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一)
牛強
2015年我有幸被單位選派去國家法官學院學習,閑暇之余看到一檔北京電視臺節(jié)目,里邊提到一本有關王陽明的通俗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當時我剛讀完《明朝那些事》,對王陽明及心興趣正濃,于是就在網上訂購了這本書。
當時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筆鋒幽默、妙趣橫生但又不乏深刻鋒利,嬉笑怒罵中見微言大義。這本書的作者呂崢是一個1986年生于四川成都的小伙,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個靠文字為生的典型文人。川人自古幽默樂觀,他的文字那么有趣搞笑但又發(fā)人深思,跟他川人達觀豁達的天性,以及博覽群書、勤于思考分不開的!捌湮娘L兼具當年明月的幽默和韓寒的犀利,但對傳統(tǒng)哲學深刻的認識與精湛的表述為二者所不及”網上如此評價這位新銳歷史作家,也算是恰如其分。
據說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是他批閱三載、增刪數次嘔心瀝血之作。作者用幽默的筆法舉重若輕的把王陽明坎坷傳奇、蕩氣回腸一生寫的精彩紛呈,一個天賦秉異,從小立志做圣賢并歷經磨難后悟道圓滿,并以此“立德、立功、立言”,成為幾百年來古今中外諸多杰出人物的道德楷模、精神支柱、事業(yè)偶像的王陽明躍然紙上。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不止于幽默風趣的文字,不止于把故事寫的好看,還深入淺出的在作品中夾敘夾議,梳理中華文化的道統(tǒng)和傳承,并把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fā)展貫穿其中,讓人在或哈哈大笑或會心一笑之余不覺間對“心學大義”多了很多感悟。
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王陽明心學不宥于儒家,沒有門戶之見,而是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取其精華,自成一家。絕學無匹,浩然正氣,胸懷博大,再加上一生的驚絕文字和不朽事業(yè),王陽明想不流芳千古都難。也無怪乎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曾國藩、張居正這些歷史牛人等一致推崇了。王陽明“心學”甚至稱了近代以來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支柱,甚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算是一個民族篤行“陽明心學”下的偉大變革。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曾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其實確切來說,21世紀將是中華文化的世紀。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是“儒道釋”文化,而王陽明的“心學”正是儒道釋三家融會貫通后的集大成者。
近現代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經過高速發(fā)展后,目前幾乎進入一種失控狀態(tài),整個世界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國際秩序和經濟發(fā)展表面有序、繁榮,實則處于崩潰的邊緣。世界的未來需要中國智慧,世界的發(fā)展需要中國哲學的指導。中國的現任領導人提倡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華,可謂高屋建瓴、高瞻遠矚。
凡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無不是內心強大之人。相由心生、行為心致,一個人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并堅持知行合一,則成就的取得和事業(yè)的鑄就都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
我那段時間,總是時不時感覺到“心空”,甚至感覺到迷茫,偶像的幻滅、信仰的動搖和愛情的缺失實際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我自從2014年進入法院后,讀圣賢書讀的少了,修身不勤了,不能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很好的“慎獨”,我本性里的光明不能徹照自己了。我一直覺得三十歲左右重歸本性、返璞歸真,成為一個真實、誠懇、坦蕩的人,現在看來明明德、修身向道是一輩子的事情,(www.baimashangsha.com)心正則邪氣不入,志堅則無堅不摧。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圣賢因學而至,因悟而成!八^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标柮餍膶W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微言大義,值得我們一生去領悟和揣摩。
以后的閑暇時間,我要少些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少做些無謂的無聊之事,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多讀一讀“儒釋道”的經典,多學些經世致用的知識。希望我的智慧和修養(yǎng)也與年齡一樣與日俱增,不敢奢求今生能成賢作圣,但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成為一個內心光明,胸懷坦蕩的心正行端的君子——仰無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正道直行、無私無畏。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二)
陽明之心若明鏡
蔡欣
紀昀評價王陽明這個人:“守仁勛業(yè)氣節(jié),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又因為王陽明與孔子(儒學創(chuàng)始人)、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于是對這個神奇的人物更感興趣,所以找來了《明朝一哥王陽明》閱讀了解。
在看本書第一章時,便知道為何這么多人對王陽明頂禮膜拜。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作者是這樣寫他的“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
《明朝一哥王陽明》是一本講述明朝大儒王陽明的歷史傳記。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王陽明幾起幾落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展現陽明先生蕩氣回腸的一生。書中前十一章多以歷史為主線,闡述了王陽明的出生、成長、寒窗戲讀,初期為政,求道中認識的數次變化直至龍場悟道,而后掀起心學浪潮,鎮(zhèn)壓數次叛亂,終成一代大儒的過程。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寫一本歷史人物傳記,而是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地將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發(fā)展貫穿其中,并結合歷史,使心學思想的脈絡有跡可循。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心定罪”此節(jié),也就是徐元慶謀殺案至第五章完,覺得頗為有理?上в眯恼撟镄枰说乃枷胨刭|高度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和境界,否則以權謀私,是不會有定論的。原心定罪是最準確的定罪方式,可我不由地想問,人類思想文明的高度究竟可不可能達到統(tǒng)一的那一天,是否人人都能夠大義滅親,為善去惡呢?
但是在我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所謂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每個人在善惡面前都有“意之動”,一旦意動,惡念大于良知,便是為惡去善,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覺得王陽明應該算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最后一位圣人,前有孔孟朱熹,但是歷史到了王這里中國的思想真正達到了頂峰。此后再無人能超越。也許人們可以舉出諸如顧炎武,黃宗羲這些其后的哲學家,可是他們也是在沿著王的路線上繼續(xù)發(fā)展的,他們仍然是在前人的體系之內。
看完整本書,雖然讀起來有點吃力,但是不得不感慨,正如當年明月所說的如此: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相關文章: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09-08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08-12
哥初一作文04-20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8-02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6-21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7-26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不一樣的明朝08-08
王陽明讀后感11-29
八哥08-31
口水哥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