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電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電視教學反思1
《看電視》是一篇充滿溫情、充滿愛的課文,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好好領會其中的內涵,學生愛家的情感將會得到一定的升華。但是,這只是我在上課之前的預想,或者說是幻想!我還是先分享一下我的`教學片段然后再說明吧。
在學生讀通課文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爸爸把自己愛看的球賽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我以為他們會很快就說出我要的答案,結果,在幾個九不搭八的回答之后終于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答案了,“因為我們要尊老愛幼,所以爸爸把球賽換成了奶奶喜歡的京劇。”“好的,那為什么奶奶又把京劇換成球賽呢?”我繼續問。結果,一個個回答令我啼笑皆非!“因為奶奶的眼睛不好,所以要休息一下!”“因為奶奶累了!钡鹊。最后,我忍不住了,我開始了我的“家庭情感教育說教”!拔覀兤綍r經常說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家愛我,我愛家。為什么這家人喜歡把電視節目換來換去呢?因為啊,他們都想讓自己親愛的家人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爸爸愛奶奶,想讓奶奶聽聽她最喜愛的京劇,所以把節目換成京劇;奶奶愛爸爸,也就是她的兒子,所以把節目換成球賽;我們愛媽媽,想讓辛苦了一天的媽媽放松一下,所以把節目換成音樂。”說完后,我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于是我換一種說法:“你們想一想,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不是會買一些你喜歡的東西給你?是不是陪你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他們這下明白了:“是!”“為什么?”“因為他們愛我啊!”這個孩子們倒是很清楚。于是,我趁機問:“那么,你知道課文最后說的秘密是什么了嗎?一個字!”幾個比較醒目的孩子馬上領會了:“愛!”其他同學也恍然大悟地點頭了!皩α!”我覺得有點累了,他們終于有點明白了。最后,我小結的時候,說道“秘密”的時候,還是有個孩子說:“到底是什么秘密?”我有點想暈倒的感覺!
看電視教學反思2
《看電視》是一篇充滿溫情、充滿愛的課文,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好好領會其中的內涵,學生愛家的情感將會得到一定的升華。而對于被譽為掌上明珠的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體會其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她們的心中就是自己最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哪能主動關心別人呢?
在執教《看電視》這一課時,我并沒有直接讓學生思考這家人看電視的奇妙之處。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想一想:平時在家里看電視發生過什么事情?我預設到孩子們可能會不好意思說,所以我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事情講一講。這時,幾個孩子紛紛而談, 生1:有一次我和爸爸搶遙控器,爸爸一動,我就哭,媽媽就來幫我,最后,我和媽媽獲勝了。生2:我家里的人都喜歡看動畫片,因為我喜歡看。此時,我并沒有否定孩子們的做法,適時小結:我們看電視總喜歡看自己喜歡的,可有一家人與我們卻不一樣,他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他們家里的人是怎么看電視的?采用同桌互讀的形式,展開討論,學生匯報。當學生讀到“身為足球迷的爸爸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京劇”、“還有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等句子時,引導學生去思考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做呢?學生通讀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生1:因為奶奶喜歡看京劇,爸爸愛奶奶。生2:奶奶愛我們,想讓我們看。生3:我愛媽媽,讓媽媽休息休息。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進行語言訓練,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來說話。師: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那是因為我們心中都裝著一個秘密。于是,我趁機問:“你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了嗎?”幾個比較醒目的孩子馬上領會了:“愛!”其他同學也恍然大悟地點頭了。再將課堂回歸到課初的談話,孩子們都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正確的,然后將互相關愛美德引申到課外,讓學生運用在生活實處。
我明白,要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領會書上那種溫情確實是有點難度,但是發現,現在的孩子確實是缺少這種愛的教育。孩子們覺得長輩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們卻不懂得怎么去愛。這必須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統一,而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借助教科書中一篇篇充滿溫情和愛的文章,滲透各種情感教育,讓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長。
看電視原文欣賞:
每天,我們全家人都看電視,
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
爸爸明明是個足球迷,
卻把一場精彩的球賽關掉。
不知為啥換成了京劇,
咿咿呀呀的,唱個沒完沒了。
只有奶奶聽得入了迷,
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覺。
奶奶啥時換了頻道?
球員們正在場上飛跑。
“好球,好球,快射門!”
我和爸爸樂得直叫。
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
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
媽媽從書房走了出來,
她在修改最近寫的文稿。
看著媽媽一臉的疲勞,
我們都提議不再看球賽,
讓媽媽聽聽音樂,看看舞蹈。
每天,我們全家人都看電視,
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
每個人心里都裝著一個秘密,
到底是啥?不說你也知道。
看電視教學反思3
在課文開始之前,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接著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我覺得這比齊讀更有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齊讀后某些能力好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較弱些的學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讓他們自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閱讀習慣去尋找答案。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后的生字新詞。教學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去認讀,再加上音節去拼讀,然后分析生字的結構,部首,組詞,接著用比賽的方式小組進行選詞造句,以便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但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小組合作沒有體現出來,生字的識記能力沒有體現等,今后有待改正。
看電視教學反思4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當為學生創造放飛靈性雙翼的機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那要引導學生做到:“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下面這一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思想。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瑯瑯、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爸爸明明是個球迷,不知為啥把精彩的球賽關掉’,這個‘關’字用得不對!蔽乙宦,愣了一下,沒想到一年級的學生敢向教材挑戰,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向了提問題的同學,像在問:怎么會提這樣的問題呢?我做了臨場應變,馬上用一種期待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學生說:“你真勇敢,能談談你的看法嗎?”這名學生聽到老師這樣說,馬上自信地說:“既然是在看著球賽的過程中換成京劇的,就不應該用‘關’字而應該用‘換’字!倍嗪玫南敕ò,我便來個順水推舟:“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關’字還用‘換’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再讀一讀、議一議,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這們同學一樣,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見解!蓖瑢W們的表現欲望被激活了,讀書聲、議論聲充滿整個課堂。
自學后的自由發言,學生們積極踴躍。有的說:“我同意應該用‘換’字,因為我們平時不想看一個節目時,通常都是換頻道選另外的節目的!庇械恼f:“我也同意,因為當時給奶奶看喜歡的頻道,一轉換就行了,根本不用先關掉!庇械恼f:“我認為用‘關’字比較好,因為在一節詩里同時出現兩個‘換’字,讀起來就沒有這么好聽!保ㄒ荒昙壍膶W生能這樣的看法真不容易。)
有同學緊跟著說:“我反對,在這一小節之后的兩個小節中都有‘換’字,所以我認為還是用‘換’字好”。
有發言,有補充,有辯論。尤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學竟說道:“正是因為后兩節有‘換’字了,所以我認為在前面才應該用‘關’字。”聽完學生的匯報,我情不自禁地舉起雙手,幾欲拍手叫好。
一個“關”字問題的提出,擊中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呈現出探討的氣氛。這無疑是真正的讀書,讀書而又不盲從于書,敢于向教材挑戰,體現了探索精神。當然,學生的質疑,不一定都正確,更不可能很完善,但這并不重要,只要沒有大錯,就應當尊重學生的認識。保護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每個個體生命的風采,課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氣氛。
此片斷中,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議,見解讓學生講,使學生在爭辯中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喚醒了個體創造的潛意識。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生,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教后反思:
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边@一片斷的教學,我認為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情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現場生成性,也就是教學的過程決定于師生的雙向現場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能根據學情的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是可取的教學藝術。
2.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高明的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看電視教學反思5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主要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
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灸軌蜻_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讀出“秘密”、感受“奇妙”。
課堂上由題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引入題目后,我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小組討論采用何種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找出能夠采用同一種方式記住的生字。學生積極討論,積極發現,展示自己。然后我讓學生把生字詞放入課文中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家人看電視,到底奇妙在哪里?”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部分能夠找到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整體把握,只能說出一個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讓學生讀、思。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家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學習最后一小節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來思考“秘密是什么?”在理解課文的接觸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個秘密,那就是“愛”。
二、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
三、動態課堂,彰顯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學生還小,把課堂都放給學生還不是很合適,部分學生能夠很好的自我控制,參與小組合作,積極展現自己,但是仍有些學生不能控制住自己,不知道該學什么,所以對全班的掌控還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抓放適當,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看電視教學反思6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重點,而形近字是重點中的難點,學生容易混淆,理解是區分的關鍵,而形近字最大的區別就是偏旁部首。
今天教《看電視》,有兩個生字的形近字特別多:妙、精,怎么樣讓孩子們樂滋滋去認識它們的形近字呢?我用上了一種更兒童化的語言:找找它們的“姐妹”和“兄弟”。
先給“妙”字找姐妹,孩子們找出來了:“抄、炒、秒、沙”!怎么記住它們呢?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部首就是字的“衣裳”,看看這些“姐妹”字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孩子們的回答令我拍手叫絕:“妙”穿的是粉紅色,“抄”穿的是“藍色”,“炒”穿的是紅色,“秒”穿的是綠色; “沙”穿的是黃色。這些聯想跟部首的含義很有關系,實在太有意思了。
輪到給“精”字找兄弟了,孩子們找出了“請、清、情、晴”,偏偏沒有人說出“睛”,我笑他們都把眼睛丟了。再給“情”字組詞時,孩子說出了“愛情”,然后我問孩子們什么時候才能談,他們說長大后,是呀,長大后就可以談,他們還問,林老師有沒有,我笑了,當然有了,林老師都是成年人了呀,你們長大后也可以談呢,但是現在只能談什么“情”呢?孩子們說了“友情”,是的,這一切的交談都是自然隨意的
看電視教學反思7
今天,我執教第二單元的第一篇的課文《看電視》一年級的學生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認識不少漢字,也積累了不少識字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識字。
上課開始,我先引導說話練習,"大家來說說各自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我一說完,教室里熱鬧極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后的回答,因為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話題,課堂氛圍很熱烈。接著趁熱打鐵,運用多媒體播放大家喜歡的"大風車"快樂大本營"等畫面,孩子們被鮮艷奪目的畫面吸引了,漸漸安靜了。
課本上的9個漢字和兒歌,我用小黑板出示,先引導大家自由朗讀,初步認識這些漢字,沒料到大部分同學都已經認識了,還有學生竟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識記個別漢字,如"孫"是一個小子,云+力就是"動"。新課程理念提倡:尊重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材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是鼓勵學生要善于留心生活,牢記生活處處皆學問。因此,我事先準備了很多動畫片的'名字和電視節目,還有學生們每人準備的生字卡片。拓展延伸時,用大屏幕出現各種漢字,開火車認識,孩子們的表現令我很吃驚,絕大多數都認識。我對他們的表現大加贊賞,并鼓勵他們 ,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課堂里處處留心,一定會認識很多的漢字。
看電視教學反思8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組織學生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瑯瑯、圈圈畫畫、熱烈交流的場面。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言,展開自己的學習效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節課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的培養了解學生的探究精神。
看電視教學反思9
上課了,老師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過去。讓學生聽一聽,猜一猜,是什么聲音,學生說:“聽到了電視娃娃的聲音!崩蠋煱央娨曂尥弈贸鰜,說:“你們猜對了,那么你們是從那里認識電視娃娃的?”學生回答:“看電視知道的!崩蠋熢賳枺骸澳銈兿矚g看電視嗎?都喜歡什么節目?”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老師又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喜愛看什么電視節目呀?”學生回答后,老師拿出一個大掛圖,是書中的插圖,可能是老師自己畫的。老師指著圖問:“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學生一下就能看出來,是“我”、爸爸、奶奶在看電視。老師問:“他們在看什么節目呀?你們猜一猜?”學生各自猜說。“你們可真能猜,看你們猜的對嗎?”老師說完,把課題——《看電視》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上面的教學環節,教師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導入課題!半娨曂尥蕖焙⒆臃浅J煜ず拖矚g,由此引出看電視的話題,學生很感興趣,發言很積極。老師自制的掛圖也很精彩,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圖中內容的描述,學生說的比較簡單,我覺得老師還應引導下去,應讓學生具體說說人物的表情及動作,猜測心理活動,這樣便于理解課文內容了,因為插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來的。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范讀課文。我認為這樣的安排過早,應在學生自讀嘗試的基礎上,需要老師讀的時候再讀。這是為了突出學生的自我發現能力,和自我語言的嘗試能力,因為學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讀下來了。
老師讓學生讀課文,并提出要求: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認一認,記一記,然后說給你的小伙伴聽。學生自學8—10分鐘的時間。這樣的安排較好。低年級識字是閱讀教學重點之一,識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首先應讓學生借助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自能識字,但不是按生字表來對應識字的,這樣學生以前沒有掌握好的字,通過本課學習,也可能被解決了。強調了相互的.交流,把學習看成了是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發揮了合作的優勢。
學生自學生字后,教師檢測。出示小黑板(翻板),小黑板上寫出本課要求會認的所有生字。老師指名學生認讀,同時要求學生說說是怎么記住的。從課堂的效果看,很精彩。學生認讀生字是有選擇性的,想讀哪個讀哪個,識記方法很靈活。例如“全”,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王”字。合起來就念“全”。“腳”字去掉左邊“月”字旁就念“卻”。我認識“掉”字,我還能用“掉”組詞“掉下來”。等等,學生能聯系生活、聯想、分析字形等諸多方法識字。識字方法不是教師強加的。在學生匯報的時候,說得好的同學,老師獎勵一朵小紅花,孩子感到很美。
讀生字。讓一名學生到前面認讀,其他同學跟讀。在這環節老師沒有對易混的方音,或平翹舌音進行強化,顯得有些不足。
教師語言描述:“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柳樹伯伯也歡笑起來了,你們原意給柳樹伯伯獻上鮮花嗎?”教師出示一幅大掛圖(柳樹),再拿出花狀的識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讀出來的把花貼在樹上。這種游戲識字的形式學生積極性很高。
老師:“樹伯伯多漂亮啊,我們一起唱支歌吧!”教師與學生律動。
朗讀比賽。教師提議后,讓學生自己練習。指名學生朗讀。評比朗讀冠軍。
結束語: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到底奇妙在哪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通過比賽的形式,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注意了面向全體的訓練。但朗讀的指導不到位,由于孩子小,讓每個學生把全文都讀下來,從課堂上看,有點吃力。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莫不如就讓學生讀一段,同時增加了其他同學參與的機會。教師的的激勵、調控、評價沒有跟上,這是教學沒有朗讀氣氛的直接原因。教師不僅要評價,也要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是訓練了學生注意傾聽;二是從評價中知道了怎么讀。
另外本課的收尾不太好,沒有什么啟發性。課后應對本課出現的詞語找出來讀一讀,強調語文的積累。
看電視教學反思10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兒童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把家庭的溫情和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課文十分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使學生感到真實和親切。
在課文的開始,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著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于是氣氛也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年齡小,應該結合看圖,我卻忘了?墒怯捎谧蛱煸谡n堂上領著同學們讀課文和標生字了,預習效果好,所以學習起來很愉快,孩子們不吃力。
教學過程中我用了加分減分的方式實施獎懲,孩子們的聽課效果比較好。比較滿意的是讓大家每讀一次課文,就有一個提問:1、課文講了什么事?2、奇妙在哪里?3、秘密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結構合理,思路清晰。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對于一年級,我采用兩人一組的形式,通過兩種形式,一個是單認字,一個是組詞認,并借助筆把彼此不會的字圈起來,便于針對難點學習,減輕老師負擔,效果較好。
整個教學自我感覺還不錯,下節課進行朗讀訓練和寫字訓練,并對二類字進行一字多組詞的訓練。第二課時,生字教學放手還是不夠,教師應只對難字指導,那樣留給孩子更多的寫字時間。
看電視教學反思11
這節課給了我啟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把“讀”作為教學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復—重復—再重復。在螺旋遞進的重復中,學生對于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閱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么?”“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為什么?”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么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看電視教學反思12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妙—---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拋給讀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的思考—每個人的心里都裝著一樣什么東西?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謎語讓學生猜。師:“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變花樣!蛞患矣秒娖鳌(謎底:電視)接著問:你最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然后出示課文插圖,設問:這家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你知道他們在看什么節目嗎?最后師過渡引入課題。用謎語引出電視,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和“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看電視》,講的就是這家人看電視的事。他們看電視和我們看電視有什么不同呢?這個謎,同學們學完課文自己就能解開”一語,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引導想象,理解詞語
本課教學中,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疲勞”這個詞語,讓學生先聯系生活經驗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媽媽“疲勞”的樣子,并用幾句話說一說。像這樣,對一些聚集著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挖掘,不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內涵有較深的'理解,還有效地滲透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多元朗讀,提高能力
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教學中,我做得不夠之處在于沒有很好地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和參與性,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應該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
看電視教學反思13
《看電視》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边@一片斷的教學,我認為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情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現場生成性,也就是教學的過程決定于師生的.雙向現場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能根據學情的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是可取的教學藝術。
2、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高明的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看電視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二冊第五課《看電視》。整篇課文圍繞著“我”家看電視的“奇妙現象”展開。家里的人都把電視換成別人喜歡的頻道,在換來換去間體會出一種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家看電視誰喜歡什么頻道,喜歡看什么,怎么才能看自己喜歡的節目,有的學生說爸爸最霸道,看球賽不準我看動畫片,有的說我陪媽媽一起看韓劇,有的說我媽媽說我半小時之內寫完作業就讓我看動畫片,聽著學生或撅著小嘴的稚嫩話語,或遺憾的'口吻,或得意的炫耀,或自滿的陶醉,我皺眉說我遇到了特殊的一家人,他們看電視啊非常有趣,老師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誰愿意做小偵探幫老師分析下?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開始聽我講故事——讀課文。講了兩遍后我問學生:“球迷爸爸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賽,而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我猜啊是爸爸怕球賽輸球了不敢看。同學們都搶著回答說:“是爸爸愛奶奶。讓給奶奶看”有的說:“我們要尊老愛幼,奶奶最老。所以奶奶先看”說完還用不屑的小眼神看看我,那小神氣勁像是在說,這都不知道?當我問到“那為什么奶奶又把京戲換成了球賽”時,我猜啊,奶奶看累了,需要休息后,有的同學說:“爸爸是奶奶的孩子,奶奶也要愛自己的孩子啊”還有的說“奶奶知道爸爸讓著她,他也想爸爸開心啊”……后來媽媽又出現,大家又把電視換成了媽媽喜歡的,總之,孩子們整節課都充滿著 “愛”的內容,孩子們用各種他們知道的愛的句子表達著他們的心意!有的說尊老愛幼,有的說大愛無疆,有的說不以小事而不為,還有的同學居然說出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我驚嘆不已!
分析完課文我們又回歸了生活,讓他們重新回想了一下他們回家的表現,他們的小表情似乎變了很多,皺著小眉頭思考著剛上課時自己說出的話,然后默默地舉起小手,有的對我說回家后我要陪爸爸看球賽,給爸爸遞個大蘋果吃,爸爸上班很辛苦,有的說回家媽媽做飯我要墩地,做媽媽的小幫手,有的說我可以幫奶奶燒火做飯。五花八門的,可我從這些小事中看到了有一顆火紅的愛心在他們稚嫩的心中發芽~
課后,我陷入沉思?梢哉f現在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太多,小皇帝,小公主,無處不在。如何讓這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看電視教學反思15
《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以課文的“奇妙”為線索貫穿全文詩,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我家看電視奇妙在哪里?”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和全班的交流,同學們知道了爸爸把自己最愛看的球賽換成了京劇給奶奶看,奶奶有又把京劇換成了球賽給我和爸爸看,我、爸爸和奶奶有把電視換成了媽媽愛看的頻道。讓學生知道“奇怪”的原因是——全家每個人的心里都裝著一個互相關愛的親情。從而揭示了課文的主題。
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和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最愛看什么節目呢?”當老師把這個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后,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過一會兒再請學生發言,同學們討論的很熱烈,有的學生說:“我的爸爸愛看新聞聯播!庇械膶W生說:“我的爸爸愛看球賽”,還有的說:“我媽媽愛看電視劇!边有的說:“我奶奶愛看電影!绷硗膺有一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看什么節目。我順勢引導學生說:“那你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你最喜歡看什么節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來自豪的、大聲的說:“當然知道了。“為什么呢?”我接著問道:“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特別的愛我,每到動畫片的時間,我爸媽就主動給我換頻道,而且有時他們還會和我一起看,給我講其中動畫片中我看不懂的內容,時間長了哪個臺演什么動畫片,什么時間開始,他們都知道的很清楚!拔矣猪槃菀龑W生說:咱們有誰和他一樣,爸爸媽媽也是這么關心你呢?請舉手!”三十多個小手都齊刷刷地舉了起來”。我又說: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真愛你你們。老師都羨慕你們有這么好的爸爸、媽媽。他們如此的愛你,可是我們當中有的同學連他們最喜歡看什么電視都不知道,你自己認為你自己做的怎么樣?應不應該讓爸爸媽媽也感受到你的愛了呢? ”只見他低下頭小聲的說:“我爸爸、媽媽愛看什么節目,以后我會留意,讓爸爸媽媽問樣感受到我的愛!
我又說“是啊,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盡的愛。而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的話剛說完,許多的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搶著回答。有的說:“我以后把電視讓給爸爸看!庇械恼f:“我看到媽媽累了的時候給媽媽看,讓媽媽好好休息!蔽腋吲d地說:老師覺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你們學了課文以后,更加熱愛自己的家人,會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回報深愛著我們的所有親人的。你們愿意這樣做嗎?”同學們高興地齊聲回答:“愿意!”
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強從小就要愛父母、愛長輩、愛所有的親人的觀念。讓尊老愛幼的好風尚從小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結果。同時通過討論發言等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雖然現在社會上下都在提倡給孩子們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但我認為,在提倡這些的同時,更應注意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孩子對家人、同學、師長乃至整個社會的愛。這是我們每個家長、老師和社會的職責。讓尊老愛幼的美德在我們的國家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看電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看電視》教學反思05-29
看電視教學反思04-05
看電視教學反思04-01
《看電視》教學反思15篇02-19
《看電視》教學反思(15篇)02-26
《看電視》教學反思集合15篇03-27
《看電視》教學反思(集錦15篇)03-28
小學一年級語文《看電視》教學反思03-29
看電視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