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情感因素激活語文課堂
用情感因素激活語文課堂作者/湯海風
“活”是語文教學素質追求的理想境界。“讓課堂活起來”已成為每位站在線的教師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激“活”語文課堂呢?情感因素的調用無疑是不二選擇。因為情感之弦撞擊出的火花是最令人振奮、感動、欣喜、意外的!課堂40分鐘不長,但要在40分鐘里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挖掘、陶冶、體驗、升華卻并不簡單。我們所要努力的,就是在這不簡單的40分鐘里展現藝術般的課堂,讓課堂成為一首詩、一幅畫、段旋律……
一、挖掘文本情感因素,優化課堂互動結構
古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人世間絢麗多彩的美好情感在這些課文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蘇霍姆林斯基這一生動的比喻明確地指出了情感和知識兩者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我們應積極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感悟、去理解,喚起他們敬佩、喜愛、悲傷、憤怒等心理體驗。這樣,他們的所學、所得才會是最真、最美,也是學生最難以忘懷的。如何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設計課堂結構,這需因人而異,因教材而論。
1.順序倒置
《燕子》一課,作者獨具匠心,通過對燕子的描繪來贊美生機勃勃的春天,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在組織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行情感感悟、升華,課前我安排學生“找春天”,教學時,讓學生從說春天到入文學習描寫春天的段落。這樣的安排遵循了由面到點再回到面的規律,也符合學生情感認知的規律,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我們在組織教學實踐時,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循序教學,只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情感主線去組織教材,做到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就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討論交流
高年級采用這種組織教學方式是最適合的,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情感的能動性,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傾聽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課堂簡潔而明快,教師只要適當地引導和巧妙地過渡小結就好了。比如《小音樂家揚科》這一篇課文,其教材編排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激發學生對揚科悲慘命運的同情以及對當時社會不平的憤慨。我們可以長篇幅而簡單處理。采用討論、交流反饋式學習方式,設計兩個問題幫助學生自讀、自悟:(1)揚科的音樂天賦表現在哪里?(2)你從哪感受到揚科的命運很悲慘?其實,這種課堂結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為前提,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同時在討論話題的提出上應緊扣文章的情感線索。
3.品析句段
這種方式常用于美文中,這種美不僅局限于文章的語言美,還表現在文字中流露的感情——至真、至美、至善。當然要肯定,這種方式多在寫景抒情的課文中運用。例如《阿里山的云霧》《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月光曲》《金色的腳印》《理想的風箏》等。
二、調控教師情感因素,營造課堂互動氛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沒有興奮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會鼓舞人呢?”因此,無論哪類課文的結課,都應伴隨著教師的真切情感進行,以自己的高尚情操點燃學生心靈與愛的火花。
1.把大愛帶進課堂
教師要把愛心和微笑帶進課堂,營造一個愉快、輕松、和諧的人文環境。有人說過,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山泉里流出來的是水,從一位充滿愛心和追求的教師的教學中,涌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愛學生,你就不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進課堂:愛學生,你就會時刻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生成狀態;愛學生,你就會盡自己的努力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快樂地學習……愛的感染力是無法計量的,有愛的付出就有愛的收獲。
2.用成功激勵學生
布盧姆曾有個生動的比喻:教學中,學生交替地攀登兩個梯子。一個梯子代表認知行為和認知目標,另一個梯子代表情感行為和情感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情感的梯子,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讓學生始終能夠感受到成功的歡樂,以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
3.讓語言折射光彩
高爾基曾說過:“人們愛聽悅耳有旋律的聲音。”教師在課堂中應將自己的情感傾注于課堂,把教材的情感通過自己這一特殊而直觀的載體表現出來,用自己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撥響他們心中的情感之弦,這樣知識的甘泉就會不停地流入學生的心田。調查表明98.7%的學生都喜歡上語言幽默的教師的課,課堂上偶爾的幽默,有時能夠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我想,于永正老師能在教師生涯上令人景仰,和他幽默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三、激活學生情感因素,改進課堂互動策略
學生情感的最大調動,其很大一部分因素依賴于教師課堂教學中的組織策略,怎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最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學習探究的情感因素呢?長期的課堂實踐,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名師為我們總結了許多有效的教學策略。李吉林的情境教學、丁有寬的讀寫結合……都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其實,無論你采用的是哪種教學策略,只要它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心理特點、情感生成狀態,都能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樂學等情感的目的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選擇教學策略時,若想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發的情感態度發揮最佳的作用,還應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張弛適度
行業上,常聽到這樣兩句評價教師課堂教學風格的語句:“××老師,上課親切和藹,語調柔和,令人如沐春風。”“××老師,上課激情澎湃,鏗鏘有力,大有火山爆發之勢。”其實,若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我認為這是教學的最佳節奏。好的旋律音律優美,忽高忽低,或急或緩,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張”是為了不讓學生過度疲勞;“弛”是為了不使學生注意力渙散。所以我想:張弛適度才是課堂的最佳節奏,它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而且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2.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應是課堂追求的一種境界,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應根據教材的需要而多樣,努力做到朗讀與默讀結合、表演和評價結合、競賽和總結結合、眼看和動手結合……力求課堂氛圍的整體協調,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3.情理相生
語文教學重視文道統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學生的人文情懷擺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應注意到學生的情感狀態及情感生成。所以,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系統,另一方面還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兩者有機地協調,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學。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教師、學生的情感因素,預設好課堂結構,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互動氛圍,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的興趣和探求的熱情,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實現40分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福建省福州市錢塘小學353000)
【用情感因素激活語文課堂】相關文章:
如何激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08-24
激活情感體驗 有效指導學生習作論文05-01
激活正能量04-17
興趣激活思想的火花08-24
巧妙導入喚醒認知激活課堂09-13
語文課堂教案02-24
語文教學----利用多媒體激活童趣08-24
培養興趣,激活美術課堂的愉快教學08-24
《松鼠》語文課堂教案02-10
語文課堂活動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