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亞太地區B2B的障礙
CEO們要想在亞太地區實現B2B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就必須考慮到面對障礙,建立令人信服的電子商務經營實例。他們要了解哪些障礙在阻礙經營實例的建立,哪些事實上又在起破壞作用,從而采取相應的行動繼續向前邁進。
目前阻礙亞洲公司向電子商務邁進的五大主要外部障礙是:跨國界物流的挑戰;互聯網使用普及率問題;信用方面的問題;不充分的通信基礎設施;以及法規/立法障礙。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障礙至少在某些市場正得到處理。例如,在澳大利亞,一批最大的國內銀行已認識到亞太地區需要獨特的支付解決方案,于是他們迅速行動,建立起能進行數字化認證和安全認證的支付平臺,并將之與現有的銀行流程整合。因此,雖然在許多國家有這些重大障礙,但令人欣慰的是,它們正在得到處理,并最終能得以消除。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障礙在各國間的差異極大。某些特征為發達國家所共有,而另一些特征則為不發達國家所共有。不過,即使是在這兩大類別的內部,仍有許多不同情況。因而,采用電子商務的時機將受制于政府和企業對付這些障礙的速度。獨立或參加行業聯盟對付這些障礙的企業,會發現自己處于在企業內推進電子商務的最佳位置。
跨國界物流的挑戰
鑒于亞洲的全球制造和貿易中心地位,物流挑戰可能是其中最顯著的障礙之一。該地區的貿易量相當于地區GDP(日本除外)的40%,而世界平均值僅約20%。亞洲實現電子商務機會的能力,將高度依賴于強大的跨國界有形商品的配送基礎設施。
在亞洲簡單地搬運商品通常不是主要問題;人們可以看到在泰國境內可口可樂通過機動三輪車隔夜就送到商店;數以百萬噸計的貨物通過香港和新加坡的一些世界最高效的港口運送。對于亞洲公司來說,真正的挑戰位于國境線上,此處對信息的要求可能使區域內的貿易趨于停滯。在此,供應商遇到各種不同的具有國別特色的法規,這給區內貿易增添了相當的復雜性。這些法規包括,建立進出口商記錄,完成復雜的關稅手續,以及因分銷法規而經常需要進行的物權變更。所有這些都要用多種文字和貨幣處理,按多種稅制處理。像許多公司一樣,該地區的BCG客戶屢屢遭遇等待報關時惱人的拖延以及貨物在集裝箱中腐敗變質。
在亞洲只有那些最大的公司,才能系統地、成功地應付這些跨國界的挑戰。盡管地區的貿易總量很大,但其中許多是由數目相對較少的大公司實現的。例如,在韓國,88%的出口來自貿易量超過200萬美元的公司,它們只占全體公司總數的18%。
并且,由于大多數亞洲企業沒有經歷過企業再造工程,就沒有廣泛采用業務外包,也鮮有美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供應者。多數亞洲公司主要依靠內部建立的物流平臺,通常其效率不高,規模不大且較為零散。但即使是這樣的內部平臺,也是許多小公司所無法企及的。
但是,處理這些跨國界物流問題的新公司正在涌現。一個范例是Ascent,一家為支持電子商務創舉而于1996年創建的新加坡公司。它的服務包括傳統的倉儲、運輸、進出口加工和軟件驅動的增值服務(包括信息管理、存貨控制和配送中心服務)。Ascent的客戶遍布各行各業,包括高新科技、名牌時尚用品和電子商務等行業。
Ascent正在開發通過管理整個跨國界交易流程來為客戶減少物流成本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來說,Ascent通過簡化和整合整個物流鏈(包括海關報關和港口運作),幫助惠普公司將其跨國界的備件運營業務降低了70%的物流成本。
互聯網使用普及率
互聯網的滲透率在該地區的不同國家間相差很大,澳大利亞和香港分別高達26%和25%;而像中國和印度盡管穩步增長,滲透率卻分別維持在1%和0.1%的低水平。但是,亞洲總體上的低滲透率導致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困境--買方和賣方都不愿率先投資于電子商務。事實上,在我們的調查中有49%的買方和67%的賣方提到,他們商業伙伴的離線狀況是他們將業務轉移到網上的最大障礙。發達市場中的公司準備得較好,他們將會引導該地區的商業伙伴采用電子商務。
信用方面的問題
信用方面的問題(包括支付和質量保證)在亞洲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一樣突出。一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并正在通過適當的立法和更為先進的系統基礎設施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例如,當前印度的銀行間清算需要手工處理有形憑證(如支票),而東南亞在法律上不認可在線信用證。在所有國家,甚至包括最發達的電子商務市場,安全性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問題,許多國家缺乏技術和服務來提供數字認證或在線信用核實。
然而,有些問題更為復雜,它們植根于該地區形成已久的商業行為。例如,像廣泛運用于日本造紙業、水泥業和石油工業的"交易后定價系統"就是一種獨特的支付行為。按這種系統,批發商支付給經銷商的最后價格是在交易后達成的,并以市場所承受的零售價格為基礎。顯然,像這樣的慣例將很難在網上實施;各行業的參與者必須在在線業務的優勢與廢棄這種慣例的費用之間作出權衡。答案很可能由這些參與者本身所處的團體決定。
通信基礎設施由于缺乏與足夠的通信帶寬的廣泛接口,亞太地區一直遭受不利的影響。根據AccessMediaInternational的近期研究,78%的亞太公司使用撥號方式上網,這無法滿足公司的網絡用途。此外,通信的可靠性在許多地方,如中國、印度和東南亞,也成問題,這進一步限制了企業使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效率。亞洲公司應該處于新型的、以IP為基礎的寬帶和下一代無線網絡的發展前沿,這兩項技術有望大大提高許多處于領先地位的亞洲市場之互聯網的接入性。法規/立法障礙一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阻礙了商品的區域性/全球性貿易,這反過來又延緩了私人電子商務企業的建立。例如,中國的消費品公司因國內產業保護政策引起的進口限制,而無法參與全球的食糖交易。在整個亞洲地區,幾乎沒有關于知識產權的立法,或者有了這方面的法律,也鮮有實施。
在某些國家,以韓國的財團為例,工會的力量以及解雇工人的重重困難,阻礙了企業為實現電子商務的全部益處而必須進行的重組。
由于單個公司對這些障礙的形成和改變的影響力有限,那些與行業伙伴和政府一道建立適當的支持性立法的公司,顯然更能加速推進電子商務為公司創造價值的進程。
內部的制約
CEO們及其管理團隊,必須全身心投入來推動必要的機構變革,以應對實施電子商務時無法避免的多種內部挑戰。這正是多數電子商務創舉的失敗之處。領導者對付這些內部限制的方法將極大地影響他們所能取得的相對競爭優勢。
再次指出,公司面對的內部限制的性質和程度是不同的。亞洲公司面臨的最大限制,它們因不同公司、不同國家而異。
持久/深入的商業關系
電子商務的根本好處來自于供應關系的開放和拓展。但許多亞洲公司因為害怕破壞現有關系而不愿意擴大伙伴基礎。例如,韓國財團內部的許多關系是以"血肉"紐帶為基礎的,而不是出于價格/質量考慮,這就造成了韓國公司嚴重的兩難處境。類似地,亞洲企業常常與相對較少的幾家公司建立深入的關系,而且與我們交談的許多公司認為電子商務會損害這些關系。這些公司必須理解,通過進一步的信息共享及合作性的供應鏈管理(SCM)等方式,電子商務提供了更多的豐富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的機會,至少可從與更多商業伙伴交易的評估中獲益。
缺乏能干的人才資源
經驗豐富的管理和IT人才資源在全世界都很稀缺,而亞洲尤甚。這既反映了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和IT人才的有限供應,又反映了對這些資源正在增長的需求。這個問題已在馬來西亞顯示出來,IT人才不斷受到提供國際職位的獵頭們的追逐,后者開出的工資至少是在吉隆坡能賺到的2倍。Korn/FerryInternational聲稱,亞洲對技術主管的需求已上升到占總雇用量的32%,而1年前僅為21%。由此,公司的商業計劃要考慮招聘合適人員所需的時間,并包括在傳統資源之外進行關鍵人才招聘的意愿。
減緩變革的等級制度
亞洲公司一般具有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這使得實施電子商務所需的變革難以實現。電子商務往往因為要打破這些層面而遭到抵制。亞洲傾向于一致同意的管理模式更加劇了這個問題,特別是因為電子商務也可能與現有的業務和業務渠道發生嚴重抵觸。亞洲的CEO們要在公司內部明確地支持并推銷電子商務戰略,以保證其實施不陷入困境。
根深蒂固的商業行為
管理層應意識到,一些國家在采購中一直存在"灰色"支付或回扣行為,這種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了人們不愿意采用在線采購系統。此外,賬外交易的盛行,抑制了公司采用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因為這些公司想避開電子商務的必然產物--透明度。
內部IT管理系統和流程
因為多數亞洲公司沒有經過像西方同行一樣的企業再造過程,它們不太可能擁有支持一體化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先進的采購、銷售、存貨等內部流程。
例如,絕大多數亞洲公司沒有投資于類似電子數據交換(EDI)的信息管理技術。即使是日本的汽車業,盡管早在1960年代就引入了"即時制造"(JIT)系統并因這一供應鏈方面的進展而聞名,但只有10%的公司投資了EDI。有不少文章討論過亞洲公司"跨躍"電子商務這一階段的潛力,這一假設是以亞洲某些地區移動電話成功跨躍陸基電話線為基礎的。但是我們發現,那些建立了支持EDI的后端系統的公司,能更好地迅速實現與互聯網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整合,并因此較那些沒有作此投資的公司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來開展電子商務。相應地,作出最多的EDI投資的日本汽車公司也是率先采用日本基于互聯網的JNX(日本汽車交易網)的公司。
因此,電子商務的實施為亞洲企業提供了引入一般商業流程改進的絕佳機會,這本身就會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亞太地區B2B的障礙】相關文章:
關于B2B的思考08-05
B2B的新空間08-05
亞太地區旅游業發展評析08-06
B2B成功法則08-05
B2B生死難料08-05
B2B在哪里賺錢?08-05
B2B電子商務08-05
亞太地區發展數學教學材料研討會簡介08-17
B2B引發三大懸念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