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中職數學教學的難題及對策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中職數學教學的難題及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 要:作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中職數學課堂應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數學教學活動相結合,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創新數學教學觀念、革新數學教學模式、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構建完善科學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等解決策略,有效提升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教育;數學教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的符合個人終身學習與社會需求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與核心能力。核心素養教育是培育學生個人知識、能力等領域素養的主要方法,讓學生成為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養人才。在數學教學機制內,不僅涉及基本理論、信息處理等能力的培育,而且包括創造能力以及將數學知識運用至現實生活的能力的培育。唯有牢牢形成“核心素養”的培育理念,中職數學教學才有可能成為優質的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逐步習得數學知識、掌握技術、沉淀經驗、提升能力,進而使學生的數學能力獲得提升,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所以,中職學生數學學科素質的綜合提升,教師數學教學成果的完善,均應立足于中職數學教學改革。
一、中職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一)新時期對高素養人才的實際需求
數學是一門探索客觀世界空間方式與數量關系的學科。時代發展需要較多的高素養人才支撐,高素養人才不但應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而且應具備熟練應用知識的能力,進而才能推進時代進步與發展。通過數學學習,實現讓學生全面把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的目標,更關鍵的是在學習中,持續提升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與理論處理問題的意識與水平。因此,中職數學教師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意識的培育與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知識普遍應用于生活各領域,學生應用意識的激發只有在現實生活的海量數學信息中才能得以實現。在核心素養教育環境下,充分運用中職數學教學,能夠培育學生找到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滿足新時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1]。
(二)社會發展倚重數學的現實需求
近年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對數學學科在各領域的應用具有推動作用,數學知識逐漸融入各個領域以及國民生活中。例如,在IT技術領域,數學與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軟件技術的創新開發依賴于數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同時也展現出數學知識在多個領域的應用,體現出其應用的廣泛性。軟件技術的發展,不但推進了科學領域的進步,而且對國民生活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另外,數學作為一種科學語言和技術工具,推動著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促進人類社會文明的持續完善。因此,學生學習數學,不應僅停滯在了解掌握相關知識的層次上,還應熟練掌握將其應用于各個領域的能力,切實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中職數學教學中面臨的難題
(一)數學教學內容單一
數學教材是中職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在中職數學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均具備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幾年,我國教育部門以及編制中職數學教材的相關工作者,雖然對數學教材的內容進行了一定調整,但整體而言,數學知識的實踐案例仍不足,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專業特征聯系程度也相對不高,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厭學以及無用等想法。例如,在軟件專業中,函數知識以及計算分辨率等知識對這一專業十分重要[2],而這類知識,在中職數學教材中講解較少,實際應用于軟件技術領域的案例也不足,導致學生逐漸產生“數學無用論”的錯誤觀念,進而對數學教學成效產生負面影響。
(二)數學教學評價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多所中職院校在數學教學評價中,仍沿用原有的終結性評價體系。大部分數學教師認為,學生數學考核成績即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指標,對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度不足,導致中職數學教學成效逐漸降低[3]。終結性評價體系的目標是檢驗教師數學教學進度及知識講授情況,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中職數學教學導向價值偏低。同時,部分教師對數學教學考評重視不足,教學評價偏向隨意,使考評失去了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價值。
(三)教學觀念及手段陳舊
因傳統數學教學手段是依據數學教材內包含的知識為學生進行講解,致使中職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產生偏差,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職業院校大多以技術教學為主,多數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與自身所學專業無關,對數學學習興趣不足。據研究結果表明,多數中職教師偏重注入式教學手段,并在課堂中掌握絕對的主動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輸,與教師互動機會較少。教師對本班學生數學學習狀況了解不足,難以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數學教學成效也無法顯著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革新數學教學觀念及手段的意識不足,認為傳統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知識,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核心素養難以提升。
三、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新數學教學觀念
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師應創新陳舊的教學理念,依據社會實際要求,培養順應國家發展新形勢的高素養人才。原有的中職數學教育,在陳舊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課堂中多數時間用于講授數學各類題型,總結解題技巧,對學生創新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產生了阻礙。因此,更新數學教學理念是首要條件。中職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數學教師學習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可通過開展專家講座、教研組討論會、教學論文比賽等活動,引領教師自我覺醒,樹立核心素養培養意識。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片教科研陣地,在教學中,不斷挖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手段,在交流與反思中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革新數學教學模式
數學核心素養的生成更多依賴于數學活動。因此,革新中職數學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中職數學教師可采用“數學文化熏陶—專業情境引入—交流合作探索—多元實踐活動”的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首先,在新章節學習前講解數學知識來源及其歷史文化背景,使學生初步了解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魅力。其次,問題的呈現緊密結合學生專業,設計專業性數學問題,調動學生求知欲及學習興趣。學習中,通過分組探討以及協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該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與其他知識間的聯系,以及如何運用。例如,在函數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組探討,總結函數極限多種應用方法。再次,在常規練習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與空間,組織設計展示、技能比賽,舉辦數學文化及應用科普講座。讓學生體會從數學角度觀察分析新問題、用數學方法研究與處理問題,學會用多種手段解決同一個問題。
(三)豐富數學教學內容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技能教育,不同于升學教育,數學學科地位自然相對較弱。要想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更好地發揮數學的學科價值,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素養,中職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處理院校選擇的相關教材,在保留教材主體內容的基礎上,積極考量專業的不同,結合專業課的教學標準,合理設置數學教學內容與講解順序,另外增添、延伸專業課所需的數學內容,讓數學內容和學生專業相融合。例如:服務專業,教師可增加表格數據處理、線性規劃等相關數學內容;軟件專業,可增加邏輯代數相關數學知識,如二進制等,為學生學習計算機打下必要的基礎;機械工程專業,可增加立體幾何知識,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制圖以及空間想象力;電子專業,可增加復數以及函數等相關知識。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在優化中職數學教學成果的同時,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能力[4]。
(四)構建完善科學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
原有的評價體系,注重考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及理解程度。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學評價在注重考核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還應注重考評學生品質、學生思維及學習過程。因此,中職院校應提倡多元化教學評價形式,可從課堂表現、期末測試、實踐操作等多角度展開;還可按基礎理論知識、基本解題技能、綜合應用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層次進行考核。例如,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日常表現計入其考核成績中,作為最終評價的構成內容。同時,可增加線上測試,創建中職數學網絡學習與考核平臺。一方面,學生可通過這一平臺,實時獲得自身數學檢測結果,以此總結自身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另一方面,中職數學教師可通過檢測結果,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師生有效溝通創建平臺。
結語
培育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與提高整體素養的科學保證。中職數學學科教學只有以創新數學教學觀念為基礎、以革新數學教學模式為關鍵、以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構建科學完善的數學評價體系為支撐,才能有效地發揮其重要的教育功能,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強有力手段,為中職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步春.淺談中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及關系[J].江蘇教育研究,2018(Z3):50-53.
[2] 楊萬柱,黃令輝,畢彩云.中職新生數學核心素養現狀分析與培養策略初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9):52-55.
[3] 姚敏,丁恩安.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與提高課堂活力對策初探[J].江蘇教育研究,2017(30):42-46.
[4] 唐軍.基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五年制高職課堂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6-9.
【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中職數學教學的難題及對策】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03-06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01-13
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04-08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感培養01-13
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范文(精選31篇)08-14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04-06
數學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08-05
新課標核心素養數學心得體會01-16
培養核心素養心得體會(通用12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