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及其作用研究
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及其作用研究
陸曉蕾,尹勤*,趙月,劉歡,郭俊東
(南京郵電大學經濟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摘要:基于江蘇南京、蘇州、無錫、淮安等地的問卷調查,發現全民閱讀活動的普及情況并不理想,只有29.8%的調查對象知道全民閱讀活動。同時發現,對全民閱讀活動了解較多的是擁有高學歷、良好紙質閱讀習慣的人群。通過t檢驗發現,去除不同性別、收入、閱讀習慣、閱讀方式所導致的差異后,全民閱讀活動對于提高市民的閱讀量作用顯著。由此本文提出,要繼續加強全民閱讀活動,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關鍵詞:全民閱讀活動;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201410293035Z)
作者簡介:陸曉蕾(1994-),男,南京郵電大學經濟學院B121124班學生。
通訊作者:尹勤(1964-),女,教授。
一、研究背景
全民閱讀活動是根據“世界讀書日”演變而來的。2006年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將“全民閱讀”提到黨的報告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2014年3月,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倡導全民閱讀”。2015年3月1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答中外記者問中再次提到全民閱讀活動,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1]
2014年在第19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在京召開成果發布會[2]。調查顯示,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比上年增長0.38本,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首次超過半數,超五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3]。可見,在中國,需要通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風尚,讓人們在閱讀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不斷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江蘇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程建設。2014年11月27日,江蘇省人大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全民閱讀的決定》,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此,我國有了首個全民閱讀地方性法規。然而,江蘇省居民全民閱讀活動開展情況如何?為此,我們于2014年9月開展了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及其作用的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通過探索性調查發現,全民閱讀活動在農村基本沒有得到普及,所以本項研究主要選擇城市居民作為調查對象。考慮到經費時間等因素,本次調查采取自填式問卷的形式,在蘇州、無錫、淮安、南京四個調查點,在各調查點公園、餐館、超市、書店、車站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對其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92份,有效回收率為98.8%。
三、主要結果與分析
1.樣本情況。692名調查對象中,男性占42.6%,女性占57.4%;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以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居多,占總有效回答的59.6%,其次是大專/高中/中專/職高學歷,合計占總數的26.7%,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僅占4.8%,碩士及以上學歷者約占9.0%,特別高學歷和特別低學歷的人均比較少;從職業情況來看,最多的是全日制學生,約占有效回答的60%,其次是辦公員/普通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占14.5%和12.2%,商業服務業人員和單位負責人最少,各只占3%左右;對于收入情況,在598個有效回答中,最多的是1500元以下,約占總數的38.3%,其次是1500~3000元,占總數的33.9%,而回答3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分別只占有效回答的12%和15%。
2.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分析。(1)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調查對象中,只有29.8%的人表示自己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由于調查對象每天閱讀時間、閱讀量和用于書籍的花費存在較大偏度,采用中位數作為集中趨勢的描述統計量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調查數據表明,調查對象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間大約是1個小時;過去一年中每個調查對象大約閱讀了6本書,遠低于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的以色列年人均閱讀量64本及歐美國家約16本的水平;調查對象每月在書籍上面的花費大約是50元。可見,江蘇全民閱讀活動的普及情況并不理想,居民閱讀量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差異性分析。使用列聯分析和卡方檢驗法發現,在α=0.05的顯著水平下,居民是否知曉全民閱讀活動只在不同學歷、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對全民閱讀活動了解較多的是高學歷、擁有良好紙質閱讀習慣的群體(詳見表1)。
3.全民閱讀活動作用分析。(1)全民閱讀活動整體效果分析。知道全民閱讀活動調查對象對全民閱讀活動的作用評價不一,其中,71.4%的人認為全民閱讀活動使身邊閱讀的人數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效果并不明顯;其次是15.6%的人對全民閱讀活動的作用充滿信心;最后13.0%的人認為全民閱讀活動沒有使周圍閱讀的人增加。由此可見,大部分調查對象對于全民閱讀活動的作用持比較保守的態度,對其作用缺少信心。進一步比較是否知曉全民閱讀活動對居民閱讀量高低的影響發現,過去一年中,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的調查對象大約讀了10本書,而不知道的調查對象大約讀了5本書,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的人其閱讀量顯著高于不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的人。總體而言,全民閱讀活動對于提高市民的閱讀量具有積極意義。(2)全民閱讀活動作用差異性分析。由下頁表2可知,去除調查對象性別、學歷、收入、職業、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的不同所造成的影響,對閱讀量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
從性別來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P值都小于0.05,說明去除性別的影響,全民閱讀活動對于提高市民的閱讀量具有積極意義。
從職業來看,各個職業的P值均大于0.05,是否知道全民閱讀活動對于閱讀量沒有顯著差異。
從收入來看,各類收入的P值均小于0.05,即閱讀量在是否知道全民閱讀活動上的差異不僅在整體上得到體現,也在相同收入段的人群身上得到了體現。
從學歷來看,只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P值小于0.05,考慮到上文所述的對全民閱讀活動了解較多的是高學歷人群,可知學歷與是否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的交互作用對市民的閱讀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特別是較高學歷并且知道全民閱讀活動的市民的閱讀量遠遠高于其他人群。
從閱讀習慣來看,去除從不閱讀的人群之后,P值均小于0.05,即閱讀量在是否知道全民閱讀活動上的差異在相同閱讀習慣的人群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從閱讀方式來看,在α=0.1的顯著水平下,三種方式有顯著差異,即市民在閱讀量上的差異在相同的閱讀方式人群之間也得到了體現。
四、討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江蘇居民全民閱讀活動的普及情況并不理想,只有29.8%的調查對象知道全民閱讀活動,調查對象閱讀量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時發現,對全民閱讀活動了解較多的是高學歷、擁有良好紙質閱讀習慣的人群。整體上全民閱讀對于提高閱讀量有積極的作用,而且在分別去除性別、收入、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影響后,這個促進閱讀量的積極作用依舊非常顯著,并且這種積極的作用在不同學歷之間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在學歷較高的人群中,這種積極的作用更加明顯。
雖然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開展了將近10年,但是即使在作為文化大省江蘇的各大城市中,普及率依舊不高,可見“全民閱讀”離真正的“全民”還有一段比較漫長的路要走。因此,需要繼續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切實促進市民閱讀,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為此結合本次調查分析結果,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從孩子抓起,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二是加快全民閱讀立法進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加強電子宣傳力度,營造閱讀文化氛圍;四是提高書籍質量,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閱讀需求;五是提高宣傳活動針對性,要特別向低學歷人群、農村地區和基層地區傾斜。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 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03-16(01)。
[2] 中國出版網“。 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布[EB/OL].中國閱讀網。
[3]劉彬。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N].光明日報,2014-4-22(1)
【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普及情況及其作用研究】相關文章:
全民閱讀活動方案08-08
閑暇活動的健身作用及其組織08-07
全民閱讀活動實施方案08-25
關于MCAI教學普及問題及其對策的探討08-17
全民閱讀活動總結(通用18篇)11-16
田徑運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08-17
足球普及情況調查報告08-12
全民閱讀活動倡議書六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