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精選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1
最近讀了米肖、普茹拉的《十字軍東征簡史》和一些有關歐洲史、地中海文明、基督教的文章資料,感覺十字軍東征過程并不復雜,但支撐事件的背景卻極其復雜、極有意思,需細細去品讀。就我的理解,十字軍東征空間上連接著亞非拉,時間上串著中世紀,讀的過程中自己視野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拉升,對理解歐洲甚至世界歷史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結合自己的體會,從十字軍東征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角度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首先,談談十字軍東征過程。簡單來講,就是1096年到1291年近2個世紀,羅馬教廷、西歐騎士和拜占庭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的侵略戰爭。東征陸續發動了8次,最后以1勝7敗的戰績被KO。主要經過是:1095年,東征從烏爾班二世的演講后掀開了序幕。第一次東征從1096年到1099年,十字軍歷經艱險攻下了耶路撒冷,屠殺了大量的異教徒,這是十字軍唯一的一次勝利。第二次從1147年到1149年,在薩拉丁攻占耶路撒冷后,法國、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率領東征后無功而返。第三次從1189年到1192年,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占領了塞浦路斯之后,因后院起火(弟弟篡位),與薩拉丁約定三年后再戰。第四次從1202年到1204年,東征打得不是異教徒,而是把自家兄弟拜占庭搶破產了。第六次從1228年到1229年,由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靠外交手段和談判力量,未傷一兵一卒奪回了耶路撒冷(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卻因為沒有殺異教徒不被羅馬教皇承認。其他幾次沒什么特點,影響力也不夠,就不一一介紹,到1291年東征基本結束。東征結束后,羅馬教廷發現不光是耶路撒冷沒有收回來,自己再想組織十字軍也沒人參加了,教會的影響力迅速衰弱。
其次,談談為什么會發動十字軍東征。東征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背景,但是,我認為核心的一條還是權力和欲望的斗爭,主要為基督教內部派系、基督教與伊 斯 蘭教,以及教權與皇權之爭。東征之前,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教皇烏爾班二世很煩惱。第一個煩惱——東西教會分裂。公元1054年,烏爾班二世12歲,原本只有羅馬教廷一個總部的基督教會,分裂成了兩派。西邊羅馬教皇領導的叫做大公教會 (傳入中國后被譯為天主教),說拉丁語;東邊拜占庭牧首領導的叫做正統教會 (也就是東正教),說希臘語。原來你能統領整個基督教世界,現在卻只能是一半了。基督教自創始后傳入羅馬以來,這還是教會的第一次分裂,教皇很著急。第二個煩惱——不老實的世俗國王。中世紀的歐洲,政治 斗爭的主旋律就是教權和王權的斗爭。羅馬教會是一個“國際組織”,整個歐洲名義上都是教皇來罩著的,教皇要負責給不少國家的君主戴上王冠。但是教會權力大了,世俗皇帝自然是不高興的,一只羊的毛兩個人薅,都嫌不夠過癮,國王們總是想辦法自己任命主教。烏爾班二世30多歲時就見識過羅馬教皇和世俗皇帝的沖突:霸道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教會改革,禁止世俗皇帝影響各地神職人員的任命,并開除、廢黜和放逐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6年后,亨利四世又把格里高利七世打跑,另立教皇!很是混亂。第三個煩惱——穆斯林興起。300多年前,阿拉伯半島上的年輕商人穆罕默德看到基督教在羅馬開枝散葉的成功典范,也動了心思,他創立的尊崇一神的伊 斯 蘭教很快就打到沙漠之外,建立了龐大帝國。穆罕默德去世后,穆斯林在中東和北非迅速擴張,到了公元8世紀,西班牙都被伊 斯 蘭教收入囊中了,西西里島南部都被穆斯林登陸了,羅馬教皇能不害怕?面對內外疊加的壓力,教皇要尋求突破,要打破平衡,要占據主動。正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東邊的拜占庭遇上穆斯林入侵,寫信來求救,此舉正中羅馬教皇下懷,為羅馬教皇號召東征軍、發動戰爭提供了正當理由,東征就此開始。
最后,再來看看十字軍東征的得與失。就十字軍本身來講,八次東征七次失敗,結局是失敗的。而且,對于涉及此次十字軍東征的各個群體,總體上也是得不償失的。對教會來說,羅馬教皇妄圖借十字軍東征擴大天主教的勢力范圍,稱霸世界,建立“世界教會”,結果由于八次東征未果,人們對基督教越來越失去信心,造成在中東地區原本強勢的基督教逐漸喪失了一度擁有的控制力。對以國王為代表的封建主而言,除了第一次東征滿載而歸,收獲不少財富外,以后每次東征都落魄打道回府,不僅沒有奪取財富反而耗費了國家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騎士而言,他們參戰是為了財富,占有領地。結果,奪取的`為數不多領地和財富,大部分被教皇和封建主瓜分。對廣大農民而言,他們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犧牲者。他們被教皇和統治者利用、蒙蔽,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最后一無所獲,窮困潦倒。
當然,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東征對歐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發展是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的。十字軍東征使得歐洲大陸加強了西歐與伊 斯蘭世界經濟、文化上的聯系,還使西歐開始認識到先進東亞文明的存在。經濟方面,十字軍東征促進了西歐商業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阿拉伯人從地中海的島嶼上驅趕了出去,斬斷了阻止西歐商船通往東方的鎖鏈。另一方面,作為對西歐國家以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參與十字軍東征的酬答,十字軍的首領們給予西歐商業城市尤其是意大利商業城邦在所侵占的沿岸城市建立商站、壟斷貿易種種特權,極大地推動了西歐海運商業、對外貿易的發展。文化方面,十字軍東征加速了知識的傳播,在侵略阿拉伯世界的過程中,他們多次與阿拉伯世界眾多圖書館的接觸,拓寬了視野,為歐洲封閉的學者們開辟了全新的世界。同時,歐洲人入侵東方后,發現了在歐洲已經消失了卻仍在當地存在的古希臘文化殘存,歐洲人將他們帶回國后,間接地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
自十字軍東征之后,人們變得理性而務實,開始重視與東方的貿易,更多的城市興起,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也隨之發生,很快一個全新的歐洲出現了。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2
翻開《十字軍東征簡史》,仿佛踏入了一段充滿血色與狂熱的中世紀歷史長河。這場持續近兩百年的軍事行動,表面上是基督教世界為收復圣地耶路撒冷而發起的 “圣戰”,實則是宗教狂熱與世俗權力博弈交織的復雜歷史圖景,給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與深刻的思考。
書中描繪的十字軍東征,以宗教信仰為旗幟,教皇烏爾班二世的號召讓無數基督教徒熱血沸騰,他們堅信參與東征是洗刷罪孽、獲得救贖的神圣使命。成千上萬的信徒,懷著對宗教的虔誠與對圣地的向往,踏上了遙遠而危險的征途。這種宗教狂熱的力量令人驚嘆,它能驅使人們甘愿放棄安穩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去追求精神上的救贖。然而,當我們深入歷史細節,就會發現宗教背后隱藏著復雜的世俗利益。封建領主希望通過東征獲取土地和財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商人渴望打通東方貿易通道,獲取豐厚的商業利益。例如,威尼斯商人在十字軍東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為十字軍提供船只和物資,以換取貿易特權和商業利益。宗教的外衣下,權力與利益的欲望在熊熊燃燒。
十字軍東征期間,東西方文明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一方面,十字軍的到來給中東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無數城市和村莊被洗劫,人民遭受苦難。另一方面,這種沖突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十字軍從東方帶回了先進的科學技術、醫學知識和藝術成果,如阿拉伯數字、代數、醫學著作等,這些知識的傳播對歐洲的文藝復興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歐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傳播到東方,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了解。這種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讓我深刻認識到,歷史的發展往往是復雜而多面的,看似殘酷的戰爭有時也能成為文明交流的契機。
從現代視角回望十字軍東征,其影響依然深遠。它不僅塑造了中世紀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也對當今中東地區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宗教沖突、領土爭端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時期的歷史根源。這讓我意識到,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應該從過去的事件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不同文明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包容與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十字軍東征簡史》讓我看到了歷史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宗教狂熱與權力博弈交織的背后,是人類欲望的展現和文明的碰撞。這段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對我們的警示與啟示,提醒我們珍惜和平,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面對不同的文化與信仰。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3
閱讀《十字軍東征簡史》,宛如穿越時空,見證了一場東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宏大歷史劇。這場持續近兩個世紀的軍事行動,帶來的不僅是戰爭的血淚,也在不經意間為文明的交流與發展帶來了曙光,引發了我對歷史與文明的深入思考。
十字軍東征以宗教之名展開,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在中東地區展開了長期的對抗。在戰爭的硝煙中,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耶路撒冷這座圣城多次易主,每一次的攻防都伴隨著血腥的屠殺和破壞。城市中的建筑、文化遺產被損毀,無數無辜百姓失去生命。書中對戰爭場景的描寫,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也讓我對和平的珍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正是在這種激烈的沖突中,東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與融合。
十字軍從東方帶回了豐富的知識和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國在當時擁有先進的科學、醫學和哲學,十字軍將這些知識傳播到歐洲。例如,阿拉伯的醫學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歐洲的.醫學水平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阿拉伯數字的引入,簡化了數學運算,推動了歐洲數學的發展。同時,歐洲的文化和藝術也傳播到東方,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借鑒。這種文明的交流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封閉狀態,為文藝復興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它讓我明白,文明的發展并非孤立進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能夠激發創新和進步。
十字軍東征還對歐洲的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大量封建領主和騎士參與東征,許多人戰死他鄉,這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勢力,為歐洲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同時,東征促進了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階層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漸提高。這種社會結構的變化,推動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轉型。從這個角度看,十字軍東征雖然帶來了災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歐洲社會變革的催化劑。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回望十字軍東征,我們應該以客觀、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段歷史。它既是一場充滿血淚的戰爭,也是一次文明交流的契機。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在狂熱與欲望驅使下的瘋狂,也讓我們看到了文明在碰撞中綻放的光芒。在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4
《十字軍東征簡史》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中世紀歐洲歷史認知的大門。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權力的爭奪、信仰的狂熱以及它們交織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強烈的回響,讓我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
教皇在十字軍東征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教皇烏爾班二世的號召,將宗教信仰轉化為強大的政治力量,成功地動員了整個基督教世界參與東征。教皇通過宣揚 “圣戰” 思想,賦予十字軍戰士神圣的使命,使他們相信參與東征可以獲得救贖。這種宗教動員不僅增強了教皇的權威,也讓教皇在歐洲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同時,封建領主們也紛紛響應號召,他們希望通過東征擴大自己的領土,獲取財富和權力。例如,法國的路易九世兩次領導十字軍東征,他的行為既是出于宗教信仰,也包含了提升自身威望和擴大法國影響力的`政治考量。權力與信仰的結合,使得十字軍東征成為了一場復雜的政治軍事行動。
十字軍東征對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歐洲,東征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勢力,促進了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許多封建領主在東征中戰死或破產,他們的土地和財富逐漸集中到國王手中,國王的權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在中東地區,十字軍建立的拉丁王國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秩序,引發了伊斯蘭世界的強烈反彈。薩拉丁領導的穆斯林軍隊成功收復耶路撒冷,重塑了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這種政治格局的變化,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歷史發展,也為后來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政治演變埋下了伏筆。
從文化角度看,十字軍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歐洲人從東方帶回了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文化,如農業技術、建筑藝術、哲學思想等。這些新的文化元素與歐洲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為歐洲的文化復興提供了養分。同時,十字軍東征也讓歐洲人開始關注外部世界,激發了他們的探索精神,為后來的大航海時代奠定了思想基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得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十字軍東征簡史》讓我深刻認識到,歷史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權力與信仰的交織,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共同塑造了十字軍東征這段復雜而又重要的歷史。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更理性和客觀的態度看待當今世界的各種現象。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5
《十字軍東征簡史》以詳實的史料和客觀的敘述,為我展現了一段充滿爭議的歷史。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歷史敘述中的偏見與誤解,也引發了我對如何正確認識歷史的深入反思。
長期以來,十字軍東征在西方的歷史敘述中往往被美化成一場神圣的 “圣戰”,十字軍戰士被描繪成英勇無畏的英雄,他們為了信仰和圣地而戰。然而,當我們深入研究歷史細節,就會發現這種敘述存在著明顯的片面性。十字軍在東征過程中,犯下了許多暴行,如對耶路撒冷的大屠殺,對平民的掠奪和迫害。這些行為與他們所宣揚的 “神圣使命” 背道而馳,暴露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陰暗面。同樣,伊斯蘭世界在西方的歷史敘述中也常常被誤解和妖魔化。事實上,伊斯蘭文明在當時擁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文化和藝術,穆斯林對不同信仰的包容也遠超同時期的歐洲。這種歷史敘述中的偏見,源于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和誤解,也反映了歷史書寫者的立場和價值觀。
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讓我明白,歷史的真相往往是復雜而多面的,我們不能僅僅從單一的視角去解讀歷史。每一個歷史事件都受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同時,我們在研究歷史時,應該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避免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偏見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歷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從十字軍東征的歷史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間交流與沖突的重要性。盡管十字軍東征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但它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這種交流與沖突提醒我們,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不同文明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我們應該摒棄偏見和誤解,學習和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十字軍東征簡史》讓我對歷史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它教會我要警惕歷史敘述中的偏見,以客觀、全面的態度去研究歷史。同時,它也讓我更加珍視和平,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世界,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 6
《十字軍東征簡史》為我們呈現了一段因宗教狂熱而引發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宗教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復雜以及戰爭帶來的后果,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宗教、人性和歷史有了更多的思考。
宗教信仰在十字軍東征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教皇的號召激發了無數基督教徒的宗教熱情,他們堅信參與東征是為了捍衛基督教的尊嚴,收復圣地耶路撒冷。這種宗教狂熱讓人們甘愿忍受長途跋涉的艱辛、戰爭的危險和死亡的威脅。在宗教的旗幟下,人們的行為似乎獲得了一種神圣的合法性,他們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在執行上帝的意志。然而,這種狂熱也導致了人們的盲目和極端。十字軍在東征過程中,對異教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和屠殺,將宗教信仰變成了暴力的工具。這讓我看到,當宗教信仰失去理性的約束,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
在十字軍東征的歷史中,人性的復雜展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許多十字軍戰士懷著虔誠的信仰和高尚的理想踏上征途,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獲得救贖,為基督教世界做出貢獻。他們在戰斗中表現出的勇氣和堅韌,令人敬佩。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參與東征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如追求財富、權力和榮譽。在戰爭的誘惑下,人性中的貪婪、殘忍和暴力被激發出來。例如,十字軍在攻陷城市后,往往會進行瘋狂的掠奪和屠殺,這種行為與他們所宣揚的宗教教義背道而馳。這讓我認識到,人性是多面的,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利益誘惑下,人們的行為可能會偏離原本的道德軌道。
十字軍東征給歐洲和中東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爭導致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無數家庭破裂,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然而,從長遠來看,這場戰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這讓我想到,歷史的發展往往是辯證的,看似消極的事件有時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我們應該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十字軍東征簡史》讓我深刻認識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復雜。它提醒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要保持理性和冷靜,避免陷入狂熱和極端。同時,我們也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珍惜和平,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
【讀《十字軍東征簡史》有感】相關文章:
讀時間簡史有感09-26
(優)讀《時間簡史》有感12-25
[合集]讀時間簡史有感09-01
讀《時間簡史》有感[推薦]09-01
讀時間簡史有感(15篇)10-08
讀時間簡史有感15篇10-27
讀《時間簡史》有感匯總(15篇)09-13
讀時間簡史有感15篇(精)09-01
讀時間簡史有感精品[15篇]09-11
讀《時間簡史》有感通用15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