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預習,從何處出發——以《橋》一課教學為例
課文預習,從何處出發——以《橋》一課教學為例辛曉明
一、從單元導讀出發
單元是一個整體。同一單元內的課文,在單元主題目標的達成上,或互為補充,或互為學用,總體目標一致。教師不能沒有單元整體意識,學生的學習同樣需要有單元整體意識。因此,預習課文從“單元導讀”出發十分必要。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單元導讀中寫道:“本組課文為我們講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中了解可歌可泣的事,體會令人震撼的情。學習本組課文,要入境人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本組課文的預習信息:1.讀課文時運用見文字想畫面的方式,進入課文情境,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2.把感動自己的地方劃記、批注出來:比如寫了什么(概述主要內容),怎樣寫的(從詞句短篇的表達特點去思考),以及為什么這樣寫(思考這樣寫的妙處);3.搜集可歌可泣的相關故事。預習導讀,破解“密碼”,最初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能主動了解單元目標,合理安排自己的預習活動了。如果有興趣和時間的話,也可超越以課為單位的常規預習方式,將整個單元聯系起來做分項(把握主要內容類,批注類等)預習,這對學生形成相應能力不無好處。
二、從詞語盤點出發
詞語盤點中的詞語是本組精讀課文里必寫必記和必讀必認的詞語,是字詞書寫與積累的底線。精讀課文的附錄是以單個漢字的形式出現,預習時將詞語盤點里的相關詞語結合過關,更符合“字不離詞”的原則。
對高年級學生而言,把相關生字詞從課文里圈出來,讀準字音,分析漢字特點,動筆書寫,運用以前學過的方式識記,聽寫過關,以及聯系上下文嘗試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字詞預習。《橋》這一課,容易讀錯的字是“勢不可當”的“當”,它與另一個成語“勢不可擋”意思相同,容易誤會;易錯的字是“祭奠”的“奠”,中間“酉”容易漏寫一短橫,“豹子”的“豹”左邊也容易誤寫成反犬旁;筆畫較多的漢字不少,需要重點注意筆畫的疏密避讓。進入五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不少漢字的認讀、識記、書寫方法,先學后教是基本策略。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以檢測的方式落實,重點指導個別易讀錯、誤寫的漢字,這是培養高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然理念。
三、從課后習題出發
小學語文課本在精讀課后都安排了與學習目標相對應的練習題,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憑借,也是學生預習的抓手。《橋》這一課,課后有三道習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如課文最后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文中有多處關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寫,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預習時,學生先讀通,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按照要求做批注。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他還可以思考得更深入、全面,比如關于大雨和洪水描寫的好處,可以從修辭、鋪墊襯托、簡短的遣詞造句切合當時氛圍等多個角度去思考。課堂上的時間有限,學生往往淺嘗輒止,思路還沒打開便被“叫停”,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反之,學生思考深入,即使是錯的,卻是教育的絕好著力點,學生成長的最佳生長點。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明白:不懂的時候盡量思考,思考之前不能看任何參考書;不然,深閱讀的策略只能收到淺閱讀的效果。
(作者單位:長沙市雨花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課文預習,從何處出發——以《橋》一課教學為例】相關文章:
何處為家作文09-08
課文“例”當先 作文巧遷移04-28
語文真課堂的構建 ——以故事教學為例05-02
文言文教學中的咬文嚼字 以《童趣》為例05-14
例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案例選擇——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的教學為例08-24
以橋為話題的作文08-20
以橋為話題作文11-25
《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02-28
家鄉橋為話題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