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上銀行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產生于1995年、已風靡全球的網絡銀行(我國稱“網上銀行”),正伴隨著我國網絡業的迅速崛起而發展。1998年,招商銀行開國內銀行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之后中行、建行、工行出先后推出該項業務。這些不同于以往計算機應用的網上銀行,使客戶不必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享受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不間斷的銀行服務。由于其間廣泛運用了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銀行傳統的和創新的業務深入交融,不可避免地深刻影響著我國銀行業的微觀經營和宏觀監管。一、網上銀行對商業銀行將產生本質的影響
我國網上銀行雖然是商業銀行在自身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傳統銀行業務的延伸和創新。但從現實和長遠的發展態勢看,它對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觀念、業務類型、經營方式、組織機構、管理體系、員工隊伍等都將產生全方位的影響。
1、對商業銀行有重要的戰略發展意義
網上銀行的技術基礎,使其具有靈活、強大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僅可以延伸、改良傳統的業務,還出現了諸如銀證合一、存折炒股、在線支付等新業務。并且其創新的空間還很巨大。同時,網上銀行的出現,以其靈活、便捷的優勢,正被人們迅速接受,彌補了傳統銀行業無法或不便涉及的領域,信息容量驚人。可以預料,傳統銀行業支撐著網上銀行業務的快速成長,網上銀行也將拉動傳統銀行業務的持續發展。能否及時、有效地在網上銀行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不僅關系到能否保持商業銀行現有的市場份額,也將決定其未來的市場結構。
從現實看,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商業銀行的差距有目共睹,并且成為加入WTO后開放銀行市場的一塊心病。但在新興的網上銀行技術方面,我們與國外的差距不大,并且國內銀行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國外銀行進來后,也不可能一下于把網絡建起來。因此,加快網上銀行的發展步伐,也是迎接WTO的挑戰、縮小與國際銀行業發展差距的捷徑和機會。
2、迫切要求商業銀行更新經營、管理觀念與管理方式
網上銀行具有覆蓋面廣、客戶操作靈活、依靠網絡技術、操作的無紙化、虛擬化等特征,使銀行原有的管理觀念和業務運轉方式發生著本質的變化。對此、顯然不能簡單地套用現有銀行的業務和管理體系。比如,應由網點的擴張轉向網絡的擴展;需要更新銀行的服務理念,深化服務標準,調整機構建設、成本控制、管理信息資源的獲取與利用等思路,主動揚棄、升華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以開放、接納的心態對待這一新生事物。
3、安全與風險防范更為復雜
安全與風險防范是傳統銀行業經營“三性”之首位要素,在網上銀行時代這一要素并沒有淡化。這是因為它面對著開放、虛擬、管理松散和不設防的互聯網,時刻經受著黑客、網絡技術的挑戰與考驗,具有風險傳輸快、影響面廣等特點,還有來自銀行內部人員的操作性風險。與傳統銀行安全問題集中、具體、風險防范環節多等相比,顯得更為復雜。1998年,巴塞爾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就將對電子銀行與電子貨幣活動的風險劃分為操作風險、信譽風險、法律風險、跨境風險,以及與傳統銀行相同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這些問題,是發展網上銀行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二、對我國銀行業的宏觀監管和調控方式提出的新問題和要求
監管和調控的目的是理順社會行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監管和調控也要自覺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工作方式。1998年3月,巴塞爾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就針對全球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變化,及時把它納入銀行監管的范疇,推出了《電子銀行與電子貨幣活動風險管理》的報告。很顯然,面對網上銀行的出現和電子貨幣時代到來,我國對銀行業的現有監管和調控方式亦要及時適當調整,發揮其規范和保障作用。否則,只會束縛這一新事物的發展。從目前情況看,網上銀行正在并將要對監管和調控銀行業的諸多方面產生影響,并呼喚著這些監管規則的轉變。
1、急需一套權威的網上銀行風險與安全標準。
由于網上銀行縮小了銀行市場的地理距離,打破了地域界限,使銀行市場,金融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潛在著新的風險。防止銀行業市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提上議事日程。就目前而言,我國已有的四家網上銀行所采用的安全認證方式各不相同,國家對此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界定。對網上銀行的運轉行為,也沒有相配套的法律做約束和保障,對其中的許多行為和權益將難以公正裁定。網上銀行的一系列業務品種也需要確認。面對網上銀行的發展,誰是裁判?如何裁判?怎樣確保網上銀行技術安全的權威性?確定什么樣的網上銀行市場準入標準和機制?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對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任務,也困擾著網上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
2、社會貨幣流通速度將逐漸發生變化
在網絡銀行時代,由于企業和個人資金劃轉的效率提高,大大縮短了社會資金的在途時間。毫無疑問,在同樣的貨幣總量條件下,貨幣的乘數作用被放大,其直接結果是擴大了一定時期的社會貨幣流量。對此,應引起央行的足夠重視,加強監測,增強制定貨幣政策的準確度。
3、呼喚調整對銀行業的監管方式和內容
央行對商業銀行現有的監管,主要是針對傳統銀行,重點是通過對銀行機構網點指標增減,業務憑證、報表的檢查稽核等方式實施。而在網上銀行時代,即使是傳統的業務也日益建立在電子化、網絡化基礎上。機構網點的增加已不十分重要;賬務支付的無紙化、處理過程的抽象化,業務量的大幅度增加,均使現有的監管方式在效率、質量、輻射面等方面大打折扣。監管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及權威性面臨考驗挑戰。
由于網絡銀行是電子化、信息化的產物,使銀行業務創新加快。而新的業務品種多突破了現有銀行監管的政策法規,比如銀證合一的銀行卡、存沂炒股、網上支付結算等。這些業務又深受社會的喜愛。對此,就不能要求網上銀行新業務削足適履;套用現有的監管和調控標準。中央銀行必須主動研究新情況,調整現有的規則,防止”以不變應萬變”。否則只會束縛和妨礙網上銀行的發展。
【網上銀行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相關文章:
銀行卡暨網上銀行業務分析08-13
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08-16
WTO對我國糧食區域流通格局的影響08-08
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08-12
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_[實習報告]08-15
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積極影響與不利因素08-08
入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短期看弊大于利08-08
入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短期看弊大于利08-08
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積極影響與不利因素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