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后感
聊聊李錦榮
——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后感
【關于音樂 】
今晚的音樂,我改編了電影《明月幾時有》的主題曲《曾經守候》。在這部電影里,華哥飾演的【李錦榮】是一個讓人難忘的角色:他有才華,有品位,有追求,浪漫又懂生活。他在殘酷的戰爭中成長,他有他的選擇他的執著。溫柔的鋼琴曲,獻給李錦榮,也獻給在那個動蕩年代中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以及,此刻聽到這首曲子的你。
祝福大家好夢。
————
【正文】
我很少看這種題材的電影,所以散場時,與其說有多么大的感慨,不如說我其實有點懵——千言萬語在心中,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
幾天后,當我彈這首曲子的時候,不知怎么的我就哭了——看來,這片子后勁兒很足,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品。
我是沖著華哥塑造的李錦榮去看的,但我的收獲不只是這個角色。這部影片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方姑、方姑的母親、劉黑仔、千金地下黨、叫不出名的各位情報人員、游擊隊長、逃難的文人們、甚至是方姑的表姐、媒婆、飯店的老板這些可能就幾句臺詞的人,在戰爭面前,每個人的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我不喜歡那種假大空的舍生取義,因為那不是人性。
拿李錦榮來說,他的本性是浪漫的、有才華的、有品位的。你看他登場的時候背景多好看:明媚的綠色,蝸牛吐著泡泡,肥大的兔子安逸的嚼著草——好生動好可愛,完全聯想不到殘酷的、壓抑的戰爭。我不禁想,這樣的人,如果換成在和平時代,他會擁有怎樣的人生呢?李錦榮的魅力,在我看來,恰恰是他的本性,和他所在的現實產生沖突后,他的最終選擇。
在觀影中,李錦榮離開大佐房間后槍聲響起,我的左前方傳來一個很稚嫩的童聲:“他是被打死了嗎?”
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用眼睛來確認,對于大人來說,很多事是不需要表達那么直白的。我當時有點傷感,但又不是那么的傷感,因為在那種局勢下,這就是李錦榮必然的人生之路——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的。
我想,李錦榮自己也是很清醒的,在戰爭面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個人都在順勢而為。所以,這部影片讓我最感慨的,是人的“命”、“運”和“勢”。
大佐愛才,所以李錦榮能夠在日本人手下做事,出入自由;大佐有戒心,所以李錦榮察言觀色,謹慎小心。李錦榮在摸索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去平衡,去做他該做的事,這就是他的成長——畢竟他所在的地方,兇險異常。
在外人看來,他的行為就是“漢奸”,甚至他自己也表現出沉迷酒色、輕浮風流的模樣,可是,眼神是不會騙人的。大佐是心思細膩的人,我不認為他當真察覺不到,因此,烤肉時的“七步詩”,只是他們倆日常相處中很正常的一次正面交鋒——暗流涌動,如履薄冰。李錦榮并沒有經歷戰場上的炮火,但他每日,都以他的方式在戰斗。
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天命,在對待生與死的問題上,他就是理性的。這并不是說他會變得麻木冷漠,相反,他會更懂得顧全大局,更懂得大愛,也更懂得珍惜每一個當下。觀影中,可能大家會為送接情報或者日本兵的突然出現而膽戰心驚,事實上,李錦榮一直在最危險的地方,隨時都可能瞬間斃命——他清楚自己眼前的祥和氛圍,只是幻象。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時事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這部電影不是在講誰的傳奇,它講的是普通人,講的,就是你我。
【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后感】相關文章:
《明月幾時有》08-16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08-16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08-16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08-16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設計1008-16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實錄08-16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實錄08-16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說課設計08-16
有時有時有時造句06-09
用有時有時有時造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