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先人后事,幼兒園現代管理策略
先人后事,幼兒園現代管理策略教師是幼兒園日常管理的核心因素。管理者需要首先了解并關心教師的現狀、愿望、能力、潛力、要求、困難;再考慮事情的性質、做法、評價。人是長期的,事是短暫的;人是活的,事是死的:對人的管理錯誤造成的后果是難以挽回的,對事的不當處理產生的損失卻是可以彌補的。
文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 馮惠燕
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任何管理措施的出發點和著眼點都應是人。幼兒園每天事務繁忙,當管人和做事放在一起時,有些園長往往習慣性地選擇先做好事,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用保質保量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來影響教師,從而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這是先事后人的傳統管理模式。北京市第一幼兒園(以下簡稱“一幼”)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先人后事的管理策略。
“人在前、事在后,人為主、事為輔”是這項管理策略的核心理念。選擇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為每個人提供充分成長和發展的條件,并進行合適的激勵,使他們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地把事情做好。
把教師特點當資源,以人為先
教師是幼兒園日常管理的核心因素。管理者需要首先了解并關心教師的現狀、愿望、能力、潛力、要求、困難;再考慮事情的性質、做法、評價。人是長期的,事是短暫的;人是活的,事是死的;對人的管理錯誤造成的后果是難以挽回的,而對事的不當處理產生的損失卻是可以彌補的。因此,一幼主張,以人為先,為教師創設積極進取、沒有封頂的個人成長發展空間。
一幼把每位教師的特點看成是資源,根據他們的特點安排在適宜的崗位上。在選拔和培養年輕干部的工作中,堅持選人重實績,用人看主流、看本質、看發展等原則,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平衡照顧等陳腐思想,廣納賢才,不拘一格選拔和培養年輕干部。
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實踐中,一幼管理團隊始終堅持在選才用人方面做到:任人為賢,勿任人為親;揚長避短,勿舍長求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正用人,勿賞罰不明;因事用人,勿因人用事;用養并重,勿竭澤而漁。
傾聽自我發展需求,激發教師潛能
管理,不僅要提高效率達到團體的共同目標,更要激發團體和每個成員的潛能。傳統的管理觀念更重視幼兒園的發展目標,把個人發展作為幼兒園發展的副產品,教師的發展是圍繞幼兒園的發展需要,是伴隨幼兒園發展的派生物。這種觀念局限了人的發展,其實踐操作是先確定幼兒園管理目標,教師根據幼兒園管理目標設計自我發展規劃,是先確定事再發展人的行為模式。
人先事后的管理理念,是先觀察、了解教師的發展潛能,在掌握每位成員需要及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幼兒園的發展目標。比如在園所特色發展中,一幼提出“園有特色,教師有特長”。在特色綜合藝術教育方面,通過調研了解到,每位教師都希望能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重點研究某個方面。根據這一需求,一幼制訂了綜合藝術教育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中教師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我園綜合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的目標自然就得以很好地實現。
對話式工作氛圍,建構“群言堂”
今天的管理,再不是“一言堂”的管理。而是的“群言堂”的管理,“先人后事”管理策略的最主要原則就是以人為先,以人為主。運用這種思想不是簡單地改變管理模式,比如在解決矛盾和消除矛盾這個問題上,體現的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前者是滯后性的,常常出現在問題發生之后,表現得比較被動;后者是前置性的,往往出現在問題發生之前,是一種主動行為!跋热撕笫隆惫芾聿呗宰非蟮氖,管理關系中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共享。
幼兒園應當與教師建立共同的愿景,即共同追求的目標,共同奮斗的方向,在這個愿景下,大家會自覺地要求自己不僅衣著、言談、舉止要優雅、活潑、樸素、大方,符合一幼教師的要求,而且更注重自身內在優秀品質的培養。當“園榮我榮”的共識達成后,教師將為完成園所制訂的共同目標身體力行。
管理者應當調整身份,使之與其所承擔的任務相符,建立“教師與管理者對話”式的工作氛圍。管理者不僅要關心完成、落實隊伍培養的任務,更要關注創設什么環境、采取什么措施,促進隊伍成長等細節。園長必須由單一的管理者向多重身份轉變:既是指揮者也是服務者,既是組織者也是協調者,既是領導者也是執行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師的知心人。管理者只有在實際中適時轉換角色,才能為教師創設自主工作的環境,使他們在創造性的工作中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推行“教師與管理者對話”式的工作氛圍,鼓勵思維的獨立性與實踐的創新性。這種氛圍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使教師有機會對本園工作的細節質疑、討論,通過公開、自由的實踐研討,促進了教師對園所發展目標、思路的理解,實現了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平等交流,并通過這種交流促進了教師自主成長。
前置性管理,激勵教師自我發展
先人后事的管理思路要求首先想到教師的發展,要做好人的工作,再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去做好各項事情。因此,管理者必須要把幫助、促進教師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要采取各項措施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干”為“我要干”,由被動向主動、個性化轉變,從而達到教師和幼兒園共同發展的雙贏目標。
前置性管理一方面是建立激勵機制,變被動為主動。激勵機制具有強大的驅動作用,激勵可以變壓力為動力,變被動為主動。目前,一幼的激勵機制已從“以獎懲為核心”的方式,向“以評價目標為依據,考核待遇相結合”的模式轉變。具體措施如: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強調骨干教師責、權、利的統一;制訂符合客觀實際的考核評價標準,使評價重在過程,旨在提高,促進不同教師群體向更高層次發展;實行教師“星級制”,對教師采取“自薦自報”的方式,打破過去的“三限”(限年齡、限職稱、限名額)。教師自報后,經民主評議認定其星級,并與工資等級掛鉤,星級每學年評定一次。實行活動自薦制,對示范觀摩、對外開放、承擔課題等任務,由教師自行申報,使人人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設立教科研專項獎勵基金,對教科研取得成效的教師實施傾斜政策,激發內在的研究動機;在干部、骨干教師培養中采取滾動方式,即通過評價考核,競爭擇優,重點搭建支持培養平臺等。
前置性管理另一方面是采取多種、有效的培養措施,如教育科研引領制、首席教師授課制、骨干教師幫帶制、分層指導培養制、網絡資源互動學習制、進修及園本培訓制等,積極采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激發教師參與的主動性,讓教師充分感受自我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悅,促進其健康、自主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