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線無戰事》讀后感800字
《西線無戰事》讀后感800字
作者:徐襟
戰爭,從來就沒有贏家。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號召青年從軍,國民政府曾經提出過“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毫無疑問,這是我們保家衛國的生死存亡之戰。無數青年才俊在前線捐軀赴國難,也正印證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抵御外侮時的同仇敵愾。然而如果不是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這些本和我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是可以有更多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機會的。因為戰爭,一切都變了。
小說的主人公保羅·博伊默爾在中學校長“愛國主義”的教育下,稀里糊涂地就和同學們一起走上了前線。只不過他們參加的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性質的戰爭,因此他們注定會發現以往接受的“神圣責任”“英雄氣概”等口號的洗禮只不過是一個幌子。這些學生受別人的蠱惑而卷入戰爭,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場戰爭的目的性和正義性。作者通過冷靜客觀的筆觸將戰爭的無情和殘酷一一展現,在書中多次采用倒敘手法,主人公及其同伴們的今昔截然不同的心境形成強烈反差,表達了作者對于戰爭的強烈譴責和反思。
除了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非正義性的控訴,作者還試圖直接從最底層的視角(普通戰士的視角)逼真再現戰爭上的死亡問題。在猛烈的炮火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無助和可憐。這也從側面體現了萌生于戰場、成長于炮火之下的人道主義情懷的難能可貴。主人公的同學在醫院臨終之前慷慨贈送了自己的所有財產,他們同一連隊的戰士在戰場上的互相掩護等等,這些閃爍的人性之美都代表了作者對人道主義價值的肯定。
“自從我們來到這里,之前的生活被徹底切斷,戰爭將我們橫掃一空。”這場戰爭對于年輕的士兵來說是生命的轉折點,戰爭摧毀了他們內心對于和平的信念和曾經對于人生的積極理想。書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那些大肆宣揚愛國主義的班主任和校長們,卻反而在后方茍且偷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南開師生的允公允能。從創始之初的老校長張伯苓,到近代的校長楊石先,無數的前輩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從來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正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偷生之意”,正是這種上下一心、三軍用命的眾志成城,才保證了南開在無數次的戰火中得以延續,中國在危機中屹立不倒。
【《西線無戰事》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西線無戰事》讀后感09-07
《西線無戰事》的讀后感07-31
關于戰爭的作文:無法撤離的西線08-15
北平無戰事觀后感07-19
讀后感讀后感01-03
假期讀后感:《簡愛》讀后感08-15
《人生不設限讀后感》讀后感08-18
假期讀后感:《漂亮朋友》讀后感08-15
【寒假讀后感】《法律與道德》讀后感08-12
狼王夢讀后感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