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瑞吉歐教育中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探析
瑞吉歐教育中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探析
左瑞紅,蔡東霞,張冬梅
(大慶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712)
摘要:人際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互動合作”理念的重要內容。在瑞吉歐社會政治文化的熏染及進步主義等教育思想影響下,瑞吉歐教育者構建了以兒童、教師、家長為中心,以師幼、幼幼、教師間、家長與教師,學校與社區為主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我們學習瑞吉歐教育人際互動關系,既要結合我國幼兒教育實際,又要抓住關系建構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瑞吉歐教育;人際互動合作;教育關系
一、人際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互動合作”理念的重要內容
瑞吉歐教育特別注重各種教育關系的“互動合作”。瑞吉歐教育中的“互動合作”包括教師和學習者的互相溝通、關懷和控制的不斷循環,以及教育活動相互引導的過程。人是互動的主體,所以人際關系互動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被看得格外重要。瑞吉歐人把人際互動合作看做是幼兒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與他人建立關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標及學校的基本工具。正如馬拉古齊說:“在瑞吉歐教育系統中,關系是如此重要,所以瑞吉歐是不講以‘兒童為中心’的。……然而,瑞吉歐卻把關系——兒童之間的關系、兒童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兒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看成是教育系統中一切的中心,把托幼機構當作是‘一個整體的活動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分享成人與兒童的生活與關系。’”那么,瑞吉歐教育中這些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怎樣產生的?包括哪些內容?這些關系中的中心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對學習瑞吉歐教育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人際互動合作關系建立的基礎
瑞吉歐人在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離不開其周圍社會文化的影響,借鑒瑞吉歐教育中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就需要先審視其產生的文化背景和環境特點。
(一)意大利特有的文化政治氛圍
瑞吉歐有悠久的政治解放、民族獨立的傳統,當地政府機構和官員有很高的聲譽,市民們尊重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大眾組織,居民都有強烈的民主參與意識和公共社區觀念。當地家庭之間都保持著親密的關系,兒童在這種大家庭式的環境中體驗和理解合作與分享,這些構成了瑞吉歐人際互動合作關系的社會基礎。
(二)進步主義、建構主義等教育思想
馬拉古茲認為皮亞杰的理論對瑞吉歐教育產生的影響最大。但他也認識到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如何將兒童隔離,提出了批判的觀點:“低估了成人提升幼兒認知發展中的角色,對社會交往與記憶不重視。”由此看出,瑞吉歐教育工作者在批判繼承教育家的理論基礎上非常注重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發展自己的理念和觀點。
(三)開放的教育環境平臺
瑞吉歐教育特有的作品展示空間、藝術工作室、“會說話的墻”、“廣場”等環境為幼兒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同伴互動合作、探索問題、分享經驗提供了場所的便利。這些環境并非零散或獨立地被使用,“我們有一個結合場所、角色和功能的機制,各自有各自進行的時間表等等。整個合作的聯合工作網,在一個充滿生氣及真誠的世界里,為家長和幼兒們帶來一種歸屬感。”這些開放的環境為人際互動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支持。
三、瑞吉歐教育中幾組重要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
(一)社區——幼兒園融合互動
瑞吉歐教育合作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社區、市民、政府融為一體。1971年,意大利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咨詢委員會促進社會參與管理學前教育。每兩年,家長、教育局、市民為每一所托兒所和幼兒園選舉1-2名咨詢委員會代表與市長、市教育主管、早期教育主管和教研員一起負責幼教事業的管理和發展。瑞吉歐城市計劃也與學前教育緊密結合,政府為教育建立和諧發展推出政策。在瑞吉歐,艾米里亞,社區參與學前教育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合作互動關系,也以支持創新、保護教育機構免受官僚干擾的機制,激發著全社會人員的合作。
(二)家長——教師溝通合作
瑞吉歐人相信只有與兒童家庭共同承擔兒童教育責任,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家長有權參加學校所有環節的一切事務并自覺承擔起這一責任。每一所學校的家長幾乎都成立一個咨詢委員會,每月定期開會2-3次,一起討論課程計劃,策劃活動的實施,找尋必備的材料,協助教師準備環境,安排場地。同時家長也與教師一起組織孩子們的遠足活動等等。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家長和教師都是主動的,經常就教育及孩子的問題交換意見,進行溝通。瑞吉歐教師也通過展板、記錄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兒童在學校的一切情況。教師通過與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兒童在學校之外的情況,以便對兒童進行更好的教育。
(三)幼兒——教師平等對話
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兒童之間是平等的。教師扮演著各種支持性與引導性的角色——伙伴、向導與研究者。教師在團體中與孩子進行智慧上的對話一“接住孩子丟給我們的球”:通過一種警覺性的傾聽,從幼兒對談話中共同建構引發幼兒發現的機會;充分地包容幼兒各種非同尋常的“奇思怪想”;他們深信,兒童是一個擁有充分生存和發展權利的個體,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孩子及其發展與學習的中心性,是從教師(包括所有學校的工作人員)與孩子共享的中心性中脫穎而出。”
(四)幼兒——幼兒小組工作
兒童間的互動在生命的前幾年是兒童的基本體驗。瑞吉歐教育體系中,教育機構實踐運作以小組為主的學習。活動空間的安排和小型工作坊的建立都反映了瑞吉歐教育體系對主體性價值、對兒童之間互動的認同。小組工作模式既給予每個兒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同時又為他們營造了同伴間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團體文化氛圍。瑞吉歐教育者還發現,2-4位幼兒為主的小組小組是最理想的教室組織模式,有助于沖突的產生與探索,而且活動能連結幼兒原有意見進行積極自我調整。
(五)教師——教師集體協作
在瑞吉歐學校,教師的成長也是在教師與教師的集體協作、合作學習中獲得的。“對話”和“討論”是瑞吉歐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方式。瑞吉歐學校的每一間教室都有兩位老師協同教學,學校所有的教職員工每周會有專門的時間聚在一起,共同呈現兒童的作品及詳細教學記錄,一起交換意見和心得,以評估自己的教學工作,增進專業技能。駐校藝術教師每天上午會巡視每一間教室,和教師簡短地討論在今天的方案中該介紹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當教師遇到困惑時,她可以幫助教師尋求他們原來并不清楚的主題,或再尋找新的方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有不正式午餐會或其他會面進行討論。瑞吉歐·艾米利亞市主管教育的主席Sergio Spaggiar說:“正是通過對話與交流,我們才會變得更加好奇和更渴望進一步的學習。如果我們不在一起工作,那將會浪費我們的精力,消磨我們的優勢”。“對話”和“討論”得到了教師們的認同。
四、瑞吉歐教育人際互動合作關系的團體中心
在復雜的瑞吉歐教育關系中,連結這個關系紐帶的焦點是什么?“在瑞吉歐教育體制中,最基本的就是以幼兒為中心。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也認為教師與家庭在幼兒教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選擇將我們興趣的中心放在這個三角上。”他們摒棄了絕對的“教師中心”和“兒童中心”,創建了以兒童、教師、家長、社區相關人員構筑的“團體中心”。它是“一個由正在學習、行動和想象的人所組成的教育團體。人人都致力于探索充滿可能性的世界,都在建構新的經驗。不僅孩子和老師,就連家長和興趣濃厚的參觀者,都想出一份力,盡一份貢獻,創造一種意義”。作為兒童教育的三個中心——兒童、教師、家長以及各自之間的充滿溫暖、親善、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不僅“使所有相關人員體驗到一種被熱情擁抱的感覺”,而且能激發大家參與、研究、貢獻的積極性。
五、啟示
瑞吉歐教育互動合作關系固然是和諧教育關系的典范,但是,我們借鑒學習瑞吉歐教育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既要結合我國幼兒教育實際,又要抓住關鍵因素。
首先,我國政府、社區、家庭等構成的社會文化背景與瑞吉歐有很大的差異,全民參與學前教育的風氣尚未形成,幼兒教師的地位與專業工作尚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同,這些都是影響我國學前教育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建立的社會背景屏障。受其影響,我國的幼兒教育人際互動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幼兒之間,社區的參與及政府的負責與指導仍顯不足。
第二,雖然“兒童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已經形成,但我們在實踐與研究中并沒有把二者以關系的形式聯系起來認識,要么強調幼兒主體,要么強調教師主導,教育關系的天平總是處于搖擺狀態。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與重視教師主導作用應該在實踐中融合起來,讓兒童與教師,甚至其他參與教育的人員都能體驗活動的快樂和收獲,才是和諧的教育。
第三,要想促進教師、家長、社區對幼兒教育的合作互動,我們必須從個體中心走向團體中心,從實體中心走向關系中心,以參與學前教育人員的快樂和收獲為價值引導,而不僅僅是兒童的發展和幸福;以互動合作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環境,而不是孤軍奮戰;以清晰的人際互動合作角色為坐標,而不是隨意參與;以溝通為主要的合作方法,而不是各行其是。這些都是建立和諧的教育人際互動合作關系的關鍵。
【瑞吉歐教育中的人際互動合作關系探析】相關文章:
從瑞吉歐教育經驗看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向08-17
師幼互動中教師回應策略探析08-16
在情境中互動 在互動中交際04-20
互動交融教學法探析08-16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學實踐探析08-08
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探析08-17
網絡中的人際傳播08-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滲透探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