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影片《張思德》有感
昨天,我觀看了影片《張思德》,影片中有一名八路軍戰士叫張思德,參軍12年,始終保持昂揚的工作熱情,一如既往、兢兢業業;始終保持頑強的戰斗作風,果斷勇敢、不畏犧牲;始終保持高尚的做人道德,樂于助人、默默奉獻。由于工作需要幾經調動,但是無論把他安排在哪一個崗位上,他都不講條件、愉快接受。
他當過勤務員、通信員、警衛員,搞過生產、燒過木炭。作為共產黨的一員,黨叫干啥就干啥,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奉獻。也就是這名普通的戰士用他樸實無華,卻又重如泰山的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走完了他短暫的革命生涯。影片從整體風格到細節描述都盡顯大家風范。影片中增加了對張思德的人性化刻畫,從親情、友情等多條感情線上展開描述。影片也顯現了警衛員張思德和毛主席的親密關系,充分體現了普通民眾對主席的敬仰和主席對普通百姓的關懷。
影片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影片的結尾:"張思德",隨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喊,眼睜睜看著大雨中滾滾泥石將窯洞吞沒,戰友們的心碎了……在這張思德同志犧牲那一刻的悲壯場景,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張思德同志最后在執行燒炭任務中,因炭窯突然崩塌,為救戰友的生命而不幸犧牲。張思德同志不善言詞,卻有著使不完的勁,他永遠那么積極樂觀,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則是張思德同志燒炭時微笑的情景。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火硝煙的年代,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時生活的貧窮、苦累、饑餓和危險。而張思德同志不管何種困難、何種艱辛,總是微笑面對。張思德以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做每件事都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斷地鼓勵自己,告誡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對黨對人民忠誠的證實,就是牢記職責為人民服務的體現。60年來,張思德精神像一面鮮明的旗幟,引導著無數人譜寫著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榮歷史。這一光榮歷史,凝聚著革命老前輩和無數英模人物的汗水和鮮血,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過去,靠這些優良傳統排除了無數艱難險阻,戰勝了國內外敵人;今天,作為新時代下的我們仍要繼承和發揚這些優良傳統。
張思德仿佛就是生活中你我周圍的同事,他們普通,熱情,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事。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感到"為人民服務"其實很簡單,它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從點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愛自己周圍的人。影片中的張思德對待同志如春風化雨,愛他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對老紅軍他就像一個孝子;對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父;對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盡職守,干一樣愛一樣。因此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應屆畢業生,我要向張思德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事有困難自己要熱心幫助,服從公司的分配,自覺為工作單位作貢獻,以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當一名合格的公司職員。
張思德,一名光榮的警衛戰士,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他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獻,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卻用自己年僅29歲的生命承載了一切,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追求,使他不僅成為一位英雄,更成為一種精神——偉大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也正由于這種精神,才使我們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舉行紀念,雖然英雄離我們而去,但歷史沒有忘記他,祖國沒有忘記他,我們更不會忘記他,他的名字永遠閃耀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
XXX同志是XXX區離休干部,19年參加革命工作,19年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先后在部隊任職。建國后轉業到地方,曾在工作。19年調入XX區環保工作,先后任、環保局長,19年離職休養。"離休并非是事業的終點"是他離休時的人生格言。這位頭發雪白、衣著樸素、為人慈祥的老人,離休后不甘寂寞,發揮余熱,表現出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風采。
離而不休獻余熱
他是一位具有五十多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經歷過解放戰爭多次戰役。新中國成立后,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關心支持國家改革開放和環保事業的發展。幾十年來,他始終自覺地堅持學習理論,學習政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每逢重大的紀念日,他都會有所"作為".國慶50周年他抄錄了一首"相逢五十華誕"以示慶賀;"皖南事變"60周年紀念日,他抒發情感告慰昔日的戰友;香港回歸祖國,他籌資收集了大量書報雜志,為他人講解香港的榮辱歷史;十六大召開期間,他每天在電視機前收看現場轉播,還在病床上同室的病友們寄發自己的情思,表示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無比的熱愛和忠誠,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擁護和支持。建黨八十周年,他不顧年高體弱,認真構思、查找資料,積極宣傳黨從一大到十五大八十年間的巨大發展和變化,以這種獨特的方式重溫黨的歷史并對后代進行黨史教育。
特殊黨費表深情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黨的76歲生日,一個特殊的日子。他提前繳納了五年黨費。隨著這筆黨費,他還賦詩一首:百年滄桑/百年期盼/九七回歸/全民歡慶/年過七旬/適逢盛事/為表寸心/交上黨費/以致慶賀。表達了他對黨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表達了他對香港回歸的由衷高興。他說"那些為祖國統一事業而犧牲的老戰友們,他們沒能看到今天,我要以這種方式告慰他們,讓他們也為黨和祖國感到高興".他多交黨費向黨多盡義務是一貫的,幾十年如一日。這些黨費反映了他深厚的組織觀念,反映了一個老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它折射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風采。他有一句話:"黨的事業成功了,我們的一切也就有了".在他心目中,黨的事業高于一切,黨的利益高于一切。
艱苦樸素樂助人
他生活十分儉樸,曾去過他家的同志,看到的"沙發"是一張罩著舊軍毯的藤椅,硬板床上的被面是解放時期買的,上面既有軍人的粗針大線,又有夫人的精細手工。一臺舊電視機已用了十五年,還一張舊書桌,既是書桌也是飯桌。他的生活卻如此簡樸。只要舊的還能用,他們就不買新的。當時他家要供養兩位老人、個孩子。一家口僅靠他夫妻二人的工資生活,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不會很寬裕。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時常把節省下來的錢寄給江蘇、安徽、福建等曾經戰斗過的貧窮老區。在單位,他始終以一名普通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工作,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艱苦。他堅決辭掉大賓館的房間,硬是住進了一個小招待所里。他對待自己盡乎苛刻,對別人卻是慷慨熱情。和他在一起工作過的許多同志,都從錢、糧、衣、物上得到過他的資助。而那時人們經常能看到,他的孩子們上學時,穿的也是打著補丁的舊衣服,手里拿的是蘸水筆和盛著墨水的小藥瓶,
光榮傳統代代傳
在他家客廳的墻上,醒目的貼著一幅國旗和一幅中國地圖。他們家已形成了一個特別的傳統:每逢黨和祖國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里,他家里總是充滿著一種特別莊嚴的氣氛。這是他及兒孫們親手營造的。他總是借著這些機會對兒孫們進行愛國愛黨教育。97香港回歸,正值黨的生日,在期盼中,他又啟發兒孫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迎接這一天的到來。他讓孩子們看看香港的歷史,并用自己的經歷來教育他們。他非常注意教育孩子們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也在生活上、工作上嚴格要求他們。從小,他的孩子們就學會了自立自強,從不打父母的招牌恃權仗勢。相反,他們必須以干部子女自律。孩子們個個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工作出色。在生活上,在他們夫妻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下,孩子們也都養成了艱苦樸素的作風。生長于軍人家庭的孩子們,沒有嬌寵,沒有放任,有的只是勤勤懇懇,正值善良,艱苦樸素的作風。他不僅對自己子女嚴格要求,他也非常關心青年一代的成長,尤其注重對他們的政治思想教育。他在參加每年的"七一"機關黨員大會時,常常講革命史講黨史,告誡青年職工要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珍惜青春,多做貢獻。他以自己的革命經歷來勉勵干部職工們,努力走一條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多為黨為人民作貢獻。
最美不過夕陽紅
他是19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他退而不休,退而不改初衷,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余熱,始終保持著強烈的革命熱情。他時刻關注著環保事業的發展,積極支持環保事業的改革、發展。他特別熱心,他平時十分注意搜集環保工作信息,多次得到信息后,就趕緊親自送到局機關。同志們看到這近80歲的老人為環保事業奔忙都非常感動。2003年春天,SARS這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十分恐慌,疫情在蔓延,患病人數在增加……他同志急在心上忙在手上,他時常給在醫院工作的女兒打電話詢問情況,并鼓勵女兒安心工作。在國家積極為疫區調撥物品、醫療器材時,他立即想到的是疫區人民的身體健康,積極主動捐物捐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對革命,對人民勞苦功高,但他卻任勞任怨盡力使自己默默無聞。他總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年紀大了,已經不能為國家做什么了。他熱愛黨、忠于黨,艱苦奮斗,忠于職守。他以奉獻為本,甘為平凡。他的身上展現著革命老一代的光輝,他是我們老干部的優秀代表,是我們干部職工共同的學習榜樣。
【觀影片《張思德》有感】相關文章:
《張思德》觀后感08-16
張思德電影觀后感08-26
《張思德》電影觀后感08-23
觀《十八洞村》影片有感07-19
觀影片《馬蘭花開》有感08-18
影片觀后感09-10
愛國影片觀后感08-24
紅色影片觀后感08-25
焦裕祿影片觀后感08-25
抗戰影片觀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