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燕子》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子》教學反思1
《燕子》一課是鄭振鐸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課文篇幅短小精悍,將燕子寫的十分逼真、傳神。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描寫準確而生動,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燕子的喜愛之情。那么在教學前該如何讓學生走進課文預習文章,也像作者一樣喜愛了解春天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呢?我在課前預習做了以下嘗試:1.說燕子(春天到了,可愛的燕子從南方趕來,你知道它長得什么樣子嗎?你見過它在春天飛翔的情景嗎?如果你在課文里發現了請把那些精彩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2.畫燕子(小小蠟筆在手中,你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樣子的,請簡單把它畫出來并涂上顏色。)3.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初步流利的朗讀課文。
因為這些內容是大家平時能親眼所見的事物,所以都表現的興致勃勃,第二天課堂中,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拿出了自己的小作品,一張張整潔的小紙片上展示著同學們的成果,黑色的外衣白色的肚皮,雖然有些同學畫的不太像但我也很感動,給予了最大的.鼓勵,在展示的過程中同學們也爭先恐后的說出了自己眼中的燕子是怎樣的可愛,大家嘰嘰喳喳的討論著,于是我說,同學們你們現在多么像文中這群活潑的“小燕子”啊!大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再現文中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讓學生們感受燕子的外形的可愛,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閑,并且順利地能將文中優美的句子,如:“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嘰嘰的叫著”、“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正是因為課前認真的預習同學們才會準確的掌握課文內容,而我覺得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興趣”二字,這篇課文我就充分運用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不僅用嘴巴說,而且有孩子們最喜歡的動手操作那就是畫畫,所以大家才能將這次的預習完成的特別好!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這一點對于每門學科至關重要,甚至還將影響其一生!
《燕子》教學反思2
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似乎長大了,聽得那么專注,朗朗書聲那么動聽,每一個學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學習。
兩節課上得都很順利。《燕子》是一篇老課文,篇幅短,借對燕子的描寫贊美可愛的春天。一開課,先指導了“燕”字的寫法,接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說說小燕子的樣子:烏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輕快的翅膀。順勢引入第一段,讀出小燕子的機靈可愛。
第二段的教學側重于理解“像趕集似地聚攏來”一句,感受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閱讀前創設情境:“我們就坐在綠草如茵的小河邊,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飛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樣飛嗎?學生提出幾個很有價值的字詞:“掠”“沾”“一轉眼”。通過能這些字詞的品味,使孩子們理解到燕子飛行的特點:輕盈、歡快、敏捷。
最后一段是全文很有詩意的段落,呈現了一幅安靜的畫面: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細線和音符。比喻更增加了燕子與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同樣引導學生促進會作者用詞的精妙:“為什么用幾‘痕’細線,而不用幾‘根’?”
全文的教學體現了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樂的朗誦讓學生入情入境,重視朗讀和對語言的品味與積累。學生覺得比較投入,多數孩子已經能在當堂背誦重點段落。不足是段落間教學似乎還缺少更為精妙的過渡,全文體現了閱讀的“整體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體的回歸,如對燕子整體特點的回顧,如果最后讓學生再來說說是不是更好呢?
《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視頻《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美好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可以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并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匯報交流,不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煉了語言能力,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春天的美好,借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美姿態,并把想象的內容,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從而達到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燕子》教學反思4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細致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燕子,一說起來,學生就興致勃勃,都非常喜歡。因此課前,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把學生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上課前,我首先檢測學生認字詞、朗讀課文情況。在檢測過程中,我發現有少部分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到位,如個別生字還不認識,課文朗讀疙疙瘩瘩,很不流利。理解課文內容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的,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得加強教育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三、研讀感悟、以讀促情
為了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本。如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小燕子的'活潑機靈、飛行速度快。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豐富想象,寫作指導
結合課堂作業本上的小練筆,我讓學生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后,模仿課文的寫法,嘗試描寫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學生們有的寫小金魚,有的寫小白兔,基本能抓住動物的主要特點。
以上便是我本課的教學過程,自認為整個過程是比較清晰的,設計也還算合理,因此學生學得還是比較投入的,也算是學有所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是在教師語言表達方面,還是有待學習和改進,如果感情更豐富一些,相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燕子》教學反思5
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而在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忽視了他們思想的主動性。更多的,是通過不斷地講述,不停地分析,把老師自己的思想灌輸給一部分學生,再以一部分學生的思想來取代所有學生的思想。到最后,我們會看到自然生活的物象被賦予了同一種涵義:由"園丁"必然會聯想到"老師";由"青松"必然會聯想到"先烈";由"云開日出"必然會聯想到"希望"。學生不可以有單純的想法,一定要有深刻再深刻的思想。這還是我們富有生命活力的未來嗎?不是,他們是一批"假深刻"的克隆人。
如何才能讓孩子充滿思維的活躍性,生命的新鮮性呢?作為老師,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不會,讓學生憑著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真正變成培養學生個性的搖籃。
一、自讀感悟。
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在接觸一篇課文時每個人通過自己不同程度的朗讀,都有會不同層次的感悟,而這時候的感悟,無論深淺,都是最真實,最具個性的。他們思維的火花也在這時候積極地工作著。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說些什么,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我在教學燕子過海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并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么?"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我知道了燕子過海是很辛苦的。"" 我知道了燕子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我知道了有些燕子在過海時死去了。"等等。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么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
當然,僅僅有最表面的感悟,那是不夠的。感悟語言,簡言之就是對語言的感覺。具體講就是在讀的過程中,能不假思索地感知語句所表示的意義。所謂"不假思索",其實就是感覺與思考的統一。我們在讀課文時,對文中有關的指稱對象的表象能及時進行聯想、想象、感知語言所內含的情感。不僅能夠理解語言的直接的外在的含義,同時能夠觸摸到它的抽象含義,即言外之義。所以,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更深入地了解課文所賦予的.深刻含義,就要讓孩子多讀課文。我在教學《燕子過海》時,在整體感知以后,請學生質疑問難。學生問:"我想知道燕子為什么那么辛苦?""燕子到底有多辛苦?""燕子為什么要過海?"等等。我請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尋找答案。讀了一會兒,有些學生找到了。我請沒找到的繼續讀。讀了一段時間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找到答案了。我請他們把讀懂的說給大家聽。他們從對"不分晝夜"的理解到對"飛呀飛"的理解,想到燕子是一刻不停地在飛;從對"南方"、"北方"的理解到對"在海上"的理解,想到燕子過海的路途遙遠。最后,有學生說:"燕子過海要飛這么長時間,怪不得它們會這么累,我讀這句句子也感覺很累。"另有學生說:"我讀懂了"太疲倦"這一個詞,"疲倦"已經表示累,為什么還要加一個"太"字呢?這表示燕子實在累得不行了,所以才會有后面"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這一句。我真想有一架飛機,可以把這些燕子全部送往南方。"聽完了學生一個個精彩的發言,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鼓起掌來。一個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讀,結合他對字、詞、句的理解,及時進行課文以外的聯想、想象,感知語言所賦予的情感,表達出極具個性的思想語言。實在是讓人振奮。由此類推,其他課也可以利用讀的方法,讓學生讀了又讀,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悟。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二、讀中有我,內心體驗。
魯迅曾說《紅樓夢》一書:"單從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 他還說:"文學雖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不同而有變化。"在讀的過程中,閱讀個體的內心體驗,不僅能從更深的層面上使學生感悟文章的深刻含義,而且,由于有閱讀個體的個性,往往會產生令人稱奇的創見,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在教學《燕子過海》一課時,讓學生讀過課文后,把自己當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體驗小燕子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手臂好酸呀。"也有的說:"我真希望好好睡一覺。"還有的說:"我真希望這艘船能帶我去南方呀。"等等。學生通過讀,通過換位體驗,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課文與學生個體融為一體,從而透露出學生內心獨特的見解。沒有感悟的生命是不會有活力的,沒有體驗的生活是不會有激情的。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讀,就不會有感悟和體驗。讓學生多讀一讀吧,讓他們帶著思維的火花,去感悟生命,體驗生活吧。
《燕子》教學反思6
《燕子》這篇課文選自鄭振鐸先生的散文《海燕》,描繪了春天里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中飛掠和休息的畫面。是燕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把早春的山光水色點綴的更加美麗。在文中,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的贊美之情。 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是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做個熱愛學習的人。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于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于不斷地觀察,來自于多層面的感受,二三月微風,千萬條柔柳,陽光下斜身掠過,稻田中,湖面上,電線上,這一個個場景,構成了伶俐可愛的小燕子。而少了這些,怎么可能有這篇美文?因此,同學們也要仔細觀察、認真聆聽,積累更多有沒的詞句。
課文中有很多寫得很精彩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作者把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的景象比喻為“趕集似的聚攏來”,充滿熱鬧歡快的氣氛。教學中,我問學生:你們趕過集嗎?你能說說趕集的盛況嗎?學生說: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有串親戚的,有賣商品的,有通過這一說學生明白了比喻的恰到好處。
“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這句話中:一個“掠”字,寫出了燕子飛過水面時,飛得很低,距離水面很近,簡直就是從水面上拂了過去;一個“沾”字,寫出了燕子身體并沒有觸著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爾挨了一下水面,足見燕子的輕捷靈巧了。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燕子飛行的動畫,一目了然,學生明白了燕子飛行的速度快,而且動作非常美。
我讓學生反復閱讀這幾句優美的語句,通過閱讀來感悟語言的魅力,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燕子》教學反思7
度過了歡鬧的新年,迎著春風,我們踏上了新的征程。初春的氣溫并不很高,天氣乍暖還寒。孩子們用求知的熱情,融化了三春的積雪,滿懷希望的來到課堂,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燃燒了我對教育的夢想。
春天,柳綠花紅,鶯歌燕舞。一對對小燕子,伴隨著優美的歌聲,矯捷的飛翔于長滿淡淡綠葉的柳條之間。孩子們看著《小燕子》的兒歌視頻,漸漸引入本學期的第一課《燕子》。
《燕子》一課是鄭振鐸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課文篇幅短小,卻將燕子寫得十分逼真、傳神。機敏、靈活的小燕子,給北國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氣與靈性,讓春天顯得更加美麗、絢爛。整篇課文字字傳神,無不表達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對絢爛春天的熱愛與憧憬。
文章開頭簡潔明了,直奔主題,寥寥幾筆就給同學們勾勒出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讓同學們從顏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愛。
接著,課文又通過一個自然段的篇幅,描寫了小燕子飛行時的特點。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組內分工讀文,孩子們進一步的了解了課文的內容,通過自主提問、交流,孩子們大部分將矛頭指向“掠”,和“沾”這兩個字,古詩文講究一字傳神,那么現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機引導同學們抓住這兩個字,掀起大討論,看看這樣兩個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換成別的字來代替,比如把“掠”換成“劃”字。經過一陣激烈的組內交流,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覺得“掠”字能更加恰當的表現出小燕子的輕巧靈活,而“劃”則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現燕子輕的特點,而且“掠過”輕輕的,迅速的擦肩而過。所以“掠”字用的更準確、更恰當。“沾”字,通常是因為接觸而被東西附著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輕快的飛走,時間極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輕輕沾,加入沾的時間久了,燕子也許會掉進水里……。聽著同學們認真而細致的分析,我內心是無比的高興的,也是無比的驕傲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地滲透習了寫作教學的內容。因為這一單元《語文園地》的作文內容就是寫寫家鄉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寫燕子飛行的特點時,采用了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同樣在描寫家鄉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種的觀察順序,于是我向同學們介紹了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前到后,從后到前,先中間后兩邊等等不同的觀察順序,為孩子們在寫作本單元的作文練習奠定基礎。
整篇課文,作者把春天美景與燕子聯系起來,燕子因春色而雀躍飛翔,春色因燕子而靈動、活潑,燕子與春色構成了一個悅動,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我和孩子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快樂!
《燕子》教學反思8
上課時我出示了:“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你能理解他們的行為嗎?有人說,為了一只燕子,這樣大動干戈,不值得,你想對他說什么?”我的這句話引起了孩子們的憤怒,剎那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太沒有愛心了!”“燕子也是生命,如果你沒的吃,沒的喝,快要凍死,你會怎么想!”“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它們有困難了,我們應該幫助它們!”……“好的,他一定會聽進我們的話的!現在我們把燕子送上火車,列車開動了。來!我們一起送別我們人類的朋友──燕子……”孩子們動情地朗讀起課文最后一段:“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燕子在說什么?”“它在說謝謝你們!”“我們和人類永遠是朋友!”“我還會飛回來看你們的!”“我會告訴其它動物,人類對我們真好!別怕他們了。”“燕子和我們依依惜別,你想對它說什么?”“小燕子,再見了!”“祝你好運!”“我們是你們永遠的朋友!”……“把你最想說的寫成一段文字讀給身邊的人,好嗎?他會和你一同感動的。”這時我再次把上課伊始的燕子圖拿起,“可愛的燕子和死亡擦肩而過,剛才你覺得殘忍,現在呢?”“燕子得救了,它們很幸運!”“是的,是什么戰勝了殘忍的上天,讓寒冷的季節充滿了溫暖?”“──愛心,人類的愛心!”我在黑板上畫下大大的愛心,我們一同徜徉在愛的海洋里,和燕子和一切生靈一同幸福……
課結束了,而這節課卻帶給我深深的思索:本節課學生之所以能夠充盈著無限的愛心,在于教師挖掘出文章中蘊涵的德育因素,用語言、音樂、圖片等形式和靈活的教學策略,創設出讓學生真正動心的情感場,心田滋潤了,心弦奏響了,思想工作水到渠成。每個學生都有對真、善、美的`追求向往,學生的成長也正是真、善、美的種子不斷生長、自主發展的過程。我們在語文課堂中,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充分運用語文書中生動的素材展開潤物無痕的思想教育,發揮語文教師的專長,善于運用語言工具,如含蓄優美的書面語、激情洋溢的點撥,把教師的期望寓于其中,從而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喚醒學生心靈中的真、善、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燕子》教學反思9
一、“閱讀”的層次要清晰
把教學感受深刻、有創意、效果好或失敗的課例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的喜人變化如實準確地記錄下來,并分析、研究這些案例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具體教學問題。在教學第三段時,由于是四年級的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我調整了教學的內容。在充分理解“人們為燕子作了什么?”這一問題后,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去 正確評價他人。在評價他人和自己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朗讀呈現出來。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課中,由于是四年級的學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層次不夠清晰。應該是“自讀——交流——再讀——展示讀(評價)”的過程,而在實際課堂中,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的再讀”進行了兩次,這沒有必要,并且沒有起到深入理解的作用。因為學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經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讀”的層次顯得不是很清晰。
二、抓住閃光點,推動教學進程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過:“對于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中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這是我要追求的語文教學的美、美的語文教學。
當然,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死”的,而課堂上的學生是“活”的。有時候,我上課上考慮的只是教案、環節、過程。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應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視學生的學情,一邊上課,一邊調控、創造、發展、適應。對學生各方面發解得越充分,教學的主動性就越大。
這節課一下,有的老師就對我說:“楊老師,你上課真有激情,整個身心和課堂融進去了。”、“你的過渡語是這樣的自如,對學生的評價很有針對性,具有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有發展,讓我們聽得有意思,不疲勞。”其實,這也是我們平時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把課改專家的思想轉化為教學實踐,產生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平日里有了豐厚的積累,才能讓一節語文課上得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師生共長。
《燕子》教學反思10
翻開了第一組課文,我們聞著淡淡的墨香,走進迷人的大自然,我們的頭腦中不禁想到了那青翠的溫柔的山巒,想到了那丁冬歡笑的小溪,想到了那枝葉繁茂的森林,想到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所以讀起這樣的文章來,心情都是那種明朗的,舒適的。在這組課文里我和孩子們一起搜集了描寫春天的詞,詩句,散文,在這些明麗溫婉的語句中我們徜徉流連,我們心醉神迷。
學習了《燕子》一課,我們南方的孩子對燕子是有一種偏愛的,讀著文章,那種喜愛之情是寫在了他們臉上的,讀到描寫燕子的外形,孩子們對于作者這種活潑的語言很喜歡。于是,我就提議咱也仿照這種活潑的寫法來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者是小鳥。筆尖沙沙中,孩子們活潑的語言就流淌出來。
一身雪白柔軟的絨毛,一對紅寶石般的眼睛,加上一條毛茸茸的小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白兔。
一身金閃閃的鱗片,一對圓鼓鼓的大眼睛,加上一把扇子似的尾巴,湊成了機靈可愛的小金魚。
一身黑白相間的大衣,一對黑黑的眼圈,加上四條笨重的腿,湊成了憨厚可愛的大熊貓。
在體會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這一句的.“掠”時,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燕子在空中飛的輕快,還感覺出這個詞語體現除了燕子飛的身姿很美,還感覺燕子在飛的時候心情是那么的歡快,它也愛春天。我就感覺到孩子的思維是那么的靈動,他們的體驗感受閃爍著人性的光環。這種感覺真好!
《燕子》教學反思11
今天一早把同學們完成的春景圖收來,發現有的同學偷懶,只在畫紙上涂了幾筆,顏色淡淡,沒有桃紅柳綠的爛漫之感。不過也發現了幾張頗為優秀的,其中耿小宇的一張是用粉蠟筆畫的,碧油油的農田中,小麥青翠欲滴;清澈的小河中小魚自由自在地嬉戲;河邊的柳樹正隨風飄曳,似乎在臨空起舞;湛藍的天空中,幾根電線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小燕子正悠閑地停歇在線上。不愧是學美術的,筆下生出的畫都不一樣,仿佛把我們帶入了無限的春光中。要上課了,課件中沒有找到相應的資料,讓同學去2班和3班借教學掛圖,心里想著怎么還不來。終于學生回來了,“老師老師,2班和3班的老師都說沒有掛圖的。”林朵氣喘吁吁地說。“完了,這下可怎么辦呢?今天可是有糜靜愿老師和一位實習老師來聽課。”我心中暗暗著急。轉頭一看,黑板上不就貼著學生的圖畫嗎,何不用來當掛圖呢?
上課了,我先復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同學們看,斜風、細雨、柔柳、青草、綠芽、鮮花,你們用畫筆把鄭振鐸筆下爛漫的春光呈現在了眼前,多么令人神往。誰能用書上的語言來描繪這美景呢?”要求學生對著黑板上的畫感情背誦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在聽的時候,要透過文字浮現美好景色。隨后,我用過渡句“在這爛漫無比的春光中,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了,為出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引到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再次利用學生的圖畫,“看,耿小宇觀察的多仔細,畫出的燕子惟妙惟肖,請同學們看著燕子想想,你能用幾句話來介紹介紹這燕子嗎?”于是同學們開始介紹,說的基本和書上的一致。我出示書上句子,指讀后請同學用一個詞語概括小燕子的特點(活潑可愛)。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動筆墨不讀書”,從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呢,學生圈圈點點,分別從“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一個剪刀似的尾巴”幾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搞明白第一段落的寫作順序后,為了進行片斷練習,我提出問題:“小燕子的外形可以從很多方面去描寫,鄭振鐸為什么只抓住了羽毛、翅膀、尾巴寫呢?”學生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因為這三方面最能體現出燕子的特點。在探究出原因后,我隨即出現了仿寫詞語“小青蛙、小白兔”學生回答的非常好:“一身碧綠碧綠的.衣裳,一對鼓鼓的大眼,一張寬寬的嘴巴,這就是機靈活潑的小青蛙。”“一身潔白的毛,一雙長長的耳朵,一對紅紅的眼睛,這就是溫柔可愛的小白兔。”到此,第一段落教學結束。
第三、四段落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我處理得非常簡單。第三段落,讓同學自讀,說說你覺得小燕子飛行是怎樣的?為什么?學生找到了“唧、斜、掠、”這三個詞語,并進行了分別闡述。徐楚涵提出“沾”也表現了小燕子飛行的輕快,因為“沾”一下就飛起來,多么輕盈的身子,同時她還聯系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外形的活潑可愛加以說明。在這一段落中,我重點讓學生品讀了“小圓暈”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他覺得不僅是燕子本身漂亮、動作優美,甚至連蕩起的水圈都是那么迷人,充滿了靈感。第四段落讓同學們個別讀后,我又一次利用了學生的圖畫,讓學生找出比喻句,并觀察圖畫,說說兩者之間的相似點。對于“幾痕”的理解,張心宇非常到位,她認為:“用‘幾痕’,那是說明我們遠距離看電線,那電線感覺上若隱若現。而用‘幾條’、‘幾根’則顯得電線太清晰了。”
在鈴聲響起時,課堂教學結束了。其實,如果說同學們在思考問題能干脆一些,今天課上還能完成一些作業呢。不過,最有收獲的是巧妙利用了學生資源,把學生的圖畫當作了掛圖合理利用。
《燕子》教學反思12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明快。
根據課標要求,要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景,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情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再現場景。
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了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我從情景入手,充分利用遠教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播放了春天的動畫圖片,通過畫面上的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把美好的春天展現在學生面前,再結合課文的描寫讓學生邊讀邊再現畫面,體會春天的特征和美麗。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景。
在理解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時,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
3、豐富學生的想象,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
在教學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時,我引導學生先想象人們趕集的場面,再想一想花兒爭相開放的熱鬧情景,從而感受春光的光彩奪目。“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
《燕子》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么?“掠過”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釋的?其次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那么“沾”在這里應作什么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最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背誦,學生在背誦的時候既快又輕松。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燕子》教學反思14
上本堂課時,我盡量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教學的自主性。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系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理解什么是趕集,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燕子》教學反思15
《燕子》這篇課文語言清新明快,短小精悍,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燕子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給早春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插圖范畫再現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
教學開始播放學生熟悉的音樂《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美好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時,學生通過觀察范畫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么說像五線譜,為什么說它們就像唱著春天的歌。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抓住每一個可以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并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匯報交流,不僅增強了合作意識。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
不足之處:
一、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潛能做得不夠。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系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
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課堂中,教學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會讓學生的思路得到打開。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
二、教學語言運用不夠精準。
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富有感召力、吸引力。課堂中,教學語言運用的好,能不斷豐富學生想象,促教學的形象性,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燕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燕子》教學反思03-13
燕子教學反思02-28
《燕子》教學反思優秀05-30
燕子優秀教學反思04-06
燕子過海教學反思04-06
燕子媽媽教學反思01-15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2-09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2-07
《燕子》教學反思(15篇)01-16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