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手老師》電影觀后感
《無手老師》電影觀后感
2018年12月17日交投集團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無手老師》,它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怎么生活、怎么工作。但是,他沒有雙手,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遠”。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也可以這種活法,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向社會乞討,利用大家的理解與同情,變著法子欺騙;有的向親戚朋友索要,更不用說服務于社會了。與影片中的馬復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無手的馬復興以自己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
影片的故事講得很平實,沒有過多的藝術宣染,沒有過多的拔高,處處透露出下麻爾村孩子們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110分鐘,但是,卻在我們心靈中卻產生如此的震撼,在我們的心底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我們該做點什么?然而,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假如我們像馬老師一樣身患殘疾,能有幾個人有馬老師一樣的情懷?一樣的高尚?一樣的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一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然有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被深深的觸動,雖然我們沒有馬復興老師那樣的高尚,但是,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難道不應該嗎?我們應該以馬老師的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為交投集團發展事業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無手老師》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最新無手老師觀后感11-08
《無手老師》觀后感范文08-16
《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14篇)11-16
關于《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3篇)08-15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最好的時光”08-03
教育電影老師好觀后感11-22
教師電影《焦裕祿》觀后感08-23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08-23
教師電影《雷鋒》觀后感08-23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