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分析
一、平原公路建設的經濟意義
1.1平原公路建設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公路建設項目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所需的原材料、機械設備都需要相關產業進行提供,例如建設公路會大量使用砂石、機械設備等必需品,建設水泥混凝土公路需要大量水泥,所需材料需要運輸,這些都會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可以有效的解決大量人員的就業問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1.2公路建設對經濟的間接作用
公路建設會使原有的道路等級提高,改變當地的交通條件。新建公路會帶動地方產業布局的變化。例如,農村公路建設會改善農村交通狀況,為增進農村與外界交流提供便利,也促進了農副產品的運輸,增加了農產品銷路,而且有些農產品加工廠就建在公路附近,大大降低了其運輸的成本。招商引資能夠為地方經濟增添活力,增加稅收,同時又能為就業問題提供解決途徑,而招商引資離不開交通環境的改善。公路的發展有利于改善當地投資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吸引優秀企業到當地投資。公路建成還會帶動沿線商業發展。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也離不開公路的發展。物流業的發展不僅源自消費需求的增長、經濟的發展,也與公路建設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交通條件的改善會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二、公路發展中的環境保護
2.1施工期的環境保護
2.1.1生態環保
公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季節性和階段性。如果在施工期降水集中,對公路建設影響較大,因此,開挖或者回填時都要避開雨季。在雨季來臨之前要開挖回填;在雨水充沛的季節,需要及時設置排水溝,避免沒建好的地面被沖刷;需在徑流雨水的地面處開挖路基,及時設置臨時的土沉淀池,攔截泥沙;路基建成后,應及時將土沉淀池推平,作綠化或還耕之用;應有計劃地取土,做到及時還耕或綠化,對生態系統做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2.1.2噪聲防治
在施工期間,如果施工路段離居民區域很近,為了能夠保證居民休息,夜間應禁止施工。如果施工路段附近有學校或單位,負責人需主動與其進行協調,及時調整施工時間或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減少施工噪聲對其的干擾。同時,還要注意保養設備,使設備的噪音保持在最低聲級,盡量減少高分貝噪聲的持續時間。
2.1.3大氣污染防治
公路施工的堆料場及攪拌站需要建在空曠的地區,周邊不應該有居民區、學校等。在需要使用瀝青的施工路段,瀝青混凝土拌和廠需要建在單位或學校等地的下風向處,這樣做既方便生產又能達到衛生標準。施工便道需要定時灑水降塵,在運輸粉狀材料時要加以遮蓋。
2.2營運期的環境保護
2.2.1交通噪聲防治
對公路附近的學校、工廠和其他單位,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治噪聲污染,例如修建高圍墻、路兩側種樹或者建筑物設計為雙層窗或封閉走廊等。在附近有學校的地段兩側設禁止鳴笛標志,加強管理,在公路的主要出入口設置噪聲監控室,禁止通行車輛噪聲過大。
2.2.2大氣污染防治
根據當地氣候以及土壤的特點,需在公路兩側,特別是環境敏感區域周邊種植喬木或灌木等,這樣可以有效吸收汽車尾氣,減少大氣里的懸浮顆粒,還能夠美化環境、減少噪聲、改善公路兩邊的景觀。收費站可對過往的車輛尾氣進行抽查,以確定尾氣污染是否超標。
2.2.3水污染防治
禁止各種易泄漏污染物車輛上路,防止由于污染物泄露造成水體污染。在生活區附近設置污水處理站.將污水處理好達標后才可排放。
2.2.4潛在風險防范
對于一些潛在的風險我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對載有危險品的車輛要嚴格檢查,防止事故發生;洪澇季節要經常與氣象水利部門聯系,以保證洪水期間的行車安全。
三、結語
平原地區的公路建設要以路網規劃為基礎,這樣可以減少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護生態與社會環境,盡可能以較低資源代價和環境代價獲得較高的、良性的公路發展,目的是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公路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加大環保的工作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路從業者的環保意識,加強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使我國的公路建設以及環境治理水平早日趕超發達國家。
作者:馬學謙單位: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交通運輸局地方道路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