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了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一段錄像,然后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讓學生再讀課文時,讓他們帶著問題讀,思考問題,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然后就問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他們就討論一個小組成員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因為就圍繞一個問題,所以每個同學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
在全班同學討論時,我讓同學們自己說,他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就邊平時很少舉手的同學,這堂課上也很活躍。他們根據看書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喜歡、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本來準備本堂課將課文學完,但沒有預計到同學們的回答會那么積極,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沒有學完,但我覺得,同學們能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也是一種收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通過這個神話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這種不怕危險、敢于奉獻的精神。
1、教學效果(思效)。
神話故事的特點就在于想象力豐富,所以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交流,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語言文字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水深火熱”等場景,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學生對于神話故事感興趣,所以學習興致很高,也敢于大膽質疑。
2、教學收獲(思得)。
(1)抓住主線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以“女媧為什么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后可怕的情景,為認識人物形象特點打好伏筆。
(2)以“讀”貫穿始終。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句來讀,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使學生獲得真實體驗、進一步升華情感。在這節課上,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了不同的功能,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原則。
(3)教學中的“補白”藝術。這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語言文字也不難理解,怎樣才能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就需要我們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處,把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同時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學習第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補白”:讀到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這些補白想象中,真實感受“水深火熱”的慘狀,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之處,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并運用了語言。還有女媧尋找石頭的過程,也可以利用補白方式,想象女媧尋找石頭的'艱難。
3、不足之處(思失)。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靈活。沒有耐心聽取學生的質疑,而是直接擱置了。還有,教師注重了范讀,但是學生自己練讀時間較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造成朗讀感情不到位。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如果邊讀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的朗讀效果會更好些。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今后教學設計時,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比如學生對于五彩的天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教師就可以大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想象、去搜集資料,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樂學,學的也會更有效果。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3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組元的一篇課文,本組元安排的是想象神奇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全文條理清楚、想象奇特、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困難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時,我以女媧補天的原因和補天過程中“找”五彩石之艱難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拓展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教學環節設計清晰。第一節抓住“可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充分領悟災難之可怕,體會災難中人們的可憐。然后重點抓住“找”,引導學生在重點詞句中感受其艱難、辛苦,因課文重點在于“補天”,因此第一節我簡略處理,做到重突出。
2、拓展想象。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其特點就是想象豐富、夸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女媧“找五彩石”的辛苦,我設計了想象寫話,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感受。
然而,這堂課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
1、教材的把握、處理不到位。課文里的語言點很多,我犯了個“力求面面俱到”的毛病,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學內容是有輕重的,教學要抓住重難點展開,“面面俱到”的后果就是“蜻蜓點水”。另一方面,因容量過大,教學節奏過快,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時間就縮水了,很多學生跟不上節奏。
2、朗讀指導不到位。
捫心自問,走上講臺時,我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楚該如何讀出“可怕、可憐”的感覺,自己心中沒底,那么教學勢必是失敗的。一味地叫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缺少了指導,學生的朗讀也始終沒有提高。再者,朗讀的評價語言、評價形式單一,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發現他人朗讀的長處。
3、缺乏教學機智。
當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教學預設走時,我的心里就慌了,一下子想不出該如何引導,導致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有些教學設計竟在“慌亂”中漏掉了。
都說語文是遺憾的藝術,誠然,這堂課還有很多值得我思考、改進的地方,我一定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再思考,再磨練!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8-24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1-31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2-30
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03-05
神話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04-22
語文《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3-29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5篇)03-23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5篇03-23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5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