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釋壯族地區學生作文語言的現狀與教學策略
淺釋壯族地區學生作文語言的現狀與教學策略作者/石秀麗
石秀麗
【摘要】廣西壯語區學生作文語言夾雜壯語方言的現象比較嚴重,直接影響到學生作文的質量,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分析比較壯語與漢語表達習慣的差異,有針對性地研究教學策略,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作文教學,達到提高學生作文表達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壯語地區 農村學生 作文語言 教學策略
一、學生作文語言的現狀及成因
1.壯族學生作文語言現狀
多年來,我一直被學生的作文語言夾雜壯語方言現象困擾著。壯族地區的鄉村學生,他們的作文語言現狀令人頭疼。下面是學生作文片段:“路過一遍(片)西瓜地,口渴得很,多想要一個來吃,想來想去,這樣做不得,去家吃水好過。”(《那一段時光》);“翻看筆記本,里面寫著一句話:‘小杰大笨豬。’然后下面配一個畫,頓時,我想到,我的筆記本里寫這樣的話,他不會生記(氣)我吧?”(《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在我們生活的個社會里就像是一條銀河系,而那里有很多的星星,有的星星很平凡,有的星星很燦爛,每一個人都敬佩那些星星,自己希望也成為那星星一樣。”(《我也追星》)。讀著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心情沉重。學生由于受壯話語言習慣的影響,說話帶著壯語的味道,作文語言就夾有濃濃的壯語鄉土味。
2.成因分析
⑴語言的思維習慣不同
人的思維習慣決定了人的語言習慣。對于以壯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其思維方式自然是建立在壯語思維之上的。壯話里往往會省略一些成分,用漢語來衡量就是成分殘缺。比如:“我們是山區。”“我們是大石山區,連水都沒喝。”“我們家家戶戶都有樓,都有甘蔗、都有摩托。”相反壯話里又有許多重復啰嗦的成分,比如:“戴帽草帽”“喝水開水”“穿(布)西服”等等。這些語言習慣都影響到學生作文語言的表達。
⑵壯話的聲韻語調與漢語的聲韻語調有較大差別
壯語有8—12個聲調,世界上聲調如此豐富的語言是少有的。加上壯語與漢語本來就不屬同一語系,語音上的差別相當明顯。正是這樣,壯族學生用漢語來表情達意就比較困難了。以位于廣西西北部的北壯方言區作為代表,(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主要分布在百色地區的大部分縣區里,以田東縣和田陽縣為例,就普遍存在普通話聲韻失誤的現象。例如普通話q字母在百色壯語中,聲母很可能被發成[x]。或者普通話中撮口呼韻母,在百色壯語中很可能被發成齊齒呼。正是這些語言上的種種差異使得壯語區學生把口語轉化成書面語的時候就可能鬧出笑話。
⑶語序不同
語法方面,壯語的語法以詞序和虛詞為主要的語法手段,主語在前謂、賓語放在主語后面,定語都是后置的,如:“花紅、馬白、河大”等。漢語里“這是你房間的鑰匙”,而壯語字面語序中則是這樣表述的:“這是房間你鑰匙。”還有漢語里說“我先走”“你先吃”,在壯語字面語序是“我走先”“你吃先”。另外,對家禽的稱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漢語里所說的“公牛、母牛、公雞、母雞……”,在壯語的語序里就得說成“牛公,牛母、雞公、雞母……”。
這些語法上的差異就直接影響了作文語言的正確表述。因此,學生在作文中會出現“媽我下樓來叫我吃飯(我媽叫我下樓來吃飯)”“爸我去街平馬買東西(我爸去平馬街上買東西)”等等諸如這樣在語序上顛倒混亂的情況。
⑷壯語量詞的通用
在壯語中,詞性的種類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上卻有較大的區別,特別是量詞,如壯語中的“布”一般是指人的量詞,有“個”“族”等意思,而“土”(“只”的意思)這個量詞則通用于所有動物,如“豬”“馬”“牛”“雞”,在壯語中統統稱為“土豬”“土馬”“土牛”“土雞”。“恩”(“個”的意思)這個量詞,通用的程度更加廣泛,所有的家具農具以及房子、橋梁等建筑物都說成“恩”。這種量詞的通用勢必會影響學生漢語的書面表達。
二、教學策略
語言學家呂淑湘說過:“撇開語言教文字,這是一種半身不遂的語文教學。”面對壯語與漢語的差異,如何使壯族學生尤其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語言更為規范、更具魅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培養和訓練。
1.擴大閱讀量,培養漢語語感
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都較強,表現為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力強、對語言文字把握非常準確。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覺擴大他們的閱讀量,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時下,即使在農村地區,電視,電腦等已普及鄉村。各種時尚、新穎的現代語言在社會與校園中層出不窮。如;歌詞、廣告語、網絡語……這些語言完全可以讓學生取其精華。另一方面,課外閱讀也是作文教學的又一延伸。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或者報刊、雜志,對其中的璣玉之言,精彩的章節片斷要求學生細細咀嚼,從中品位,鑒賞優美的語言。將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語,句子摘抄下來,并寫出簡要的點評,甚至加以模仿。這樣,漸漸的成了學生的自覺行為,他人的語句也會成為自己可用的語言,寫入作文當中。
2.加強“漢語言交際”及思維的訓練
⑴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農村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較低,其原因就是先天不足的語言環境的影響,因此,作為壯族地區的語文教師應該給農村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是學生,教師也必須學習并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營造良好的漢語言語感環境,使學生時時處在現代漢語規范的發音、語法和邏輯思維的環境中,逐步把普通話作為第一母語,從而有效的提高語言的規范性。
⑵加強“漢語言交際”訓練
在農村,由于受地理環境,生活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農村的孩子較城市的孩子來講,總顯得呆頭呆腦,羞于在人面前講話,久而久之他們就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的同時,必須先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讓他們“常開口”。開展豐富的“語言交際活動”。如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自行找各種體裁短小的文章在班上朗讀、進行各種演講,辯論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動口”的積極性。
⑶加強“漢語言思維”的訓練
除了對學生的外部漢語言——聽、說、讀進行訓練外,還要對內部漢語言——思維活動進行訓練。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話怎么說,作文就怎么寫”。由于壯族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了用壯語言的思維來表情達意。因此,要注意對壯族學生進行“漢語言思維”的訓練,有必要專門針對壯族學生補充一堂漢語言語法課程。
3.強化學生作文語言表達的方式與技巧作文講究語言的魅力,就要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要做到作文語言富有韻味。就要適當引導學生巧妙運用一些表達的方式與技巧。如:
⑴變換句式法
句式的選擇也是錘煉語言的方法之一。在漢語言中,從句子的語意輕重強弱看,有主動句和被動句,正裝句和倒裝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從句子的語氣上看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從句子的節奏上看,有長句和短句,散句和整句……如果能夠恰當靈活的選用,在作文時,意思的表達會更加有韻味,更達到溢于言表的情意效果。
例如,在學生的作文中有這樣兩段話:“我的老家在******——一個與越南毗鄰的偏僻的小山村里。可我卻是在縣城長大的。上中學以后,我就一直夢想能夠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這樣一句話的表達就過于平直了。我就曾建議這位學生將這句話改為:“在縣城長大的我,卻常在心里惦念著鄉村——一個與越南毗鄰的偏僻小山村,因為那就是我的老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啊?”再如:“離家很久,我很想念家鄉了,也很想念那片菜園,什么時候才能回去看看呢?”若改為:“離家很久了,不知我所鐘愛的那片菜園是否依然如故,想家時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它的美麗與熱鬧,也許那便是我一片悠悠鄉愁的寄托吧!”經過那么一修改,雖然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情感的卻不同,前者改后是疑問句,第二句是感嘆句,這一句式的變化就讓人感受到了強烈的懷念的效果。
⑵修辭表現法
修辭手法的使用不僅使深奧的淺顯化,抽象的具體化,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一學生在《當我面對倒數第二的時候》時是這樣描寫自己痛苦心情的:“夜幕降臨了,我蜷縮在冰冷的被窩里,似一只受傷的小貓在無助地舔著自己流血不止的傷口。”“手里拿著千斤重的成績單,我的臉在冷笑,其實心里早已哭得滂沱。”這兩處比喻、夸張手法的運用,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極度悲傷的心情。筆者發現在學生的作文中,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相比于其他手法與技巧來說更為得心應手。
⑶名言警句、民謠諺語引用法
有些名言警句往往是一兩句話,就能講出一條經驗,闡明一個道理或者引起人們的豐富聯想,悟出更深刻的意味,若能恰如其分的運用,能使作文語言增添文采。尤其那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說,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農家民俗,壯家諺語的語句。比如:“火要空心,人要實心”“牛貪食跌崖,人貪食害己”“喝水莫忘挖井人,賞花應謝育花人”……這種諺語就是勸解人們修身養性,表彰美德,諷刺惡習。學生完全可以適時拿來做為己用。那么文章語言必定靚麗精彩。
總之,有魅力的語言,給讀者留下思考和想像的空間,耐人尋味。因此,在指導學生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們掌握一些方法技巧:不必直說的,不妨藏起來讓人意會;不便直說的,不妨迂回曲折一些;感情強烈能打動人心,不妨把直露的傾訴稍稍收攏……當然,光靠這些方法就想增加學生語言的魅力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些方法是從前人或別人的文章中總結出來的,讓學生學習參照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所以,應該讓學生掌握方法的同時,關鍵還在于多練,苦練且善用,這樣才能熟能生巧。
荀子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而我們要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壯族地區農村中學學生作文語言更為規范,更具魅力,那么唯一的選擇只有多讀、多聽、多寫。教師也不僅是多傳授方法即可,而是要引導出學生自身的“寫作源泉”。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進行啟發和引導。這樣在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一定會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作文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2.程翔:《作文個性化與作文教學個性化》,《中學語文教學》,2007.
3.曲天立:《作文是什么——對“作文教學”的檢討與反思》
4.白春雷:《發展學生健康個性的作文教學實驗》
5.申振賢:《個性﹑新銳﹑思維品質——對現代作文理念的思考與嘗試》
6.葉海林:《作文創新貴在解放學生》,《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7.
7.葉圣陶:《作文論》
(作者單位:531500廣西田東縣第四中學)
【淺釋壯族地區學生作文語言的現狀與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08-15
**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08-06
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及教學策略08-17
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及教學策略08-05
中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教學策略08-17
中職學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教學策略探析08-18
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對策08-15
本地區服裝表演現狀考察及發展建議08-12