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農學論文>生態規劃過程詳解——《生命的景觀(The Living&nbs

    生態規劃過程詳解——《生命的景觀(The Living&nbs

    時間:2022-12-07 15:52:52 農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態規劃過程詳解——《生命的景觀(The Living Landscape)》述評

      1、生態規劃概念及發展過程
      
      
      何謂生態規劃?生態規劃就是“運用生物學及社會文化信息,就景觀利用的決策提出可能的機遇及約束。或者如伊恩·麥克哈格定義的,'某一地區借此而得以在法規及時間的運作中被解讀為一個生物物理及社會過程。它也可以被再解釋為就任何特定的人類使用方式明確地提出面臨的機會和約束,調查能夠揭示出最合適的區位與過程'”。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創造輝煌物質財富的同時,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于是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Law0lmsted)、喬治·珀金·瑪希(GeorgePeriknsNarsh)(1864)和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Howard)為代表的規劃師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認識到景觀、生態是一個自然的系統,并開始了生態規劃的初步嘗試。從二十世紀初至中葉,出現了大量涉及開放空間系統、城市公園及國家公園的規劃。在思想上,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Leopold)、芒福德與本頓·麥凱(BentonMackaye)等人先后倡導了規劃的“生態理論”。而在技術上,沃倫·曼寧(WarrenMarnning)和派特里克·蓋迪斯(PatrickGeddes)等人則創造并改進了生態規劃的方法。此時生態思想已經滲入到規劃領域,為規劃注入了活力。到20世紀70年代,生態與環境已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景觀規劃的倫理基礎、工作理論、理念、技術等構成的范式也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其中伊恩·麥克哈格(IanMcHarg)等更是建立了生態規劃框架,成為以后生態規劃的一個基本思路。直至今日,在無數規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生態規劃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生態規劃已成為世界各地規劃研究的熱點,一系列專著也相繼問世,《TheLivingLandscape》便是其中一部獲得高度評價的著作。
      
      2、弗雷德里克·斯坦納與《TheLivingLandscape》
      
      《TheLivingLandscape》一書的作者斯坦納教授具有豐富的景觀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參與了大量的社區和區域規劃項目。該書從規劃師如何開展生態規劃、應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生態規劃出發,從生態環境的角度,總結了規劃技術與規劃應用的經驗。這本在今天和未來都實用的生態規劃動手冊,介紹了如何從無到有地開展生態規劃,以及如何確定規劃問題、規劃目標的步驟、方法和原則。這本書還包括區域尺度的景觀分析、地方尺度的景觀分析、細節分析、規劃區域概念及方案、景觀規劃.社區參與與市民教育、設計方案、規劃設計的實施等內容,以及涉及城市、郊區、鄉村,國內外環境等各方面的20多個案例研究。此外還有詳細的工作流程、環境影響評價的詳細資料及各種分區、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文件。
      
      《TheLivingLandscape》是一本經得住時間考驗的、適于職業設計師使用的參考書,同時也是一本適用于當今城市和景觀規劃設計的課程。書中介紹了多位生態規劃創始人及當代生態規劃師的工作成果,理論。如麥克哈格、芒福德、卡爾·斯坦尼茲(CarlSteinitz)等,而本書的作者亦是生態規劃界的杰出學者。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斯坦納教授本人的思想,還可以了解生態規劃最經典及最先進的理論、技術,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現在,這本書已經成為美國多所大學相關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并被評為“該領域的杰出著作”。該書第一版(1991年出版)即榮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的MeritAward獎,該書的第二版(2000年出版)更將當前的規劃實踐與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的新理論較好地結合起來,獲得了讀者的高度評價。
      
      3、生態規劃過程詳解
      
      如前所述,麥克哈格最早建立了生態規劃框架,“麥克哈格式的環境分析……(已經)幾乎成為進行任何形式的地方規劃都必須遵循的通用方法步驟”。不過有些學者還認為,盡管這些分析“非常重要……但仍需要一種更為全面和整體的方法”。因而,斯坦納教授在這本書中試圖提供更為全面的步驟與方法。
      
      斯坦納教授認為,現實中的規劃過程往往不是依據現行與理性的模式開展的,但為了將問題說明清楚,仍可把規劃過程表述為簡單的組織框架。于是,他把生態規劃劃分為下列11個步驟,詳述每一步驟可能開展的工作,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了解如何開展生態規劃,從而使規劃步驟更為清晰。同時他也指出,步驟之間存在反復過程,即后幾步的工作也可能導致前面步驟的修改,而這種修改又會影響到后面的步驟,需做出新的調整(圖1)。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斯坦納教授在書中為每個規劃步驟插入了北美的一系列實際案例并加以詳細闡述,十分生動形象。
      
      
      
      
      (1)明確規劃問題與機遇。人類面臨著許多機遇及環境問題,而問題與機遇則導出了特定的規劃議題,如郊區的發展常常占用最優質的農田,土地利川的沖突引發了許多問題。又如,海灘因其優美的風景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而關鍵的挑戰在于如何在適應新發展的同時,保護那些吸引人們來此的自然資源。
      
      (2)確立規劃目標。在確認了所有的問題后,針對這些問題確立規劃目標,而這些目標應該是規劃過程的基礎。所有受此目標影響的人都應該參與到確立目標的工作中來。
      確立規劃目標的公眾組織包括市民咨詢委員會、技術咨詢委員會、鄰里規劃委員會、名義團體研討會等。這些方法也會在后面的規劃階段被用到。而且,這種公眾參與是持續性的,即人們能夠繼續參與其后的規劃過程。
      
      
      
      
      (3)景觀分析,區域尺度。斯坦納教授指出,規劃工作涉及環境的不同尺度,包括相互聯系的各種尺度等級,如區域、地方及特定場地(強調地方性),而每個等級的整體都是更高等級的組成部分。故規劃應從不同尺度有條理地層開分析。
      流域被認為是對景觀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很有用的分析等級。許多規劃案例是以流域盆地為基礎的,如水土流失控制規劃。
      
      (4)景觀分析,地方尺度。規劃應對更為具體的規劃區域上發生的過程進行研究。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為了獲得對自然過程、人類計劃或活動的認識。
      生態規劃過程中的這一步驟類似于前面各步,包括對構成規劃區域的物理、生物及社會元素的相關資料的收集。由于成本與時間在許多規劃過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故現有的已出版或繪制的資料是最容易、也是能最快地獲取的。如果預算及時間允許,在開展景觀分析時,最好組織跨學科團隊收集新的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個步驟都是跨學科收集資料的過程,包括搜尋、匯集、調查、繪制。
      在這一階段,土地分類系統能讓規劃師將各種資料歸納到一般的組類中,因而非常有價值。
      先收集上述(3)、(4)兩步驟所需的生物物理環境要素(包括:區域氣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微氣候、植被、動物、土地利用現狀等)。然后弄清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在人文社會要素調查方面,不同的規劃項目需要不同的社會信息,最后綜合所有資料,建立景觀格局。
      
      (5)詳細研究。將問題、目標與資料調查、分析聯系在一起。典型的詳細研究,如適宜性分析,是基于生態調查及土地使用者的價值觀念,以確定某一特定地區對多種土地利用類型的適宜性。詳細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理解人類價值觀、環境的機遇與約束及正在研究的問題之間的復雜關系。要完成此任務,關鍵是要使研究與當地現狀聯系在一起。
      地理信息系統在這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作者在該書第二版中為適應規劃發展的需要,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大量補充,介紹了當前生態規劃的應用技術與工具。
      
      (6)規劃區的概念及多解方案。在適宜性基礎上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概念模型,以及為問題的解決提供預景分析。提出的模型必須能夠保證目標的完成而不應偏離規劃目標;預景分析(即未來可能的選擇)確定了未來對區域進行管理的可能方向,因此可以作為討論的基礎,而由社區來選擇其未來。在此當中,實施的可能性也應當予以考慮。
      規劃選擇的組織有專家研討會、特別工作組、市民咨詢委員會、技術咨詢委員會、公眾聽證會等。規劃選擇的技術手段包括公民投票、同步調查、“目標一實現”矩陣等。
      
      (7)景觀規劃。景觀規劃將最優的概念和待選方案綜合在一起,并考慮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在地方尺度上提出發展戰略。它為政策制定者、土地管理者及土地使用者提供了靈活的導則,以指導對某一地區進行的保護、恢復或開發。在這種規劃中,必須留有足夠的自由度,便于地方官員及土地使用者針對新的經濟需要或社會變化而調整其行動。規劃應該包括對政策及實施戰略的書面表述,以及一張表現景觀空間組織結構的地圖。
      這一步是規劃過程中關鍵的決策點。
      
      (8)持續的市民參與及社區教育機制。一個規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多少民眾參與到其決策過程中。例如,政府突然公布某規劃方案,但該規劃事先并未與相關群眾協商,盡管規劃將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結果很明顯——該規劃將受到民眾反對。可行之策應是使民眾參與到規劃過程中,征求民眾意見,并將意見融入規劃中。雖然這么做可能會使規劃周期加長,但會獲得地方民眾較高的支持率,從而加強對規劃的監督力度。
      斯坦納教授自始至終都在強調,生態規劃是一動態的過程,必須考慮規劃項目涉及到的各方利益主體。只有這樣,規劃才能真正解決所面臨的迫切問題,獲得大眾的支持,從而便于實施。因此,公眾參與應貫穿整個生態規劃過程。斯坦納教授認識到這一點,是與他多年的工作經驗分不開的。
      
      (9)設計探索。規劃師在景觀規劃的基礎上進行詳細設計,可以幫助決策者了解其政策的后果。設計代表了對前面所有規劃研究的綜合。在這一階段,設計也應是生態的設計。只有這樣,決策者才能認識人類生活的生態背景,正確評價各種事物。
      設計可以通過圖形模擬、建設示范項目等來表達。專家研討會是產生設計思想源泉的良好平臺。
      
      (10)規劃與設計的實施。無法實施的規劃是毫無用處的。因此,本書在最后用較大篇幅闡述了規劃的實施策略及其管理措施。
      實施是采用各種戰略、戰術及程序,實現生態規劃中確定的目標及政策。斯坦納教授詳細介紹了美國政府實施規劃通常采用的4種權力(管制權、征用權、支付權及稅收權)及具體內容(自愿達成契約、地役權、土地購買、開發權轉移、分區制、設施推廣政策及執行標準等)。斯坦納教授指出,采用的方法必須適應此地區的實際情況。例如,在某些地區,傳統的分區制可能是行之有效的,而在另一些地區,則可能發現分區效果并不理想,而不得不尋找其它的實施措施。
      
      (11)管理。生態規劃的最后一步是對規劃進行管理。管理包括對規劃實施的全程監控及評價。由于現實情況會不斷發生變化,會不斷出現新的信息,因此對規劃的修正,調整或管理無疑是必要的。管理可以由市民委員會通過監督當地法令的執行委員會及評審委員會等形式來完成。
      在此階段,還可對項目做出影響評價,以衡量項目的效益。這些影響評價包括環境、經
      濟、國家財政、社會等多個方面。
      
      4、對中國規劃界的參考意義
      
      總的來說,《TheLivingLandscape》通過對規劃過程的詳細描述,以及對眾多案例、圖表的列舉,向讀者闡明了有效開展生態規劃的方法。對景觀設計、建筑、環境規劃及自然資源管理行業的學生與從業者來說,《TheLivingLandscape》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對于中國目前的生態規劃來說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斯坦納教授在書中指出,美國在土地共享上正面臨著一個特別困難的時期:雖然保留了許多壯麗的自然景觀,但又用過份俗麗的符號、無聊的作品或平庸丑陋的建筑毀掉了其它的美景;人們希望在鄉村居住,而一旦在農村定居,又會要求農民們摒棄其正常的農業活動。人們不希望政府來告訴他們該如何處理他們的土地,但是在遭遇災害時,卻又希望能從政府那里獲得幫助……而生態規劃,正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類問題。
      
      然而中國又何嘗沒有這類問題?甚至于此類矛盾也許更多。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快速城
      
      
      
      市化的壓力,使得當代中國面臨著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倘若沒有正確的規劃、管理理念引導,此類問題將日趨嚴重。因此,如何在對人類社區的規劃中融入生態的理念,已日益為中國規劃界所關注。美國開展生態規劃已有多年歷史,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說才剛剛起步。盡管不少人已有了生態規劃的思想,但并不清楚如何具體開展生態規劃,因此迫切需要了解開展生態規劃的正確、完整的步驟。目前,生態規劃正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但由于生態規劃在中國并個成熟,產生了—些誤區、如一些人僅從字面來理解生態規劃,誤以為生態規劃就是狹義的綠地規劃,這些誤區亟待糾正。因此,有必要引進國外成熟的生態規劃理念與方法,來指導我國的生態規劃工作。而正在此時,《TheLivingLandscape》—書再版并被譯為中文《生命的景觀——景觀規劃的生態學途徑》,即將發行,實為一件幸事。
      
      這本書將使人們知道如何從環境與自然中獲得知識與信息并將之運用到規劃當中,從而在規劃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同時,亦保護自然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本書將使人們系統地看待整個區域,用生態的眼光看待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解決問題。可以說,該書對中國規劃師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B][作者簡介][/B]
      李小凌,女,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碩士生。
      周年興,男,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博士生。
      
      參考文獻:
      
      [1]FrederickSteiner.Thelivinglandscape:anecologicalapproachtolandscapeplanning[M].NewYork:McGraw-Hill,2000.
      [2]查爾斯·A·伯恩鮑姆,羅賓·卡爾森著,孟雅凡,俞孔堅譯.美國景觀設計的先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俞孔堅,吉慶萍.國際“城市美化運動”之于中國教訓(上、下)[J].中國園林,2000,(1):27—33;(2):32-35.
      [4]GeorgeF.Thompson,FrederickR.Steiner.Ecologicaldesignandplanning[M].London:JohnWiley&Sons,1997.
      [5]AldoLeopold.Asandcountyalmanac[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49.[6]Beatley,Timothy,KristyManning.Theecologyofplace:planningforenvironment.economy,andcommunity[M],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7.
      
      
      
      

    【生態規劃過程詳解——《生命的景觀(The Living&nbs】相關文章:

    走向有生命的建筑、景觀和規劃08-08

    論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以中山市為例08-06

    嘉善生態工業建設規劃08-15

    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詳解08-17

    美國的景觀規劃設計專業07-19

    生態市建設規劃情況的調研報告08-12

    生態環境規劃實習報告08-19

    景觀規劃設計合同03-24

    濱河帶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探索08-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最新2021久久精品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 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