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上網心理初探
小學生上網心理初探范 華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實小學)
進入高年級,有的學生利用周末打著去同學家玩的幌子到黑網吧,甚至夜不歸宿。我們班小金(化名)最嚴重,為了上網,可以騙父母、騙老師,可以不上學。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思:為什么有眾多的學生加入上網的行列,并且年齡趨于低齡化?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預防和引導?本文就小學生上網心理作一個粗淺的探析。
一、從眾心理,盲目跟"風",追隨大流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隨大流",大家怎么認為、怎么做,自己也就那樣認為、那樣做。
小金一開始是在哥哥的極力慫恿下才加入了上網的行列。后來小金還帶動了班里幾個孩子一起去網吧。上網次數多了,就染上了網癮。這種從眾的上網心理帶有相當大的麻木性,尚未形成正確的上網意識,容易被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所吸引,小學生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較差,玩必喪志,就我班幾個常上網吧的學生來看,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學習熱情低落。
二、好奇心理,涉奇獵異,滿足一時快樂
有時從眾心理和好奇心是相伴而生的。許多學生剛開始,看到別人上網,覺得很好玩,聽上網的同學說了網上的一些內容,認為很有意思,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上了第一次網。他們在對電腦網絡探索的過程中,會隨著對電腦網絡認識的增多而逐漸降低好奇心,但是,探索的過程亦是其上網動機重塑的過程,如果教師不及時引導,很有可能由好奇心轉化成其它一些不良的心理。
三、調適心理,減少空虛,尋求精神慰藉
應用心理學系主任顧海根教授分析認為,這和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以及家庭關系滿意度有關。如果用冷漠型、嬌寵型、民主型和專制型來區分學生的父母,成癮者父母在"冷漠型"和"嬌寵型"中的比例明顯超過未成癮者。
以下還有本人的幾點思考:
1.在教師在本身不熟悉網絡游戲的情況下,應如何評價游戲本身的內容是否健康向上。
2.學校正常的計算機教育是否應融入游戲內容,更專業性地指導學生處理好游戲與玩的關系。
3.外來務工人員在雙休日無法照看自己孩子的情況下,社區或學校能否提供一些平臺,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不給黑網吧以可乘之機。
作為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健康的網絡道德意識、網絡信息意識,要堅持正面引導、積極指導,防患于未然,應該成為學生網絡生活的導航者、心靈的守護者和時尚的引導者。
參考文獻:
岑國楨,李正云。學校心理干預的技術與應用[M].1版。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08.
【小學生上網心理初探】相關文章:
學生玩電腦游戲心理的初探與思考08-05
中職生心理狀態及其解決對策初探08-23
心理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的滲透初探08-17
中學英語課堂學生心理初探08-17
教育管理 - 初探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08-17
小學生上網作文02-26
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初探08-17
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初探08-08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初探08-03
評語初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