素質的行為影響到了別人。一個小孩喝完飲料后,拿著剩下的空瓶子,他是剛有意識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的,但是身旁的大人卻說:“一直拿著空瓶子干嘛,也不嫌麻煩,直接扔地上不就好了?〞小孩懵懵懂懂地把垃圾扔到了地上,最后他再也沒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
以上兩種現象影響了他人的健康,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同時都影響了環境。我們應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當身邊的人做出這類不對的行為時,請提醒。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生態是這個國家開展的根本,生態環境的好壞表達了這個國家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與責任感,反響了這個國家能否長遠開展。只有保護好環境我們才能有更多的資源,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呼吁: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心得04-22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心得體會12-23
教研共同體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10-10
網絡教研共同體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9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稿07-11
《人與自然》心得體會12-26
《人與自然》心得體會8篇01-08
構建高效課堂心得體會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