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隨筆】:也說教育的進步與退步
【教育隨筆】:也說教育的進步與退步
"教育越來越精致、精細、纖細,而離粗獷、廣闊乃至野性越來越遠。這是教育的進步還是退步?"吳局長面向一眾校長和教師發問。
我想起毛澤東1917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的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他說:"直觀則賴乎耳目,思索則賴乎腦筋,耳目腦筋之謂體,體全而知識之事以全。故可謂間接從體育以得知識。"強調體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我也理解,吳局長的問題不只指向德、智、體、美育關系的思考,更有對教育治理與教育現象的感慨。
最近一些年,有的人"精致教育"嫌其不夠,還要"教育精致化",有的人"精細管理" 嫌其不夠,還要管理精細化。而所謂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眾聲鼓噪之中,教育的各種概念迭出,教學的各種模式風行,檢查與考核頻繁,學校與師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國家教育部長甚至為此呼吁:"我們給學生要減輕負擔,要給老師也減輕負擔,現在老師負擔是很重的,各種填表、各種考評、各種比賽、各種評估,壓的有些老師喘不過氣來。學校要拒絕它們,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素質、提高質量。"學校與教師是推動教育進步的主體。其作用如何發揮,有賴于端正教育發展的理念與提升教育治理的技術,更深刻地回答如何治理教育與教育該當如何的問題。
分割線
信任學校和教師是教育進步的前提。信任赤字導致系統功能弱化,如果在政府、學校和師生這個系統里信任赤字上升,其間出現包辦代替、強制性干預等一些所謂"剛性管理"的做法就不奇怪了。今天,我們看到,諸如一堂課老師只準講幾分鐘,學生之間必須相隔幾厘米,辦公室里不能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小說等書籍,在一個區域里刮起學校教學模式改革旋風等等奇葩的規定與現象,其原因正在于此。事實上,學校是教育發展的組織主體,師生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缺乏對他們的信任,遑論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還權于學校和教師是教育進步的關鍵。學校辦學自主權,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權,國家《教育法》《教師法》等有明確規定。落實好這些法定權利,讓校長與教師的積極性、創造力競相迸發,才能成就許許多多好學校,如此生動活潑的教育生態標志著教育的真正進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九思先生高中畢業于江蘇揚州中學,他認為好學校"首先就是教師水平高,教書教得好".他說:"揚州中學當時是全國有名的好學校。那時校長叫周厚樞。他最大的功勞就在于聘請了一批好教師。不僅主課教師要聘好的,而且音、體、美各科教師也要聘好的。"幾十年過去了,他還記得自己讀書時的美術老師吳人文是周校長從上海請來的,揚州中學大禮堂上的浮雕即其作品。對教師于辦學的意義,當今的校長們也不是不明白。問題在于,今天引進一個教師又何其難哉!何況"還權于學校和教師"遠不止一個"教師聘任權"!
分割線
立志高遠而不迷失教育進步的方向。古圣先賢讀書治學,素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旨歸。惟科舉于隋唐興起,歷經兩宋,迨至明清,專為應試的詩文、學業、課業、文字等的規范、體式日益完備。這正如八旗兵后裔老舍先生所說,在清朝最后的幾十年,"上自王侯,下至旗兵……若是細心的去看,就還能看出一點點旗人怎樣在最細小的地方花費了最多的心血".于是,教風、學風則日漸空疏,經世之才愈益匱乏。舉業做精致了,教育變僵化了;人的格局變小了,國運衰頹了。這就是中國近代以來廢科舉、興學校的大背景。因而,我時常記起胡元倓先生對辛亥元勛黃興說的話:"公倡革命,乃流血之舉;我為教育,是磨血之人".新學初創,學校很少高端大氣的樓宇,也沒有什么時尚的教育理念,而豐富的師生生活,闊大的教育氣象,強勁的教育創造,甚至還顯得有些粗糙的教育形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神往。當把教育發展置于時代大潮、校長和教師情系家國天下的時候,我們就會遠離那些瑣屑、庸俗甚或光鮮。這是人們紀念禹之謨、胡元倓、朱劍凡、彭國鈞等教育先輩的意義所在,那是一批湖湘大地上百年名校的開創者!
遵從規律以保持教育進步的定力。教學質量關乎學校的聲譽乃至生存,沒有誰否定文化成績或者高考與中考對于師生與學校的的意義。引起社會非議的,往往是那些"非同尋常"的教育或學校行為,如"高考吊瓶班",如學生高考錄取北大清華就予其20萬元甚至更高的獎金等等。教育規律本質上是反映教育常識的,好的教育一定是遵從常識的教育,而"非同尋常"一般也"非為常理".教育首先是科學,如果離開常識與常理,就會跌進目的與手段、目標與路徑、價值與結果、主體與客體等諸多悖論之中,見諸于外則是教育認識的言不由衷、教育風氣的功利浮躁、教育治理的折騰反復、教育過程的苛求細察,而諸如真誠、扎實、安靜、包容等美好的教育品質和教育體驗,就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奢望。
"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讀1890年8月27日恩格斯致保爾·拉法格的信,深感此言對當下有關教育的諸多措置亦不啻見血一針。因此,避免"好心辦錯事",應給予學校與師生的則不打折扣,應回到教育立場的則回歸本位,不包辦,不代替,看本質,看堅持。果真如此,方可實現新時代中國教育的真正進步!
作者簡介:
姜野軍,株洲市教師培訓中心主任,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優秀校長
【教育隨筆:也說教育的進步與退步】相關文章:
進步,還是退步作文05-05
【教育隨筆】不要“吝嗇" 說謝謝04-08
小學教育隨筆:持續教育08-24
教育教學隨筆08-24
教育隨筆范文08-24
教育心得隨筆09-22
小學教育隨筆:家庭教育08-24
小班教育隨筆作文07-06
小班教育心得隨筆04-29
教育隨筆(精選34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