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循環復習”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循環復習”趙月清
山東聊城第二中學(252000)
在十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惑,總是在教學中一邊思考,一邊解決。記得曾經有一個畢業班學生各門功課都很好,只是英語有點差。問他英語學習上有什么困難時,他說:“趙老師,為什么我記得快,忘得也快呢?”我回答他六個字“向遺忘作斗爭!”于是在后來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在教學中找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或讓學生自己找到適合于自己的記憶方法,鼓勵學生戰勝遺忘!其實,遺忘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規律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減少遺忘呢?經過反復地實踐與摸索,我感覺在英語教學中,帶領學生“循環復習”所學知識是戰勝遺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學習后20分鐘、1小時、8小時、24小時、2日、6日、31日,記憶率分別是58 %、44 %、36 %、34 %、28 %、25 %、21 %。也就是說在學習識記完某一知識后,遺忘就開始發生,尤其在起始階段遺忘的速度較快。因此,在學習完某項內容后應及時復習。下面我以一個月內的教學為例介紹英語教學中的“循環復習”教學法。
首先,學習新內容后,第一輪復習的最佳時間應該是24小時內,即“日復習”。
比如,在每一模塊教學的第一節課,我主要進行的是詞匯教學。課堂上,我會留出5到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復習,然后我會要求學生晚自習期間必須要復習一遍當天的這些內容,第二天進行新內容前,我還要就前一天的詞匯提問。這樣,24小時內,我的學生們就把這些英語單詞及其用法復習了3次。
以此類推,第二節課,第三節課,以致一周內的每一節課,我都堅持進行這樣的“日復習”。這樣, 在新的信息傳入大腦后,印象還沒有漸消之前,及時地進行了復習,而且又在不同的時間多次加以鞏固,使印跡不斷得到了強化。我們在復習功課時,有時感覺碰到好像是新知識似的,這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復習的緣故;如果過了這個時間段再復習,因為已經遺忘的多了,所以復習起來也就“事倍功半”, 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輪復習叫做“周復習”,每到周末我都要對這一周所學的內容進行一次復習。通常情況下,我會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梳理歸納。因為只有合理地進行信息的整理,才能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所以我堅持對每周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合理分類,比如第一模塊的內容,我把它們分為詞匯、短語、句型、語法四部分,分別進行了總結。
第二、拓展提高。主要是通過“小測驗”的形式,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加以檢測,從而達到復習基礎知識,拓寬知識范圍,提高運用能力的目的。第三、整理“知識檔案”。我每周都督促學生把自己本周內還沒有熟練掌握的知識和練習中的錯題整理到一起,形成“知識檔案”,以備以后復習。因為有了“日復習”的鋪墊,只需要花費較少的時間就能做到一個完美的“周復習”。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僻知識”總結到一塊兒時,往往會對本模塊的知識體系會有一個更加清晰地認識;當我們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尤其是當我們對錯誤進行了總結之后。
第三輪復習叫做“月復習”,也就是說, 每到月末都要對這一個月所學的內容進行一次復習!霸聫土暋钡闹饕罁褪俏覀儭爸軓土暋钡摹爸R檔案”。經過對“知識檔案”的再學習,再記憶,再加工,掃除每個“周復習”中的“夾生飯”。同時,對學生進行階段綜合測試,檢查知識掌握的質量,查漏補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比較正式地檢驗一次自己的學習水平。
該方法表面看來,似乎很繁瑣,需要很多的時間,其實不然。因為每次復習的時間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夠根據所教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照該方法合理地組織內容、安排時間,便能事半功倍。采用“循環復習”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有自己嚴密而靈活的復習計劃。每天、每日、每月的復習內容都要了然于胸。“循環復習”的關鍵是掌握循環間隔和次數。關于循環間隔和循環次數的安排,需要根據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習內容的難度等具體條件而定。一般來說,記憶能力差的人循環間隔應短一點,循環次數多一些,反之循環間隔可長一點,循環次數少一些;對于難點內容循環間隔應短一點,循環次數多一些,反之循環間隔可長一點,循環次數少一些。另外,在循環復習中,還應要求學生將難點再作記錄,進行重點復習。
第二,教師要及時調整復習內容。記憶保持的程度取決于對材料的熟記程度,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到:當學習內容達到某種熟練程度之后,再增加復習次數,對記憶已無大的益處了。因此,在學習某項內容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應該學習以后的內容。甚至在某一內容難于理解時,也可以暫時放下來,先學習后面的內容,因為往往后面的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前面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教師要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精神。 采用“循環復習”教學法,往往在開始幾天感覺還蠻不錯的,可時間一長,就開始進入混亂狀態了——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哪些內容還需要復習,又需要在什么時候來復習,有些教師已經很難搞清楚,從而不再堅持,容易放棄;而優秀的教師則會知難而上,精心規劃,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總之,以上就是我對“循環復習”教學法的一點教學反思。其實,教師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新的教材和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了解學科內容與學科的教學方法——理解學科的知識是如何創造的、如何組織、如何同其他領域的知識整合的;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把學科內容傳遞給學 生,形成傳授知識 的多種途徑與方法。相信只要我們教師深入思考,善于總結,都會探索出適應自己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的。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循環復習”】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8-24
淺談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08-23
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08-24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激趣策略08-22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學習08-19
淺談英語教學的體會08-24
高三數學復習淺談08-18
淺談高考化學總復習08-24
淺談興趣與英語教學08-20
淺談課堂英語教學革新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