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美國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富甲美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富甲美國讀后感1
思維或思考方式的轉變,學會用多種思維打開這個世界的大門
平時比較少看具有是商業經營內容或性質的書籍,有時會看看。看了之后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更準確地說是用一個新的思維去看這個世界,不只是從教育的思維或思考方式。教育類的書讀多了,有時會不那么注意到商業。但肯定也不會忽視。因為商業很大部分的`實業或非實業都在維持著我們正常生活運轉。閱讀之后,對為什么理工科同時與人文一樣都是根本有一定了解(這是從山姆經營商業實體聯想到的)。從心理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說來,理工科更多的是滿足了人類的基本安全需要(像建筑的基底),而人文是建立于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理工科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文學科,交融在一起,接著循環往復。為什么呢?從社會學角度而言,理工科它也需要人文精神去支撐,這才是健康的生態運轉系統。只是就一個國家而言,何者何階段何為輕重罷了,對嗎?(看吧,聯想到的也是教育……一個專業學久了,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限制思維,而且想到的點也是很受限的,還不一定是相對合理。因為比你合理的點還是會繼續出現。因此不要用自己的認知框架別人或評論別人)
哈哈這人原來不叫沃爾瑪!O(∩_∩)O一直以為他就叫沃爾瑪。
富甲美國讀后感2
這是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自傳。讀的時候,感覺到一個老人坐在你面前,激動的向你講著他創業的故事。外國人的書,看起來總覺得啰嗦,但是如果能夠看進去,也別有一番風味。
最大的感受是務實。能夠感受到他踏踏實實做事的熱情,這可能來自于他對于零售這件事業真正的熱愛。從一家門店開始,做到全美最大的零售商,中間必定遇到過許多困難,但在輕描淡寫之中,一切困難都成了回味時的趣談。
還有就是堅持用最便宜的價格把東西賣給消費者的理念。跟目前講的以消費者為導向本質相同。讓買方獲利,才能讓賣方持續獲利。相反的例子,百年老店西爾斯,零售的生意毛利竟然有40%,公司面臨問題時,不是去想如何為消費者創造價值,而是如何從他們身上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就是把消費者當韭菜的.行為,最終落得倒閉的下場。
談到自己的經營之道,總結了十點,其中有六點是關于團隊建設。包括設定共同目標,分享利潤,團隊溝通,激勵員工等方面。擁有共同愿景的團隊,戰斗力才能強。而創建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解決潛在的問題和矛盾,尤為重要。
看到最后一章寫這個老頭的去世,很感動。他的這一生,過的太值了。
富甲美國讀后感3
調的霸主——比我富的沒我摳,比我摳的沒我富!
如果商場是武林,財富實力是武功修為,那么沃爾瑪就是少林寺,山姆無疑就是少林寺藏經閣里的掃地僧。那些臭番薯爛鳥蛋,學了兩招三腳貓功夫,就自以為高人一等,或欺軟怕硬如全真門徒,或為非作歹如星宿老怪,或四處炫技如鳩摩智之輩。而山姆武功冠絕天下,卻留著五塊錢的發型,在老舊的屋子里掃地。那些人自然瞧不起一個掃地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掃地的一出手能讓他們滿地找牙。
書里山姆的經歷給我一個重要體會是:創新沒有“學新”重要?偟膩碚f,山姆是一流的實干家,二流的創新家。在零售業,他總喜歡打破常規,因應時勢做出各種改變。
遺憾的是,幾乎那些所有富有的.創見性的改變,都不是他最先發明的,有些來自他的對手如凱瑪特老總、那個最先創建會員店的什么斯的,有些來自他的部下比如那幾個提出利用衛星和計算機的……
可他就是有那種能力,學習你的新想法,做的比你還好。這讓我想起騰訊,這種方式說難聽點叫抄襲,說好聽點叫善于學習新事物。這一點在如今這互聯網時代很重要,雖然隱約從道德的角度看是不受歡迎的。
富甲美國讀后感4
鈴木先生的《零售的哲學》和山姆先生的《富甲美國》我是連起來看的,正好歲末年初的日子,從20xx年一直看到了20xx年。
這兩位老先生,一位是小職員起步的鈴木敏文,美國7—11的.傳承者,也是7—11反轉劇情(前文: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的改寫者,另一位是小百貨店起家的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帝國的締造者。很明顯,他們都是響當當的成功人士,但兩本書都沒有將筆墨浪費在諸如成功人士的X個習慣、X步創業法等等那些個無聊內容上,而是更多的告訴我們,他們一路走來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么想的,和怎么解決的。這一點真值得慶幸。
假設把兩本書的內容堆起來,最為重疊的兩個關鍵詞應該就是“顧客”和“變化”了。
如果有圖片描述的話,排版會看上去好一點
富甲美國讀后感5
除去美國首富和沃爾瑪的光環,老實說并不算特別有趣的傳記,但創始人老山姆精明勤儉的形象還是躍然紙上。
沃爾瑪的經營哲學:
1、成本至上,包括外部與供應商談價格與內部費用的精簡,總裁本人更是身先士卒,絕無行奢;
2、一切以滿足客戶為根本。
3、激勵并授權員工,通過基層員工持股的方式與員工共享利潤。
摘錄書中印象比較深的一段:
這些年來,真正讓我擔心的不是我們股票的價格,而是某天我們可能會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或是我們的經理不能激勵、關照我們的員工。我也擔心隨著我們的.發展,我們會遺失團隊精神,遺失家族情誼或是公司內部踏實務實的敬業精神。相比某人說我們公司走錯了路的評估報告,這些挑戰更為現實。
初代實業家苦干實干的精神確實讓人敬佩,雖然“精簡渠道”、“農村包圍城市”等理論現在看來也并不新奇了,但踏實勤懇的企業精神還是值得學習。
【富甲美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富甲美國》讀后感03-06
富甲美國讀后感03-21
富甲美國讀后感(5篇)06-16
富甲美國讀后感(精選10篇)04-20
《富甲美國》讀后感4篇04-22
《富爸爸》讀后感07-23
《富爸爸》讀后感7篇07-23
富爸爸窮爸爸讀后感05-09
《富爸爸窮爸爸》讀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