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淺談詩詞教學五步法

    淺談詩詞教學五步法

    時間:2023-02-24 19:33:45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詩詞教學五步法

    淺談詩詞教學五步法
      
      山東省煙臺開發區第六初級中學 劉靜嫻
      
      【摘 要】古典詩詞以其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意蘊深遠,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但當前的詩詞教學逐漸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學生對古典詩詞不感興趣,純粹是為了學而學,為了學而背。在詩詞教學中,教師也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熏陶,意境的引領與體會,使學生失去了欣賞美的機會。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環節入手:了解背景;誦讀,悟情感;析詩題,知內容;品意象,準確把握;抓詩眼,品感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古典詩詞由于其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意蘊深遠,音韻和諧而廣為傳誦。學習古詩文是提高文學素養,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但當前的詩詞教學逐漸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學生對古典詩詞不感興趣,感受不到其音韻美、意境美,純粹是為了學而學,為了學而背。久而久之,在詩詞教學中,教師也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熏陶,意境的引領與體會,使學生失去了欣賞美的機會。要走出古詩詞教學的誤區,古詩文教學必須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
      
      一、了解背景
      
      我們分析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準確地把握主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古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大致分為社會政治背景和作家個人境遇兩個方面。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作者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當時門閥世族把持特權,結黨營私,社會黑暗,官場腐敗。作者盡管不止一次進入仕途,卻總覺得“志意多所恥”,每次都很快就辭官歸故里。每當他憤慨于官場的污濁黑暗時,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對田園生活的懷念。幾度出仕與歸隱,屢次碰壁與痛苦,最終他毅然選擇拂衣歸里,遠離污濁官場。他的田園詩的寫作就是以這樣的生活經歷為背景的。
      
      學生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了一個較為細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詩歌的內在意蘊。
      
      二、誦讀,悟情感
      
      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誦讀是培養感受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而這項基本功對目前的中學生來說,卻嚴重缺失。相信不少語文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學生將詩文讀得結結巴巴、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能力,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讓學生放開朗讀,盡情投入;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詞的節奏。
      
      三、析詩題,知內容
      
      詩題是詩文之眼。詩題可以直接反映詩歌的主要內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們可以由詩歌題目判斷詩歌的題材,總體把握情感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等,題目中都有“送”字,從題材上講,這三首詩歌都屬于贈友惜別詩,這類詩歌除了極個別的有勸勉和勵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現對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難舍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管是什么題材的詩詞,把握住題目,其實就已經把握住情感。
      
      四、品意象,準確把握
      
      詩歌的創作十分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借助具體的景物來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詩歌中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我們可稱之為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意象是作家頭腦中浮現的形象”,“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單位,古詩詞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對固定的寓意。明月、流水、浮云、夕陽、蓮、菊等景物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古代詩人卻對他們格外偏愛,常常賦予他們一定的寓意。例如,明月蘊含相思之愁。古代詩人往往用明月來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借明月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王安石站在瓜州遠渡,歸心似箭,不禁吟誦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佳句,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把握了這些意象的寓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解答詩歌鑒賞題目很有益處。
      
      五、抓詩眼,品感情
      
      “詩眼”即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面對一首新的詩詞,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體驗與感悟。詩眼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在古詩教學中,要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從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領悟作者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降低了學生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課堂上還不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
      
      例如,陶淵明的“但使愿無違”,“愿”即作者的歸隱之心,表達了作者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一個“愿”字,準確傳神地傳達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避世隱居的高尚情懷。抓住詩眼,也就抓住了全詩的主旨或情感。只有對古詩詞的語言深入品讀,才能讓學生走進古詩詞,讓學生走進經典,與大師對話,感受他們的學識、睿智、氣度,開拓視野,提升自我。
      
      詩詞是中國文人幾千年來積累的豐厚的文化底蘊,詩詞是培養趣味的最好的媒介。運用五步法讓學生在詩歌鑒賞中化被動為主動, 在吟詠誦讀中獲得深刻感悟和審美樂趣,激發學生與古詩詞文本對話的興趣、欲望,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的進程中來,從而達成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最終目標。

    【淺談詩詞教學五步法】相關文章:

    淺談網絡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應用08-15

    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07-26

    “四步法”引導學生誦讀古典詩詞08-15

    詩歌鑒賞五步法01-14

    詩詞五首 教學建議08-16

    自讀課文“五步法”08-08

    英語教學試論英語課堂教學五步法08-08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問題及對策08-18

    五步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5-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专区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电影 | 伊人成国产中国 | 特级婬片国产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