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讓拼音教學美起來
怎樣讓拼音教學美起來葉燕芬
《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的要求有兩條:(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2)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可見,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拐杖,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習漢字、學講普通話服務的。如何體現新課標對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如何讓拼音教學美起來?每一個一年級的教師都在思考,在琢磨,在嘗試,在探索。
一、將拼音字母圖像化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如何把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得生動有趣?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首先要從了解一年級新生的認知特點人手。
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幼兒時期向兒童時期的過渡階段。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
所以應該大量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具,開發直觀教學。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配有的插圖,教學時把新授的拼音與相對應的圖結合起來。比如在教學聲母“gkh”時,可以借鑒課文的插圖,一邊畫水草一邊講解:“小河里長著綠油油的水草,那是蝌蚪們捉迷藏的好地方呢!你們看,兩只小蝌蚪游過來了……”邊說邊在水草右邊添畫上兩只蝌蚪。然后,用醒目的顏色將簡筆畫勾勒出一個大大的“k”。此時,“k”顯然已經不再是個生硬的字母了,它已經和圖像、故事整合成了一個鮮活的整體。
在課本教具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制一點顏色鮮艷的圖卡。如教學聲母w時,可自制一幅“烏鴉和樹枝圖”,在指導學生看圖的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想:烏鴉站在什么地方?這個樹枝像什么?在想象、比較中,加深對聲母w的記憶。指導發音時,叫學生讀準“烏鴉”這個詞的音,然后要求把這個“烏”的音發得輕短些,就是聲母“w”的音。邊發音邊講解“w”的寫法,再結合自制圖上的“樹枝”——由兩個小樹枝組成烏鴉站著的樹枝,邊講邊指導書寫。充分利用圖畫,直觀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拼音字母。
二、將拼音學習歌訣化
何謂“歌訣”?《現代漢語詞典》中“歌訣”的意思是:“為了便于記誦,按事物的內容要點編成的韻文或無韻的句子。”大致說來,用“歌訣法”教漢語拼音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1.識記字母編歌訣。
人教版小語教材中的拼音字母部分的圖畫既提示了字母的音,又提示了字母的形,生動形象。教學中可以借助這些圖畫編歌訣幫助識記字母。例如,教學“Q”時,可編歌訣: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教學“o”時,可編歌訣:公雞一叫ooo,畫個圓圈就是。;教學“e”時,可編歌訣: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教學“al”時,可編歌訣:Q和i是姐弟,他們緊緊挨一起。
2.比較字母編歌訣。
拼音中有許多形近、音近字母,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很難區分。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字母編歌訣來加深記憶。(1)區別形近字母。例如,b-d-p,可編歌訣:b和d面對面,bp都有右半圓;q-p-g,可編歌訣:正9(九)q,反9(九)p,9(九)字拐彎就是g;m-n,可編歌訣:兩個門洞mmm,一個門洞nnn;f-t,可編歌訣:一根拐棍fff,魚兒跳舞ttt.f翻跟斗就是t。(2)區別音近字母。例如,s-sh,可編歌訣: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
3.啟發思維編歌訣。
用“歌訣法”教漢語拼音不僅能幫助學生識記拼音知識,而且還能幫助他們理解記憶,甚至,這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傳授。例如,編歌訣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記憶聲調: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再向上,四聲快快往下降。再如,拼讀音節的方法既是學習拼音的關鍵,又是一個難點,教學兩拼音時,教師可以分別用圖片出示聲母和韻母,然后演示兩音“相碰”成一個音節,再用“前音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這句簡單的歌訣來幫助學生理解兩拼音的拼讀方法。這樣,學生在背誦歌訣的同時,就會反復揣摩“前音短、后音重”和“兩音相碰”的意義,很快掌握拼讀兩拼音的技巧,以后再學三拼音時就能舉一反三,自己開動腦筋來學習了。
4.鞏固音節編歌訣。
有意義的記憶要比無意義的死記形象生動得多,而音節一旦有意義也更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和興趣。所以,在教學音節時可以將音節賦予具體的字進行組詞、造句,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訣來進行鞏固。例如,學完整體認讀音節“wu”的四聲拼讀后,可編歌訣:小烏鴉它姓烏(wu),小胖子他姓吳(wu),一二三四五(wu),山上起了霧(wu)。又如,學完聲母與后鼻韻母“ang”相拼的音節后,可以編歌訣:小豬小豬太骯臟( ang zang),小猴揮起千鈞棒(bang),大象( xiang)用鼻子撓癢癢( yang),熊貓來把秋千蕩( dang)。這樣,每句歌訣中都出現了所應掌握的音節,起到了鞏固音節的作用。同時,歌訣的內容豐富有趣,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鍛煉了組織語言的能力。
三、將拼音學習童話化
兒童都喜愛童話,因此,用童話的形式進行拼音教學,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極易被兒童接受。
1.使用童話語言。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使用童話語言能使他們感到親切。如教學標調規則時,我編了汶樣一首童謠:a老大最最大,老二老二ooo,老大不在我最大,老三老三eee,ao不在我最大,1U雙胞胎,誰在后面誰就大,老六老六uuu,他是我們的小弟弟。這樣教,學生興趣濃,自然很快就學會了標調。
2.編童話故事。
利用編童話故事進行拼音教學,能使學生把知識記得更牢。鼻韻母是拼音教學的難點,受方言的影響,很多地方的學生前后鼻音難以區分。如特級教師嚴麗萍老師是這樣教學《an enin un un》一課的。
課一開始,嚴老師就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天氣很好,小n出去散散心,他走著走著,迷了路,怎么辦呢?正當小n犯愁的時候,他看到了aeiuu,這5個韻母朋友很熱情地把小n請到了自己家。(老師邊說邊在五個單韻母后面加上小n)于是,小n就在這里安了一個新家,它還有一個新的名字“-n”。讓我們一起跟“-n”打招呼吧!孩子們就興致勃勃地跟著嚴老師一起讀起來,小故事一下子吸引住了一年級小朋友的注意力。
尾音“-n”是發前鼻韻母的關鍵,嚴老師的這個故事直接切入難點。怎么記住這些新朋友,于是嚴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續編兒歌,如:天安門an an an,a加-n就是an。根據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就安排了續編童話的過程:小n來到天安門,看見( ),聽到( ),想到( )。學生們興趣盎然,在童話故事較強的情節引領下,他們不斷創生出新的童話人物、童話情境,并且把五幅圖連了起來,拼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既鞏固了拼音,又練習了語言,同時還豐富了想象。
四、將拼音學習游戲化
漢語拼音教學比較抽象,只讓學生拼讀音節是很枯燥的,時間稍長,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效果當然不會好,游戲對兒童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符合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方式是很有必要的。筆者在拼音教學中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游戲”方式。
1.“排隊”
教師把聲母和韻母的卡片發給學生,然后說:“現在我請聲母、韻母來排隊,比比看,誰站得又對又快。”以此來訓練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
2.“點名字”
根據教師給每個字母編出的名字,如小撅辮兒(a)、小拐棍兒(f)、小傘柄兒(t)、小椅子(h)等,請一個學生到前面點名字,一個學生去分發卡片。這樣,每點到一個名字,就有一個學生站到前面舉起卡片說出這個字母的形體和讀音。23個聲母全部點完后,請一個學生當隊長,其他同學按照聲母順序排好隊。
3.“盲人摸字母”
一個學生蒙上眼睛,摸出一張卡片后,另一個學生告訴他字母的名字。如,一個學生摸出“小勺兒”,另一個學生說出“d”。然后再去摸一張韻母卡片“an”,另一個學生告訴他,“小撅辮兒”和媽媽在天安門門洞里玩。這個學生立刻讀出an。然后他再面對大家拼出:dan ddn dan dan。
4.“開火車”
將聲母和韻母分為兩列“火車”。如火車頭b一出現,接著是持p、m、f、d……聲母卡片的同學陸續走上講臺。每人右手搭在前一個學生的肩上,左手將字母卡片面向同學舉起。火車頭發出“嗚——”的一聲之后,每個學生按聲母順序讀出自己手中字母的發音,最后唱著字母歌回到座位上。另一列火車的車頭是a,然后是o、e、i、u、n,練習方法和前面的一樣。
5.“看誰送得快”
教師將自己的彩色字母卡片(聲母為黃色,韻母為藍色)分發給全班同學。然后由一個學生當小老師,他讀出一個聲母或韻母,再說出一個詞來,如“老師”“同學”等。請手持這個詞的聲韻母的學生送到小老師手中,并拼出“lao shi”“t6ng xu6”等,看誰送得快。
6.“找朋友”
教師手持字母卡片u、ti,問學生:“誰愿和我交朋友?”這時手持j、q、x、l、n字母卡片的學生走到前面,站成兩隊。教師再問學生:“你們說,我手中的u和n,跟哪一隊能相拼呢?”學生站起來說:“n和兩隊都能相拼。”“ti和j、q、x-隊相拼時要去掉上面兩點兒。”“u只能和n、1-隊相拼。”然后全班同學讀ju、qu、xu、nU、ln、nu、lu。這種練習是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掌握拼音規則。
7.“標調游戲”
教師把a、o、e、i、u、u這六個單韻母卡片發給學生,學生每人持一個韻母按順序排好,教師指著它們教兒歌:“a,o,e,i,u,u,他們是六兄弟,標聲要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一直找到小弟弟。”再教給一段順口溜:“Iu字母真特殊,標聲標調找小uo”
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號變活,善于尋找規律,就可以使學生愛學、樂學。
五、將拼音教學生活化
拼音的學習本身是枯燥的,但如果與孩子們五彩的生活結合起來便會生動許多,有時甚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課開始的時候,可以出示根據班中孩子的姓名制作的拼音卡,并且做“猜猜我是誰”的游戲。當然,拼音名字的難易程度要與教學進度吻合。這樣既調動了孩子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又增加了孩子認識新班級中成員的機會。在拼音基本學完后,還可將所有學生的姓名拼音卡集中起來,做些“手拉手”“誰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小隊在哪里”等游戲,開展拼音活動課。
將生活融入拼音,更能將“學”與“用”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學會”“會學”。比如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可以給孩子們出示一個拼音短句,既可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可以使孩子們以愉快滿足的心情走出課堂,更能讓孩子們對下節拼音課充滿期待。比如在學完拼音“hua”“gua”和“guo”后,可以出示用拼音寫的句子:W6 hua de ping gua dlng gua gua!(我畫的蘋果頂呱呱!)又比如在學習完ai ei ui后,可以送給孩子們這樣一句話:Hufle jia,wo gai nai nai ddo beishul。(回了家,我給奶奶倒杯水。)這樣不但把三個復韻母都鞏固了,還“指導”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們心領神會,其中的教育意義不言而喻。
給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家里的生活用品做拼音卡,既提高了孩子們運用拼音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讓他們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習、生活用品,寫上簡單的音節詞,加上裝飾的花邊,貼到生活、學習用品上去。教室里的黑板報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拼音園地。孩子們自己畫的圖或剪貼畫,加上簡單的拼音說明,足以完成一期期“專題”板報。比如植物系列、動物系列、交通工具系列等等。這樣讓拼音隨時隨地參與孩子們的生活,會使得拼音學習更加親切自然。
【怎樣讓拼音教學美起來】相關文章:
讓拼音教學“動”起來08-15
讓拼音教學活起來08-05
讓拼音教學活起來08-17
《i u ü》 :讓拼音教學“動”起來——實驗教材拼音教學一得08-15
讓拼音課堂輕松起來08-17
怎樣讓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08-24
怎樣讓閱讀鮮活起來08-17
怎樣讓文章的語言生動起來08-21
拼音教學論文:拼音教學重激趣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