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池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池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池塘》教學反思1
春天的小池塘景色明麗,課文運用了許多打比方的手法將小池塘寫得優美動人,學生讀起來很享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五彩的`世界”,我仿照課文的句式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說話訓練: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們暢所欲言: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大蘋果;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小風箏;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同時,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構之間的美,我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做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
另外,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引導孩子們進行拓展,如:“小池塘里還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拓展練習說話。下面是我們班小朋友的“杰作”:柳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疾弛而過的飛機;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潛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鋒利的剪刀……
當然,我的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后面的教學中多多努力!
《小池塘》教學反思2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里水波,蘆葦,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時,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啟發孩子,引導孩子大膽想象。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先整體感知課文,后精讀課文具體感知,后背誦課文升華感情,最后是知識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描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遇見了一些問題,并由這些問題有了更多關于教學和課堂的思考。
首先,一節能讓每個學生融入其中的課堂中,老師怎樣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很關鍵。怎樣提問?怎樣表述問題?不同的問題應該怎樣針對不同的學生?小班化的教學是要讓每個孩子都深入課堂,都能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那么老師的提問也應該在設計之初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不能太簡單或者太難,太簡單的問題學生會覺得缺乏挑戰和新鮮感,太難的問題曲高和寡,讓整個課堂更加缺乏活躍的氣氛。我想,好的問題應該是層層遞進,就如同帶領孩子翻越一座座的.山峰,越來越有挑戰性才能激起孩子學習的熱情。另外,老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班級里的發言明星,都有站起來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勇氣和膽量。
其次,錯誤資源的利用。上課之初的備課是對一堂課的整體設計。在實際的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預設之外的情況發生。在發生錯誤的時候是應該回避還是積極的解決?學生出錯就說明對于這點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錯誤本身就給了我們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當出現錯誤的時候,請知道的同學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讓全班同學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都是一個糾錯的好機會,也許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回避錯誤也許只會讓錯誤更加根深蒂固。
最后是對于教學模式的大膽創新。整個社會都在提倡和呼吁創新,那么課堂教學也應該有更多的創新出現。拘泥于傳統模式的教學是最保險的方法,但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會讓老師厭倦,也會讓學生厭倦。除了多媒體和教具的運用,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積極的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大膽的創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并在教學后積極的反思,這些都是教學創新的重要內容。此外,老師也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好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老師更樂于教,孩子更樂于學!
當然,在這堂課里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繼續去反思。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小池塘》教學反思3
本單元共五篇閱讀。《春筍》、《雨點》、《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這幾篇閱讀都對大自然的生機勃勃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小池塘》這篇閱讀,篇幅短小、精悍,非常適合本學段的學生閱讀。小池塘,一個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孩子們都熟悉的地方,會給大家帶來什么呢?通過課文的描述,讓我們體會了池塘美,語言美,意境美,更勾起了我們對這樣美的追求和向往。
《小池塘》這篇閱讀最大的特點就是靜、亮、美。沒有大海翻滾的浪花、沒有江河駭人的驚濤,小池塘只是“一閃一閃”的“微波蕩漾”;一個“倒映”讓大自然美麗的景物全收進了小池塘的大口袋。小池塘再把這奇異的事物一一呈現給大家時,才發現自己已被裝點得五彩繽紛。
本學段教學目標對閱讀的要求這樣說到“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小池塘》這篇閱讀運用了六處比喻,讓人邊讀邊想邊回味,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事物都倒映在小池塘里,那這個小池塘可真就成了一個大八寶囊了。
生活中我們或許多了些惆悵,還能再建起心中美麗的小池塘嗎?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抓住小池塘的一個“亮”字。小池塘的池水很清,當太陽、月牙、星星這些光體倒映在池塘里,小池塘顯得那么明亮。可是除了光亮,白云的白,太陽的紅,月牙的黃,星星如珍珠般的又白又亮,蘆葦的白色、綠色和褐色,水草的綠等等等等,無不映出了一個色彩光亮的小池塘。
二、小池塘和“大眼睛”也有著相似之處。相對于江河湖海,小池塘比作大眼睛,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形狀就占了很大的優勢,而且這個大眼睛不是那么的夸張。其次,小池塘的河面與眼睛有著共同的特點:透亮,能映出物體。而且,通常來說,它們都屬于“美麗”的一類。
三、抓住比喻句,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出示課文中比喻句的本體事物,讓孩子們說出喻體,然后再說一說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比喻句。其次,在出示喻體的時候,我只出示重點詞語,等到所有的喻體出示完畢,再讓孩子們說出這些喻體前面的形容詞,這樣通過兩個環節的展示,孩子們基本上能夠記住了課文內容,朗讀背誦起來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在每一節課上都要體現,習慣,是必須長期熏陶的,老師要有這個意識。
另一點是朗讀的指導,都明白要讓學生讀好,一年級的學生需要老師的示范、指點。以“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這句為例,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以點評代指導。學生讀完,老師一句:“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春風姐姐真溫柔啊,輕輕的。”老師在說句子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用朗讀的語氣來,一年級的老師哪怕略微夸張點都可以,只要感覺還自然就行,學生會在長期的聽讀當中受到這樣語感的熏養的。在引導朗讀時的體會有:
1、老師上課精氣神要有,你的精神才能帶動學生的精神。另外,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每節課的開始就有,對于讀詞語的姿勢,聽別人發言的專心,都可以以表揚的形式來提醒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也是凝聚課堂氣場的需要。
2、引導學生學習的`目標類的話語要說得慢一點,讓學生字字入耳,聲聲入耳。
3、對于學生的感受,要讓他們以朗讀的方式給表達出來,要趁熱打鐵。
4、要注意傾聽學生發言,捕捉學生發言中的信息,及時提煉總結,也就是老師上課時候一定要心中有學生,不能光顧趕預設的教學流程。做到這一點,課前的解讀教材,深入的鉆研文本,心中有數了,就可以自如地全心全意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5、關于朗讀指導:明亮的大眼睛,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他們會將重音落在“大”上面,“明亮”反倒被他們忽視了,老師要在自己讀課文的時候把這個突出一點。
6、學生自由讀課文,一定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真正讀起來,別搶學生的時間。
7、一年級的課堂,熱鬧還是要有點的,這樣可以凝聚學生,哪怕是有些孩子跟在后面渾水摸魚,跟著拖,時間長了,也可以被熏出很好的語感的。所以,齊讀有必要!
8、寫字教學,自己要有序,而且最好讓學生適應這樣的順序,建立寫字教學的節奏。有給學生自己觀察識記的機會,相信孩子。板書的字還要練習。
《小池塘》教學反思4
《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態和生命。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提高思想認識。
(一)我先故意讓一位同學睡覺,先朝他輕輕吹一口氣,然后讓他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接著請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讓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的愛心。最后幻燈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
(二)先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接著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比如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就提問: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出示幻燈片)“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看到些什么呢?”首先請同學們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說說。接著幻燈展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老師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課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來練習說話,并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
(四)指導朗讀最后一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五)提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中一條小魚在池塘里游動,嘴巴也在快樂地張合著。它在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積極揣摩小魚的心理,說說小魚的心里話。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在學生充分想象,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保教育。
課堂上氣氛活躍,同學們的表現我十分滿意。語文教學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化的,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與創造潛能的開發,讓學生得到了持續發展。
《小池塘》教學反思5
上完了,不知是一種內心的空洞,還是裝的太多被一下子“宣泄”完的感覺,總不是個味。
回憶課堂上,腦海里除了死命地“搬”教案,幾乎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來組織。只記得我不停地講,不停地導,跟著是不停地緊張……
靜下心來,細細地體會這節課的得失,體會著沈榮老師的話,要說的確實很多。
一、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不是教學方式,而是教學內容。
這陣子學校正在為各科教學征集游戲活動,腦海里幾乎溢滿了游戲,溢滿了活躍。也是,
印象中,低年級的課堂要是沒有幾個游戲,幾個活動來組織教學,孩子怎會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搜集、整理、實用,然后就是等著收獲“喜悅”。為此,樂次不彼。然而,這正如沈老師所說“無謂的、與教學內容無關緊要的,與教學目標脫節的游戲、活動能有多大的實用?能給小朋友帶來多大的`促進作用?反而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確實,反復體會其實效除了增添一點“躁動”,所剩無幾了。記得在上課前,對于《小池塘》的這課教學設計,我作了很多的工作。我曾構想著為任何一個詞語,任何一個環節的“閃亮”尋找可能的機會,然而,目標中所說的實實在在地理解詞語,認讀課文,我又作了怎樣一番努力呢?似乎可以用“沒”來回答。看來任何虛的都是假的!關鍵的不是教學方式的五花八門,而是心有內容,心有學生。
二、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
孩子原本都是些聽話的小精靈。老師讓他說,他就說;讓他做,他就做。對于低年級的
孩子來講,簡直不是簡單地順從,而是盲從了。但是有時他們也失去了“聽話“這一本領,那時就會讓你――教師心情煩躁。今天的課堂就是這樣。此時在煩躁之余,靜下心來追尋他們“失控”的原因,“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理總在我耳邊回響。我的設計出了問題,原本要講的,課前他們通過多渠道的讀全明白了,或者都有了淺層或深入的了解,那這課對于他們來講還有什么吸引力呢?孩子善于發現,喜歡成為一個發現家。他們樂于把他們熟知的,他人未發現的講出來。他們喜歡漫無邊際地“瞎”扯。這是孩子用來吸引他人的方法。然而課堂上一旦這成為了主題,那還要課文干什么呢?文本的深入體會就很難落實。而在此學生的認知就很難得以提高,他的想法還是從前的。學習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就成為了“空中樓閣”。總之,為了孩子正確的發展,我們在設計教案上必須落到實處,以孩子原有認知為基礎,好好地考慮該教些什么。讓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成為有效的好課。
惟有懂得思考的老師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學生!時刻牢記著!
我想此刻的感覺應該等著我去落實行動了……
《小池塘》教學反思6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里水波,蘆葦,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時,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啟發孩子,引導孩子大膽想象。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先整體感知課文,后精讀課文具體感知,后背誦課文升華感情,最后是知識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描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認字、識詞、讀通課文,教學要強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尤其是學困生。我們往往在課文的導入部分花心思、花時間,其實導入需要緊扣教材采用最簡潔有效的方法,比如提個小問題、猜個小謎語,只要引起孩子的期待心理,讓孩子想學就行,不宜讓導入階段偏長。一下的'學生已經養成了預習課文的習慣,就可以直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進而讀順課文。老師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時,心里一定要清楚哪些字詞是重點難點,要多加指導,簡單的就很快過關。這時,老師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如果他們都能夠把字詞掌握好了,說明老師的教學基本扎實到位了。教學手段也可以多樣變化,有時讓同桌互相指導,有時讓四人小組活動,有時請幾個同學起來比賽,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夠集中,也樂于參與。低年級的課文不長也不太難,教師要留給孩子時間自己去學字詞、讀課文,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己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其中有理解知識點、情感培養等多方面的滲透。要上好第二課時,教師就必須緊緊扣住“讀”,以讀促讀、讀中見悟。比如我上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注意到了指導孩子們一句一句地朗讀課文,通過畫面、教師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象,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畫面。如果學生一邊朗讀,一邊眼前出現了文本描繪的畫面,他們就能夠繪聲繪色地讀好課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當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導學生看畫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教材的語言美。月牙彎彎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閃亮,所以像許多閃亮的珍珠,其中的確有值得體味的地方。另外,語文老師也可以用簡筆畫等方法配合理解課文,我畫了橢圓的小池塘旁長滿了蘆葦,就能讓學生很快明白為什么說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邊再畫個人的大眼睛一比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們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學”,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識,抓緊課堂的每一秒開展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們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收獲更多!
《小池塘》教學反思7
作者筆下的小池塘美,美得令人心旌搖曳,美得令人陶醉,美得令人心馳神往!這篇散文形象生動、內容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合理、意境優美。品讀這篇文章實是一種享受。
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過電影,想象畫面。學生美美地朗讀著課文,教室里讀書聲此起彼伏。讀完課文后,我就讓學生說說小池塘美在哪里?一個孩子一臉陶醉地說:“池塘邊的柳樹姑娘很美,春風姐姐輕輕地吹,柳樹姑娘的辮子甩來甩去。”孩子想象中的柳樹真的很美,但第一自然段沒有講到柳樹啊,我想要的答案是“水波美”、“蘆葦美”。于是,我笑著問他:“第一自然段中有寫到柳樹姑娘了嗎?”孩子搖了搖頭,紅著臉坐了下來。其他的小朋友似乎心領神會了,紛紛回答:“小池塘美在岸邊的蘆葦長長的,綠綠的。”“小池塘的水波一閃一閃,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很美。”我很順利地出示了兩句描寫池塘美的句子,按部就班和學生一起品味、朗讀。
就這樣,似乎非常圓滿地結束了這一自然段的'教學。
課后,我在想,孩子之所以能想象到課文描寫以外的池塘邊的景物,正是因為他全身心地投入讀書,仿佛身臨其境。這理應值得肯定表揚,可我卻斷然否定了他,這無疑給了這孩子一個深深的打擊!造成錯誤的根源是:我的心中只裝著自己預設的教案,把學生完完全全地丟掉了。
如果每一堂課上,老師的心中始終都裝著學生,那么理想課堂離我們不遠了。
《小池塘》教學反思8
在想象中感受美
師:有這么多小朋友喜歡小池塘,小池塘在他們的裝扮下越發美麗了。剛才同學們讀得都不錯,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看看你的小腦袋瓜里會出現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你可以閉目想象,也可以跟著老師輕聲朗讀。
(播放優美的音樂,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生們臉上顯出陶醉、甜美的神情。)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誰能把你看到的美麗畫面美美地講一講?
生: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極了,我都看見水底的小石頭和水草了!
生:我看見池塘周圍美極了,長滿了花草樹木。花開得又多又大,五顏六色的。小草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長得茂盛極了。
生:我還看見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蜜蜂在花蕊里采蜜。還有小蚱蜢在草叢里跳來跳去,真快樂!池邊的樹上還有小鳥在唱歌。
生:我還看見池塘里長滿了睡蓮,一片片葉子圓圓的,綠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葉子中間開滿了美麗的睡蓮花,白白的,真美呀!
生:我還看見天上的白云把自己的影子映在小池塘里,她在照鏡子呢!
(學生的心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展開著想象的翅膀。)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說得真美,現在讓我們一齊來讀讀課文。
。。。 。。。
在讀中初步感受了小池塘的美麗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并配以優美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情境,從而打開了學生心靈的窗戶,孩子們入情入境了,進入了小池塘的美妙世界中,展開著想象的翅膀。課文的語言文字材料變成了形象的畫面,每個孩子都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把所想所感美美地說一說,在生生互動啟發下,富有靈性的語言迸發而出,心靈受到美的陶冶,詩的浸潤。
在朗讀中體驗美
師:在你們的小嘴里,小池塘真是太美了!你們能通過朗讀把這種美表達出來嗎?
(生自讀)
師: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
(小組內互讀互評)
師:誰來讀給我們欣賞欣賞?
生:(朗讀)水面上鋪滿了圓圓的綠葉子,葉子間盛開著美麗的花。(聲音大但平淡)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很流利,沒有結結巴巴。
生:她讀得聲音很響亮,但沒有把睡蓮的美讀出來。
師:怎樣才能把睡蓮的美讀出來呢?請你這個小老師教教大家。
生:要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因此要慢一點讀。
生:睡蓮那么美,所以還要帶著贊美的語氣讀。
師:請你讀一讀。
(生朗讀:有聲有色、搖頭晃腦)
師:大家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頭都晃起來了。(全班學生笑)
生:他讀得很陶醉,臉上還帶著笑呢!
師:同學們評得真好,讓我們一邊想象一邊讀,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跟他一樣好。(全班同學齊讀,讀得很投入。)
師:大家讀得真好,如果配上音樂,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好,想配上音樂嗎?
(配樂朗讀)
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我積極引導學生朗讀文本,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貫穿教學始終,并指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做到在讀中“悟”,在讀中“說”,在讀中“思”。學生的朗讀不是純朗讀技巧的訓練,而是師生雙方共同與文本的對話過程,這樣實現了情感與內容的統一,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美。
在創造中升華美
師:今天我們學的小池塘真美,在我們生活中,你一定見過不少小池塘。想想美麗的'小池塘里除了睡蓮,還有什么呢?
生:還有許多的魚在小池塘里吐泡泡,游來游去呢!
生(迫不及待地說):還有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在池塘里游泳、玩耍呢!
生:大白鵝也來到了小池塘里。小池塘更美了,我會背寫鵝的一首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師:說的真好,把古詩也用上了。
生:夏天來了,小池塘里還會長出綠綠的荷葉,白白的荷花,秋天還有蓮蓬吃,我家附近的小池塘就是的。
生:青蛙也來到了小池塘里,它蹲在荷葉上呱呱叫,還幫小池塘捉害蟲!
生:小池塘里還有螃蟹、龍蝦、海龜、鯊魚。。。。。。
(全班大聲抗議)
生(激動地大聲說):小池塘里沒有海龜、鯊魚,他們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全班大聲附和)
生:小池塘里除了青山、白云的影子,還會有太陽的影子,那水面上就閃閃發光,就更美了!
生:晚上的時候,星星和月亮的影子也會在小池塘里……
師:大家想象的小池塘比書中的更美,今天放學回家,請把大家想象中的小池塘畫下來,明天我們來比比誰畫的小池塘最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營造開放、活潑的思維空間,充分給予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表達的機會,張揚了學生個性,放飛了他們的心靈,使得課堂充滿了濃濃的創新氣息和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情境,學生也在美好的情境中進行了一次愉快精神旅行。
《小池塘》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感受春天來到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受小池塘不同狀態帶給人的美感享受。教學準備:錄音機、實物投影儀、掛圖;學生準備畫筆、白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掛圖(小池塘,旁邊長著許多蘆葦)。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板書:小池塘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小池塘,你覺得小池塘怎么樣?
生:我覺得小池塘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小池塘很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說的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小池塘的?
二、精讀課文,感悟文本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同桌對讀,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也可以提出來。
(2)老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3)指名說。
生:從“池塘里的水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可以看出池水是很清很清的。
生:從“池塘里的水一閃一閃的,活像人的大眼睛一動一動的”。
生:課文中說,池塘邊的蘆葦像我們眼睛上的睫毛,我覺得也很像。
生:老師,我有一個地方沒讀懂,“春風姐姐吹了一口氣,池塘就醒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有幾位同學舉起了手要求回答,為了讓小朋友能說的更好,我安排他們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句話說的就是春天來了,春風吹過之后,天氣回暖了,池塘里的冰也融化了,水動起來了,就好象人睡醒了似的。
(4)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再大聲朗讀。
(5)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能不能感受到小池塘的美?
2、精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將自己讀懂的地方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3)分小組進行反饋(比一比,哪一小組讀懂的問題多)
生:我發現這一段有四決話,每句話中都有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每句話的上半句分別講的'是“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這些都是天上的東西,每句話的下半句分別說了“白鵝”、“氣球”、“小船”,這些都是地面上的東西。
生:“白云”、“太陽”都是白天能看到的,“月牙”、“星星”是晚上才能看到的。
師:小朋友讀懂的問題真不少,說的也非常好,真不簡單,(幻燈出示第二節課文)這四句話排列很整齊,每句話都是說“什么”像“什么”,這就是在打比方,這樣寫能使我們對描寫的景色留下非常具體的印象,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這一節,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課文中的畫面。
(4)師:你的腦子里想象出課文中的情景了嗎(想到了)?想不想用筆把它畫下來(想)?想畫白天的那幅就畫白天的,想畫晚上那幅就畫晚上的。
(5)學生動畫筆。
師:(在黑板上貼出白天、夜里的圖畫各一張)。作者從白天寫到夜里,從天空中的實物寫到地上池塘里我們所能看到的景象。小朋友覺得這個小池塘美嗎(美)?你能把這種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試試。讓學生互相挑戰讀。(師生共同評價,鼓勵讀的好的和大有進步的小朋友)
3、精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節師:“五彩”說的是顏色非常多。很美,為什么說這個小池塘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3)指名說,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4)指名感情朗讀。
(5)閉上眼睛,聽錄音,感受小池塘的美麗。
(6)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遷移練習。
課文我們已經讀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還有什么會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呢?
出示:()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圓圓的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圓盤。
生: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小鳥。
三、實踐活動
讓學生到郊外去觀察池塘或小河,說說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畫下來。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部分第一條就指出低年級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可見,語文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是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了直觀的掛圖、生動的課件演示來調動孩子的視覺器官,老師精彩的范讀配以優美的音樂作用于孩子的聽覺器官。讓每個孩子都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孩子在朗讀課文時能領悟到小池塘那充滿生命力的美。 此外,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們身邊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學習語文就要結合課文,“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語文課程標準》)帶孩子出去走一走,他們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小池塘》教學反思10
《小池塘》一課,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態和生命。
在教學時
(一):我先故意讓一位同學睡覺,先朝他輕輕吹一口氣,然后讓他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接著請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讓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的愛心。最后幻燈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
(二)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接著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比如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就提問: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出示幻燈片) “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看到些什么呢?”首先請同學們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說說。接著幻燈展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課文中句式,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來練習說話,并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
(四)指導朗讀最后一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
在學生充分想象,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保教育。
《小池塘》教學反思11
《小池塘》語句優美,非常適合朗讀,文中描繪的意境讓人神往。
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試著把句子讀好。交流時有學生說:“我喜歡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因為月牙的樣子很好看,我真想坐一坐那只小船。”“我喜歡最后一句,因為我特別喜歡一閃一閃的'星星”也有學生說“我喜歡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那多有趣啊”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學生特別容易投入,尤其是自己喜歡的那一句。當然,在讀好了每一句之后,我又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句子為什么這么排列呢?也許是有了前面朗讀的鋪墊,有幾個學生一下就想到了,前面兩句是寫白天的,后面兩句是寫夜晚的。如此再分男女生讀,學生不僅讀好了課文,更重要的是初步感受了課文這樣安排順序的道理,相信此時學生頭腦中的圖像應該更為豐滿了。
接著我問:你覺得還有什么也會倒映在池塘里呢?請你說一說,同時我出示了句式:倒映在池塘里,像。有的孩子說:“蘆葦倒映在池塘里,像長長的睫毛。”有的說:“粉紅色的桃花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還有的說:“一片片樹葉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條條小魚。”……真沒想到,這樣的設計,學生如此喜歡,既讓學生感受了小池塘的美,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想辦法去點燃學生的興趣火花,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出活力。
《小池塘》教學反思12
一堂好課需要什么?我覺得它必須有生命,這堂課要為學生的學服務,而不是僅僅為了教。如果課堂上盡是死氣沉沉的教,那么課堂一定是了無生趣,何來生命呢?生命是有肉體和靈魂的。一堂好課的肉體也許就是教師的各個教學環節,而靈魂就是這堂課學生所領悟到的東西。教師對教學環節的駕馭如果沒有靈魂的主導,恐怕很難讓整堂課有活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教材的解讀沒有到位,對教材的目標把握有失偏頗。
《小池塘》是蘇教版一年級下的一篇寫景美文。春天來了,小池塘被美麗的春風姐姐吹醒了,它的樣子可愛極了,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這只大眼睛白天和晚上看到許多美好的事物,從這只大眼睛里我們看到了一個五彩的世界。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眼睛去發現,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讓孩子感受到美,我該怎樣做呢?這堂課我首先從美詞美句入手,“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只鮮紅的氣球、一只彎彎的'小船、一顆閃亮的珍珠……”讓他們用上書本中的美詞說一句話,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堂語文課,那么這些詞的美好一出示他們就能辨別、體會出來了嗎?如此設計是否達到了最好的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呢?
一只( )大眼睛 一只( )氣球
一只( )小船 一顆( )珍珠
如果先讓學生讀,再讓他們添上形容詞,這種對比體會語言文字的美也許比直接讀更加影響深刻,孩子們也會懂得使用上優美的詞句會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這才真正達到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讓孩子感悟美,我又是怎樣做的呢?指導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內化,讓孩子們體會到小池塘的可愛、世界的美麗。你喜歡哪種景色,請自己美美地去讀一讀。孩子們能體會到文中描繪的景象嗎?我為他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一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缺少充足的生活經驗,老師的簡筆畫是一幅白天的小池塘,晚上滿天星斗的景象需要學生的想象,而這正是他們生活經驗所缺乏的。學生讀不好,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可是最終還是要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能體會大自然的美呀?指導學生想象美,借助語言文字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想象可愛的小池塘的夜景,在通過音樂的催化作用讓學生美讀效果會更好。
感悟美,還要發現美!這是本課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小燕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黑黑的剪刀。
柳條倒映在池塘里,像......
圓月倒映在池塘里,像 ......
倒映在池塘里,像....
我把這一環節不小心丟了,這一拓展環節就像生命體重要的臂膀,它要訓練孩子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他們發現美的“眼睛”。少了這一環節,“五彩的世界”缺少了鮮艷、繽紛的色彩,失去了課堂中生成的精彩,“語文味”淡了。
這個“不小心”讓我的課堂失去了發現美的“眼睛”,這個“不小心”讓我的學生失去了創造美的機會,“逝者如斯夫”。
【《小池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池塘教學反思08-25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反思08-18
小池塘教學反思15篇08-18
《小池塘》教學反思15篇08-19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反思8篇08-19
小帆船教學反思08-25
小掛件教學反思08-25
小露珠教學反思08-25
小木偶教學反思08-25
小扇子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