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篇一: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后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
圍繞著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學生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及多次實驗的記錄,并通過整理發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學生情緒飽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本堂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1 、精心設計環節,科學分配時間。本節課活動多,每個活動就算是最簡短也不能少于5 分鐘,何況學生在活動后還要整理事實、完成記錄,然后互相交流,才能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能保證,那么活動就變成了過場,達不到效果。為了保證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把不是活動的環節盡量地簡單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學引入中我就從上一節課的學習開始,既復習了舊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時間很短,就那么1-2 分鐘,而且節省了時間。
2 、明確實驗要求,方法指導到位。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明白怎樣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確每個人做什么,使活動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取得實效。如:在觀察轉動的磁鐵前,我邊演示邊告訴學生:小組內每人轉動磁鐵一次,等磁鐵停下時觀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簡單的圖或文字記錄下來。最后看看記錄,你們有什么發現。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實驗也反復多次地進行了。同時學生明白了實驗的重點和要求及方法。當學生按老師的指導去做時,在3-5 分鐘內就有效完成了實驗,并一下子就發現磁鐵每次停下時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義,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有個別學生在課前通過閱讀等方式已經知道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于是在沒有實驗前就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記錄卡填好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在教學中怎樣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怎樣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還有待研究。
篇二: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后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課文安排了3個觀察、實驗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可轉動的磁鐵,從而發現磁鐵的兩極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極、北極的概念。第二個活動則自主開展實驗探究進一步研究磁鐵兩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其規律。第三個活動是玩磁鐵小車的游戲,是運用“同極相斥”的性質開展的活動。3個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緊扣,活動雖難度不大,但要在40分鐘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并讓學生反復多次實驗,記錄多次實驗結果,然后在此基礎上整理事實,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是要花點心思的。于是怎樣有序、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成了我這節課的主攻目標。
圍繞著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學生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及多次實驗的記錄,并通過整理發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學生情緒飽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
篇三: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執教了教科版三下科學課《磁鐵的兩極》,覺得教學環節上比較清晰,但很多細節上還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語言不夠貼近三年級的學生,在問題導出部分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磁鐵有什么性質?”。三年級的學生還不理解“性質”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回答時都答不到點子上。語言組織上還有待加強。
2、材料的發放問題。我是安排組長上來領材料的,但這節課有幾個實驗,組長頻繁的上來領,很浪費時間。但如果一開始就全部發放下去又怕學生亂玩,三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是比較差的。現在考慮后覺得可以把材料分好后用袋子密封起來,標好號,需要用時就取相應的袋子。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防止學生亂拿。
3、講解實驗方法時有點倉促,不夠清晰,導致有的小組操作時方法不準確。實驗前應提醒一下接觸過磁鐵的回形針已經被磁化了,不能再用于實驗。實驗時磁鐵最好能掛起來,而不是讓學生拿在手里。
4、沒有及時評價學生。評價應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www.baimashangsha.com)恰當的評價能保護、推動學生的積極性。遺憾的是這節課上我沒能把握好機會及時的評價學生。
總之,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不僅要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還要遵從學生能力形成的基本規律,有機的建構一個有利于學生不斷深入探究的、有序的、可行的教學過程 。
當然,本節課我還是很有收獲的,幾位老師給我一些建議:
1、課前實驗的重要性。
在課前備課時,教師一定要進行課前實驗,不僅熟悉了實驗過程,更能發現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什么狀況。在分組實驗前,可以給學生正確地引導,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成功率,提高科學實驗課堂的效率。 山湖小學蔡老師說,可以將磁鐵捆綁粗一點的棉線,防止回形針收磁力干擾。
2、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一定要巡視到位。
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的巡視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深入學生的實驗中去。關注他們的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以便能給出現的問題及時地引導。
3、學生實驗的數據選擇要有針對性。
科學實驗課主要就是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獲取數據,用這些實驗數據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如果數據出現偏差,必然會給科學規律的揭示帶來困難。教師在關注學生實驗的同時關注他們的實驗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能提高課堂效率。
對學生實驗時出現的問題也不能視而不見,不僅要提出來,而且要處理好。比如就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來發現出現數據偏差的原因。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04-05
《磁鐵》教學反思02-19
《磁鐵的磁性》教學反思04-18
電磁鐵教學反思03-31
磁鐵的作文03-17
有趣的磁鐵作文04-22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