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論文:將區域游戲融入課程活動之中
幼兒論文:將區域游戲融入課程活動之中作者/李 紅
一、區域游戲中規則意識的形成是構建課程活動的基礎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兒時期養成的。所以,幼兒時期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形成,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生受其害。”作為武漢市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的實驗園,課題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把重點放在區域游戲的規則方面。在這一學期,各年齡班根據大、中、小班年齡特點和孩子需求開展了益智區、娃娃家、建構區、美工區等。通過區域游戲,教師與幼兒共同建立起適宜有效的游戲規則,為構建游戲課程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在區域活動中共同商討游戲規則
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著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這種“問題”一般是會影響到該游戲活動正常進行的,又是幼兒無法自行解決的。討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規則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有些區域因人數較多,而發生了幼兒爭搶玩具、樂器;有的幼兒在活動中喜歡這個區域玩玩、那個區域走走,無故隨意退出,導致活動無法繼續進行……諸如此類情況,我們及時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一“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影響到活動的正常開展;而解決“問題”的辦法,便是共同商討相應的活動規則。如:在一次區域活動觀摩活動中,教師把舞蹈道具中的貓、老鼠服飾、小魚實物投放到“表演區”,孩子們一個個爭著到表演區,可是三、四個道具怎能滿足孩子參與表演區游戲的愿望呢?拿到道具的喜氣洋洋,拿不到的則垂頭喪氣;膽大的與之爭搶,膽小的細語相求。本應發揮孩子表演、發揮想象的空間爭吵不斷,叫的、哭的熱鬧無比,區域游戲也無法正常開展了。怎么辦呢?望著孩子們乞求的目光,教師暫停區域游戲開展,把孩子們召集起來,“大家都很喜歡表演的道具吧?”孩子們都用勁地點點頭。“可是你們這樣搶來搶去的,大家都玩不成。”孩子們都低下了頭,“那怎么辦呢?”“不能搶”“大家一起玩吧。”“表演區很小,一次只能五、六個孩子去玩,那怎么一起玩呢?”看到孩子們已初步達成共識,教師又是拋出了問題。“我們輪流玩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活動規則就出來了,于是教師和孩子共同商討采用了進區卡的方式。
2.讓孩子在試誤中逐步形成活動規則
一次中班區域游戲交流活動中,美工區中幼兒的美工作品、繪畫作品,孩子盡情畫著、做著,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呈現,為什么呢?當教師請孩子們動腦筋思考這個問題時,得到的問題是“收拾時自己弄壞了”“別人看我的畫時不小心撕破了”等。 (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那么怎樣才能讓教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孩子們在實踐中發現把作品放在一個地方或把畫貼起來,既能讓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又不會在收拾時不小心弄壞,幼兒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愛護勞動成果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教師們探討出幼兒在活動中遇到有關活動規則方面的問題,作為教師不是急著解決問題的“答案”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在試誤中逐漸去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孩子收拾玩具,與人交往等行為習慣,教師們也都采用幼兒共同討論形成的活動規則,不僅能讓幼兒深刻體驗到規則的重要性,增強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將主題課程滲透在區域游戲之中
區域游戲是孩子個體意愿進行自主的活動,學習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實施的活動。教師應利用游戲活動具有生成性、多變性、靈活性和挑戰性的特點,引發幼兒活動,滿足幼兒不同興趣的需要。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如在大班的主題活動“我會玩”中,教師與孩子們一同收集各種能玩的玩具、盒子、物品,這中間的工作也爭取到了家長的支持,先分類了解、認識,然后分區進行歸類。孩子們嘗試著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才智,并將主題活動中了解的知識經驗毫無保留地、認真地展示給教師與同伴們。
現展示大班課題組實驗班的孩子區域游戲中的表現:
語言區:膽小的寶寶與同伴們一個個到電視機前講“會玩的小兔”“球球的奇遇”,站在我們面前的仿佛是電視里的主持人。
益智區:孩子通過動手實踐不僅滿足了他們擺弄的興趣,了解了是電的作用讓燈泡亮起來,玩數字游戲知道了數的相加、相減的規律,玩滾球游戲找到滑道的作用。
美工區:孩子們大膽地利用多種廢舊物材料,嘗試制作生活用品、裝飾物,展開想象的翅膀,畫“游太空車”,盡情地揮灑著他們的創造才能。
表演區: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到了表演的快樂,他們欣喜地扮演著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舞蹈家等,在模仿中表達內心深處的愛。
每次主題的更換,區域角中將會更新一些與之相關的游戲材料,在主題課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區域游戲環境,“鼓勵孩子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并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發展能力,培養積極情感——這既是當年陳鶴琴先生的呼吁,也是當今主題課程改革所竭力倡導的。
三、根據主題課題,注重區域游戲觀察指導和評價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的游戲就是工作,兒童的工作就是游戲,游戲是幼兒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是符合學前期年齡特點的自然有效的教育手段。我們區域活動已是日常活動中的一部分,通過讓幼兒主動地參加活動,運用游戲手段,有目的指導幼兒,使之獲得認知、情感、社會性的和諧發展。在課題活動中,大家共同總結一些在區域游戲中有益孩子發展的想法。
首先,教師們把觀察孩子、理解孩子的能力放在首位。有一次,我們主題活動認識了彈性,教師把有彈性的玩具和沒有彈性的玩具投放到益智區,麟麟意猶未盡地拿著沒有彈性的木頭球帶到盥洗間里去,往洞洞中注水,教師走過去詢問,孩子說:“我想裝水把木頭球撐大,它會不會彈起來?”教師帶著孩子做實驗,從實驗中證明這是不可行的,麟麟也帶著滿足的神情回到自己喜愛的區域中繼續游戲。
其次,注重游戲指導,指導是一門藝術,既不能指手劃腳、包辦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有一次,笑笑的大橋只差幾塊積木就大功告成了,找豆豆要,豆豆不給,找俊俊,俊俊不搭理。于是,我大聲說:“笑笑,你真棒,做了一個好大的橋。豆豆、俊俊你們是不是和笑笑一起動腦筋了的。”笑笑說:“我找他們要幾塊積木他們都不給。”我說:“不會的,我等會還要請小朋友來參觀你們的大橋。”豆豆和俊俊忙說“笑笑,我給你積木,我們再給大橋旁邊加一些……”
評價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每天,教師們都要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評價,讓孩子們說說今天玩了什么?高興嗎?為什么?有沒有碰到不開心的事?還需要什么?……教師們從幼兒實際出發,盡可能的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與條件,并努力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在評價中,教師多讓幼兒獲得與同伴相互交流的機會,善于留給他們互動磨合的時間和空間,因勢利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共享游戲的快樂和彼此的經驗、失誤的教訓。
(作者單位:武漢音樂學院附屬幼兒園)
【幼兒論文:將區域游戲融入課程活動之中】相關文章:
語法教學:將“規則”融入“運用”08-17
將地域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活動08-17
幼兒園區域活動論文(精選6篇)09-20
幼兒園游戲活動論文08-24
活動課程區域推進的探索08-17
將尊重學生的理念融入班級管理08-17
將課外常用詞引進聽寫之中08-17
幼兒游戲論文08-23
將個性品質特征融入你的個人簡歷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