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得體會】優秀《中國家規》讀后感選編
【心得體會】優秀《中國家規》讀后感選編
關于研讀《中國家規》一書的幾點感觸
——孫海民
近日研讀了《中國家規》一書,對我啟發教育頗深。《中國家規》共選取50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或家族,講述他們的家規故事、展現他們的家國情懷,為我們呈獻了一份中華傳統文化美德盛宴。通過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努力傳承中華傳統家訓家規文化,對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既是領導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做好員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常言道: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作為分公司首批外出作業隊伍,我時刻以項目部為家,從立家規、樹家風、改作風入手,促進隊伍和諧穩定,為企業安全生產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一立家規,也就是制度化管理,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能很多大多數人理解的制度化,認為就是條條框框,就是處罰,就是讓員工老老實實的干活,等等。事實上,制度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強調依法治企,法制規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處處都有規章制度約束,因此以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視管理方法的科學化。
二樹家風,作為這支隊伍的基層領導,我必須時時以黨紀條規左右自己的行動,給每位員工做好榜樣。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中國古代,家風的傳承往往是與家訓、家規結合在一起的。樹好家風有利于為員工樹立基本價值觀、培養道德意識、造就人格美德,以個人人格的美麗,才能造就一個文明幸福家庭的大家庭。
三改作風,要把駐外項目部各項工作做倒位,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此,要充分利用好項目部領導接待日、各類座談會、談心活動等多種渠道,與項目部職工進行溝通,時刻體察職工的冷暖,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職工頭腦中的疑點和大家普遍關心的熱點。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有意識地組織項目部職工圍繞大家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開展討論,在互相探討與研究的過程中達到統一認識、升華思想、凝聚人心目的。同時,要樹立“職工困難無小事”的理念,積極為職工排憂解難,開展好包括“生日送祝福、生病送關懷、困難送溫暖”等工作,把組織的溫暖及時傳遞到職工的心中。
通過這次學習《中國家規》一書,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無數好的家規、家風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會風氣。我要把學習《中國家規》作為一種有效載體,在項目部這個大家庭中開展主題鮮明、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的活動,使職工在活動中、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和教育,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在我們的隊伍中形成一股從善如流的好風氣,維護好我公司在中天合創的良好形象。
《中國家規》之朱子家訓讀后感
——張偉
《中國家規》是一部家庭教育、做人做事、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它讓我們這一輩人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它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在讀到《朱子家訓》時,我深有體會。在《朱子家訓》中提到“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雖然全文不多,寥寥數百字,但通俗易懂,始于立人,著眼做人,功在為人,將塑造人格、為人處世、奉獻社會三者有機統一起來,聚焦于提升人生境界、實現人生價值上。
一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家庭。古人早就告訴我們,環境的好壞對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印象中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就老說的一句話“做人要正直,長大以后一定要行的正”我想,這也算是一種家訓吧!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在生活中我無時無刻不在教育著自己的子女,教育他們如何去做人做事。沒有過多的大道理,講的都是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把自己幾十年辛勤工作的結晶與感悟都好無保留地讓子女分享。教育他們正直的做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能更好的為社會造福。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少一些批評、抱怨與責罵。職工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等各不相同,在管理工作中,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我們平時經常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其實大家都知道,使用赤裸裸批評的辦法,抱怨、責罵都是無補的,這樣容易產生逆反,憂慮,甚至影響工作效率,阻礙了工作的進展。溝通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作為管理者,少一些批評、抱怨與責罵。因為任何事業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更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業,它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和諧的團隊,而批評、抱怨與責罵是和諧的死敵。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中國家規》探索中華家風文化和歷史的過程中介紹了滿滿的正能量。我們要將《中國家規》的精神刻入人心,當好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匯聚正能量。
讀《中國家規》之于成龍故事有感
——趙文運
家訓家規是中國古代以家庭為范圍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華道德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中國家規》這本書,講述50個家規家訓故事,個個都充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于成龍的廉政故事。
于成龍于1617年,出生在今山西呂梁方山縣來堡村一戶農家。1661年,他44歲才開始進入仕途,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從知縣做到了兩江總督。從官期間,政績突出,為政清廉,即使在兩江總督位上,也是粗茶淡飯,終年以青菜為菜,不知肉味,百姓稱他“于青菜”。死后居室中僅“故衣破靴,外無長物”。真可謂是一生清貧,兩袖清風,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稱他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的清廉品行,既非刻意清高,也非欺世盜名,而是發自本心。受于成龍影響,于氏族規家訓十分強調廉潔,要求把“為人以仁存心,做官清正廉潔”作為后人世代堅守的人生信條,成為于氏族人時代踐行的行為規范。
于成龍長子于廷翼,悉心奉養祖母和母親,撫育兩弟成人,自奉節儉,但在公益事業方面從不吝惜。長孫于準官至巡撫,也是為官清廉,大舉善政,康熙曾御書額聯,贊其“凱澤三吳滋化雨,節旄再世繼清高”。于氏族人中,擔任各種官職的有30多人,不論微品小官,還是封疆大吏,抑或士農工商,始終遵法紀、守規矩。
于成龍一生的廉政故事和于氏族規家訓啟示我:作為一名干部應將廉潔作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廉潔文化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奠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基礎。
對于黨員干部家庭而言,家風家規更是至關重要,家風家規連著黨風黨紀,黨員干部學習家規家訓不僅是要學立身處世、持家治業,更要從傳統家規家訓中吸取家風滋養和廉潔正能量,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從根本上拒腐防變、不踩紅線。
對于我們企業來說,一個企業也需要好的“家風”,“家風”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企業有了“家風”,猶如有了方向,大家都不會迷路,企業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其實,立家規、正家風也是一種責任擔當。當下分公司正處于轉型發展階段,責任擔當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身為一名黨員干部更應當提高大局意識,增強責任擔當,為分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心得體會優秀《中國家規》讀后感選編】相關文章:
家規優秀作文10-11
家規家訓的優秀作文04-29
我家的家規優秀作文06-11
家規家訓優秀作文05-05
中國家規讀后感07-19
《中國家規》讀后感07-19
家風家規家訓優秀作文05-15
家規家訓家風優秀作文04-22
家規家訓的優秀作文4篇04-29
我家的家規優秀作文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