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談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魏村中學 房華龍
新課程改革給學校各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為素質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實也創造了新契機。一直以來處于學校教學之薄弱環節的美術學科,應教學該抓住這次新課改契機,以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模式教學,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與藝術素養,為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就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與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實施改教學革進行了一些探索與思考,全面促進學生素質教育思路。
一、初中美術課教學的突出問題
美育教育不僅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藝術不僅能表達感情,使人的創造性沖動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現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當前素質教育仍然始終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和口頭上而未能成為教育的主導思想。考試成績仍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衡量教育質量的不二法寶。美術學科也必然難逃邊緣化的命運。美術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學校普遍重視不夠,師資缺乏,教學設備缺少投入;美術課為主課讓路,成了自習課或機動課,教師教學缺少熱情,學生學得乏味;教學方法陳舊簡單,內容單調枯燥,重技法輕素養,缺少人文關懷;美術課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裝飾品,表面上豐富多彩,實質上空虛蒼白,以個別掩蓋整體,遠未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再認識,實施美育的任務
在美術課教學中學生普遍興趣不高,缺乏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對美術學科在教育的意義和作用缺乏認識不無關系。一般認為,美術課就是教會學生一定的繪畫等美術技能,提高學生造型表現能力,這是對美術學科十分偏頗的認識,其實美術學科在普通教育中真正應承擔的是實施美育的任務。
美育關注的是人本身的存在發展成長而非學習的對象內容,美育講求人生存的具體性,情感性,過程性和生活化,因此也稱“個性教育”。美育把培養全面發展的,獨立完整的人作為根本目的,它重視發展人的感性,保護生命的活潑和原創力,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天然的肉體化的聯系。美育的目的也正是當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應該也必然處在整個普通教育的基礎地位。但是多年來,我們未能對美育應有的重視,應試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美育的缺失,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此有關,如學生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動腦能力和動手能力,記憶力和創造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認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間的不協調,學校教育與生活脫節,錯位甚至對立,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我們當前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給美育以本來應有的地位,高度重視審美教育,以美育整合學校各科教學及學校各項工作,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康人格的養成放在教育的首位。
三、改革美術課教學模式及方法手段
改變當前美術課教學的薄弱勢頭。這需要全社會提高認識,各級領導重視,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實效。我這里只就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對傳統美術教學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進行改革談一些個人見解。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
孩子們從很小的年紀就對某種事物的“好奇”產生極大興趣,并且帶著極大的熱情去討論這些問題。美術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生活處處有美術,美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開放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美術,走進美術世界,讓美術豐富學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義,才能真正熱愛美術,并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首先,美術課堂學習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樂趣。因此在美術課教學時,不應一味拘泥于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在題材,形式的選擇表現上要留給學生自由空間。例如在設計制作課單元,可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做起,如:為自己的親友同學制作新年賀卡,并鼓勵用刮色,涂蠟,撒鹽,吹色,壓印等各種新技法。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自由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
其次,讓美術教育走進學生生活,變生活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把公園,田野,村莊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的紅,黃,藍。寫生課不妨帶學生去野外果園,農貿市場,山麓湖畔,描繪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觀察生活中千姿百態的鳥獸人物。手工制作課不妨帶學生去放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制作的彩帶,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環境,做到學以致用。結合欣賞課,可組織學生參觀一個畫展,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美術課上所學的知識指導欣賞活動。
2.提高教師素質,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揮。在個性化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情感聯絡和交流得到加強,學生能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作用,從而增強自學,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和自我識別,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傳統的美術教學比較注重以教師為中心,是老師教學生怎么畫,而現代美術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師幫助學生將他們想要展現的事物畫得更好,是老師幫學生怎么畫。美術教師要把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力作為教學的中心目標,充分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和各自的審美表現,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成長。比如在《剪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剪紙和紙貼畫混淆在一起,因此,學生的作業中有剪紙,也有紙貼畫,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只有通過展示一些個性鮮明的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和區分紙的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認學生的作業,要幫助受挫的學生樹立自信,否則,學生的表現受到老師的指責,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喪失,從此可能對學美術失去興趣。而對美術學習來說,興趣要比學到一些知識技法重要千萬倍!
3.創造輕松活躍而親切祥和的課堂氛圍。人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創作靈感。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活動,親切的課堂氣氛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在與學生交流中,不斷地使用鼓勵,表揚的語言,對學生的思考加以肯定,這樣做既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作,實踐欲望。同時,恰當的音樂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上《中國畫欣賞》這一課時,我從開始上課直到下課,45分鐘內我選取了多首古典樂曲。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氛圍中,孩子們伴著優美的音樂,沉浸在欣賞祖國國畫藝術之中。
4.采取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為美術教學服務。教學活動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來進行,以電腦,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給教學帶來革命性變革。信息技術具有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超大容量,對美術課教學來說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美術教師要積極采取這一新的教學手段為美術教學服務,創設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