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四川渠縣三匯鎮第四中心小學 郭華康
【摘 要】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和概括,啟發學生反復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地得到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 培養 思維能力
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因為在閱讀中不光需要調動起人的大腦、眼睛、嘴巴,有時還需要動手,既需要我們的感性思維,還需要理性思維參與其中。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的體會是:要根據要求,努力探索,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和概括,啟發學生反復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地得到培養。
在教學一篇語文課文時,首先教師一定要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除此之外,還要明白編者為什么把它編到教材,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而不僅僅只是弄明白它的內容,了解它的中心思想;其次我們要通過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引領學生從語言到思想,從思想到語言,來來回回的多走幾次,使學生在獲得閱讀感悟的同時學到作者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類似的教學現象: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或者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以“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呀?”開始,接著發問不斷,“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些什么呀”、“文章中的主人公做了些什么呀,說了些什么呀”“還寫到了什么呀”等等,教師步步發問,學生一問一答,按照這種模式依次把課文的所有段落分析一遍后,一篇文章就講解完了。
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存在著很多的教學弊端:首先,整節課教師忙于發問,啟發,小結,學生忙于尋找,思考,回答。有的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另一個問題又來了,而這些問題真的都是有價值的嗎?其實恰恰相反,這其中的很多問題都只是停留在文章的外表,只是在事理上問問答答,很多都沒有思考價值。可偏偏就是這些看似有啟發性,實質垃圾的問題占用了一堂課大部分的時間,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朗讀,去體味文本,去思考作者的初衷,我們再換個角度想,教師始終以自己的問題拉著學生的思緒,那么就算有時間,個性化閱讀就能實現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又怎么會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呢。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要善于從事物的聯系中去思考問題,善于將已學的知識或已掌握的技能遷移應用轉換,通過比較而辨異求同,打開思路,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指導學生善于從新觀點、新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注意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日常教學中教師為了營造一個完美的課堂,十八般武藝樣樣用,精彩的音像資料,美妙的樂曲,逼真的表演,熱鬧的合作探究學習紛至沓來,表面上耳目一新,實際上令人眼花繚亂,一篇文章的教學承載了很多,包括語文本身的和非語文的內容,造成了語文教學復雜化,山不像山,水不像水。其實大屏幕代替不了課本,表演代替不了閱讀,音樂代替不了語言。語文課就是語文課,機械的練習,無錯的回答,泛濫的表現,熱鬧的討論,花哨的表演,抽象的方法,無謂的尊重都是形式主義的新花樣。
尊重學生,師生之間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充分披露靈性、展現個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勇氣和興趣,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有位教師在執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在講到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時說:“我把課文讀了好幾遍,也沒看到諸葛亮怎樣想的,怎么考慮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話音剛落,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可以根據他的語言、行為推測出他是怎么想的。”同學們頓時興趣盎然地展開學習,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積極發現問題的思維能力。有人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達到目的,于是在短暫的時間內給學生提很多問題,這實際上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毫無意義。只有科學的設置問題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有位老師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學生發現小蝌蚪遇上烏龜媽媽時所表現的動作不一樣,分別是“迎”和“追”。于是,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到講臺表演小蝌蚪怎樣“迎”烏龜媽媽,怎樣“追”鯉魚媽媽的。通過表演,學生不僅發現“迎”和“追”表現的方式不一樣,表達的心情也不一樣,而且游的速度也不一樣,促進了學生語言的深層次發現和理解。
啟發學生根據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向老師發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適時向學生提問,還應善于激發學生就疑難之處質疑,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來共同解決。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學生針對課文開頭一句“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以及課文結尾一句“烏鴉喝著水了”提出新的質疑點。學生的思維結果是:烏鴉不可能天天口渴,應將開頭一句改為:“有一天,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由于烏鴉想了很多辦法才喝到水,結尾應該改為“烏鴉終于喝到水了”。
閱讀是一個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思維能力,獲得美的享受的過程。要想學生喜歡閱讀,熱愛語文,就要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意識和能力,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08-0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0-26
淺談語文思維能力培養08-24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02-24
淺談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08-05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08-03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能力培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