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組成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的組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1
數的組成由20以內的擴展到100以內,數增大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因此,在《數的組成》這一課我注重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采用了情境式教學,加強學生的觀察、操作,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掌握這些概念,得到成功的體驗。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導入部分創設了“為藍貓過生日,回答藍貓的提問”這一有趣的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復習了舊知識,還產生了新的疑問。
2、觀察操作,解決重難點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其掌握知識點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數的組成、實物之間的關系時,我通過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操作:數小棒、擺小棒、分小棒、說意義,觀察三者間的關系等活動,深刻理解組成與數、實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通過“搶答”、“對口令”等活動形式,在愉快的氛圍中解決重難點。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我從學生熟悉的20以內的數數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口頭數到100多,基于這點,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里的小棒。在反復的點數過程中,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數的組成也是基于2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讓學生數出35根小棒,42根小棒。并讓學生思考怎樣擺放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35,42。即讓學生把小棒擺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從而使他們透徹的理解數的組成。
這節課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拐彎處數數處理不妥,強調不夠,如49數到50的數數。因為在課前的數數訓練中,學生基本都能數到100多。因此,在課中就忽視了這一點,以為學生都會了,其實很多學生都在濫竽充數。而事實上,這正是學生的難點。所以,以后每一堂課,都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起點,做到心中有數。
2.在一個教學環節結束后,小結不夠。這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
3.表揚性語言用的比較少,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效的表揚。就是表揚起來也是生硬,不自然。課堂教學上,缺少了點藝術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3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于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教學1—5的組成時,引導學生用手指表示數,用彩色筆畫圓點表示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擺圓片、擺小棍擺出不同的形狀來表示數等;(www.baimashangsha.com)教學2—5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動手分圓片或小棍,把它們分成兩部分,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數的組成自然而然的在學生的談話中總結出來了,接著我讓學生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學生有自己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學生不僅掌握了5以內數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的意識。
游戲是學生的最愛,是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找家”、“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5以內各數;“他是誰?”的游戲幫助學生鞏固對序數、基數的認識;“撲克牌游戲”和“手指歌”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再加上童謠、歌曲的介入,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100以內數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已學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并且對于100以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在學生充分展示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如課一開始我就請學生先說說20以內數的組成,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著又從學生感興趣的數小棒入手,先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數100根小棒,通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有數數的好方法時,再請學生上臺展示。在展示數數的過程中,我不時的指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要求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學學著數小棒,再一次展現10捆小棒時,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本節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教師的評價較少,應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表揚。
2、這節課我講得過多,留給學生動口動思維的空間不夠多,應盡情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完成,積極地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氛圍。
3、學生的語言表達還需進一步加強訓練,讓學會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
4、拐彎處數數強調不夠,如49數到50的數數。對29個再加一個是多少?39個再加一個是多少應再多加強調。因為在課前的數數訓練中,學生基本都能數到100多,在課中忽視了這一點,而事實上,這正是學生的難點。
所以,今后的每一堂課,我都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起點,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要落到實處。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5
一、關注學生的原有基礎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學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所學的,并且對于100以內的數,學生也已在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因此我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經驗,在學生充分展示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如在課一開始我就請學生先說說20以內數的組成,讓他們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著又從學生感興趣的數小棒入手,先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數100根小棒,通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有自己數數的好方法時,再請學生上臺展示數數的方法,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在展示數數的過程中,我不時的相機指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要求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學學著數小棒,再一次展現10捆小棒時,引導觀察數好的小棒,說說看懂了什么?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二、注重培養學生數感和估數意識。
讓學生建立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任務之一。一年級學生已經會數20以內各數,并有了數是數出來的初步感受。當物體的個數多于20時,有相應的數來表示這些物體的個數嗎?怎樣來數這些物體的'個數呢?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進行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小棒的過程中,感知比20還大的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數出來的。這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不僅讓學生自主數出了100以內各數,而且體會到比認識100以內各數更上位的知識,明白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我們的祖先發展數概念的重要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力求讓學生在猜數中建立數感,先讓學生感知10顆瓜子有多少,再讓學生感知20顆有多少,最后讓學生估計這么一大堆瓜子的有多少顆。最后,讓小朋友感受百羊圖等,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對估算方法的體驗,建立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整堂課雖然氣氛活躍,但課堂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學生第一次數100根小棒時,由于事先沒有提示過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數,導致數數時費時較多,造成后面的學習過程較緊張。學習數的組成時,雖然學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擺擺小棒,而不是簡單地看課件也許更能照顧到后進學生。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6
這一節課,將認數范圍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個階段。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會點數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感受“十”在計數中的作用,知道10個十是100,感受“十”與“百”的關系,感受100與50、20等數的關系;結合具體的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的意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使學生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對數的情感。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教學難點是數出幾十九后面的一個數。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在做中學,通過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其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課前我了解了絕大部分學生口頭數數的能力,從反映出來的情況看,學生的數數只是唱數,對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是有困難的,學生所形成的100以內的數的數感的層次還比較低。因此,我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學生熟悉的數量是100的實物小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際數出物體個數的過程中,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2、在數前猜,通過多種形式的估數,促進學生的數感形成。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力求提高學生的估數能力,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在學生數數、觀察主題圖、等各個環節中都有所體現:數數之前先估數,讓學生對物體的個數有個大體的感知。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在數100個物體之前先請學生數出10個物品,感知10個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數出10個物品,讓學生感知20個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個一堆,20個一堆為參照物,估計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約是多少。通過讓學生實際數一數,看誰估數和數數的結果比較接近,向學生滲透估計的方法,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3、自主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就數數而言,學生能口頭數到一百多,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數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以這種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復點數的過程中,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
4、關于教學數的組成,我認為學生的認知基礎是對20以內各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遷移。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組成時。讓學生動手擺出出35根小棒,并思考怎樣擺能讓別人很容易看出是幾個十和幾個一?再脫離實物和圖像,抽象出數的組成。這樣由具體形象到到抽象,由淺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基礎進行的,這樣有利于學生透徹地理解數的組成。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7
100以內數的認識不像20以內的數那樣,一眼就看得清楚,它感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本節課是通過讓學生數小棒等一系列的活動,這樣以數為核心,以數為主線的思路上去培養、去感悟。教學中,我力求做到:
1.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里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2.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通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么物品?學生說很多,有的說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過問學生怎么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3.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小棒,數100個手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讓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8
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學生對100以內的數有的看似乎理解,可是讓他們用物數一數就會數錯,在讀法上也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加幾數成幾幾(如三十一讀成三一直接把十省略了。)針對這些情況,在課堂上創設簡單有效的學習活動,直攻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這節所學的'內容。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創設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100比以前學過的數20還要大得多。先向學生出示20只羊圖,接著讓他們進行估數,為了驗證自己估得對不對應該一只一只來數,然后一起動手數數,通過數數達到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從而順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學,接著出示100只羊主題圖,先估算再數一數驗證是否正確。這樣通過讓學生在數數量100的不同物體的過程中主動探索數數的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這個數是多少,會數100以內的數。然后再通過數一數,圈一圈,讓學生明白并理解10個十是100,100里面有10個十這個知識點,體會數數的原理是十進制計數法。這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通過數數,讓學生經歷從1數到100的過程,理解了100以內數的順序,建立100以內數的數感。再通過數10捆小棒的經歷,使學生了解了整十數的順序,為下節課學習整十數的加減法做好鋪墊。通過數小棒,讓學生從20根數到30根,再從30根數到40根,這樣加深學生對數數的規律,建立十進制的概念。最后通過百數表來進行用不同方法數1—100的數。
總之,學生通過學習會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從這節課中讓學生理解生活中100以內的數有很多,并通過說一說,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實踐中的不足:
1. 學生在估算出數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怎樣估算的,并教會他們估算的方法。
2. 在數數時,沒有做到讓兩人合作,一人監督另一人數,然后再交換進行 ,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9
數數、數的組成(100以內數)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與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使學生能準確地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其實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一般都能輕松地數到100,憑著語感就像背順口溜一樣。但在實際數實物時卻很容易發生錯誤,因為在實際數實物時需要孩子們對數的意義及組成要真正理解,還有對不同的實物要有靈活的數數方法。這就給學生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數的組成,培養良好的數數品質,在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們準備盡可能多的實物來進行數數練習。如:集中多數同學的鉛筆,讓學生自己帶喜歡的小棒或者小石頭等。
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去數,有的同學一個一個的數;有的同學兩個兩個的數;有的同學五個五個的數;有的`同學干脆十個十個的數,個個都數的興致勃勃。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交換物品來數。為了練習數的組成,在每個同學數完后要說出這個數十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選取這么豐富的材料和做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10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實際的教學中,讓數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1、激活封存的記憶,對學生已有經驗進行歸納與引伸。
“每一位學生并非上學后才接觸數學,也不僅僅是在學校中才接觸數學,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各種數學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識,這些數學知識雖然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錯誤的,但對學生來說是生動有趣和真實的,是學校中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必要基礎。”我們不能夠把學生看作一張白紙,這就決定了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是對經驗現象的歸納與引伸。
《數數、數的組成》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數,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以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使孩子們更愛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精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的學習建立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對他們學好數學有積極意義。
本節課教學伊始,我設計了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了解了大部分學生能夠口頭數數,并且激發了他們學習數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選用了生活中常見的玉米和大豆的種子,旨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動手操作,在反復點數的過程中,建立起數的概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
在師生互動中完成了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引伸。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出現一些錯誤,笑聲、掌聲不斷,這些錯誤在我們成人眼中簡直是幼稚的、沒有道理的,但對小學生來說,它們是美麗的錯誤,課堂本身就是可以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場所,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2、讓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
“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者融通,學生就可能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價值,就有可能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習就有可能是一項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了。”本節課的教學,從課前數數談話導入到數生活中的`種子,到游戲中的估計糖的數量,無處不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最后,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占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么的快樂。而且學生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展自我。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11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數和數的組成,主要是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數有多少,體會它們與以前學過的20以內數的不同,同時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數,另外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這種數數大都屬于唱數的水平,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在開始先讓學生猜一猜,再讓學生實際數一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又讓學生在實際中經歷了數數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當學生數出不同的結果的時候,出現了認知上的沖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欲。這時我并沒有對學生數數的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而是讓學生再一起認真的數一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明顯增強,數數的認真程度也明顯提高,從而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活動,使學生從始至終處于活動之中,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操作活動,從開始獨立數100個學具,到全班一起數,接著結合說幾十幾,很自然的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擺可以能讓別人容易的看出是35個,從而進行數的組成的教學。然后,通過學生獨立數、全班數、師生互數,學生之間互數等多種活動方式,突破數數的難點,進一步結合百羊圖的數數,使學生知道10個十是一百,同時,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整體設計以數數教學為主線,把數的組成的教學,估計意識的培養,以及數學與生活的結合等等巧妙的穿插進行。但本節課教師沒有很好的組織教學,忽視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課堂較亂。甚至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教師再說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學習,與別人多交流,多探索。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12
讓學生初步感知100有多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引出課題。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和數的組成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還是借助小棒,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清數的組成,同時從接近整十的數到整十數過渡的數數也合在這一環節中教學,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對口令數數”主要是讓學生脫離小棒數數,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由直觀認識上升到抽象認識。
“鞏固練習”的安排主要是為了強化本課的難點:數的組成。
這一環節我試圖通過數20以內的數過渡到數100以內各數,安排了一疊作業本和一瓶彈珠,讓學生整體感知100這個數到底有多少。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展示給學生看這疊作業本就是100本,這瓶彈珠就有100顆,導致這些教具都變得多余。因此,這一環節教學目標性不強。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它們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和數的組成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還是借助小棒,讓學生直觀認清35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同時讓學生邊擺小棒邊從接近整十數數到整十,把新的一個十捆成一捆,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這個整十數,難點基本上突破了。
對口令數數更讓學生對數100以內的數增加了興趣,這一環節學生學得還不錯。
這節課重在動手操作和數數,對于練習的設計就顯得單薄而缺乏層次感。
總之,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于各個環節的目標落實還不夠到位,有點“蜻蜓點水”。本學期我們一直在講“科學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顯然我在這方面需要好好努力。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里的“數數和數的組成”,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體會數是數出來的,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新知。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數的意識
本節課是利用“百羊圖”創設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導學生數出10只羊、20只羊,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知,再讓學生估一估這幅圖上的羊有多少只,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體會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從而培養了他們估計的意識。在做課后練習“數皮球”這幅圖時,也是先指名讓多位學生來估一估,再設法數出皮球的數量,讓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培養主動探究精神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數小棒,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而突破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這一難點,教師在此過程中擔任的只是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也是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在操作中思考,并獲取新知,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有些地方我認為須進一步改進,如要調控好活動的時間、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等等。只有讓每位學生都認認真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才會起到好效果。
【數的組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反思03-17
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反思04-12
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反思07-24
《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反思02-24
數的產生教學反思04-12
數射線教學反思04-05
數的整除的教學反思04-06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4-06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