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面對“野花” 怦然心動

    面對“野花” 怦然心動

    時間:2022-05-01 12:17:19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面對“野花” 怦然心動

      面對“野花” 怦然心動
      
      黃光云
      
      最近讀到嚴華銀老師的一段話:“我們有的,只是瘋狂應試的功利和浮躁,當月考和周考已然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我們的語文還能有什么?”這些話,真是一言擊中時弊。功利和浮躁一直影響著語文教學,深受其害最甚的是作文教學。江蘇語文《考試說明》對作文提出的要求之一是感情真摯,即表達真情實感。可是當下社會,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甚至教師,有幾個人不認為分數才是最重要的?當分數占據了一切之后,情感會立足何處?
      
      或許我們無力改變現狀,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堅守語文的陣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不是唯分數是從的奴隸。正如泰戈爾所說:“我們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寫作正需要這樣的狀態,只有這種狀態才能創作出具有真性情的真文章。
      
      一、以小見大,引導學生關注“野花”
      
      江蘇2010卷《品味時尚》、四川2010卷《人生的幾何體》、福建2012卷《人生的賽跑》等作文題目,涵蓋范圍廣闊,可寫內容多。然而卻正因為它的空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江蘇2011卷《拒絕平庸》、安徽2007卷《提籃春光看媽媽》等題詩意盎然,卻與生活相距甚遠,最終只能逼得學生構建一個浮華的空中樓閣。我們用這些大而空的題目,設置了一個個空洞虛假的陷阱,然后每次都給學生寫上這樣的評語:內容空洞,言之無物。
      
      既然學生沒有能力將宏大的話題具象化,將空靈的話題生活化,那么在日常訓練中,我們不妨反高考而行之,由小生發大,引領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感受詩意。有了這種能力,化大為小也就不難了。小是什么?小,就是那路邊的“野花”,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季羨林由“二月蘭”想到自己的一生;朱自清由父親的“背影”感悟到父愛的深沉;龍應臺由路邊平常的標語想到中國人重形式的惡習。語文教學切不可沉溺于試卷,迷信于題海訓練,語文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生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更多美麗的“野花”。所以,在練筆中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中的小,比如這樣的作文訓練題目:《春天,遇上一朵花》、《風中,一枚葉子在舞蹈》、《秋天的最后一只蝴蝶》、《父親的紅袖套》等等。這樣的題目,不似那些宏大的話題,面目模糊虛幻,令人生畏。它們以生活中常見的具體形象出現,讓學生覺得親切可感,從而有話可說。這樣的題目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把目光引到這些具體意象上,讓他們從這些細微的事物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花中有生命的執著,落葉之中有生命的從容、普通的袖套中有父親對母親的愛等等。
      
      總之,與其用一個宏大的話題把學生引入“無我”之境,不如通過一些小的題目進行更實際的訓練,使他們學會由小見大,關注細節之中的美麗。
      
      二、欣賞生命之美,培養“怦然心動”情懷
      
      “怦然心動”的情懷來自對美的發現與欣賞。特級教師盛新鳳說:“當我們的孩子看到美,想去欣賞,情感就豐滿了,心靈就充實了。”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進行訓練。
      
      1.欣賞名篇佳作,感受自然之美
      
      翻開詩詞,一花一草一沙一石,在詩人的腹中醞釀、烹煮,繡口一張——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它容納了人類波瀾壯闊的情感。陶淵明的菊,李白的月,林逋的梅……物質的詩人們早已消逝了,但這些卓越杰出的渺小生命,已經幻化成光芒四射的精神人格永存于世。有了足夠的積累,學生也就能明白,路邊的菊不只是菊,還是陶淵明還是李清照,還是一個傲然的生命。
      
      欣賞現當代名家,也能為學生感受和體驗美營造氛圍,使之潛移默化接受熏染,觸動學生美的心弦。如劉亮程有這樣一段文字:“靠近我身邊的兩朵,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花又哪里是花了,它們是一個個鮮活可愛的生命。
      
      花,就盛開在學生回家的路上;草,就生長在學生來校的路上;當他們有了充分的積累,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這生動的認識之后,學生自然就明白了,花不僅是花,草也不僅是草,而是和我們共存于這個天地的朋友,從而激發起審美沖動。
      
      2.關注身邊平凡人物,感受人性之美
      
      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常常看到身殘志堅的文化名人:司馬遷、海倫·凱勒;叱咤風云的政治偉人:毛澤東、奧巴馬;才識卓越的科學巨匠: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崇高而偉大的人物自然有他們的可歌可泣可寫之處。但是名人與學生生活畢竟距離遙遠,無法激發想象力,我們只能人云亦云地搬用一些已有套話,必然給人不夠真誠的感覺。所以,作文中的人物應該是那些來自身邊的自然地散發著人性之美的鄰家大哥、隔壁阿婆、一面之緣的陌生人。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學習的榜樣是楊絳先生的《老王》,那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車夫更能讓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還可以是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同樣是底層車夫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關懷。因此在日常練筆中,可以出這樣的題目引導學生:《穿校服的母親》、《凌晨六點的歌聲》、《迷路的外婆》。穿著校服的母親有著對生活的堅韌,粗糲的歌聲中有著平凡的勞動者對生活的熱愛,迷路的外婆讓“我”看到歲月的無情以及外婆面對遺忘面對死亡的從容。這樣的作文因為平凡,所以真誠;因為真誠,所以動人。
      
      三、觀照內心感受,物我交融中體察自我
      
      觀照內心,即我們要學會自我感受、自我反思,從而使外在的人、物與“我”發生關聯。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有這樣一段話:“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落寞的不是地壇,蒼涼的不是天地,一切都是作者痛失雙腿后的心境。在《老王》一文中,楊絳先生所以能體察到他人之善良,正是因為她自己的善良;在《一件小事》中,魯迅先生所以能感受到他人的高大正是因為他敢于審視自己的弱點。所以,大師們之所以能捕捉到美,是因為他們能夠以自己獨特的心理來觀照外在的人與物。盡管我們無法企及大師的高度,但他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向,那就是在觀察外物時,首先觀察自己的感受;在挖掘生活之美時,首先挖掘自己的內心。這樣的觀察方能充滿靈性,這樣的觀察方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
      
      總而言之,關注“野花”,就是學會關注生活中細微平凡的事物;有了怦然心動的情懷,方能欣賞到身邊的人、物之美;有了“我”的存在,學生的作文才不會被假大空充斥。當關注細節、欣賞生命之美成為一種習慣,那么,無論應對什么樣的作文,學生都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困窘,自然就會寫出令人怦然心動的好文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226680)

    【面對“野花” 怦然心動】相關文章:

    描寫野花的作文09-24

    小野花作文09-08

    贊美野花作文02-11

    關于野花的作文03-09

    路邊野花與心情的句子11-16

    小野花的啟示作文03-07

    怦然心動02-19

    怦然心動的經典句子10-25

    怦然心動經典句子09-07

    面對02-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а∨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性色福利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