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佐藤可士和超整理術》有感
讀《佐藤可士和超整理術》有感
設計見聞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人都有點混亂,感覺無所事事但是其實又很忙,想起自己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沒有看書了,就想起了《佐藤可是和超整理術》這本書,也許我的工作和生活正需要整理了。
我把這個書讀了一遍,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一本佐藤總結(jié)自己這些年設計工作的方法的一本書,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尤其是從事設計創(chuàng)意工作的人有很大借鑒意義。佐藤是日本的一位很有名氣的設計師,他最為讓人熟悉的標簽應該是作為日本優(yōu)衣庫的設計總監(jiān),我感覺他之于優(yōu)衣庫的影響就相當于原研哉之于無印良品。
佐藤把整理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空間”整理術,第二階段“信息整理術”,第三階段“思考”整理術,這三個階段難度依次遞增,不斷晉級的狀態(tài)。
讀到第一階段“空間”整理術,我的理解就是把我們?nèi)粘9ぷ魃畹膶嶋H物體都整理好,把常用的和不常用的以及不會再用的都進行分類,我讀完這一章節(jié)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工位整理了一遍,真的在整理完舒爽了很多,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了,只在桌子上留下杯子和幾張草稿紙。
其實我們大家之前應該聽說過“極簡生活”這個詞,我認為它們是想通的,我們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物品來消耗我們生命,喬布斯和扎克伯格幾乎天天都是那一身穿著就是最好的例證。
越多的選擇只會越讓我們感到焦慮和不適。空間整理術對于生活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人來說更有借鑒意義。佐藤規(guī)定自己的員工每周一上班的時候都要整理自己的電腦哪怕是不工作都可以,這是一個多么身體力行的老板。
第二階段“信息整理術”的主要作用是導入個人觀點。對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探究面前問題的本質(zhì)。
我從做產(chǎn)品設計的角度來進行理解,當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客戶或者領導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把與他們開會溝通時傳達給我們的一些零散的信息進行組合和整理,來嘗試確認自己理解的需求是否是客戶或者領導的真正需求。佐藤文中所講的“遠景”就是客戶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
佐藤舉了幾個案例都是品牌logo設計方面的。
佐藤在負責日本國立新美術館標志設計的項目中大量運用了“信息”整理術。他說按照平時的方法:明確觀點整理信息——找到遠景——組合結(jié)構(gòu)——再進行設計的步驟進展很不順,找不到最關鍵的觀點。
佐藤在這個案例中介紹了一種新的方法:試著想象具體場景。他把使用者改為具體的人物,如女朋友。把客戶改為具體某某公司的老板。在這個項目中佐藤把自己假設為美術館的館長來進行思考如何介紹自己的美術館才能吸引訪客。
其實佐藤的這個新方法和產(chǎn)品設計中的“用戶畫像”如出一轍啊!設計真是相同的。
最終佐藤確定了以“新”字作為logo的結(jié)構(gòu)體,根據(jù)遠景來把“新”字設計成獨特的開放式字體,為了與美術館建筑本身相協(xié)調(diào)采用日本傳統(tǒng)的緋紅色和木炭色作為標志色。
第三階段:“思考”整理術將思緒信息化,來提升溝通精確度。這個章節(jié)我認為主要是講如果與客戶溝通并且把客戶腦子里面的抽象想法給他具體化落地。佐藤建議我們要大膽的向客戶提問并且建立假說,一步一步的深入接觸客戶的內(nèi)心。
我覺得這種方法很對,就算我們所提的假說是錯誤的也對我們工作有幫助,至少用排除法可以排除一些錯誤的觀點,給我們探究客戶內(nèi)心的道路上掃除一些障礙。有趣的是書中提及了弗洛伊德的心理療法——“無意識的意識化”,把心理學和思考整理術相結(jié)合了。
在“思考”整理術章節(jié)佐藤列舉了一個最近幾年大家都熟悉的日本UNIQLO優(yōu)衣庫品牌形象案例。這個案例的重點在于客戶無意識的意識化。
佐藤根據(jù)“衣服是服裝的零件,怎么組合都是消費者的自由”這個觀點得出了“具有美學意識的超合理性”這個讓客戶信服的遠景,從而設計出了現(xiàn)在的英文和片假名標志。兩個標識都是排除細膩表現(xiàn)、僅保留骨架的印刷字體,來表現(xiàn)充滿合理性的低調(diào)張力,標志顏色也回歸到品牌最開始的胭脂紅色。
我覺得佐藤說這么多最主要還是理解到了客戶想要品牌回歸初心,保持簡約,采用“少即是多”的思想來解決優(yōu)衣庫快速擴張的品牌模糊現(xiàn)狀。其實從我的一些了解,很多大品牌標識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從繁到簡不斷演化,比如蘋果、百事可樂等。
從佐藤的超整理術我學到很多“干貨”,這本書中介紹了很多品牌標識設計案例,對于日本設計師怎么設計標識的過程有了一些了解。當然佐藤對于品牌系統(tǒng)設計、包裝設計都有很多成功案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UT”T恤用保特瓶的形式來進行包裝展示,很有創(chuàng)意!
設計是相通的,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做一些不同領域的設計,這樣才能有更多可能性。最后祭出一句話——“設計是探究事物本質(zhì)的一種能力。”
【讀《佐藤可士和超整理術》有感】相關文章:
超級整理術讀后感08-06
讀《斷舍離正能量翻倍的生活整理術》有感08-23
整理和復習08-17
讀《跟隨佐藤學做教育》有感08-25
課題:整理和復習08-16
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08-16
整理和復習課08-16
銷售技巧和話術經(jīng)典語句08-22
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三)08-16
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二)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