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計劃

    時間:2024-05-22 08:44:15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單元教學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單元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計劃1

      一、單元教材分析:

      走向世界、開放的中國既大力弘揚豐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樣文化,并注意從全人類優秀文化中吸取營養。這種思想也反映在課程改革之中。本組教材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

      關于本組教材的學習,課本中的導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通過多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搜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本組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這方面的文章和書籍,布置學生課外閱讀。選讀課文《維也納生活圓舞曲》可結合本組教學適當安排。

      二、教學目標:

      教學時,要在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尊重世界多樣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還要適當考慮本組課文作為本冊最后一單元,對本學期注重培養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等,要加以復習與鞏固。整組課文在理解上的難度不大,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極好憑借,可充分利用學生過去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閱讀經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可用12—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單元教學計劃篇四: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其中一篇講讀課文由3個片段組成。這3篇課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作家在刻畫人物時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從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為主。這3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組教材緊緊圍繞專題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等內容,也就是說,本組教材以“人”為主,形成了“讀人、說人、寫人”的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材。教學中,要充分體現這一特點,把對“人物”的讀、說、寫緊密地結合起來。

      學生曾閱讀過大量的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也寫過這類作文,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讀寫經驗。以此為基礎,教材又專門安排“作家筆下的人”一組課文,其意圖,就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這是本組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本組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本組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讀寫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來學習本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將學生已有的關于“寫人”的讀寫經驗與本組教材的學習有機結合,提高閱讀和寫作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對人物形象的感受不應是幾條干巴巴的結論,要以課文對人物描寫的語言文字為依據,從人和事件的具體材料出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在對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認識后,再對人物形象進行概括和評價。對描寫人物方法的總結,也應如此。如,側重從人物的語言上來刻畫人物,首先應該充分理解人物對話的內容,并從這些語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人物的對話來描寫人物的。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4—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4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加、減法估算。共安排了5個例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100以內的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的數與計算起了鋪墊作用。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前幾冊100以內口算的延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例如,一位數除多位數,試商時從被除數里減去除數和商的'積,如果學生對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比較熟悉,就能較快地判斷出余數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適。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是新增加的內容。是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而且還為后面學習多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2、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突破方法: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小組合作中活躍思維,掌握不同的計算方法。

      2.運用生動、活潑的訓練形式,使學生熟練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課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筆算)

      教學內容:

      課本96頁例3。“做一做“第1、2題中加法,練習二十第1、2題加法。

      教學目標:

      1、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2、掌握豎式計算的規范書寫。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綠化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準備:教材第96頁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圖上的內容。

      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

      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2、現在搜集礦泉水瓶子的小朋友們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3、出示問題:500個送一次現在夠嗎?

      4、請一個同學板演,其余同學自己在練習上寫出算式。

      5、訂正算式。

      6、看看這兩個加數都是什么數?

      7、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幾百幾十的加法。(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現在我們再動動腦,想一想應該怎樣計算。

      2、提出要求:

      (1)先獨立計算。

      (2)計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組織學生匯報。

      用口算。因為18+34=52所以180+340=520

      用豎式計算。百位、十位和個位分別對齊,然后從個位開始算起。

      4、同學們能想到兩種那么好的方法來計算,而且還提醒我們豎式應該怎樣計算。我們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每個數位上的豎對齊,如果滿了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5、但是老師還是有個疑問: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讓學生回答:因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進了1,百位上就是應該是1+3+1=5

      豎式計算時進的1要寫上,算的時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記得在末尾再寫上0。

      ……

      同學們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們,我們在計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別小心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第1、2題中有關加法的練習。

      2、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1)說說圖意。

      (2)根據圖上問題列式計算。

      (3)根據變化的數據進行計算。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想一想:最小三位數加上最小四位數的和是多少?

    單元教學計劃3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能夠聽、說、讀、寫A、B部分Let’s learn 中的四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三組句子。

      2、 能夠聽、說、認讀let’s learn部分的三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句型。

      3、 能夠讀懂Let’s read 中的對話和短文,能夠完成檢測學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練習。

      4、 了解3個元音和4個輔音的讀音,能區分它們不同的發音方式,并能根據所給的音標拼出單詞的讀音。

      5、 能夠聽懂、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Task time 中的內容。

      能力目標:

      1、 能用形容詞比較級談論自己和他人。

      2、 圍繞主題How tall are you?展開對話,并嘗試自編對話,模仿講故事。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物。

      2、了解常見的長度和重量單位。

      單元教學重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聽、說、讀、寫。

      2、Let’s learn部分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

      3、句型How tall are you? 的運用 。

      單元教學難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讀寫。

      2、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3、正確認讀本單元所給出的7個音標以及相應的單詞。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Main scene Let’s star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第二課時:Let’s chant A Let’s try Let’s talk Group work C Task time

      第三課時:A Let’s read Pair work C Pronunciation

      第四課時:B Let’s learn Let’s play C story time

      第五課時:B Let’s try Let’s talk Pair work C Let’s sing Good to know

      第六課時:B Let’s read Match and say C Let’s check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能夠聽、說、讀、寫A、B部分Let’s learn 中的四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三組句子。

      2、 能夠聽、說、認讀let’s learn部分的三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句型。

      3、 能夠讀懂Let’s read 中的對話和短文,能夠完成檢測學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練習。

      4、 了解3個元音和4個輔音的讀音,能區分它們不同的發音方式,并能根據所給的音標拼出單詞的讀音。

      5、 能夠聽懂、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Task time 中的內容。

      能力目標:

      1、能夠簡單詢問他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

      2、能夠簡單表達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各種情緒和心理狀態。

      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團結友愛、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讓學生理解健康的體魄和愉悅的心情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單元重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聽、說、讀、寫。

      2、Let’s learn部分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

      3、句型what’s the matter? 的運用

      單元難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讀寫。

      2、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3、正確認讀本單元所給出的7個音標以及相應的單詞。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Let’s start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第二課時: A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play C Pronunciation

      第三課時:A Let’s read C Let’s sing Good to know

      第四課時:B Let’s learn Pair work C Task time

      第五課時:B Let’s try Let’s talk Pair work C Let’s check

      第六課時:B Let’s read Group work C story time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能聽說讀A,B 部分Let’s learn中的三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句型

      2、 能聽說讀 寫let’s learn 中的四會單詞和let’s talk 中的四會句子。

      3、 閱讀read and write 部分,并對練習部分進行熟練的問答。

      4、

      掌握Pronunciation中音素的發音。

      5、 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 ,task time中的內容。

      能力目標

      1、能夠用一般過去時描述自己在過去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

      2、能夠用主要句型詢問他人在過去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并作答。

      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學會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適時強化尊老愛幼的教育。

      2、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單元重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聽、說、讀、寫。

      2、Let’s learn部分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

      3、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等的正確運用。

      單元難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讀寫。

      2、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3、正確認讀本單元所給出的7個音標以及相應的單詞。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Let’s start 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第二課時: A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find out C Pronunciation

      第三課時:A Let’s read Let’s play C story time

      第四課時:B Let’s learn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Let’s sing

      第五課時:Let’s chant B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find out

      第六課時:B Let’s read C Let’s check Task time

      Unit 4 My holiday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聽說讀A,B 部分Let’s learn中的三會單詞和let’s talk中的句型

      2、能聽說讀寫let’s learn 中的四會單詞和let’s talk 中的四會句子。

      3、 閱讀read and write 部分,并對練習部分進行熟練的問答。

      4、掌握Pronunciation中音素的發音。

      5、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 ,task time中的內容。

      能力目標:

      1、 能夠用一般過去時詢問別人在過去時間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哪里。

      2、 能夠聽懂、會唱歌曲“A trip to china”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了解西方國家的人在外旅游給親人寄賀卡報平安的風俗。

      單元重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聽、說、讀、寫。

      2、Let’s learn部分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

      3、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等的正確運用。

      單元難點:

      1、四會單詞和句子的讀寫。

      2、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3、正確認讀本單元所給出的7個音標以及相應的單詞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Let’s start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Good to know

      第二課時:ALet’s try Let’s chant Let’s talk C Pronunciation Group work

      第三課時:A Let’s read Let’s find out C Let’s sing

      第四課時:B Let’s learn Let’s play C Task time

      第五課時:Main scene B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find out C story time

      第六課時:B Let’s read Let’s find out C Let’s check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綜合復習一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綜合復習八冊學生用書的主要語言和詞匯,要求學生做到能聽、會人,并能在實際情景中準確表達。

      2、結合旅行中的各種場景綜合復習be going to 句型和一般過去時及相關詞匯和短語,要求學生能熟練地聽、說、讀、寫。

      能力目標:

      1、能夠把八冊學生用書所學主要語言知識融會貫通。

      2、能夠通過溫習舊知識開拓思維、活學語言并活用到實際交際中。

      情感、文化目標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高尚情操。

      學習策略:引導學生以結對或小組活動的形式,學習長短不同的語篇;培養他們借助各種提示記憶、復述語篇內容的能力,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復習重點:

      1—4 單元的單詞和句子。

      復習難點:

      語言的綜合運用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Read and say

      第二課時:Read and answer( P52) Listen and write Good to know

      第三課時: Read and answer( P54) Let’s sing

      第四課時:Read and write Let’s chant

      第五課時:Read and answer(P57)

      第六課時:Listen, match and write Let’s find out story time

      Recycle 2 A Farewell Party

      綜合復習單元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夠聽說認讀let’s read, let’s make, listen, write, match and say中的句子。

      (2)能夠跟錄音朗讀pronunciation部分的句子。

      (3)能夠聽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錄音并正確填寫句子

      (4)能夠了解let’s play story time 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句子。

      能力目標:

      (1)能夠組織并積極參與英語歡送會,靈活運用所學語言交流

      (2)能夠了解英語請柬的內容并學會模仿書寫英語請柬。

      (3)能夠初步使用英漢詞典查新單詞。

      (4)能夠聽懂、會唱歌曲“we’re going back”

      情感目標

      通過情景中的語言操練,學生能夠閱讀、聽懂較長的語篇,能夠借助提示復述短文,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熱愛勞動。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與情感,積極鼓勵學生展現才能。了解一些告別用語。

      復習重點:

      1、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說話、寫句子。

      2、 1—4單元的單詞和句子。

      復習難點:

      句型的綜合運用及四會單詞和句子的拼寫。

      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Let’s read (P62) Read and tick or cross

      第二課時: Group and write Listen and write Pronunciation Let’s sing

      第三課時: Let’s read(67) Let’s read(72)

      第四課時:Listen,write,match and say Let’s play Look up the words

      第五課時:Let’s make Good to know Story time

      第六課時:A Farewell Party

    單元教學計劃4

      【單元內容】

      《識字1》 《 識字2》 《識字3 》 《識字4》 《練習1》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共有四篇歸類識字的課文,幫助學生認識象形字和會意字的造字規律及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單元目標】

      識字寫字:

      1、學會本單元36個生字,兩條綠線里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8個偏旁。

      2、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

      3、能看圖體會字義,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4、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閱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了解金秋水鄉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仔細觀察圖畫,能憑借圖畫聯系生活積累,認識天安門廣場的事物和歡慶場景。感受北京天安門廣場節日的歡慶氣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榮,體會祖國的繁榮與強大。

      寫話習作:

      1、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用所學的詞語說一段話。

      2、能聯系實際寫一句教師節的祝福語。

      口語交際:

      1.通過認真觀察圖片,使學生按要求連貫的說幾句話。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綜合學習: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漢語拼音字母表》。

      2、照樣子,練寫左右結構的'字。

      3、背熟4條成語,朗讀背誦詩歌。

      4、學習制作賀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美術等學科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與別人交談時自然大方、有禮貌的態度與習慣。學生在動手實踐、言語實踐中體驗到祝賀他人的快樂,激起愛老師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學會本單元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生字,并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得端正、勻稱。

      2、 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 初步了解會意字和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并能區別字形。

      4、 通過做卡和送卡,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預設

      《識字1》

      2課時

      《識字2》

      2課時

      《識字3》

      2課時

      《識字4》

      2課時

      《練習1》

      3課時

      單元練習與講評

      3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5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表》的內容有認識鐘表、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半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鐘表》屬于準備性筨,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表,區別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表(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二)教材簡析和教學策略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數學樂園,等內容構成。

      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系統學習“1~5的認識和加減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

      (1)相對集中安排6~10的認識。

      教材改變了傳統教學逐一認識10以內的數的作法,采用相對集中的辦法,將6和7、8和9分別放在一起認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自然數之間的聯系和比較大小。由于數“10”是由兩個數字組合而成的,學生認識10特別是它的寫法,相對要比前面所學的數困難一些,因此教材單獨安排了10的認識,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

      教材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有機地結合起來穿插安排,學習一組數后緊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或數的組成學習相應的加法和減法。如6、7的認識和有關6、7的加減法,教材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體會6、7的組成,然后通過學具拼擺引出有關6和7的加法、減法計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利用數的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計算中加深數概念的理解。

      (3)讓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

      6~10各數的認識,教材都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產生過程的現實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的畫面按照數數(通過具體實物與自然數建立一一對應關系而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認識數,這個過程不僅從不同側面展示了6~10各個數概念的豐富內涵,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過程的情境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數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

      (4)教材內容生動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為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學習。如第72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盡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5)讓學生在學生中體驗教學的價值和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外,還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如第47頁、第51頁、第58頁、第62頁等),另外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習題。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是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內容的安排。

      本單元教材由“6和7”、“8和9”、“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和復習”等七個小節組成。下面對這些內容作一簡要說明。

      (l)6、7的認識和加減法。其內容包括6和7的數概念,并根據數的組成介紹有關6和7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最后還安排了用有關6、7的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用數學”的內容。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中出現了“一圖兩式”(即根據一幅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而在本小節則出現“一圖四式”(即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頁第5題中滲透了統計思想,以及在練習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內容。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上與前兩小節基本一致,但有兩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在認識數的過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經比較清楚了,教材沒有把10的序數意義明確寫出來。二是教材在第70頁專門安排了填未知加數的內容,這一問題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對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材安排這一內容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另一方面它可以為后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一些準備,這種準備不只是一種知識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準備,可以把它看成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滲透。

      (4)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內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觀圖,通過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盡管如此,由于一年級兒童受年齡特點的限制,這部分內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數”一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是因為連加或連減都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的口算過程,在計算中都要先記住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的結果,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相減)才能完成其計算任務,一年級兒童容易出現由于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加減混合計算,更容易出現由于前后兩個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的困難。

      (5)整理和復習。這部分教材分兩部分安排:先是對所學內容的整理,使其系統化;然后專門安排一個練習,讓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其掌握水平。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數學知識的整理和復習,其內容包括“l~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

      減法”兩個單元,復習整理的重點是10以內的數概念和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加深學生對10以內數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強化10以內數的數感;二是進一步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并形成相應的口算能力。

      針對本單的元教學的重難點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單元作為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于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觀察和操作作為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根據學習任務突出觀察和操作的重點,如學生對第72頁反映連加過程的小雞圖的觀察,重點就應放在走來2只小雞和又走來1只小雞的增加過程上,以此讓觀察更好地為理解“5+2+1”的意義和計算順序服務。

      (2)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有觀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體學生都要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中外要特別注意觀察和操作要與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認識及有關計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學知識內容的主題圖,這些圖除具有供學生數數、抽象數概念和理解計算過程及方法外,還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它們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如認識6和7的主題圖,教學時除了要發揮它讓學生數數,從中抽象出數6和7外,還要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于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讓學生在認識數6和7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6~10各數,教材都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去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數概念的內涵,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對學生認識數的邏輯順序的考慮。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創設恰當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活動過程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單元的加減法計算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引導學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計算任務。教學時要高度重視這些方法和途徑,一方面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許他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計算方法進行加減法計算。計算教學要充分體現《標準》關于“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為此,如果部分學生不采用教材介紹的方法計算,而用數數的方法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讓他們在以后的計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計算方法。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教材從本單元開始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教材通過具體畫面創設恰當的情境,用大括號表示總數(或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所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這對學生鞏固加減法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擔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怎樣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為他們今后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6.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材在本單元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已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中感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教學時除用好這些材料外,還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內容中有關學數學、用數學的資源,并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切實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1)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如讓學生在觀察和學具拼擺的過程中感受認識數和計算的樂趣。

      (2)引導學生體會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樂趣,如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數出自己書包里課本的本數、自己的座位號等,從中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實際問題后,教師應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從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樂。

      重點課時:

      6和7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頁6和7的數數和認數以及序數和書寫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掌握6和7的組成。

      4.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教具準備:

      主題圖、點子圖、數字卡片、計數器、直尺圖、魚圖。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師:你知道哪些數字?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猜一猜我們今天學習什么?(板書:6、7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解決問題

      (一)教學數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么?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里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里面打掃衛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誰會從1數到7,從7數到1?(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位互相數一數。

      師(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學認數

      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42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生:……(學生報得數)。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師:仔細觀察一下數字6和7的形狀分別像什么?(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桌互相說一說。(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鐮刀)

      師:請你分別數出6根和7根小棒。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分別數一數,擺在桌子上。

      師: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一擺,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三)教學數序

      教師活動:(用計數器)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5添1是6(齊讀)。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6添上1是7(齊讀)。

      師:(用直尺圖)只寫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應該寫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師:誰能從1正數到7,從7例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四)比較大小的教學

      師:你會比較6和7的大小嗎?比比看,誰比誰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師活動:板書:5○6 6○7。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5○66○7。

      教師活動:板書:5<66<7。

      師:誰比誰大呢?誰會說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師活動:板書:6○57○6。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6○57○6。

      教師活動:板書:6>57>6。

      (五)教學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活動:(出示圖)左數第6瓶有□條魚,有6條魚的是第□瓶,第7瓶有□條魚。

      學生活動:數一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設計說明: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序數的意義,為下面內容的學習起鋪墊作用。]

      (六)指導書寫

      師:6的寫法,下半圓要圓起來;7比較好寫(板書6和7)。

      學生活動:學生填在書上。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教師活動:小刺猬送給小朋友7個蘋果,每個蘋果中都有一個問題,讓學生任選一個號碼出示一道題目。

      ①號23()5()();

      ②號5○66○7;

      ③號()()5();

      ④號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

      ⑤號6○57○6;

      ③號數一數有幾朵花?3、2;

      ①號從左數第6朵是什么顏色的?

      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體訂正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用數字說一個故事,四人小組說一說。

      分組說說,指名回答。

      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板書設計(略)

    單元教學計劃7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包括《識字一》和四篇課文以及一個語文天地。

      《識字一》的八個四字詞語寫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現象,構成了一幅春景圖,引人進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可以在學生正確識字讀詞的基礎上,用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及其它比較典型的春天景物圖片,讓學生觀察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圖片上的景物。然后開展“捉迷藏”游戲,讓學生找一找圖片中藏著識字一中的哪些詞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說說理由。學生能比較容易的從圖片中找到與景物相對應的詞語,在說明理由中理解詞意,這樣達到將文與圖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明白詞意,使春天像一幅幅圖畫印在學生腦子里的。

      《柳樹醒了》通過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與柳樹的活動,寫出了柳樹在春天到來時的變化。

      《春雨的色彩》通過對春天色彩的描寫,反映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春曉》寥寥幾筆通過對鳥鳴及落花的描寫,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及春來春去的變化勾勒得淋漓盡致。這幾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從季節更迭帶來的變化了解春的特點。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將課文語言轉化為畫面,使春天里柳樹、小草、桃樹、油菜及花開花落的變化變成一幅幅圖畫存儲在學生頭腦中。

      《鄧小平爺爺植樹》及《村居》則寫出了植樹、放風箏等春事。這兩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知道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了解在這個時節人們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掌握本單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會認會寫一類生字,會認二類生字;2。達到情感體驗,感悟春天的美麗,并在孩子的頭腦中建立起熱愛春天和自然的情感;

      3。懂得從自我做起,保護我們的環境。

      4。找春天觀察春天的景色,發現:冰雪融化了,小草發芽了,柳樹抽出了嫩嫩的枝條,鳥兒在枝頭上歌唱,春風拂面,花兒爭相開放,春雨淅瀝瀝的下,天氣暖和了,人們脫下了棉衣,來到田野里郊游、放風箏、種樹、種花

      5、畫春天,畫出自己認為最美的'春天。

      6、講春天搜集描寫春天的詞語及句子或是古詩和兒歌描繪美好的春天

      7、我的發現

      a、迎著三月的春風,學雷鋒,做好事

      b、3月8日,獻給媽媽一份愛心

      c、3月12日,去植樹,許下童年的心愿

      d、去野外郊游,學習放風箏

      e、推薦讀課外書及古詩

      三、教學重難點

      準確掌握本單元的生字,一類生字要求讀準,寫正確,會用新詞說話。

      2.理解本單元的內涵,培養學生建立起熱愛春天和大自然的情感。

      3.懂得從自我做起,保護我們的環境。

      4.講春天搜集描寫春天的詞語及句子或是古詩和兒歌描繪美好的春天

      四、課時安排

      《識字一》

      1課時《柳樹醒了》

      2課時《春雨的色彩》

      2課時《鄧小平爺爺植樹》

      2課時《古詩兩首》

      2課時語文園地一

      2課時活動課時

      2課時一共十三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九年級數學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為指導,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來實施的,其目的是教書育人,使每個學都能夠在此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已發展的廣泛空間。通過九年級數學的教學,提供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級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手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九年級數學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轉》,第二十四章《圓》。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數三章,幾何兩章。而且本學期要授完下冊第二十七章內容。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質及計算;會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轉的基本性質;掌握圓及與圓有關的概念、性質;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推理、歸納的能力,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推理認證表達能力,提高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態度情感目標: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四、教學措拖

      1、教學過程中盡量采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學生為主,盡量兼顧后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3、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復習回顧。

      4、復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并能熟練運用。

      五、教學進度

      全學期約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單元教學計劃9

      一、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為"勞動篇",通過孩子喜歡的童話、古詩等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意在讓學生從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文資源,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并演一演故事,深入淺出地與學生共同領悟其中的哲理,在故事中明理。

      本單元一共有三篇課文,一個練習7,其中第19課《三個小伙伴》和第20課《螞蟻和蟈蟈》兩篇是以童話為主的,第21課是兩首古詩。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語文規范,內涵豐富,適當低年級學生閱讀。

      《三個小伙伴》,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后,三個小伙伴非常高興。課文訓練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課文。教育學生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螞蟻和蟈蟈》,也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夏天一群螞蟻在搬糧食。第二自然段講幾只蟈蟈笑話螞蟻是傻瓜,躲在大樹下自由自在地乘涼。第三自然段講冬天到了,螞蟻安然過冬,蟈蟈卻又冷又餓,神氣不起來了。教育學生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古詩兩首》,本課兩首五言絕句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鋤禾》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憫農》前兩句寫農民"春種"、"秋收",一年到頭用辛勤勞動換來了豐收;后兩句寫農民雖然辛勤勞作,但仍免不了餓死的悲慘命運。表現了詩人對當時農民的深切同情。這兩首詩淺顯易懂,感情真摯。教育學生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練習3》注重綜合性和實踐性,包括學用字詞句、寫好鉛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四部分內容,既相對獨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其中學用字詞句和口語交際是重點,要引導學生在字詞的鞏固和運用上下功夫。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單元25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7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和1個偏旁。

      3.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4.在理解課文內容,讀讀、背背、講講、演演的基礎上深化學生的認識與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5.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口頭造句,"又……又……"說話。

      6.想象詞語和詩文描繪的畫面,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形象感和立體感。

      7.學會觀察圖畫,按要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學會做客,真正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單元的生字新詞,掌握一個新偏旁。

      2.指導分角色演一演課文,拓展內涵。

      3.練習復述童話故事,能清楚準確地表述故事情節。

      4.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口頭造句,"又……又……"說話。

      5.學習字詞句,通過看文字畫了解象形字的特點,感受字義組合與事物之間的天然聯系。

      四、篇目名稱訓練點:

      《三個小伙伴》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講的是三個小伙伴栽樹時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過程。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讀講時可抓住重點,體會三個小伙伴的形象。抓關鍵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把握角色的語氣表演故事。

      《螞蟻和蟈蟈》本文通過"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描寫,將小動物的神態描寫得十分生動傳神。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及想象力,通過圖中兩者前后鮮明的對比,明白道理。

    單元教學計劃10

      一、 教材分析:

      學生在度過一個假期后,英語知識較生疏,教師應當復習好以前的單詞,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Let’s talk A部分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Good morning We have a……復習民第一冊中的內容。“I’m from America”這一句為B Let’s taik“Where are you from?做了鋪墊,教師應充分注意這一點

      boy、girl 、teacher student 、meet等單詞又是第一次出現,也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得簡單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如: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能夠聽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3、認識、會說字母A——E

      4、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單詞。

      5、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懂并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掌握A、B Ler’s talk中的'單詞。

      理解A、B Ler’s talk中的內容。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A lLet’s talk Let’s learn B Let’s sing

      第二課時 A Let’s practise Let’s play Let’s chant

      第三課時 B lLet’s talk Let’s learn

      第四課時 BLet’ssay Let’spractise

      第 五課時B Let’s Let’s

      第六課時 C story time

      臨沭 英

    單元教學計劃11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的是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百年噩夢。《圓明園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狼牙山五壯士》頌揚了抗日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難忘的一課》敘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剛剛“光復”時,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最后一分鐘》抒發了香港回歸祖國時,華夏兒女無比喜悅與自豪之情。這幾篇課文雖然題材、體裁不一,但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掌握本組生字新詞,并注意積累和運用。

      2、引導學生聯系句子,品味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和作用,繼續培養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閱讀的理解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片段。

      4、通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教育學生勿忘國恥,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和感染,增強振興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5、利用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單元重、難點:

      1、通過整合閱讀、口語交際與習作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感染,增強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2、要從文中領悟寫作方法,提高表情達意的能力。

      四、單元課時安排

      《圓明園的毀滅》2課時

      《狼牙山五壯士》2課時

      《最后的一分鐘》1課時

      《難忘的一課》1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12

      一、單元目標:

      1、 初步讓學生了解跳繩的鍛煉價值,爭取學會跳繩,能夠用跳繩來鍛煉身體。

      2、 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及協調和跳躍能力。

      3、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4、 培養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

      二、教學要求

      1、 注意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2、 教學形式多樣,強調合作意識。

      3、 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

      4、 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設計與措施

      1、設計意圖:

      突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老師激勵性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措施:老師語言引導激勵,啟發學生利用跳繩進行各種練習,通過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跳躍及各種小游戲,達到促進學生學習單、雙腳跳繩的目的。老師多使用兒童化的語言,與學生拉近距離。

      《游戲:踩尾巴 跳繩》教學設計

      內容:1、游戲:踩尾巴 2、跳繩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游戲,使學生初步了解跳繩,并對跳繩產生興趣。

      2、嘗試學習跳繩的方法,做到擺繩輕松,動作連貫。

      3、培養學生快速奔跑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及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教學流程:

      一、準備部分

      1、常規

      體委整隊,師生問好,報告人數,檢查服裝。

      宣布本課的內容和任務。

      2、準備活動

      隊列

      繩操

      專項準備活動。

      師:1、老師導語:小朋友們,今天一起和老師做游戲好嗎?

      2、老師宣布本課內容及要求。

      3、學生認真聽講注意觀察。

      4、跟著老師做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一)、踩尾巴

      規則、要求:繩圍在腰部,長的部分放到后面當尾巴,兩人一組或者幾個人一組去踩對方的尾巴,誰的尾巴被踩掉誰輸

      組織:散點小組形式

      老師:

      1、老師講解游戲規則及要求。

      2、帶領學生體驗練習。

      3、老師評價

      4、老師巡視指導。

      生:

      1、認真聽老師講解游戲規則。

      2、嘗試性練習。

      3、兩人一組練習。

      4、小組評價練習。

      5、師生評價。

      (二)、跳繩

      重點:搖繩輕松

      難點:輕松、協調,動作連貫

      組織:四列橫隊

      師:

      1、老師講解示范跳繩的動作方法。

      2、讓學生體驗練習。

      3、老師糾正錯誤。

      4、老師巡視指導。

      5、加強個別生的知道。

      6、老師積極性的評價。

      生:

      1、注意觀察、模仿老師的跳繩動作方法。

      2、自我嘗試性體驗練習。

      3、比比誰的動作對,誰跳得好。

      4、典型示范練習。

      5、小組糾錯練習。

      6、小組間,互相評價練習。

      要求:認真練習,不怕困難。

      三、結束部分

      放松《歌聲與微笑》

      組織:自我組合

      1、 表情輕松自然,注意呼吸,動作優美大方。

      2、 布置課后作業,總結本課,宣布下課。 場地器材:標志物4個、跳繩人手一條

      平均心率:135

      最高心率:155

      全課密度:55%

      基本密度:50%

    單元教學計劃13

      單元主題

      革命傳統教育

      單元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單元重在文道融合的育人觀念,讓學生明白如何才能達到勝利,為什么要好好學習,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做什么。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編排的五篇精讀課文《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意義的好文章。課文《要好好學字》記敘了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領導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字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下一代的關懷,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描寫,圍繞"學字"這條線索,安排故事情節;《朱德的扁擔》講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展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梅蘭芳學藝》通過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苦練眼神,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梅蘭芳苦練前后的眼神變化,充分展現了他苦練基本功的過程;《孔繁森》一文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說,記敘了大禹治理洪水,為民造福,三國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贊揚了他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線索,展現了大禹為人民謀利益的感人形象。

      單元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的生字較多,課前必須要求同學們認真地進行預習,不但要會讀,更要會寫,還要了解它的大致意義;對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同學們很陌生,應深入淺出地讓同學們明白這種寫法的意義和好處,在今后的閱讀中注意。本單元重在文道融合的育人觀念,讓學生明白如何才能達到勝利,為什么要好好學習,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做什么。本單元課文敘事性強,可讓舉行故事朗誦會來增強學習興趣。

      單元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3、使同學們了解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識,立志從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道理。

      4、使同學們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要從小練就好的基本功,將來才能更好地從事工作。

      單元教學重點

      1、課文中的情與景是如何交融的。

      2、如何理解孔繁森助人為樂的思想與做法。

      3、課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偏旁。

      學困生教學重難點突破

      學會本單元中的第一類字。使他們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要從小練就好的基本功,將來才能更好地從事工作。

      課時安排

      本單元教學共(18)課時

      12《要好好學字》3課時

      13《朱德的扁擔》3課時

      14《梅蘭芳學藝》3課時

      15《大禹治水》 3課時

      16《孔繁森》 3課時

      練習6:3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14

      第十冊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一、方程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難點:把握等式的性質,理解等式兩邊同時進行乘法或除法運算時必須考慮特殊的數字0。注意驗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安排:

      8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二、確定位置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數對的含義,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難點:

      用數對實際情境中的物體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

      四、教學安排:

      3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三、倍數和公因數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會求10以內兩個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和100以內兩個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學習和探索活動的樂趣,增強對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會求10以內兩個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和100以內兩個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難點:掌握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安排:

      6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四、認識分數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使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學生初步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應用。

      難點:單位“1”,分數的意義的理解。

      四、教學安排:

      10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五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五、找規律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某個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之一,進一步培養發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顧與反思探索規律過程的意識。

      3、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規律的發展過程。

      難點:是把圖形分別沿兩個方向平移,根據這兩個方向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

      四、教學安排:

      2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六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六、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探索中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經歷分數基本性質以及約分、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使學生探索中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方法。

      難點:

      熟練、正確地進行約分和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

      四、教學安排:

      9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七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七、統計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能讀懂常見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發展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能讀懂常見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并根據要求把復式折線統計圖補畫完整。

      難點: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簡單的判斷、推理。

      四、教學安排:

      2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八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八、分數加法和減法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聯系已有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知識,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分母分數加、減法。

      2、使學生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加、減法,并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4、使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發展分析、比較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5、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使學生經過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

      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安排:

      5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九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九、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

      難點:

      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過來推想”策略合理解題步驟。

      四、教學安排:

      5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十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十、圓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測量和實驗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會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操作、猜想、測量、計算、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體會等積變形、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增強空間觀念,感受數學文化,發展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圓的特征,會畫指定大小的圓,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

      圓的周長及面積公式的推導。

      四、教學安排:

      10課時

      第十冊數學第十一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十一、整理與復習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會用等式的性質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簡單方程,能正確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含義,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100以內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能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通分,會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并熟練地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計算簡單的加減混合運算式題,能應用上述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能根據給出的數對找到相應的點。

      5、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并掌握圓的特征,會正確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并能解決一些與圓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6、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7、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8、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學習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安排:

      5課時

    單元教學計劃15

      一、單元教學意義

      本單元是在三上《植物》、《動物》單元對一些動植物外部特征進行觀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觀察方法,又在三下經歷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對動植物的生命周期進行觀察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本單元主要是圍繞植物的“新生命”誕生來指導學生認識新生命產生的相應器官及相對較長的、微細的新生命誕生的變化過程,從中知道新生命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

      本單元包括兩部分:第1—5課是第一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開花植物的繁殖方式。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引導學生觀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開始,即《油菜花開了》,從對一種花的觀察,發展到對《各種各樣的花》的觀察,在觀察中也許學生會產生一個問題:顏色、形狀、大小、構造千差萬別,人們是根據什么把它們統稱為花的呢?于是就產生《花、果實和種子》一課,隨著活動的展開,探究重點便轉移到了果實和種子上了。如果種子都落在旁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活動自然推進到《把種子散播到遠處》,那么一粒種子在自然環境下又是怎樣生長的呢?學生勢必進入《萌發的種子》的研究課題,植物是這樣,動物呢?第6—7課是第二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動物的`繁殖方式。通過認識動物的卵、卵的孵化過程及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繁殖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學概念。

      二、單元教學目標:

      A、科學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物種。

      2、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后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構造使它能夠承擔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4、植物種子和動物卵的構造是與它們發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適應的。

      5、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系的。

      B、過程與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花和種子的內部構造。

      2、用適當的形式記錄花的變化過程和果實的生長過程。

      3、按一定順序對雄蕊、雌蕊這樣細小的結構進行觀察。

      4、持續觀察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

      5、經歷觀察卵的構造和動物卵的孵化的過程。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探究新生命產生的奧秘的好奇心。

      2、養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3、認識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對于每個物種的延續都至關重要。

      三、教學準備

      器材:鑷子、放大鏡、剪刀、燒杯、培養皿、小刀

      材料:開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實、栗子果實、蒲公英果實、蠶豆種子、黃豆種子、各種動物的卵、棉花、棉簽、白紙、膠帶

    【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單元教學計劃01-17

    籃球單元教學計劃08-18

    排球單元教學計劃06-25

    語文單元教學計劃09-06

    體育單元教學計劃07-01

    數學單元教學計劃06-29

    足球單元教學計劃06-30

    籃球單元教學計劃10-31

    語文單元教學計劃06-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精品浪潮久久久AV | 亚洲第一影院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五月天天堂久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