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生活作文中的“導”
淺談生活作文中的“導”四川省營山縣黃渡小學 楊 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語文學得如何,習作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在小學習作教學中存在著一個長期困擾教師的問題,那就是:學生害怕作文。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積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肯定地說:“確實有一部分學生,而且是相當數量的學生視寫為畏途,有害怕心理,視作文為難事,為不易攻克的堡壘,有畏難情緒。”那么,如何消除作文教學中的這種“害怕心理”,長期的習作教學使我深深的認識到:只有通過教師適時的“導”,引導、暗示、提醒學生到生活中去挖掘有生命的題材,培養他們對作文的濃烈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強烈的創作欲望,進而提高習作水平。
一、導在思路中開拓
小學生受年齡限制,大多對事物認識膚淺,因此寫起作文來顯得思路狹窄,空洞無物。這就要求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必須注意指導學生找準習作的源頭——充實的生活,以此為觸發點,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開拓學生習作的思路。
1.引導學生回憶生活。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豐滿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文字。”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作文常常語言干癟,缺乏真情,大話套話比比皆是,這往往與我們的作文指導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應該積極開拓作文資源,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作文鮮活的材料,激發寫作的沖動。
2.引導學生再現情景。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當他們置身于生活中時,容易對事物產生興趣。然而由于他們的觀察偏向無意觀察,觀察時往往不夠細心,思考得也不夠深入,因而在頭腦中留下的表象往往不深刻。習作時,他們雖然捕捉到了習作素材,卻常遺忘了事物的某些細節,以至出現了記憶鏈中斷的現象。教師除了借助媒體手段再現情景之外,還可以引導抓住要點等方法幫助學生把事情的經過鏈接起來,讓學生在頭腦中來一次“真實回放”,再現當時的情景。
3.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常言道“望物思物”“睹物思人”。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具體的事物來牽動學生的思緒,調動學生平時的積累,喚起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幫助學生建立起生動的形象。如:我讓學生寫上學期的實習老師,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課始,把實習老師送給班級的地球儀擺在講桌上,并出示了一張同學們與實習老師的合影。此時,學生很容易從眼前的事物聯想到過去與實習老師在一起的快樂情景,想起與實習老師一起學習生活的許多事情。這樣,通過具體事物調動學生的信息貯存,喚起學生的有效記憶,能自然地打開學生的思路。
二、導在心靈中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從積累材料到完成作文,其間必須經歷從內部言語到口頭語言,再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轉換過程。據此,在學生的思路已經打開,材料基本確定后,就應遵循由說到寫,從述到作的程序,引導學生展開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自然流露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感情,充實習作素材。
1.個體自由談見解。葉老說:“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習作的啟示。”因此,對于書面語言并不豐富的小學生來說,習作前的口頭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如開學不久,我們學校打算到“太蓬山圣地”秋游。此前一天,我班語文課上的是:策劃一次活動,主題確定為——濃濃的鄉情。教學任務完成后,我說:“明天是秋游,你覺得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嗎?”“寫日記。”有的學生有氣無力的說,情緒明顯不高。我笑了,“難道你不想策劃一下明天的秋游嗎?”“想!”我馬上提出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口述,要說真話、實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遞給別人。這時的學生個個興味盎然,交流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說出情趣,說出新意。之后的習作——“一堂別開生面的交際課”就水到渠成。
2.群體互補促提高。在學生個體口述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傾聽、去欣賞。聽后,要結合自己的感受積極思維做出反應,在尊重同伴個性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幫助同學改正口述中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生生之間在心靈的溝通中實現情感交流,共同提高說寫水平。如:“小眼睛看大世界”的方案就是學生的集體智慧,具體活動內容有:①我與動物朋友見見面;②我的發現;③親密接觸;④特殊體驗;⑤“最佳攝影”、“最佳小記者”評選;⑥“小眼睛看大世界”主題匯報會;⑦“我成長我快樂”——活動總結。由于活動經過了學生精心的策劃與安排,因而,在次周學校紅領巾廣播時,班級八名學生的體驗作文進行了展播,交流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當這些孩子回到班級時,其他的同學,熱烈鼓掌,就像迎接凱旋的將軍,贊譽之情溢于言表。這遠遠不是一般習作所能達到的效果。
三、導在創意中穿行
小學生的作文經常以記錄工具的面目出現,如:實驗報告、新聞報道、成長記錄等。可以說作文就是生活本身,或者說作文是對生活的審美。寫作文是自我完善、馳騁夢想的過程,學生通過作文對“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了人工修剪”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創造出心中的理想生活。小學生習作跟成人寫作一樣,都要求“以心寫文,文為心聲”,要求語言文字的負載富有個性,表達真情。
1.體現新穎的構思。“文成于思”,構思是學生把習作素材在頭腦中進行條理化的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是寫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所必須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要引導學生敢于超越常規,打破定勢思維,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思考,大膽求異,獨辟蹊徑,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如為配合“難忘的小學生活”單元教學,我與學生共同設計了主題為“我愛我家——學校”的綜合學習方案,活動內容是供學生自主挑選的“菜單”:給校長提建議、給同學寫贈言、寫難忘的人或事……,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三至四項去完成。這樣的活動,學生沒有壓力,而且喚醒了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引發起真情實感,使寫作的個性化與獨特性更為鮮明。
2.體現個性的表達。下筆成篇是把構思具體轉化為一篇前后連貫的文章的過程,是實現有創意的表達的關鍵環節。老舍先生曾言:作文的訣竅——寫別人不寫的。教學中,我時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感受,從自己的語言特點出發,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和個性化語言表達頭腦中的意象,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寫,愛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從獨特的角度傾訴獨特的感受,言人不言,凸顯個性,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