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讀后感(通用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童年》讀后感(通用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后感1
在我們的童年里,是多么快樂,無憂無慮,可我暑假閱讀《童年》這本書,才知道名人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的差別。
他經常被外公打、罵,而他母親也遠走他鄉,在他最無依無靠的時候,外婆伸出援助之手,像天使一樣保護他,所以他最喜歡外婆。他住在外公外婆家,他們家不富有,也不奢華。可高爾基不辭辛苦,撿點垃圾,賣點錢,就連學校證書也賣。他堅持不懈,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高爾基是個堅毅的人,努力讀書,考試考得好。他認為:只要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堅強的孩子,比如,一些流浪漢。他們心里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別放棄,要樂觀面對生活。
我們要像小草一樣堅韌不拔,不做養育在花盆里的'花。在任何情況,都要做一個堅強自信的人,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學習,成長,敢于磨煉自己,當一名強者。
《童年》讀后感2
前不久,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感慨萬千。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
童年這本書孤獨孩子的悲慘生活,高爾基從小生活在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缺少少溫暖,籠罩著黑暗的村子,即使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但是,高爾基仍然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在艱難和困苦的遭遇中,漸漸成長了起來,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最終沖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生活是那么悲慘,他為何能堅持下來呢?因為夢想,夢想給了他十足的爆發力,促使他走向成功。我們的童年與高爾基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呀!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為何不為了夢想,好好學習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大家庭”中,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有老師的諄諄教誨、父母般的關懷,有同學的夕夕相處,我們就猶如生活在蜜罐里的小蜜蜂。
同學們,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一起擁有高爾基的精神,擁有高爾基一般的夢想,努力沖吧!
《童年》讀后感3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童年》的小說,它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達室體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
《童年》講述的是主人公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得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的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了過去。幼小的主人公也曾被用樹枝抽的失去了知覺。他還暗地里放,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瘋狂糟蹋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主人公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只有在苦難中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童年讀后感08-24
童年的讀后感08-24
《童年》的讀后感09-13
[經典]《童年》讀后感07-30
童年讀后感(經典)08-17
《童年》讀后感【經典】08-15
《童年》讀后感06-14
童年讀后感06-15
(精選)《童年》讀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