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考古學文化的晉文化,以往曾有多位學者對其概念作過界定,代表性觀點大致有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由于晉文化是文獻中晉國的考古學文化,所以,嚴格地講,晉文化的年代就是晉國存在的年代,其上下限應以叔虞被封和桓公被廢為標志。叔虞以前為唐或其他某種文化,桓公以後則分屬韓、趙、魏三文化,統稱三晉文化。但考">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歷史論文>晉文化的概念問題

    晉文化的概念問題

    時間:2023-02-24 04:22:24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晉文化的概念問題

    >

    作為考古學文化的晉文化,以往曾有多位學者對其概念作過界定,代表性觀點大致有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由于晉文化是文獻中晉國的考古學文化,所以,嚴格地講,晉文化的年代就是晉國存在的年代,其上下限應以叔虞被封和桓公被廢為標志。叔虞以前為唐或其他某種文化,桓公以後則分屬韓、趙、魏三文化,統稱三晉文化。但考慮到韓趙魏三家均出自晉,他們對晉君的取代不同于夏商周王朝的更替,在考古學文化方面并未因晉君被廢而發生本質變化,這有如田齊代姜齊一樣。因此,廣義地說,三晉文化也屬晉文化。基于這個原因,我們可把晉文化的下限斷在三晉最後一家被亡之年——公元前225年。”[1] 第二種觀點認為:“考古學上的晉文化,作為先秦時期一個地域性和國家性的地域文化,……在時間上,從二里頭夏文化東下馮類型開始,至東周韓、趙、魏三晉為秦所統一,上下一千七、八百年,可謂幾乎與整個先秦時期相始終”[2]。

    目前,由于學者們對晉文化定義的理解仍存在歧異,致使對晉文化的淵源、晉文化的分期等問題的研究產生了莫大影響。鑒于這種狀況,筆者認為有必要重新廓清晉文化的概念問題,并以此為契機,將晉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

    首先談談對“晉文化”中的“晉”字該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并非如此,而是正確理解晉文化概念的關鍵。從上述第一種觀點來看,“晉文化”中的“晉”字指晉國及三晉,而第二種觀點似乎認為“晉文化”中的“晉”是指山西(山西簡稱晉),因而將晉文化的上限追至東下馮類型。我們基本同意上述第一種觀點,認為晉文化是指兩周時期晉國及三晉的主體考古學文化,而不宜用來統稱山西境內從東下馮類型開始至秦統一期間先後存在過的若干考古學文化。

    根據考古學文化的定義以及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原則,考古學文化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域內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遺跡、遺物的總和。考古學文化通常以首次發現的地點或典型遺址來命名。毋庸置疑,以往關于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原則,通常適用于史前時期的考古學文化。而對于歷史時期考古學文化的命名,則需要作特殊處理,因為此時的考古學文化已經牽涉到族屬、國別、疆域等問題。目前,學界約定俗成的是,對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先商文化、先周文化等等,由于其文化族群相對單純,人們生前聚族而居,死後聚族而葬,因此,均可視為以某族為主體所創造和使用的考古學文化。至于兩周時期分封國的考古學文化,則不宜用族屬的單一概念來命名,而不得不考慮到國別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俞偉超先生《關于楚文化的概念問題》[3]一文對我們認識晉文化的概念有很大啟發。

    關于晉文化的主創群體問題,顯然,我們不能認為晉文化是“晉族”的考古學文化。因為,歷史上并無“晉族”存在,當然也無此提法。事實上,晉國的統治者是來自關中的周人,而在晉國統治疆域內,不同的族群則共同生活于此。如除土著居民和從關中遷徙而來的周人以外,還有不少北方民族。可見,晉國社會組織的群體構成來源是復雜的。因此,只有以晉國人來界定晉文化的主創群體才是妥當的。至于三晉時期,晉文化繼續發展,其主創群體自然演變為三晉國民。

    關于晉文化的時空問題,就時間而言,上起晉國始封,下至三晉滅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隨著秦人勢力的不斷推進,各地晉文化被秦文化所取代的時間存在先後之差,如在侯馬地區,秦文化對晉文化的取代明顯早于三晉其它地區。因此,嚴格地講,對晉文化的下限不必一刀切,一般而言,其下限大體可以秦滅三晉為尺度,但還應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地域而言,晉文化的分布范圍,隨著晉國及三晉的地域擴張而不斷變化,但并不意味著晉文化的分布范圍完全等同于晉國及三晉的政治疆域。

    那么,晉國統治疆域內的考古學文化是否都是晉文化呢?非也!眾所周知,晉國由弱到強、由小變大,疆域在不斷變化、不斷擴大,晉文化的分布范圍也在相應地變化,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或者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而言,政治疆域與文化分布范圍之間,不能簡單地劃等號。西周時期,晉國乃區區小國,其地域僅限于汾澮之間的方百里之地。春秋武、獻以下,兼國多也,晉國疆域自是向南延伸至黃河北岸。但今晉東南地區當時仍為北方部族赤狄所盤踞,霍山以北也為北方部族所占據。直至春秋中期,晉滅赤狄余部;春秋晚期,趙氏苦心經營晉陽繼而滅代、智氏滅仇盂;晉文化才開始逐漸向東南、向北推進。考古學的研究表明,晉文化與北方青銅文化的分布范圍呈犬牙交錯之勢,如春秋中期以前,在晉國疆域之內,河東地區基本上為晉文化,而今晉東南、晉中乃至晉北地區則活躍著北方青銅文化。但隨著晉文化的不斷推進,有時北方青銅文化甚至處于晉文化的包圍之中。如是,晉文化的分布范圍與晉國的統治疆域之間并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晉文化與周邊考古學文化之間的互動交流,晉文化的特征也在不斷演變。也就是說,晉文化的特征有其階段性的變化。

    第一階段: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如同其它分封國文化一樣,晉文化與宗周文化保持

    同步發展。晉文化的面貌與宗周文化大同小異。

    第二階段:春秋中期。晉文化開始孕育新的文化因素,并萌發出新的文化面貌。

    第三階段: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晉文化在吸收周邊考古學文化的基礎之上,逐漸形

    成自身的特色,并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同時對秦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四階段:戰國中晚期。由于秦國勢力向東擴張和秦文化的東漸,而且,三晉出于自

    身的發展,各自的政治中心開始向東、向南轉移。因三晉力量分散及其它

    社會原因,晉文化的發展受到遏制。至此,晉文化開始走向衰落,直至最

    終被秦文化所取代。

    我們認為,狹義地講,晉文化是指從晉國始封到韓、趙、魏三家分晉為止、在晉國地域范圍內、以晉國人為主體所創造和使用的考古學文化。但由于韓、趙、魏三個政治實體皆出自晉國,且三晉文化只是晉文化的自然延續和發展,其間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質變。即晉國雖亡,晉文化并未因此而終止,而是隨著三家政治勢力的不斷壯大而繼續走向繁榮。因此,根據考古學文化定義的原則,三家分晉以後所形成的三晉文化仍應納入晉文化的范疇。晉文化的年代當然應始于周初封唐而終于三晉之亡。我們認為晉文化的概念,應指從周初叔虞封唐到三晉被秦所滅這一時期內,在晉國及三晉地域范圍內,以晉國人及三晉國民為主體所創造和使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遺存。

    晉文化圈或晉文化系統概念的提出,也非常必要,有助于我們對兩周時期列國文化的宏觀認識。李伯謙先生在《中國青銅文化的發展階段與分區系統》[4]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東周時期周鄭晉衛、齊魯、燕、秦、楚與吳越六個文化亞區。孫華先生在其《中原青銅文化系統的幾個問題》[5]一文中,也明確提出了春秋戰國時代,中原青銅文化(即周文化)已分化為晉、秦、楚、齊、燕等幾個亞文化,并形成了既密切關聯又彼此獨立的文化區。其中,晉文化區包括晉國和由晉國分裂出的韓、趙、魏“三晉”、周王室以及鄭、衛諸小國的遺存,分布地域主要在黃河中游地區。由此看來,晉文化圈或晉文化系統不僅包括兩周時期晉國及三晉疆域之內的晉文化遺存,還包括晉國及三晉疆域之外同時期且具有與晉文化共同文化特征的考古遺存。例如,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西周遺址,經研究是楊國的文化遺存[6]。由于其與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存的文化面貌幾近相似,因此,可將其納入晉文化圈或晉文化系統的范疇之內。又如,戰國中期以後的中山國遺存,其文化面貌已徹底被統領中原的晉文化所同化,鑒此,完全可將其視為晉文化圈或晉文化系統的一部分。

    注釋:

    [1] 劉緒:《晉與晉文化的年代問題》,《文物季刊》1993年第4期。

    [2] 王克林:《論晉文化的傳統性和綜合性》,《汾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

    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

    [3] 俞偉超:《關于楚文化的概念問題》,《考古學是什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4] 李伯謙:《中國青銅文化的發展階段與分區系統》,《華夏考古》1990年第2期。後收入《中

    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科學出版社,1998年。

    [5] 孫華:《中原青銅文化系統的幾個問題》,《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下),商務印書館,

    1999年。

    [6] 李伯謙:《晉國始封地考略》,《中國文物報》1993年12月12日。

    【晉文化的概念問題】相關文章:

    “文化”概念界說新論08-09

    哲學概念翻譯的幾個問題08-05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08-06

    文化遺產的概念與分類探析08-26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歷史地位08-05

    網絡與跨文化傳播問題初探08-11

    (浙教版)《晉祠》08-16

    概念教學08-17

    感動的概念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