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后現代主義傾向
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后現代主義傾向作者/周婷
摘 要:20世紀80年代末興起的新寫實小說的興起給中國當代小說的寫作帶來了新的希望,它以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成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受歡迎的小說流派。新寫實小說受到了后現代主義思潮潛移默化的影響,呈現出后現代主義的某些特征。
關鍵詞:新寫實小說;現實主義小說;后現代主義
新寫實小說在先鋒小說的實驗性創作走向末路的時候勃然興起,對于日趨沉悶的中國文壇來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同時新寫實小說又與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畢竟新寫實小說的風起云涌有著許多時代帶來的特殊原因,也正是這些新滋生的因素促成了新寫實小說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因此,在寫實主義之前冠以“新”字,以區別于傳統的現實主義的
創作。
后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主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出現困境的時候生成的。后現代主義的主要內涵是針對現代性的觀點進行闡釋的,現代主義繼承了由古希臘哲學中而來的“羅格斯”和“理念”等思想,再經由近代和現代的哲學家而發展成為一種以理性為根據的主體性精神,“自由”及與“自由”觀念緊密相關的個人主義是現代性的根本價值取向。后現代主義是“對傳統人文主義的藝術本質與功能概念的反叛及排除高雅藝術與低劣藝術、新藝術與舊藝術界限,反對藝術的一一解釋的‘反理智’思潮。”
后現代主義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成為一股蓬勃的文學潮流,哈桑、佛克瑪、杰姆遜等都是西方研究后現代主義理論的佼佼者,并在80年代積聚成為一股強勁的西風刮入中國。后現代主義思潮在中國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與興盛于20世紀90年代的新寫實小說不期而遇。后現代主義的思想范式對新寫實小說的創作給予影響,“后現代主義不再具有超越性,它不再對精神、價值、終極關懷、真理、美善之類超越價值感興趣,相反,它是對主題的內縮,是對環境、對現實、對創造的內在適應。后現代主義在瑣屑的環境中沉醉于形而下的喜悅之中。”新寫實小說的創作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顛覆著既有的美學原則和文學秩序,完成了由宏大敘事向個人敘事、由改變生活向適應生活、由超驗向反諷的轉向,體現出消解深度模式、非原則性、零散性、無我性、卑瑣性、反諷、狂歡、種類混雜等后現代主義文學特征。”新寫實小說在后現代主義的傳播熱潮中成長起來,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正是這“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形成了新寫實獨特的美學風格。“在意識形態控制相對緊張的中國,后現代主義以反啟蒙、反中心、消解深度模式的一系列原則,為文學創作界提供了一種有異于傳統的理解生活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作家的表述方式,使生活在政治話語霸權中的文學獲得了二度解放。”后現代主義的這種精神內核在新寫實主義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新寫實小說在文學史上占有了無法替代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陳嘉明。現代性與后現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3.
[2]王岳川。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57.
[3]李揚。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204.
(作者單位 重慶八中)
【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后現代主義傾向】相關文章:
論職校生的擇業心理傾向08-25
農村社區建設要力避四種傾向08-19
最小說語錄08-23
幼兒園“防止小學化傾向”自查報告01-28
幼兒園防止小學化傾向的自查報告03-21
最小說經典句子08-23
契訶夫短篇小說06-08
小說教學反思08-25
小說中的唯美句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