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人說:中醫是宏觀醫學,西醫是微觀醫學,中醫他承載了中國人的智慧,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發展,并使我們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人類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醫學習之前我一直覺得,中醫是一位老人,左手拿著《本草綱目》,右手給人號脈,并能用毛筆寫出藥方的文人,他的療效并不懷疑,可他的治愈時間確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藥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蟲動物所制成的湯劑,療效好。中藥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選擇西藥片。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我知道了什么是中醫、中藥,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與疾病作斗爭的智慧結晶,對于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又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迄今仍然為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的中醫中藥經歷數千年,通過歷代無數醫家的努力得以不斷地豐富發展,從而逐漸形成其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他融入了我國古代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宇宙觀和方法論---陰陽五行。陰陽之間的關系極其復雜,但也有規律可循。陰陽即對立又是統一的整體,他始終處于此消彼長或此長彼消的不斷運動變化狀態,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互為根基,且可相互轉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它們相生相克也構成了對立統一的關系.中醫診病則通過觀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現來推測內臟的變化,以確定病情,盡而就產生了四診,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國老中醫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結合中醫的理論把四診運用到了極至,如東漢的華佗、張仲景,明代的李時珍,他們為中醫、中藥的發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了中醫的理論,中醫的診斷就得有中藥的治療。談到中藥,他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物,其所有的藥物大多數源于我國天然產的,但也有源于外國的,還有少數化學藥品。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水土、氣候、日照、溫差、濕度生物分布等生態環境各異,各地所產的同一種藥材,其質量優勢不一,可見中藥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這就有了“道地藥材”。如四川的黃連、附子,東北的人參、五味子,甘肅的當歸,湖南地黃,山東的阿膠,廣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來,日本、韓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已把中藥納入其居民醫療保險體系中,歐美很多醫藥學家也將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藥,中醫藥在預防、養身、保健、康復等方面也顯示出了其特有的優勢,我相信中醫藥會像我國的經濟發展一樣引領世界。我會認真的跟李冬黎老中醫學習,繼續鉆研刻苦學習中醫藥知識,掌握的更好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