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讀后感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匠人精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匠人精神》讀后感1
快速的看完了這本書,全身充滿了力量,最近心情不怎么好,工作上也有拖延的現象,想努力卻提不起勁兒,正好這個時候,看了這本書,像一劑強心針,真的,扎心了。所以趕在五一勞動節小長假把這篇書評寫出來,勞動節,來勞動一下。
作者他在書中一共分了十章,從不同角度剖析了匠人精神,是的,匠人精神并不是一個大而全的概念,而是存在于各個細節,從“魂、美、道、術、靈、心、品、器、仁、專”十個字把匠人精神的內涵一一鋪開,每一章諸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這不是夸夸其談,是真的.,已經有人運用這樣的匠人精神走向成功。我們常開玩笑說,成功的人大多拼的是資源、是背景、是人脈。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那些成功者比你努力多了。當你抱怨今天怎么又加班兩小時的時候,有些人可能已經兩天兩夜沒睡覺。當你帶著情緒敷衍了事的時候,有人卻在為了一個方案反復修改。當你輕易地放棄一件事時,有人卻為了一件事堅守了幾十年。當你按部就班做著千篇一律的工作時,有人卻已經苦思冥想發明創造。其實,不難看出,這就是我們和匠人的差距。
為什么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匠人,其實匠人一直存在,只不過被我們忽略了,我們每天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嘴里喊著效率效率,眼里盯著鈔票鈔票,今天看見老王買了新房,明天看見小李周游世界,后天看小何嫁了豪門,誰還能靜下心來去思考努力這東西?更有甚者,覺得一直研究一個事情的人是腦子有問題,是傻,這就是現在社會已經存在的一種價值觀。要扭轉這樣的價值觀,就要提出匠人精神。
想起媒體上也多次做過專題報道,專門介紹這些匠人,有技術、有傳統工藝、有醫者、有科學家,各個階層,每個行業都有匠人。每次看到這種報道,我都會被感動,然后起一身雞皮疙瘩,覺得在我們國家有這樣默默努力奉獻的人,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時代的幸事。他們不求曝光,不會炒作,就像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前,普通大眾誰認識她?在獲獎的高潮褪去后,屠呦呦又繼續潛心研究了。相反的是,上周爆出的中國一百多位醫學論文造假抄襲,實在是打臉,給學術界抹黑,講真,這些人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能你會對我說,匠人精神,那么高的層次,我達不到,也不想達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匠人精神,對工作積極,認真,負責,不推諉,不扯皮,努力完成好每一項任務,這就是小小的匠人精神啊,不讓你求專,你先達到心和品好不好?其實在工作中,我挺反感那些混日子、投機取巧的人,對認真工作的同事就是一種不公平,還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別說匠人精神了,你給他們說努力二字他們都懶得聽。收到這本書時,我發了條微博說“真想把這書給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看”。我經常說,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管好,小到不亂扔垃圾,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這個社會就會很不一樣。可惜,是我太操心了。在全社會倡導匠人精神,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匠人精神》讀后感2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說話”。秋山利輝先生通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將自己大半生感悟的匠人精神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世人。通過制定的八年制獨特人才培養制度,為年輕的學徒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做好了強大的心理建設。本書中提出的“匠人須知30條”。雖是舊道理至簡的呼吁,但是讀來卻讓人感覺真誠和警醒。在我們迷茫不知所措時,相信它會給你指引方向,會給你奮斗的力量。書中通過日常最為基礎的“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隨時準備好工具的人”等。告誡世人要從最不起眼的、最基本的事情開始反復練習。要苦練扎實的基本功,要相信夢想的實現是無數細微之事最完美的堆砌與累積。
關于人品,秋山利輝先生提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的觀點,所以在學習生活中時時刻刻注重磨練學生們的心性和品格。例如,秋山先生通過“學徒制”讓學生在一起生活,相信只有經過集體生活,才能培養學生們替他人著想、關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學生們與老師通過朝夕相處,也可以隨時觀察到師傅的專業技術、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高尚的品格。沒有人品,人將殘缺不全,好人品才是成功人生的堅實根基。
關于心態,秋山利輝先生說“總在思考今后要成為怎樣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積極面對,這樣的人一定能夠成長”。我們的人生路程未必會永遠一帆風順,所以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要擺正心態,勇敢面對。
關于執著,秋山利輝先生說“一遍又一遍,堅持完成一件事的執著”“專心致志,持續做一件事情的執著”——正是這種執著,成就一流。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要有一份純粹的心、專注的態度以及執著的精神。執著這個話題或許不是陌生的,可是在本書中讀過心底卻也真真實實的多了一分堅持下去的勇氣,也開始告誡自己持之以恒的堅持必將讓我們的夢想落地花開。
關于責任,秋山利輝先生說“盡責工作必然產生緊張感,這樣就能集中心力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告誡我們做事時要付出時間、心血、精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積極的反饋。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對待工作,要不辭辛苦,不懼困難的去完成。
讀完這本書,這些道理雖然從古到今探討從未間斷。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腦海中也不乏多了幾分清晰的行動目標。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時刻告誡自己要注重細節、注重專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努力磨礪自己的品行。在如今這浮躁的社會,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匠人精神》讀后感3
拿到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個詞,叫水滴石穿,我想這也是形容匠人最好的詞。一滴水當然不能打穿石頭,但靠的就是專注于那一點,夜以繼日地以微小但持續的力量贏得勝利。匠人精神也是這樣一股力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我想起我爺爺那一輩,在農村,聽我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經常都沒米吃,但我爸爸家卻截然相反,我爸爸他們經常拿米去換面吃,因為喜歡吃面,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他們有一個“富爸爸”。我爺爺是一個木匠,家里的門啊,桌椅板凳,柜子都是他做的,靠著他的手藝,他養活了四個兒女,并且讓他們衣食無憂,在村里也是遠近聞名。我一直很敬佩他,我小時候也經常會看見他不斷地,耐心又細心地量家具的尺寸,砍樹,做家具,所以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很敬佩有技能的匠人。
到了我們這一代,智能化,互聯網+,靠手藝的匠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很多人很感念那個時代,匠人創造的美好生活。就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對用心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我在沒看本書之前,對匠人這一稱呼認識不深刻,只知道,靠手藝的才叫匠人,但這本書告訴我們,個人是匠人,進入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也是匠人,一個專注自己工作的普通人也是匠人。
我想,作為中國人,"made in china"是件讓我們自豪的事情,這都是普羅大眾一起努力的結果。這本書,是一個叫王振華的人寫的,姑且不介紹他的諸多身份了。這本書,作者介紹了許多匠人的奮斗經歷,有中國人,有外國人,從個人到企業,從他們的經歷中,發現成就他們,支撐他們不段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一個人能成功,從一個小我變成大我,一定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書中大量的例子向我們一再證明,專注,被堅持,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企業和優秀的個人。我想起我上次才剛看過的那本《不煩不累》掃一屋的作者,新津春子,她原本只是日本羽田機場的.一名清潔工,因為她敬業,并且有著匠人精神,她的勞動獲得肯定,得各種獎,去世界各地做清潔指導。這樣的人,是蠻有個人魅力的,也用她的認真負責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進入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匠人精神也不能只靠專注和精雕細琢了,還應該有好創意,從中國制造跳越到中國創造。我以為這只是一本談論匠人的書,其實它還講了我們中國企業的一些錯誤,走出國門的一些指導,給了我很多觸動。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決定了我們是否是一個匠人,從個人到家庭到企業到國家,每一個微小的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為企業為國家盡自己的力量,成就企業成就國家的同時,其實也在成就自我。
《匠人精神》讀后感4
人,活著,目的只有兩個:工作與生活。這兩者,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
閱讀了《匠人精神》一書,結合書中的匠人須知30條以及自己對工匠的一些理解,得出感悟:匠人精神,每位員工應有的追求!
五月,一波生產小高峰已經來臨。目前,整個制造部也都沉浸在濃厚的工匠文化氛圍里,走進生產車間,你會看到到處貼有制造部尋找我心目中的工匠活動的橫幅。如:工匠,從尊重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等等。是的,這就無疑給工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每一位員工工作上作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規范。
工匠活動從4月初啟動,這一路走來,讓員工對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識,同時,樹立了員工的嚴謹、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和信念;讓員工知道要立足于本崗位,刻苦鉆研,敢于挑戰,不斷追求進步,以及增強自身責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人,為什么要追求匠人精神?為什么要有工匠一樣的精神?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去為此而拼搏,去奮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當將軍的前提是你得當好士兵了之后才有可能當上將軍啊!每一位員工其實就是自己的工匠,是自己的將軍!主管里面也有優秀的工匠,經理層面也可以評選優秀的工匠,乃至公司的'老板,也要有工匠的精神,同他PK的就是整個通信行業之間的競爭與較量。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不會落后,不會挨打,不會被社會遺棄和淘汰。公司發展到目前這么壯大,不是當時的老板有工匠一樣的精神,能走到今天么?一個老板都有工匠的精神,作為基層的一員,天天與產品打交道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向工匠發起進軍呢?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讓我們的產品打一場持久戰,企業與員工才能生生不息,共同長存。現在的社會是大數據時代,對于企業來講,就是大質量時代,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大家想想,為什么我們都愿意去買德國的手表?去買日本的馬桶蓋?就是因為他們所作出的產品質量過硬!其實這里面所折射出的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
崗位沒有高低,職位不分貧賤,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工也能把事情做到極致。裝配、焊接、物料、測試、維修、檢驗等等,各崗位都涌現出了一批英雄,一批工匠。他(她)們的工匠精神值得學習與傳承。
人,活著,工作與生活,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只要我們發揚工匠的精神,努力工作,我們就能將生活過上我們所想要的樣子。
這次的尋找工匠活動深深感染著我,《匠人精神》書籍深深鼓舞著我,身邊的工匠也時刻鞭策、激勵著我。工匠的選拔是持續不斷的,是永久的,是每位員工應該追求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從現在立馬行動起來吧!秉承著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的工匠精神,工匠離我們也就真的不再遙遠
《匠人精神》讀后感5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體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飽滿。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這些落難者勘察小島和建設小島的過程,因為在這里我看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雖然對于我們來說這些知識還太難了但知道了總比不知道要好,更何況我也挺想去學的(雖然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不過挺有趣的。);我在這本書感到最奇怪的事是:作者是怎么把三本書(也就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給聯系到一塊兒去的?為什么不寫在同一本書上?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么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么的高尚與執著。是的,這不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為在家覺得輕松自在不受束縛,于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今天是我第三次讀童話《丑小鴨》,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丑小鴨一生下來非常丑,鄰居們嘲笑它,兄弟姐妹欺負它,就連鴨媽媽也對它不理不睬。丑小鴨在這個家里得不到一點點溫暖,最后它不得不離開家,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它差點被獵狗咬死,差點被凍死,直到來年春天,丑小鴨意外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潔白漂亮的天鵝,它高興極了,快樂地飛來飛去。四周不時傳來贊美的聲音。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她曾為一只小鼠流淚,為一只折足的蟋蟀而哭泣……她的憐憫的心是很多人都學不來的。文中大多數介紹她在異國時發生的一些事情。那時她已二十多歲,不可而知,一個成年人是如何帶著未成年人的口吻與小朋友們通訊的?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匠人精神》讀后感6
原先就在網上看到介紹《匠人精神》這本書,想到日本傳承百年的企業與中國進行對比,以及對日本產品的質量認可,日本公司在很多方面可以做到世界領先,在國家目前提倡工匠精神,反思公司發展中需要什么樣的精神,需要什么樣的公司文化。本次公司組織學習《匠人精神》讀了幾遍后感受頗深。秋山先生的這本書所體現的匠人精神、以及秋山先生本人歷經四十幾年為日本培養輸送一流匠人的這種意志和民族情懷,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所謂“匠人精神”,其核心是: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匠人精神”在企業上與下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在的動力。
秋山先生作為制作傳統家具木匠,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同的精神激勵,看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就會體會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
如何做事:什么可以定位為會好好做事?為社會,為他人工作,帶著關心他人去工作,帶著關心他人去處理人際關系,讓工作在愛中,讓愛在工作。這是我們應該靠攏的方向。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心懷感恩,以博愛之心心懷感恩,以博愛之心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想他人之所需,念他人之恩惠,滿懷愛心,時時督促自己達成。事事力求完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終能修成正果。堅持不急功近利,不傲倨一時的成績,真正沉下心來歷練,揮灑汗水,處處嚴要求,時時高標準,把握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絲缺陷,探究每一個模棱兩可,追求的是一生的造就,那么“好好做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真正的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不斷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這是一種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你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好,這是一種工作態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碌碌無為,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同。有人經常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越是抱怨,人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而有的人將企業的事情當作企業給自己的發展的平臺來做,不滿足于普通的工作,努力做得最好、做到完美,為客戶著想,滿足客戶需求,不可避免的做到成功。
作為普通的測試部一員,認真執行每一步檢測流程,工作不抱怨,工作中勇于承擔做。聯想到企業文化與價值理念,企業不斷追求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在任何艱難時期與困難境遇中堅持不懈,尋求突破,正是這種“匠人精神”的詮釋與體現;企業員工對工作抱有滿腔熱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奉獻自己,服務他人,也是“匠人精神”的解讀。
《匠人精神》讀后感7
《匠人精神》篇章簡短,文字樸實,秋山先生將其畢生的工作、育才經驗總結為“匠人須知30條”編纂成冊,初讀的感受是成為匠人的過程不只是一種職業培訓,更像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修行:“每個人都必須剃光頭,大聲打招呼,跑步、打掃、記錄下每日心得”讓整個秋山木工的工作、傳習的過程充滿了宗教般的儀式感。“吃飯速度必須快,缺少睡眠的熬夜工作,每年只放兩次假共十天,不準玩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不準談戀愛”,等等,這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反人性的規定讓秋山老先生嚴厲固執的形象躍然紙上,讀到的第一反應竟是喚起了少時吃飯、坐姿、衣著被父親大聲呵斥的回憶畫面,之后便忍不住想:吃飯快有損腸胃健康,長期熬夜苦干很多科學研究證明會降低大腦機能影響工作效率……我就像被秋山先生在書中批評的那些下不了笨功夫的大學生一樣不服氣憤憤然。
再次翻閱后精讀,又在網上查找了一些秋山先生和秋山木工的背景介紹,對《匠人精神》開始有了新的理解。嚴厲的秋山先生所提出的“匠人須知30條”不在于單獨拿出來每一條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而是將工作、育才總結成條條可以落地執行的'體系,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秋山先生本人能夠數十年如一日親自堅持參與做到,這首先是一套知行合一,成己達人的方法論。其次,《匠人精神》傳達出來一種相信“相信的力量”,這種價值觀在秋山木工中通過日日修習形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作者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說,人類之所以在生物競爭中得以脫穎而出是因為我們可以進行規模龐大的合作,而在合作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我們是唯一能夠創造并且相信虛構的動物,這種虛擬的敘事無論是宗教信仰抑或追求家國、民族、企業、組織的某種愿景、價值觀,都是我們能夠與陌生人合作的原因。
自石器時代至今,各種自我加強的迷思一直起到了團結人類的作用。當所有人都相信同一個敘事,便會共同遵循其中的規則從而形成秩序,而這種聚合和聯結最終會發生裂變式反應,達成看似無法完成的事,這是只屬于人類的能力——個人認為這是對佛法所說的愿力最好的解讀,“道力之限,以愿力突破”,因心之所向,所以“甘愿受,歡喜做”,所以風雨兼程,不問前途。知識教育所培養出的人不乏思辨、質疑的聰明,唯缺信念。匠人精神,所培養出的正是全心熱愛與投入職業生命的一種信念,當然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信念,不必苛求行行業業都去照搬照做“匠人須知30條”,關鍵的是在于去領會這種沉得下心,受得了苦,等得住時光,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匠人信念。
《考工》云:“匠人建國,匠人營國,匠人為溝洫,國無良匠不足以強”。身處于已追求跨越式的規模增長了40年的國度,這里從不缺聰明取巧,但從現在到未來,肯下笨功夫貴在極致的匠心拙成或許會將在已經拉開序幕的有質量增長的時代里更加珍貴。
《匠人精神》讀后感8
《匠人精神》這本書是秋山利輝先生通過列舉“秋山木工”的“匠人須知三十條”來闡釋如何培養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其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木工,對于各行各業都適用。這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
“匠人須知30條”濃縮了禮儀、感謝、尊敬、關懷、謙虛……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
我們做人做事要“嚴,實,勤”。
一是嚴,秋山先生對學徒制定了獨特的“匠人研修制度”,凡是希望成為家具工匠的人,要進秋山學校需完成整整一年的學徒見習課程,接下去是開始四年的基本訓練,工作規劃,匠人須知的學習。之后要用三年學帶徒弟,傳承,合計八年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
二是實,做人做事都要實,一個不愿意從頭老老實實地蹲好每一個馬步,不懂得從平地起高樓,聚沙成塔道理的人是很難成功的。真正的成功,是從最不起眼,最基本開始反復練習,才能打好最堅實的基底能力。
三是勤,只有勤奮,用心,持之以恒的去做事,終會取得好的結果。秋山先生從自己成功經歷來證明勤能補拙的道理。秋山先生自認為不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學生時期總是成績倒數第一,但在十六歲時有機會進入大阪木工廠上班,尊敬師傅的一切,對師傅說的話言聽計從,一點一點的學習技術,創辦“秋山木業”,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每個人都擁有成為一流人才的潛質,但如果沒有人反復指點和指引,成才的種子是不會發芽的。在這個過程中,師傅無疑是那個最好的引路人,秋山利輝告誡年輕人,要想成為一流的匠人,必須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全盤接受師傅們所授予的知識,不然無法獲得成長,同時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心性,學會感恩。
生活中我們要與父母通,每個人就像一個棵生命樹,父母及祖是根,孝親敬祖,就是我們的心,與父母緊密相連。工作中與師父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跟師傅不僅學做事學手藝,更在學做人。與同事通,集體生活,共同工作,彼此學習,互相幫助。與客戶通,不要把顧客當別人,一定要把顧客當自己人,為人著想,樂于助人,為他盡責。還要與工具通,要熱愛,感恩,我們的工具(虎符銅砭),隨時保養工具,甚至恭敬工具。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棘,要耐得住寂寞,我們要拿出自己101%的.氣力,持續做有意的事,為此,我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要吸取《匠人精神》的精髓,要靜心,安心,專心,腳踏實地,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
感謝唐老師推薦的這本書,不僅使我學到了工作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終身受益,感恩遇見!
【《匠人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匠人精神的作文07-08
關于匠人精神的心得體會09-23
《匠人精神》讀后感05-12
《匠人精神》讀后感09-09
匠人精神讀后感09-18
匠人精神的讀后感10-14
匠人精神讀后感05-27
《匠人精神》的讀后感01-04
《匠人精神》讀后感【熱】03-21
《匠人精神》讀后感【推薦】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