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心得體會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心得體會事跡簡介: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并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于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責任大愛,永恒地感動中國
萬應慧
2005年就要劃上句號,一個叫洪戰輝的人,一個貧苦青年的“責任大愛”感動了中國。目前,在央視“感動中國”的評選中,洪戰輝的人氣最旺。
12年前,年僅13歲的洪戰輝父親瘋了,妹妹死了,母親走了,而其瘋父又撿來了一個被人遺棄的女嬰。他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承擔起養育撿來的小妹妹的重擔,他把小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靠做些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家計與學業,還給父親治病。面對人生的困境,他也曾“向天長嘯,伏地呻吟”,但他后來明白了:“長嘯無用,怨恨無能。”
現在,攜妹求學的大學生洪戰輝的愛心已經“感動中國”,震撼了我們的心靈。短短幾天之內,河南籍青年、湖南懷化學院學生洪戰輝的事跡在全國眾多報章上傳播,引起強烈反響。
一種責任大愛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感動了中國,讓善良的人潸然淚下,草根百姓的心靈被擊中。苦難以極為殘酷的方式鍛造了洪戰輝的責任大愛。
責任大愛最能感動中國。在道德迷失的水渠,我們需要道德堅守者的堤壩。不需要遮掩,當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道德已經遺落在一些人等的迷走神經中。幾年來,傳媒在形容“可怕的群體”的“可怕的行徑”之時,已經悄悄把“極少數”的“極”字去掉了。
洪戰輝與妹妹和其他兄妹之間沒有什么不同,每天和普通人一樣過著平淡的生活,在內心中,他把照顧妹妹當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有豪言,更沒有壯語。真正感動我們的恰恰就是這種平常心,瑣碎的平凡撞擊著人心。
聽聞過“愿嫁富婆”、“賣身救某”的求救,此時見識洪戰輝的自強更有一番韻味。他拒絕了來自各方的幫助,因為靠個人努力已經能夠養活妹妹和給爸爸買藥了。他說:“比我困難的人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已經知道了怎么去養活自己。”
在超女、韓劇已經成為上世紀80年后新生代精神生活和精神偶像的一個固定符號的時候,洪戰輝在公眾面前被逐漸推上一種榜樣的位置顯得有些突兀。這個年輕人極度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年代,洪戰輝這種人格和精神太彌足珍貴了。
有一種平凡叫做感動,有一種責任叫做不離不棄,說他不讓人感動,除非你是草木。
洪戰輝的故事刺痛了我們的心!
看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12月8日有關河南籍大學生洪戰輝帶著撿來的妹妹,打工求學12年的故事,我很難過。
我首先是被洪戰輝的事跡所感動。12歲那年,甚至更早,小小洪戰輝就遭遇了家庭和人生的巨大不幸,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而且還承擔起撫養撿來的妹妹的責任,長期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含辛茹苦撫養她長大。這是一個正常的成人都難以想象和承擔得起的,可洪戰輝做到了。直到今年,他23歲,上了湖南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帶著妹妹上小學,并希望把妹妹送進大學的校門時,他的故事才被媒體挖掘出來。
這一切的一切,有著太多的不易,帶著太多的辛酸。
在被他的故事感動的同時,我心里堵得慌,感覺更多的還是難過。
這難過,不光是因為洪戰輝。他確實太苦了,苦到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只要看看他的苦難命運,人的心總是收得緊緊的,輕松不起來。可是,一個幼小和瘦弱的肩膀,居然把那一切苦難都扛過來了:他為還在吃奶的妹妹討吃,去工地打工,在校園“經商”,用微薄的收入負擔整個家庭的生活,直到上了大學,一切依舊。
更讓我難過的是,當他在童年面臨那一系列打擊和苦難的時候,本應得到正常的救助和應有的援手,但卻沒有得到。作為一個極度貧困家庭的學生,他的基本生活應該得到政府的保障,上學也應該享受到政府和社會應有的資助和減免;雖然他能主動承擔起自己和妹妹生活、讀書的責任,但這些原本不應完全成為他個人的事。
是他沒有主動去求助嗎?從報道中不得而知。但是,即使他沒去主動找當地政府和社會求助,他和他妹妹都不應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如此活生生的兩個孩子,如此活生生地被遺忘,不能不說是有關部門的一種失職。
試想:假如故事的主角沒有洪戰輝那樣堅忍不拔的超人毅力和勇氣,結局會是個什么樣子?更讓人不忍面對也有些擔心的還有: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洪戰輝,會造就出一種什么樣的人格和心態?還需要問一問的是:像洪戰輝和他妹妹那樣生活著的人,在中國現在到底還有多少?我們的保障機制還存在不少漏洞,還需要完善。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頭版頭條說的正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家庭與社區支持”關愛兒童項目在中國實施的新聞。該項目官員張亞麗說:“這個項目我們會繼續做下去。希望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在更高的層次上產生影響,使更多的人了解《兒童權利公約》,使中國的每一個兒童,不管他是生活在哪個地方,都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是啊,洪戰輝和他妹妹的童年,太不美好。他們如小說般曲折的故事,刺痛了太多人心,讓人無法不難過。真希望現實的世界,能如海外版這天頭條新聞的大標題說的那樣:“讓陽光普照每個孩子”。
我衷心地為他們祝福!
中國為何因洪戰輝而感動
慕毅飛
時近歲末,媒體照例要盤點2005年感動中國的人與事。此時,一個叫洪戰輝的青年走進人們的視野。 (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 他生長在河南周口的農村,就讀于湖南懷化學院,23歲的年齡,卻帶大了一個12歲的妹妹。這些年來,他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供養著自己和妹妹,支撐著一個爸爸生病、母親出走、弟弟讀書的家;這其間還因為影響了別人的生意,被人打傷了眼睛,落下嚴重的眼疾。他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艱難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重點中學,用五年時間,帶著妹妹讀完高中,又帶著妹妹走進了大學。12月13日的央視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刊播了洪戰輝的事跡,焦點訪談則分兩期做了洪戰輝的節目,標題叫《震撼心靈的故事》,——洪戰輝有足夠的理由感動中國。
洪戰輝的出現,讓無數飽食終日的生命失去了份量。尤其是在那些貌似富足,動不動玩深沉、玩品味的同齡人面前,同樣是大學生的洪戰輝,以他特有的方式,顯示出精神的富有與人格的偉岸。北京有位大一學生,每月一次把穿臟的衣服郵寄到蘭州,讓母親洗干凈后再寄回到北京;南開大學外語系發起了一個“陽光晨讀”活動,僅為了讓“晚上通宵玩,早上不起床”的學生能夠早起……即使在這樣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年輕人爭說“郁悶”,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怨天尤人。脆弱成為時代病,同情與理解成為時尚的呻吟,洪戰輝卻使這一切變得矯情與蒼白。不幸本身不是財富,戰勝不幸的過程卻可以創造財富。每個人面臨的困難不盡相同,但戰勝困難所需要的精神卻是相同的。用洪戰輝的話說:“只要你脊梁不彎,就沒有你扛不起的山。”中國要有未來,民族要有未來,這未來只有靠洪戰輝這樣的肩膀才能擔當得起來。
洪戰輝也知道苦,也感覺到累,也咀嚼過無助與絕望的痛苦;但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就能抓住不放。妹妹是父親抱回來的棄嬰,但沒有一個可靠的人能夠收養,他就義無反顧地哺養起來;他以12歲的年齡,支撐起上有病父、下有幼妹、另有胞弟的一個家的時候,他出乎本能地被一個叫“責任”的東西支撐著。責任,在洪戰輝這兒,是信念,是使命,更是行動。因為是“責任”,他就不會到處張揚自己的不幸,卻不惜以最艱辛的活法,謀求自己的活路;因為是自己的“責任”,當他尚有自救之力的時候,他就不假思索地拒絕這樣那樣的捐助,理由是還有更需要這種幫助的人。當他稍有寬裕的時候,他匯寄了600元錢,幫助一個和他當年一樣不幸的學生。——這也是“責任”,是一種深知回報與感恩的更高境界的“責任”。同樣具有洪戰輝這樣的學識與體魄,面對生活的艱辛,有的人甘于跪乞于路人,或動輒以賣身乞憐于世,甚至于不惜爭當富翁的“小蜜”、富婆的“小白臉”——這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應該為洪戰輝而感動。
因為有了洪戰輝,父親的病情穩定了,出走的母親回來了,打工的弟弟找到了女朋友,還要寄錢回家蓋房子了;而一個毫無血緣的妹妹,卻親如同胞地把自己的未來與洪戰輝連在了一起:她長大要考大學,要賺錢治好哥哥的眼病……愛心,彌合了一個破碎的家,重造了一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人類最本能的善良,在有些人那里,幾乎被銅臭剝蝕殆盡;冷漠與狡詐,反倒成了普遍認同的信條。最近的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在許多中學生眼里:誠實意味著吃虧。缺德見怪不怪,道德卻成了奢侈品。洪戰輝的出現,讓人們見到了久違而亟需的東西。
為洪戰輝而感動,其實就是對社會道德的吁求與拯救。只望這種拯救,不只停留在善良人的愿望中。要有切實的制度安排,不再讓洪戰輝孤立無援;要有執著的輿論支持,不再讓社會道德的路標蒙塵生垢。中國為洪戰輝而感動,這是莫大的好事;能將一時的感動轉化為更多人長期的行動,那才是更大的好事。
洪戰輝不僅僅讓我們感動
陳家興
這些天,洪戰輝的事跡傳遍了中國,感動了世人。人們為什么會把目光投向這樣一個平凡的青年,甚至因他而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人生的不幸和生活的艱辛,早早降臨在十來歲的洪戰輝身上:家貧如洗,父親患病,母親出走,一個撿來的女嬰嗷嗷待哺。洪戰輝小小的年紀,就要獨立支撐起一個家……
洪戰輝的遭遇,絕大多數人不曾有過。洪戰輝的毅力,更讓人們自愧弗如。12年來,他一直帶著撿來的妹妹求學,并盡可能地替父親治病。他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想盡了一切辦法,使生活和學業得以正常延續。
這樣的苦難,讓人感喟;這樣的抗爭,令人感動。對于洪戰輝來說,雖然他不希望遭遇苦難,雖然戰勝苦難付出了艱巨的努力,但他勇敢地面對了苦難,并在戰勝苦難中成長成熟起來。這樣的經歷,將是他今后一生受用無窮的財富。
洪戰輝的命運,引起人們的憐惜。洪戰輝的大愛,讓人們充滿敬意。同樣觸動人們心弦的,還有他勇對苦難的意志和戰勝苦難的毅力。
對于一個人來說,這種意志和毅力是最可寶貴的素質。因為,生而在世,我們不可能總處在順境中,不可能什么事都一帆風順。能不能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挫折面前不喪氣,勇于面對,攻克難關,甚至愈挫愈奮,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我們有沒有這種素質。
洪戰輝的經歷讓我們一些人感到汗顏:是我們生來就缺少他的這種素質,還是因為安逸的環境和條件使這種素質逐漸退化?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了一點點的困難,一點點的挫折,許多人就會埋怨,就會叫嚷,很少想到要去勇敢面對并戰勝它。而在改革和建設各項任務面前,我們也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人們多一些這樣的意志和毅力,困難是不是要比當初預想的小一些,工作是不是會開展得更順利一些,步子是不是會邁得更快一些?
洪戰輝的故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鑒見自己的缺失。有網友因此說,他為社會所做的道德和精神貢獻,勝于百萬、千萬的捐款。但我們回饋給洪戰輝的呢?在獲知了洪戰輝的故事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施以援手。但洪戰輝艱難跋涉的這12年,他以道德的力量支撐著許多不屬于他的責任的12年,卻映照出社會救助機制的缺失。洪戰輝終究是幸運的,12年后終于為社會知曉,但還有那些人們無從知曉的有此類似遭遇的人呢?盡可能地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讓他們在與生活頑強抗爭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這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
解讀洪戰輝的“三大另類”
潤無聲
為洪戰輝事跡而感動,已讓我記不清是在上周的什么時間和什么網站上,看到一位大學生帶著妹妹艱難求學的新聞,我以時評人那種特有的敏感,覺得它有嚼頭,我不寫肯定有人寫。可這種感覺只是一掠而過,甚至只是看了一下標題,連內容都沒有細看,就去找新近落馬的貪官和動輒耍大牌的演藝大腕。事后想來,當時考慮到這樣的新聞不時有一些,如背著病重的母親上學校等,并不會有什么轟動效應。真的沒想到,洪戰輝,這樣一名80后出生的其貌不揚的大學生能讓全中國十幾億人為他而感動。
這兩天,我已經不止一次看“洪戰輝帶妹求學記”的報道,越讀越覺得他的形象非常突出,發現他簡直就是一個“另類”。
第一大另類是他頑強的生存能力。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大學生都有經商理念。大學生們利用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節假日走街串巷當家教,有的能掙回生活費。而洪戰輝的經商與他們根本不同,他從初中就開始打工,高中開始經商,不僅供養自己讀書,還要保證撿來的小妹妹能順利上學。洪戰輝上高中時,在校園里利用課余時間賣起了圓珠筆、書籍、英語磁帶,用微薄的收入來負擔整個家庭生活。有一次,有位老師對他小小年紀一心賺錢的行為非常惱火,將他毫不留情地趕出教室:“你家庭再困難,這些賺錢的事情也該讓父母去做,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在高中校園靠做文具小生意救濟家用,誰能理解這樣的經商?這樣的生存理念?
第二大另類是他婉言謝絕了捐助。令公眾意想不到的是,洪戰輝在向關心他與妹妹的人表示感謝的同時,明確提出他可以養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社會捐款。洪戰輝在寫給讀者的信中說:“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歷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處于艱難中而又無力掙扎出來的人們!!他們才是我們現在需要幫助的!!!!”而洪戰輝還在資助著別人。這樣的拒絕是一種美德,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質,一種堅毅。一位網友說:“同是80年代出生,你讓我覺得自己好渺小!”
第三大另類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堅強。媽媽傷了,妹妹死了,弟弟懵了,父親瘋了。面對這樣一個殘缺的家庭氛圍,12歲的洪戰輝用他那特有的“奧斯特洛夫式”的堅強,承載起家庭的重擔。在高中讀書時,洪戰輝為了生計,整日到校園中銷售書籍,被學校門口的一書店老板所嫉恨,就把洪戰輝打了一頓,就是在那次毒打中,洪戰輝的一只眼睛落下了眼疾,幾乎看不到東西。懷著不屈的信念,經過不懈的拼搏,洪戰輝以收費最低廉為選擇標準,最終考取湖南懷化學院。而時下有的大學生一遇到挫折,動輒要死要活,與洪戰輝相比,真該汗顏!
“總有一種力量,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感謝社會這個大課堂培養和鍛造了洪戰輝這樣的好青年, 我們生存并悲喜著的這個社會因此而感到榮耀,還是感到恥辱?正像洪戰輝所說,不是他感動中國,而應該是所有人被自己感動,因為所有人都心存責任。洪戰輝的出現絕不是社會的榮耀,我們需要這樣的另類,然而,我們卻更愿意看到一個健全救助體制,帶給需要救助的人們永久的、真正家的溫暖,不應該讓一個自己都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大學生扛著殘缺與苦難。洪戰輝的事跡因愛而美好,為這樣的愛,為這樣的美好,我們不應該只有感動。
面對洪戰輝,我們該做些什么?
旭蓮
焦點訪談12月13日報道了湖南懷化學院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跡,他的經歷的確感動了許多人。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一副稚嫩的肩膀,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他卻已經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撿來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個年頭了,他一直堅持著。那么,面對洪戰輝,我們該做些什么?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該珍惜人間真情。洪戰輝從13歲起,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撫養毫無血緣的妹妹10個年頭,他們兄妹間的那份親情,不能不讓人感動。然而,現實生活中,不愿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愿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推諉,都不愿意對父母盡孝心,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有的甚至讓父母衣食無著落,流落街頭,父母不得不與子女對簿公堂。對自己的親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做什么了。面對洪戰輝,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人間真情,為所有該付出真情的人付出真情。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家庭困境,洪戰輝這名年僅 12歲的少年沒有被嚇倒,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經歷過無數艱難困苦,砥礪了樂觀堅強的性格,他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盡管生活過的相當艱難,但洪戰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拒絕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他看來,“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別人的幫助,把別人的幫助看成理所當然,并且接受的心安理得。競爭,也出現了諸如“啃老族”、“傍大款”之類的人,最近還看到不少各種各樣奇特的征婚者,為了走捷徑,不惜賣身,征男、女有錢人做婚姻對象,自甘墮落。其實,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路來,這樣,生活應該會更加充實。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真實與樂觀。可以說,面對那樣沉重的擔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感到壓力的,12年來,洪戰輝經歷了多少苦難,的確難以想象,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經歷,讓許多人難以自控地流下了眼淚,但是,洪戰輝并沒有覺得自己有多苦、多可憐,他雖然經歷了那么多痛苦,自己也哭過,但是他的生活大多數都充滿了很激昂的那種干勁和精神。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不去努力改變,而是怨天憂人,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信心,更沒有了改變困境的勇氣的斗志,甚至選擇了逃避。其實,真實與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會感覺到生活原來也如此美好。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一切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別人看來,洪戰輝面對家庭中的生活困境,生存都十分艱難,更不用說完成學業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洪戰輝卻戰勝一切困難,頑強地堅持下來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他一路走過來了。然而,現實生活中,面對父母為其創造好的一切有利條件,有些孩子并不十分珍惜,而認為享受父母給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不珍惜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時甚至認為學習是給父母學,不情愿而被動地學習,還有的貪圖輕松、享樂,輕易地放棄學習的機會。等到用的時候,才知道學的太少了,但悔之晚矣,錯過學習的機會,能夠再補上學習這一課就難了。
面對洪戰輝,我們應當學會堅強。十二年來,洪戰輝所走過的道路異常艱難,但是,他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了,并且,還能夠樂觀地面對人生,這是很難得的品質。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難面前選擇了逃避,有多少人因為經受不住困難的考驗,而走向了生活的歧途,甚至付出了可貴的生命。面對洪戰輝,難道我們還會感覺到困難嗎?如果堅強一些,相信許多人要比洪戰輝的生活容易的多。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有意地去吃苦,去過艱難的生活,而是說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面對,并想辦法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也不是說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而是要學會自強自立,不要完全依賴別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洪戰輝所經歷的一切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雖然坎坷,但只要敢于面對,是一定能夠克服的,并且,樂觀地對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生活就是美好的。洪戰輝給予我們的,更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就看我們怎么去做了。
洪戰輝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英雄的話題
在被攜妹上學的洪戰輝感動之余,我忽然記起很久以前讀過一篇旅德華人的文章,大意是在一次和德國朋友出游時,這個德國人教育在河邊釣魚不守規矩的孩子,作者事后問是否是他的孩子或者是親友的孩子,德國人否認以后很認真地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
這位德國人告訴我們,孩子是我們的,是全社會的,是我們整個國家的。
而我們,經常會忘了這個淺顯的真理。
洪戰輝,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英雄的話題。
英雄,總有過人之處,他們成就了普通人很難完成的事情。然而這個堅強的孩子當時畢竟只是孩子,在洪戰輝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時,他雖然得到過好心人的幫助,但無疑,他承擔了很多本不該由他負起的責任。經過了磨難和奮斗,他的純樸和堅韌感動我們的同時,他的眼睛也讓我們揪心,眼疾無疑是這么多年艱難貧困生活的代價。
事實不能假設。但仍忍不住會想:究竟還有沒有正在遭遇洪戰輝這樣艱苦生活的孩子?他們現在過得怎么樣?他們稚嫩的雙臂能否像洪戰輝那樣去搏擊風雨,迎來彩虹?他們會不會又成為感動中國的英雄?
幸與不幸本來就是辯證的。所不幸,洪戰輝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所幸,中國有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洪戰輝。英雄個人的痛苦,他自己已經坦然面對這么多年,早已釋然,而我們如果繼續漠視這種現象,則萬萬不應該。
這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讓人覺得心疼,眾多國人甚至海外華人表示愿意幫助洪戰輝。其實,洪戰輝的學校也曾為他捐過款,但他不愿意接受,他覺得應該給更多更需要幫助的人。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小英雄?這恐怕是所有的中國人應該深思的。
當下,在國家財力尚不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之時,一個又一個洪戰輝這樣的英雄支撐著我們社會的道德信念。比如收養棄嬰的甘肅定西82歲的陳尚義、81歲的張蘭英夫婦,自費調查污染并刊登環保公益廣告的農民陳法慶……這么多早已疲憊的肩膀挑起來了本應由全社會挑起的重擔,他們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然而英雄也是人,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千萬不能再把他們壓垮了。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都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孩子。
這幾天,真正觸動我們生活的有兩個人——楊德超與洪戰輝。他們雖不是重慶人,卻讓許多重慶人淚流滿面。同事們都在談論:前者是對失散多年的姐姐作情感回歸的尋找,后者是攜帶幼小無依的妹妹作相依為命的關切。
人啊,一撇一捺盡在互相支撐之中——我惟一能說的,是他們生活著。
這是一種我們以為不復存在、或不能相信的生活!
有一種活著叫站立
曉宇
重慶的媒體們今年以來刊發了那么多凄涼哀婉的“真情”、“愛心”故事,但主人公們卻大多是借媒體之手向社會求援。這究竟感動了多少人?有多少讀者對這類報道已經麻木,有多少援手只是秀了一把而已?
不想對洪戰輝們作什么樣的評價,人家走人家的路,讓我去說吧,總是一件沒有什么成就感的事。一個人若堅強到認準自我,或者堅強地完成自我認知,也就不需要什么憐憫與同情了,更不需要任何夸張的崇拜與表揚。我活我自己的,它不在別人的目光里,而在自己的心里。
洪戰輝們的生活,始終是一種站立的生活。靠自己的能力,作不懈的改變;靠自己的勞力,作不懈的獲取。洪戰輝下跪過,卻絕不是為自己乞求什么,更多的是一種承擔——對父親的責任,對妹妹的責任。他不接受捐款,說:苦難和痛苦的經歷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他教育妹妹,不要輕易地接受別人的禮物,因為接受了禮物是要還的。一個獨立的人,在任何一個平等的層面,都不會主動矮化自己。
有一種活著叫站立,有一種站立始終是一個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洪戰輝是不是一個感動中國的人,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他感動了許多與他遠隔千里的重慶人:對一個堅強到可以面對自己心靈的人而言,不需要任何夸張的給予,他需要的只是一種平等的相信。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去經歷苦難,但要求每一個人都對得起自己的擁有。
有一種精神催人奮進
繼“當代孝子”張尚昀之后,又一位“河南后生”洪戰輝令全中國為之感動。12年,洪戰輝深情養育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妹妹,無論艱難困苦,始終不離不棄;通過努力拼搏,使自己和妹妹得以健康成長。
洪戰輝以河南人“徹底的淳樸”,向世人演繹了人間的真情大愛,詮釋了人格的力量;他更像一道銳利的弧光,照亮了許多人的心靈,并使無數人在淚眼婆娑的同時,看到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希望之光。
洪戰輝使我們看到了道德和責任的力量。洪戰輝竟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中,毅然肩負起對一個被棄女孩的撫養責任。一個普通、貧困家庭男孩的人生抉擇,充滿了堅韌與勇敢,充滿了令人震撼的道德與責任。厚重中原,仁人志士,歷來無數。洪戰輝以4000天如一日的哺育之恩,足可擔當一個“仁”字了。
洪戰輝令我們感受了人間的真情真愛。無論多么艱苦,他都把養育“妹妹”放在心底最重要的位置;而妹妹又是多么疼愛哥哥,在連他自己都忘記的生日里,小妹妹竟記得為他點歌、折千紙鶴。面對這對兄妹的至真至情,那些感喟世道冷漠的人,是否感到了自己的冷漠與自私?沒有對人的關愛,沒有互相幫助相濡以沫,哪來的生活幸福與社會和諧?
洪戰輝讓我們領略了抱負之美。他并不認為12年照顧“妹妹”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心里裝著社會,裝著更多人。他謝絕大家的捐助,聽聽他的心聲:“大家不要老想到洪戰輝,想想大的,想想基層的,想想你的家鄉”;“別人從你身上得到一些東西,這才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這樣的境界,使他面對榮辱都能不卑不亢、無憂無懼。這是他身上最淳樸、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也代表著當代青年最根本的精神風采,最可貴的思想境界!這種精神和境界,是當代青年不懈追求、建功立業、完善人生、奉獻社會的強大動力!
一百年前,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在奮力實現民族復興、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祝愿洪戰輝這樣的“少年”日漸多起來,為我們的明天培育更加燦爛的希望!
洪戰輝你是當代英雄
大學生洪戰輝的事跡在無數讀者和網民中引起強烈震撼。對此有些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洪戰輝不是時下受人追捧的財富新貴,不是人們投以欽佩目光的科技精英,不是華燈下被人前簇后擁的明星大腕,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歷經生活磨難的青年人,而類似者在全國何止一個?
但洪戰輝所激起的震動,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股心靈的沖擊波正在四處擴散,正在感動與激勵著更多的人。這說明,在我們這個價值趨向日益多元化的時代,無論戴上能人強者寶冕的人有多少種,那些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夠感動鼓舞人們,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禮和升華。
洪戰輝通過新華網再次公開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義從事募捐。他認為,苦難和痛苦的經歷并不是他接受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洪戰輝的這種追求,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對那些逆境厄運加身,總是覺得低人一等,自嗟自傷、怨天尤人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人生價值的多元化,不是單純的成者為王。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總是互相充實,共同豐富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的。在全國上下都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工作的時代,財富精英們馳騁商海,創造財富,當然令人敬仰;知識精英們勇攀高峰,在科技領域不斷為國爭光,科技強國,理當得到敬重。受到群眾喜歡的文體明星也是如此。但是,這一切并不意味著那些由于種種原因而家境貧窮、身處逆境的人,是微不足道和暗淡無光的人。面對逆境,不絕望、不自棄、不自卑,慨然與慘淡的命運搏斗抗爭,進而改變命運的人,同樣是進入精神殿堂受人敬佩的人,是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的奮斗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升華。
洪戰輝的事跡對廣大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習價值。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我們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有一部分人要暫時處在貧困當中。黨中央目前正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人還要在貧困和逆境中生存。面對這些人們不愿接受的現實,是選擇消極逃避,還是奮起抗爭,實際上是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洪戰輝的事跡告訴我們,選擇逃避,于事無補;奮起抗爭,人生才有希望,生命才有價值。
對于逆境厄運,當代青年不應自嗟自傷,而應該像先賢教導我們的那樣,學會對自己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堅持奮斗,生活總會好起來的。如果廣大青年朋友們都能像洪戰輝那樣,無論如何艱辛,都能承擔責任,永不言棄,自重自尊,戰勝困難,我們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越來越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將會提前實現。
洪戰輝的力量來自何處
23歲的洪戰輝的人生經歷和言行正在成為中國公眾共有的財富。他不想感動別人卻總有人被他感動,他拒絕捐款但老有人要給他幫助,他多次強調自己是普遍人卻被視為道德英雄,他已注定要在公眾關注之下,他的人生仍要面對一般人視為畏途的困難和考驗。很多人已經沉靜下來思考:他的力量來自何處?力量來自承擔責任,堅守責任。
洪戰輝的困難可以悲慘二字來描述,但他對待痛苦的態度卻是無價之寶,那就是平靜地接受個人的環境,冷靜地面對落在自己肩上的責任。當你勇于承擔責任時,這擔子壓在你的肩上,你的心被無窮的力量所充滿。當你回避責任時,這擔子壓在你心上,你的肩膀就變得虛弱無力。這就是勇氣和責任感的奇妙之處,只有勇于承擔者才能擁有。
洪戰輝勇敢地承擔起超過常態的壓力之后,他的能力、毅力才開始生長;當他的能力、毅力有了相當的體量時,他已不覺得這種壓力的超常之處。這就是他為什么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普遍人該做的。勇于承擔而且學會承擔責任,這是他的高貴之處。力量來自自尊自重自強。洪戰輝一再強調,他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生活很好。他的自尊和自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并非沒有得到過幫助,現在他仍在被政府和社會各界所關愛。但他樂于接受的是很照顧他自尊的幫助,不張揚、沒有功利目的、真誠的幫助。他也并非沒有幫助過別人,除了他對洪趁趁的撫養,他還幫助過很多人。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才能自信自立,才能生活在樂觀之中,才能自強不息。力量來自不懈努力,永不放棄。網民一再表達感動之情,而洪戰輝一再強調付諸行動。他對親人和朋友的熱愛,如熔巖在大地深處流動,有力地推動他采取行動。所以他大聲疾呼,不要感動,而是要行動,立即行動。
這個聲音從一個青年人心中發出,推動我們的腳向前走,拉動我們的手動起來。行動一定要堅持不懈,堅守正道,積少成多,才能達到目標。洪戰輝不是沒有軟弱過,但他戰勝了軟弱;他也曾試圖放棄,但他沒有放棄;他多次失敗,但不怕失敗。他就這樣默默堅持,日復一日,克服舊的困難,迎接新的困難。他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也不希望別人因他而感天動地。這正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用每天的不懈努力寫成的故事。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洪戰輝心得體會08-16
感動中國人物中國女排心得體會04-29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7-22
感動中國大人物心得體會05-24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跡學習心得06-05
寫感動中國的人物的作文500字08-14
2014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8-22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04-13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材料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